摘" 要:推進鄉村振興,基層銀行機關黨建工作要以黨建為引領,以普惠金融為抓手,助推鄉村振興發展。中國工商銀行通遼分行機關黨委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鄉村振興的重要地位,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的本質特征為指導,圍繞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專業性來開展工作。統一思想認識,加強政治建設,圍繞鄉村產業振興主題,探索基層銀行機關黨建工作服務鄉村振興發展的主要支點,對金融產品和服務不斷創新,不斷完善助推鄉村振興信貸支持政策和業務布局,助推鄉村振興,在推進鄉村振興中,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關鍵詞:機關黨建;鄉村振興;創新;助推;社會責任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8-0082-04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the Party building work of grass-roots banking institutions should be led by Party building and started with inclusive finance,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Party committee of the Tongliao Branch of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insists on putting the Part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rural rejuven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t fina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committee carries out work around the political, popular and professional nature of financial work, unify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strengthen political construction, revolve around the theme of 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explore the main fulcrum of Party building work in grass-roots banking institutions to serv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constantly innovate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We should continue to improve credit support policies and business layou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ssume du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Party building of government organs; rural revitalization; innovation; boost; social responsibility
完成脫貧攻堅是實現我們整個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基礎和前提,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三農”是關鍵基礎,解決好“三農”問題具有全局性重大意義。實現鄉村振興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可照搬照抄的經驗。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搞好機關黨建工作。中國革命的實踐充分證明,無論是什么時期,黨建始終都是我們黨克敵制勝的一個重要法寶。現在,我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同樣需要以黨建為引領。此外,發展農村經濟是鄉村振興的根本,金融是現代經濟的中堅力量,是實體經濟的血液,它在拓寬農村地區的投融資渠道,加強農村地區的投資等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支持鄉村振興,不僅是新時代下為實體經濟提供服務的重要任務,更是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契機。為此,基層銀行機關黨建工作如何助推鄉村振興發展,進而實現農村全面發展和繁榮,是當前需要深入探究的問題。
1" 基層銀行機關黨建工作助推鄉村振興實踐
首先,堅持政治建設,統一思想認識,為助推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黨的偉大事業。中國工商銀行通遼分行(以下簡稱“工行通遼分行”)堅持把講政治作為第一位要求,工作從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動,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將“國之大者”領悟到位、執行到位。黨的二十大召開以后,工行通遼分行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員工收聽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盛況,帶頭講授專題黨課,宣講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引導教育全行干部員工把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收獲的智慧營養轉化為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攻堅克難的推動力,把黨的二十大部署和要求落實到全行工作各領域、各方面。依托工銀研修中心平臺舉辦基層黨支部書記、黨務工作者網絡培訓活動,邀請專家學者進行4次專題輔導,系統性開展黨性教育和經營管理能力培養。