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并廣泛應用。在我國,各地政府紛紛展開數字鄉村試點工作,其中,部分地區數字鄉村治理成效顯著并形成數字鄉村治理的經驗樣本,為數字鄉村治理提供先進的治理經驗。浙江省德清縣和廣東省陽西縣作為我國數字鄉村試點的先行地,數字鄉村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并為數字鄉村治理實踐提供樣本參考和經驗借鑒,促進數字鄉村治理整體推進。
關鍵詞:鄉村振興;基層數字治理;農業現代化;“云平臺”賦能;鄉村“一張圖”智治
中圖分類號:F323"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8-0094-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Digital Er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d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local governments in our country have launched digital rural pilot work one after another. Digital rural governance in some areas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nd formed the experience sample of digital rural governance, which provides advanced governance experience for digital rural governance. Deqing County of Zhejiang Province and Yangxi Coun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as the leading places of digital rural pilot projects in China,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digital rural governance, thus providing sample and experience for digital rural governance practice to promote the overall promotion of digital rural governance.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grass-roots digital governanc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loud platform\" empowerment; \"one map\" smart governance in rural areas
為更好促進傳統基層治理向數字治理的轉型,我國制定并頒布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該建議中明確提出:“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基于信息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科技的不斷創新與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為基層治理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從本質上而言,基層治理向數字治理轉型就是對治理模式與傳統政務信息化建設模式的革新。傳統基層治理中最大的不足在于重管理、輕治理,而基于鄉村振興背景下,基層治理的數字化轉型不僅具有一定的治理需求,同時也具有數字化技術推進這類實際需求,所以全國各地都應該積極探尋新的治理模式與發展途徑。
1" 鄉村振興戰略與數字鄉村建設
鄉村振興戰略是以新時代下黨和國家的全面發展為入手點,堅持以“三農”為中心,推動農業和鄉村健康發展,是實現“第二個百年” 奮斗目標的一項重要措施。要實現農村發展,必須要把黨管農村、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農村主體和農村振興作為根本方針,發展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2年健全鄉村振興制度框架及政策體系;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2050年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為了確保數字鄉村建設順利開展,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出臺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等相關的規劃和方針,為我國實施數字化鄉村建設和發展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隨著 2018 年《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的提出,工作重點開始轉移到提高農業裝備信息化水平當中,以強化農業信息化治理的方式來推動信息走進千家萬戶,同時,還大力支持網絡公司建設農產品銷售一體化的網絡營銷平臺,提高農產品的信息化服務能力。此外,在實施數字化農業時,必須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智能化技術,在改造農業生產數字化期間,提高物聯網及農業遙感等技術的應用,實現農業精準化發展。
