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農化產品高效利用與管理課程(資源利用方向)特性和學情分析,通過文獻調研和網絡資源開展課程案例搜集,以該課程教學需求為出發點,以創新、啟發和應用為導向,引入課程思政元素,圍繞身邊的人和事,重點描述科研探索與實踐經歷過程,建設農化產品高效利用與管理課程(資源利用方向)教學案例庫,推動課程教學方法的革新,保障該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教學案例庫;資源利用;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8-0128-05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resource utilization direction) of Efficient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grochemical Products and the 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 concerned, this paper conducts the case collection of the course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network resources, takes the teaching needs of the cours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guided by innovation, inspiration and application, introduc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Therefore, centering on people and things around,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case base of the course of Efficient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grochemical Products (in the field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thus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of course teaching methods and ensure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for graduate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s in our university.
Keywords: teaching case base; resource utilization;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1]明確提出,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和地力恢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使之永遠造福人民”[2]。這為當前黑土質量恢復和地力提升提出新的要求,加快推進農化產品研發力度,提升黑土產出效率,也為當前農林類高校研究生培養提出新的思路,務必讓青年學子了解當前黑土地資源現狀、農耕種植情況、黑土保護實施措施,提高對黑土保護的意識,提高新產品研發能力,加強學生扎根黑土地、保護黑土地的信心。
案例教學[3]是以教學案例為基礎,引導學生通過案例探究理論結合點,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方法,與農業類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相吻合。但是,當前在農業類高校專業碩士培養中,案例教學效果不佳。究其原國之一是案例庫建設不系統、數量少,與各章節的針對性不強,急需針對課程內容建立緊追時代前言的案例庫,以構建符合“農化產品高效利用與管理(資源利用方向)”領域專業學位特點的課程教學案例,突顯案例教學在增加學生實踐教學的成效,依托案例庫建設帶動教學方法的全面改革,更新實踐教學理念,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保障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簡稱“我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1" 國內外相關案例庫建設概況與發展趨勢
自1870年哈佛法學院率先使用案例教學以來,案例教學已經經歷了150余年的歷史,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廣泛影響。方法在創立之初多用于商業領域,而后逐漸成為一種代表未來教育方向的教學方法;國內外高校也已充分認識到案例教學的必要性[4],將案例教學法引進到各專業各課程的教學中,從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國外案例教學起步早,具有豐富的教學案例資源庫[5]。1921年案例教學法在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得到了大力推廣,并在20世紀70年代成為其主流教學方法[6]。各高校都有自己的案例庫,其數量龐大、內容豐富,涉及到不同的行業、企業、管理領域等,如哈佛大學的案例庫中有8 000多個案例[7-8]。各高校對案例庫的案例持續進行更新,這些案例均來自教師長期的調研、科學研究、企業成果等。保證案例教學質量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有足夠的案例,如加拿大毅偉商學院動員高校教師、在讀研究生、企事業單位從事者共同參與案例收集和撰寫,所需經費由學院提供,讓更多不同行業的人員能參與到案例的撰寫當中,也增加了案例的覆蓋層次。另一方面,國外對案例開發投入的資金逐年上升。一個高質量的案例往往需要對相關領域持續數年的跟蹤調研,這需要對案例的建設提供必備的資金保障,實現高質量案例的開發;在人員搭配上,需要有更多教師參與,將案例開發從繁瑣的事務中解脫,更多經歷投入到案例開發和教學中去。國外在案例庫的建設方面對我國有較大的啟發。
我國部分高校學習和借鑒西方的案例教學研究理論,于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探索案例教學法。到目前為止,案例教學法已逐漸融入我國高校教學中,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有較大的促進作用[9-10]。隨著我國專業學位碩士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在進行課程設置首要考慮學生實踐技能的提升,增加實踐訓練課的比重,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案例教學法在高等院校實踐教學領域效果突顯,以適應我國專業學位碩士教育的發展。而當前關于“農化產品高效利用與管理(案例)”案例庫建設的相關內容還未見報道,提高黑土地質量和作物產量作為國家十四五規劃建設的內容之一,急需完善案例庫的建設。案例教學法不是簡單舉例教學法[11-12],而是需要對案例教學過程進行整體設計,達到高層次認知的啟發式教學,是師生的雙向活動。