組織開展“建言二十大”和“我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調研活動,廣泛聽取老同志的意見和心聲。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經濟金融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做到自覺主動學、及時跟進學、聯系實際學,切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通遼分行健全完善學習制度,持續強化政治理論武裝。一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從黨委班子抓起,健全完善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采取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集中研討與碎片化學習互補的方式進行學習,制定《2022年度通遼分行黨委中心組學習計劃》,明確學習目標、學習方式,根據不同時期學習重點適時增加豐富學習內容,堅持先學一步、深學一層,以上率下加強理論學習,全年組織開展黨委中心組集中學習12次,集中研討4次,不斷提高班子成員的思想政治水平,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二是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統一黨員干部思想認識。工行通遼分行黨委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近期首要政治任務,召開通遼分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會議,制定印發《通遼分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實施方案》,推動全行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學到心里、落到實處。工行通遼分行堅持黨建引領業務發展,強化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繼續大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課、主課和必修課,力求在學懂弄通做實上取得新突破,為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以鄉村產業振興為抓手,找準基層銀行機關黨建工作服務鄉村振興發展的發力點。
目前我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不健全,全國銀行網點收縮,銀行業金融服務區域化差異顯著。第一,受我國城鄉二元結構、銀行業逐利本質以及人口結構變化等影響,加之金融科技、線上金融迅猛發展,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整體呈收縮趨勢。尤其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網點數量下降更為明顯,無論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還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在農村的營業網點都以裁撤為主,這就造成了農村金融組織體系不夠完善,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已經成為了國內農村金融體系的主要力量。一般商業銀行在農村設點數量少,而且功能較為單一,它們大多集中于存款項目,貸款數量小,審批較為困難。第二,涉農金融產品創新不足,產品同質化嚴重,難以滿足鄉村振興融資需求。從銀行金融機構所能提供的產品來看,當前,農業、農村中長期貸款項目以土地為抵押和還款來源,存在著較高的同質性,容易造成與商業銀行之間的惡性競爭;同時,也不利于各金融主體之間的全面協調。除此之外,還沒有太多可以精準地滿足鄉村振興新需求的產品,這些產品還存在著期限錯配、額度不滿、定價不合理等問題。從金融服務的角度來看,企業提供的附加金融服務比較少,手機銀行、網銀等產品的用戶體驗比較普通,用戶黏性也比較差。第三,農業農村現有產權制度不完善,風險防范能力有待提高。我國現有產權制度改革有待進一步加強,一方面,清晰明確的產權制度有利于農民手中隱形資產顯性化,通過交易或者資產重組實現資產增值,盤活農村大量沉睡資產;另一方面,可以為資產向資本的屬性轉換提供制度基礎,農民可以利用擁有的土地等資產向銀行申請貸款、向保險機構申請保險等。另外針對農村金融風險,尚未形成全覆蓋的風險監控體系,并且在風險監控上存在“一刀切”的現象,制約了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于鄉村振興。
針對上述問題,工行通遼分行首先以產業振興為抓手,多方合作推動鄉村振興。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把支持產業發展作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工作的著力點,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主體、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等新業態、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新園等新載體為重點,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助力農村產業發展。其次,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原則,加大綠色金融發展力度。綠色是鄉村的底色,在新時期新發展理念指引下,綠色低碳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鄉村振興就是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現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的全面振興。