總的來說,基層數字治理的有序開展既是我國“三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同時也是實現鄉村振興以及促進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途徑及保障,是提高基層治理效能以及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之下,農村數字化建設一直在不斷提升,而基層治理向數字治理轉型也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
2" 浙江省德清縣“數字鄉村一張圖”智治
浙江省不僅是我國數字經濟的先行地,也是我國鄉村振興的樣板。德清縣是浙江省數字鄉村試點之一,地處浙江省北部,憑借東望上海、南接杭州的區位優勢,以土地制度改革為核心,開展數字鄉村的改革試點工作,并取得了“城鄉一體化”“農地入市”“數字鄉村一張圖”等工作成效。2021年9月,德清縣以《浙江省德清縣:“數字鄉村一張圖”遙感監測助力鄉村智治》入選由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組織編制的《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的浙江案例,為全國各地區的數字鄉村建設提供可參考的案例模板。在數字鄉村治理探索中,德清縣以“整體智治”為治理理念,基于“數字鄉村一張圖”來整合58個職能部門的多項基礎數據,將鄉村治理中的人、地、物和事件作為關鍵要素,發揮遙感監測全面、準確、可追溯的技術優勢,解決當前人居環境、“三改一拆”、農地保護和水域監測等方面發現難、監管難、處置難等實際問題,以促進鄉村產業現代化發展和鄉村治理數字化轉型。
2.1" 整合“數字鄉村一張圖”
數據要素是數字鄉村建設的基礎。德清縣通過整合和歸集鄉村人口、資源、空間等各種數據要素,集成了鄉村全面覆蓋的“數字鄉村一張圖”,創新打造了鄉村治理數字化平臺,應用于鄉村經營、鄉村環境、鄉村治理、鄉村服務和鄉村監管等多個領域,以便對鄉村生產生活、環境生態等方面實況和變化進行實時監測。具體而言,以數字平臺為支撐,搭建治理決策中樞,接入各個行政村的實時數據,即可通過“一張圖”動態展現鄉村治理現狀;同時,借助了地理信息和遙感測繪、大數據和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實時監測鄉村各個領域的基本情況和動態變化,推進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數據進一步開放共享。例如,在應對鄉村突發情況時,能夠及時發現異常數據并找出問題點位,迅速上報屬地及對接相關職能部門進行處理,形成一個智能的鄉村閉環管理,為鄉村治理提供輔助性的決策分析,促進鄉村治理的可視化、智能化和決策科學化,從而實現整體智治。
2.2" 搭建鄉村治理一體化平臺
依托地理遙感、互聯網、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搭建鄉村數字化服務平臺,推進鄉村經濟、鄉村人居環境、鄉村治理等方面的數字化轉型,創新鄉村治理模式。在鄉村經濟方面,政府、企業及鄉村居民等不同主體將各自的數據信息接入數字化平臺,共建共享鄉村經濟數據,包括經營主體土地流轉、就業人數等,政府可以及時掌握企業的現狀和需求,為其提供精準化、智能化服務,實現鄉村產業生產經營數字化轉型,培育數字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在鄉村人居環境方面,結合地理遙感信息技術,通過物聯感知設備,對污水處理、垃圾分類、交通設施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測,例如在垃圾分類中,在垃圾桶上安裝感知芯片,智能感知垃圾分類情況,實時向平臺傳輸數據;基于數字技術的支撐,形成覆蓋鄉村各個方面的物聯感知網。在鄉村生活方面,通過“浙里辦”APP、“我德清”微信小程序等端口,構建一站式數字生活服務平臺,以便提供更為高效便捷的數字服務。鄉村居民可以通過“我德清”小程序這一線上溝通渠道,反映鄉村生產生活的各種問題并對問題處理作出反饋和評價。同時,生活服務平臺還可以根據不同村的特點和多樣化需求,定制各村的個性化板塊,例如“智慧養老”模塊、“危房監測”模塊、“數字養殖”模塊等,解決就業、就醫、居家養老和社區服務等民生問題,為鄉村生活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持。
2.3" 協調部門提供數字化服務
首先是協調各涉農部門,打破部門壁壘,借助信息技術連接自然資源農業、水利、交通、建設和民政等部門,通過整合與協調部門之間的數據和信息,實現數據資源互享互通,集成了涉及17個圖層、232類數據的“數字鄉村一張圖”,實現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和跨業務的治理與服務。其次是延展鄉村數字技術應用范圍及領域,通過數字技術在基層黨建、社會治理等方面的運用,不斷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推動“互聯網+”與德治、法治、自治的有效結合。在基層黨建方面,推動基層政務公開和村務公開,推進平安鄉村建設,通過接入“基層治理四平臺”,及時掌握鄉村生產生活實況,對突發事件快速響應和跟蹤反饋,以提升鄉村應急治理水平。在社會治理方面,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社會治理,政府通過遙感監測功能,擴大鄉村監測覆蓋面,實現基層治理問題點位的全面發現和自動歸集,提高應對突發事件和問題的反應速度和應變能力。在發現問題后,可以快速將發現的問題及時下發至所屬村部,縮短治理層級,再造處置流程,從而再造鄉村治理規范化流程,有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大量節省了人力成本,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3" 廣東省陽西縣數字鄉村“云平臺”賦能