綠色金融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性,高度契合鄉村振興資源配置需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按照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重點在綠色農業科技、規模化經營、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等方面提供支持,引導資金更多流向綠色農業產業,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可持續的綠色金融服務。最后,健全相關的扶持措施,以提高銀行的發展活力。針對農村金融健全的法律法規和完善的配套支持政策是保證銀行業更好服務鄉村振興必不可少的條件。為有效保障金融服務鄉村過程中的各類創新工作,應根據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不斷調整、細化和完善針對農村金融發展的法律法規,構建差異化的管理監督體系。持續推動健全農業信貸擔保體系、農業保險和再保險體系等的建設,在農村產權登記、評估、流轉等方面加大地方政府投入力度,不斷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激發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內生動力,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支持鄉村振興。
再次,強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完善助推鄉村振興信貸支持政策和業務布局。
工行通遼分行結合通遼市農牧業人口多、農牧民居住相對分散的特點,組建了經濟技術開發區支行、奈曼旗支行、科左后旗支行、開魯支行、霍林郭勒支行、扎魯特旗支行六支“工銀烏蘭牧騎”,旨在解決通遼市所轄旗縣區金融機構不全、金融服務保障不夠等問題。工作開展以來,“工銀烏蘭牧騎”小分隊服務觸角不斷延深,服務范圍覆蓋科區、左中、后旗、庫侖和奈曼等50余個鄉鎮,深入偏遠地區,為行動不便的農牧區群眾、特殊群體上門講解金融知識、宣傳金融政策、辦理金融業務。工行通遼分行開展工銀“烏蘭牧騎”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提升統籌層級、拓展輻射范圍、豐富服務內涵,全年共開展經營性活動497次,非經營性活動166次。
結合農民進城安家,縣城基礎設施補短板,推動縣域醫療、教育、養老等幸福產業發展,健全信用扶持制度,優化經營布局。充分發揮產業貸款和項目貸款在鄉村振興貸款中的主要功能,重點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牧產品供給、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的構建等融資需求,促進金融資源和產業資本優化配置,培育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工行通遼分行創新推出“農擔貸”“興農快貸”“種植e貸”和“涉農供應鏈”等鄉村振興特色信貸產品,精準對接農牧民各類產業融資需求,特別是推出“興農快貸”, 作為面向農牧個體借貸主體的線上化、批量化、便捷化普惠金融服務,以其覆蓋面廣、貸款期限及擔保形式靈活、利率低廉、效益高等優勢,可切實解決農牧地區的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難題。種植e貸作為面向從事農業種植的農戶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的數字普惠融資產品,具有場景適配度高、客戶覆蓋面廣、業務金融大等特點,是我行深耕農業種植場景,提升鄉村客戶融資可得性的又一有力舉措。2022年末通遼分行涉農供應鏈融資余額14 267萬元,較年初增加11 267萬元。有力支持“三農三牧”,助力鄉村振興。
最后,加大信貸投放,哺育民生,助推鄉村振興,擔當社會責任。
工行通遼分行黨委始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第一位,始終堅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銀行本質特征的深刻認識,始終堅定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總分行的工作要求,緊緊圍繞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專業性來思考問題、開展工作。截至2022年末,通遼分行各項貸款業務快速發展,服務經濟發展的適應性進一步加強。各項貸款余額同比增加26.5億元,增幅17.18%,年度計劃完成率115.49%,其中,對于涉農小微企業和農牧業經營主體的支持持續加大,涉農貸款結構進一步優化。
工行通遼分行黨委持續推進金融精準扶貧、社會保障等金融服務。金融資源向脫貧地區奈曼、后旗加大傾斜力度。同時,加強校園建設,醫療保障,物業管理;擴大公共交通、公共交通等領域的應用,完善財務社會保障卡的功能,開展財務社會保障卡發卡及“新農合”“新農保”等機構的推廣,開展財政社會保障卡的代付、代發補貼等業務。加大信貸投放,哺育民生,助推鄉村振興,擔當社會責任。
2" 實踐啟示
工行通遼分行黨委始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銀行的本質特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總分行工作要求,緊緊圍繞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專業性來思考問題、開展工作。截至2022年末,工行通遼分行經營效益穩步提升,撥備前利潤創歷史新高;核心業務穩健發展,存款競爭力不斷攀升;各項貸款業務快速發展,服務經濟發展的適應性更強;客戶基礎進一步夯實,全量客戶戰略穩步推進,大力助推當地鄉村振興發展進程,為基層銀行機關黨建工作助推鄉村振興提供了經驗與啟示。
第一,在助力鄉村振興發展進程中,基層銀行機關黨建要強化質量要求。牢記金融宗旨,站在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始終把工作著力點放在服務實體經濟上,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拿出助力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的新思路新舉措,不斷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全力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要以足夠的政治熱情,強烈的責任擔當,高度的行動自覺,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領會到位,宣傳宣講到位,貫徹落實到位,真正用黨的二十大精神來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始終要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對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進行深入貫徹,對干部的實踐鍛煉和專業訓練進行強化,對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本領、服務群眾的本領、防范化解風險的本領進行提升,提升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的能力。