陽西縣位于廣東省西南部沿海地區,隸屬廣東省陽江市,在2020年5月和9月分別入選了廣東省數字農業鄉村發展試點縣和國家數字鄉村首批試點縣。陽西縣以數字鄉村試點為新的發展契機,通過數字賦能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對數字農業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并且取得明顯的成效,全面提升農業生產、供應和銷售數字化水平,為農業高質量發展賦能。與此同時,陽西縣將數字技術應用至鄉村治理體系之中,主要集中于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和智慧政務三大方面,并且制定和頒布相關政策文件為數字鄉村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規劃指引,從而使“互聯網+鄉村”深度融合和釋放更大的數字潛能。陽西縣數字鄉村治理的關鍵在于新型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基層黨建、社會治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從而構建全方位、多領域的現代鄉村數字治理新模式,為數字鄉村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理論體系。
3.1" 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為了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展目標,建立一個覆蓋全域、普惠共享和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服務網絡是其必要條件,從而推進農業現代化升級和農村社會全面發展。信息化基礎設施是發展數字農業不可或缺的生產要素,廣東移動進一步擴大農村地區光網覆蓋的范圍和深度,為鄉村信息化應用提供堅實基礎。在此基礎上,陽西縣通過與數字廣東公司,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進行合作,加快推進“數字陽西”項目建設,打造“山海陽西”APP和“互聯網+政務”綜合服務平臺;通過建設全面覆蓋縣、鄉鎮、村三級的農村現代物流體系,為農產品“出村進城”提供了暢行無阻的渠道。同時,依托借助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提升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建設高標準農田和現代水利設施,為數字鄉村治理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3.2" 構建數字農業產業體系
數字農業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以數據為決策支撐,陽西縣充分應用數字技術于農業生產、供應、銷售等方面,通過對涉農數據進行分析,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促進農業生產與管理的數字化、精準化和標準化;構建數字農業產業體系,以數字技術創新為驅動力,助推陽西縣現代農業發展。在農業生產端,借助數字化生產管理系統和數字監測設備,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空氣、土壤、水質等要素進行動態監測,進而實現全過程、精準智能的生產管理,提升農業生產智慧化水平。在供應端,陽西縣基于一個農產品流通數據平臺,可以及時、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國內外農產品市場需求及變化,為農戶提供第一手市場信息,引導農戶以市場為導向實現產銷對接;建設農產品市場流通服務體系,打造冷鏈、倉儲、物流服務體系,實現農產品高效、快捷的運輸和配送。在銷售端,陽西縣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短視頻矩陣的全面覆蓋,完善“產供銷一體化”網銷渠道,通過短視頻矩陣、網絡直播、電商營銷等銷售模式,為農產品銷售打開網絡渠道和市場,促進農村電商發展,帶動農產品線上銷售和農戶增收。另外,積極建設二維碼追溯體系,通過二維碼清晰直觀展示農產品產地信息、生產過程、食品安全檢測和物流等信息全流程,打響陽西農產品地域品牌。此外,陽西縣實施科技興農,加大農業生產的科研力度和創新水平,積極與高校、專家建立合作,例如,與廣東省農科院合作建立了數字農業研究所和博士工作站,為陽西農業提供智庫支持和人才支撐。
3.3" 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治理
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治理,即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對農業生產生活方式的全方位賦能和增智,推動鄉村治理數字化、網絡化和智慧化,構建現代化鄉村治理新體系。陽西縣積極打造“數字化+社會治理”,通過“山海陽西”APP打造和“粵事通”等數字化服務平臺的建設,以“一站式”服務模式為著力點,不斷提高群眾辦事的便捷度和智慧化程度,并且打造一網統管平臺、一網通辦平臺、一網協作平臺,加快數字化應用建設,涵括了智慧醫療、智慧漁船、數字農業、平安鄉村、智慧教育和智慧黨建等不同應用系統。其以數字技術打造云治理平臺,可以使云端職權下放到村,緩解基層權力的碎片化。一方面可以通過信息化縮短縱向層級傳遞距離,另一方面實現權力“云下放”,開放基層政府治理權限,實現鄉村治理數字化轉型,有效提升政府服務的效率,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同時,陽西縣大力推行“互聯網+黨建”,借助“黨建為村”和四級微信群平臺,實現全縣所有村重要公務、重要活動一鍵通告,打通了基層黨建“最后一公里”。最后,建設基層矛盾糾紛化解的信息化平臺,有效落實轉辦交辦督辦機制,實現“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有效提升了社會治理效能。
4" 德清縣與陽西縣數字鄉村治理經驗啟發
在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推進過程中,浙江省德清縣和廣東省陽西縣作為首批試點之一,數字鄉村治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數字鄉村試點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其治理經驗具有可行性和可借鑒性。因此,以德清縣和陽縣作為樣本借鑒,通過對其治理實踐進行回溯和梳理,分析數字鄉村治理的運行理路,總結數字鄉村治理的有效經驗,為數字鄉村治理轉型提供經驗啟發。
4.1" 以技術為支撐,強化信息化基礎設施
數字鄉村治理以大數據、互聯網、地理遙感和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為支撐,通過整合和歸納各類鄉村治理的數據資源,不斷加強建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支撐數字鄉村治理長效運行。德清縣依托地理遙感、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建設“數字鄉村一張圖”,運用遙感監測技術實時監測鄉村生產生活情況,為數字鄉村治理提供堅實基礎和信息支撐。陽西縣將信息技術作為基礎支撐,通過與運營商合作建設“數字陽西”服務平臺,充分依托信息技術,提升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為鄉村信息化應用提供堅實基礎。由此可見,將數字技術下沉至鄉村是數字鄉村治理的首要條件,信息技術為其提供堅實基礎和技術支撐,以實現數字鄉村治理有效。同時,必須重視信息化基礎設施的重要作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鄉村治理中創新發展與應用有賴于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需不斷強化信息化基礎設施,打造鄉村數字化治理新模式,以促進鄉村治理的數字化轉型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
4.2nbsp; 整合共享資源,搭建大數據綜合平臺
數字鄉村治理的基本載體是大數據綜合平臺,整合與共享相關數據與信息資源,搭建大數據綜合平臺,通過相關數據分析,能夠及時反映鄉村生產生活的客觀狀況并迅速作出問題響應,為科學決策、精準決策打下堅實基礎,實現由基于經驗向基于數據決策依據轉變。在數字鄉村治理實踐中,德清縣運用“整體智治”理念,以“鄉村一張圖”大數據平臺為運行載體和決策中樞,為鄉村治理提供輔助性的決策分析,實現鄉村治理的數字化和可視化。同樣,陽西縣積極建設農業大數據平臺,整合并分析了涉農數據,實現農業生產的動態監測與管理,為智能化決策、精準化種養、標準化生產提供了技術途徑。數字鄉村治理需要搭建大數據綜合平臺,整合各方主體和治理資源,實現政府部門間的數據資源開放共享、互聯互通,真正實現數據共享、平臺共建、鄉村共治,并且以一體化平臺呈現出數字鄉村的鄉村經濟、鄉村服務、鄉村治理和鄉村環境等方面的實時動態情況,以維護鄉村公共安全和創新鄉村治理模式。
4.3" 數字賦能治理,提供“一站式”服務
數字賦能鄉村治理實質上是對鄉村治理模式進行創新和數字變革。具體而言,借助地理信息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來重塑鄉村治理模式,創新鄉村治理和推進其數字化轉型,再造鄉村事務處理規范化流程,推進政務服務數字化升級,提供更為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以降低鄉村治理人力和時間成本。同時,擴大鄉村安全監測覆蓋面,不斷提高鄉村治理應急能力,以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德清縣以“一張圖”動態呈現出鄉村治理現狀,實時監測鄉村經營、鄉村服務、鄉村監管、鄉村治理和鄉村環境等方面;以“一平臺”實現鄉村治理全覆蓋,有效推進鄉村治理數字化轉型。陽西縣通過數字化、信息化賦能鄉村治理,打造“數字化+社會治理”新模式,通過數字服務平臺建設,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務,提升數字鄉村治理水平與成效。數字技術為鄉村治理賦能增智,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鄉村治理模式,實現鄉村信息資源整合,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務,促進鄉村治理一體化、智慧化,同時借助大數據綜合平臺能夠及時吸納農村居民的公共訴求,加快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提升政府基層治理效能。
5" 結束語
基層數字治理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經之路,也是實現數字中國的核心內容。為了實現鄉村振興,以大數據、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治理,是對信息時代的回應,是鄉村治理變革的大勢所趨。數字鄉村治理需要以信息技術為手段,整合優化鄉村治理資源,建設安全智能的鄉村數字環境,發展鄉村數字經濟助力產業振興,實現鄉村治理數字化轉型,為鄉村居民提供一體化服務。
參考文獻:
[1] 郭鑫.鄉村振興視域下數字鄉村建設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2.
[2] 王藝琳.鄉村治理背景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研究[D].鎮江:江蘇大學,2022.
[3] 梁亮.互聯網賦能相對貧困治理的機理與路徑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22.
[4] 常佩瑤,張安,楊超,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上海村級醫療機構人才隊伍建設調查分析[J].上海醫藥,2021(12):15-18.
[5] 楊森,湯星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數字鄉村發展路徑探究[J].小城鎮建設,2020(3):10.
[6] 潘青仙,張鵬昊,吳瑛莉.鄉村數字化建設驅動鄉村振興[J].現代農機,2020(6):13-15.
[7] 戴旭宏,倪玖斌.大數據驅動鄉村振興共享共治機制研究[J].大數據,20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