第二,在助力鄉村振興發展進程中,基層銀行機關黨建工作要強化創新精神。創新是黨建工作的活力之源,在守正和傳承的基礎上,與時俱進推進機關黨建理念、思路、機制、手段的創新,使機關黨建工作更好體現時代性、規律性、創造性。創新支部“主題黨日+”制度,推動各級黨組織靈活運用學習、交流、研討、對內對外業務合作、結對共建、志愿服務和扶貧濟困等靈活多樣的方式,赴基層、進企業、到社區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積極探索在內容上求創新、在形式上尋突破,解決與中心工作和黨員需求結合不緊密的問題,切實增強主題黨日的吸引力、感染力。實施手拉手、結對子工程,黨建+金融融合,政府+銀行聯動,充分發揮基層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和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用機關黨建工作優勢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發揮老區紅色故事、紅色家底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的關鍵作用,與蘇木嘎查開展黨建共建、紅色教育、金融科普及調研慰問等方面的活動,給鄉村群眾帶來思想上的關懷,經濟上的幫助,生活上的關懷以及精神上的安慰,增加鄉村群眾致富的信心和動力。同時要注重城鄉要素的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將重點放在城市的龍頭客戶、重大項目的源頭營銷上,強化城市市場的領先優勢,積極拓展產業鏈、項目鏈、資金鏈的上下游;立足于底層,立足于長尾,實現金融服務由城鎮到農村的有效延伸加大縣域市場渠道建設,填補鄉村服務空白點。借助流動銀行車和移動辦公設備,大力發展與鄉鎮政府、村委會的合作,聯合農產品代銷點,開展商場、超市等地區的協作,建立農村地區的“工行驛站”。將鄉村金融“工行驛站”合作方及其快遞員、業務員發展成為推廣工商銀行鄉村金融服務的“使者”;把村支書、村會計、致富能手、退伍軍人和商店老板等關鍵人群發展成為村內駐地“使者”。依托工商銀行“融e聯”“融e行”平臺,為鄉村群眾提供信貸政策、補貼發放情況、金融科普知識等各類有效信息和金融產品辦理鏈接,構建工商銀行與鄉村群眾的雙向信息溝通渠道,有效彌補線下服務在空間和時間上的空白點。
第三,基層銀行機關黨建工作要發揮媒介作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依托工商銀行電商平臺“融e購”,積極對接縣域鄉村政府及大型企業探索大宗商品線上采購模式,“直接買”與“幫忙賣”相結合,幫助縣域鄉村擴大農畜產品銷售渠道,讓特色農產品從田間地頭走向五湖四海。將工商銀行的市場影響力、資源與信息的整合能力充分發揮出來,構建起社會各個方面與農村區域之間的連接關系,將更多的社會力量吸引到農村中、到鄉村振興戰略中來,發揮社會各界的合力,為農村提供愛心助學、產業技術、人才培育等全方位、立體化的服務。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工商銀行金融科技優勢,依托“智慧政務”、場景共建等金融科技賦能方式,聚焦三資平臺、三代社保卡、鄉村振興貸、惠農惠民補貼發放以及醫療和交通出行等民生服務領域,提供智慧化解決方案,助力地方政府鄉村治理數字化探索,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面向黨政機關、人民團體、醫院高校及社會組織等下派至鄉村地區的公職服務人員,以及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和當地農戶等提供衣食住行、求學務工方面的便利支持和農技培訓,增強鄉村致富源動力。
3" 結束語
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金融在拓寬農村地區的投融資渠道,促進鄉村地區的投資發展,帶領農民走向富裕道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如何充分發揮銀行服務鄉村振興的優勢作用,科學合理配置資源,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的繁榮與發展,是擺在基礎銀行機關黨建工作的重要議題之一。銀行基層黨組織要把支持鄉村振興作為重要議題,以普惠金融為重要契機,圍繞助推鄉村振興發展這一主題,努力實踐,積極探索,不斷積累經驗,進而促進基層銀行機關黨建工作要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為實現農村全面發展和繁榮,貢獻基層銀行機關黨建工作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志.黨領導農村治理視域下駐村第一書記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21.
[2] 翟坤周.共同富裕導向下鄉村振興的東西部協作機制重構——基于四個典型縣域協作治理模式的實踐考察[J].求實,2022(5):77-95,112.
[3] 中國工商銀行黨員干部員工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J].杭州金融研修學院學報,2022(12):22-33.
[4] 王兆東,李雪蓉,劉佳琦.貨幣理論,貸款創造存款理論及商業銀行存款管理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J].管理評論,2022,34(3):79-87.
[5] 謝勇.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與農村信貸市場發展——以農村可抵押財產范圍變化為視角[J].農村金融研究,2021(12):42-51.
[6] 武漢大學鄉村振興研究課題組.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確保糧食安全[J].財貿經濟,2022,43(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