2" 案例庫建設基礎
2.1" 課程概述
農化產品高效利用與管理課程(資源利用方向)主要面向一年級專業學位研究生,以實踐應用、科技前沿拓展為主要特色,主要講述農化產品的由來、發展歷程、歷史作用、肥料高效利用、肥料施用機具、減施增效理論和技術。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現階段農化產品高效利用與管理的主要應用案例及其理論和技術要點,掌握農化產品研發過程、選用標準、施用技能,熟悉肥料相關標準與法規,培養學生具備農化產品高效利用和管理的創新思維,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 建設價值
通過案例庫的建設,形成具有黑土區特色的農化產品集聚、作物高產、黑土修復和黑土地力提升等典型案例,通過教學的摸索與實踐,建成適合黑龍江省農林高校的“農化產品高效利用與管理”案例庫。農化產品高效利用與管理是農業資源與環境方向專業碩士生創新思維提升、創業干勁激增、科研落地保障的重要途徑,也是了解黑土歷史、黑土修復技術和黑土培肥等理論的重要途徑,該案例庫的建設必將為廣大農業資源與環境方向專業碩士研究生帶來更加直觀和深刻的認識和感知。
推進課程案例庫建設,可以梳理零散的案例資源,建成內容充實、涉獵廣泛、緊跟時代前沿的課程案例庫,為實踐教學提供保障,真正將專業碩士實踐能力培養落到實處。
3" 案例庫建設內容
以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計劃為導向,以農化產品高效利用與管理(資源利用方向)領域為重點內容,通過調研和篩選深度挖掘案例內容,制定案例教學計劃,構建符合當前信息化水平的案例庫。本項目擬建設5個專題案例庫,整合現有資源及案例,形成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專業(資源利用方向)案例庫。具體建設內容如下。
3.1" 第一專題:黑土歷史專題
案例一:北大荒從千古荒原變中華糧倉。
案例類型:本土案例,綜合課程案例。
內容:從1947年第一個公營農場——寧安農場誕生,北大荒農墾事業走過了74年波瀾壯闊的輝煌歷程,素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的美稱,也凸顯北大荒建設初期土地肥沃。
作用:讓學生了解北大荒建設初期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養分富足,基本不用施用肥料,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北大荒”如何轉變成今日的“北大倉”。從而培養學生時刻發揚“北大荒精神”,保護北大荒現有黑土資源。
案例二:東北平原黑土特性逐漸降低。
案例類型:改編案例,知識點案例。
內容:全世界有三大塊黑土區和一塊紅化黑土區,分別是烏克蘭的烏克蘭平原、美國的密西西比平原、中國的東北平原和南美洲阿根廷連至烏拉圭潘帕斯草原,其中潘帕斯草原為亞熱帶紅化黑土,但經近十年研究發現東北平原黑土特性逐漸降低。
作用:讓學生了解世界黑土分布情況,有針對性地查找國外在黑土領域的研究內容,從而培養學生對黑土形成、分布和應用現狀,培養學生黑土保護創新思維,激發學生保護黑土意識。
案例三:東北地區黑土“有勁”。
案例類型:本土案例,知識點案例。
內容:20世紀90年代東北黑土養分高,2019年黑龍江省開展土壤普查試點工作,黑土層厚度、有機質含量下降顯著,黑土“有勁”不再存在,急需探尋解決方案。
作用:讓學生了解東北地區黑土層厚度、有機質含量下降的內在因素,培養學生掌握當前黑土治理的典型案例方案和方法,汲取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研制原創農化產品的創新能力。
3.2" 第二專題:農化產品應用現狀和前景
案例四:北大荒集團黑土特征在逐漸降低。
案例類型:本土案例,知識點案例。
內容:分析1958年第一次、1979年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數據,結合全國第三次土壤普查數據,統計黑土區土壤有機質含量,分析土壤近五十余年的變化情況,明確農化產品應用的必要性。
作用:使學生了解近五十余年間土壤有機質含量部分已經下降到2%左右、黑土層薄了5~10 cm左右,黑土資源保護刻不容緩。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改造黑土地的科研精神,研制相應農化產品,保衛自己的黑土地不丟失。
案例五:表層黑土損失嚴重。
案例類型:本土案例,綜合課程案例
內容:2021年吉林省扶余市,未實施表土剝離,造成黑土地壓覆、破壞,企業受罰,明確黑土一旦失去,無法恢復[13]。
作用:通過此案例能夠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黑土資源的重要,黑土表層土壤應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不能隨意破壞和使用耕層土壤,防止發生水土流失,急需研制替代黑土的農化產品和材料,培養學生主動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六:挖土也違法。
案例類型:本土案例,綜合課程案例。
內容:2020年黑龍江省五常市的沙河子鎮福太村村民盜挖黑土販賣,判刑罰款,嚴重破壞黑土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2022年出臺《中國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13]。
作用:讓學生了解我國黑土資源保護現狀,黑土資源為不可再生資源,使學生時刻牢記黑土保護的重要性,介紹現階段水田育秧土替代產品,尋求新的解決方案,解決苗床土不足的現實問題,探尋黑土保護解決方案。
案例七:農化產品超標使用。
案例類型:改編案例,知識點案例。
內容:2020年吉林省開展化肥使用情況調查,發現未按要求對化肥使用情況開展定點調查,而是通過農民種植習慣推算使用量,化肥減量數據“齊步走”,調查統計工作不實。如陶賴昭鎮化肥使用情況調查統計表顯示,雖然種植的土地條件不同,但同一個村的農戶單位面積化肥施用削減比例完全一致[13]。
作用:使學生了解農業生產不能弄虛作假,會影響到國家的惠農政策,激勵學生在科學實驗中要嚴于律己,不能存有僥幸和弄虛作假的心態,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試驗態度。
案例八:白漿土改良——張之一教授。
案例類型:本土案例,知識點案例。
內容: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張之一教授在全國在白漿土分類和修復領域有較高的聲望,其研究成果填補了白漿土分類的空白,并在白漿土改良提出較多原創技術,也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在全國土壤分類領域的地位打下堅實基礎。
作用:了解我校在土壤分類領域的歷史和所做出的貢獻,掌握白漿土改良措施,鼓勵更多學生從事土壤分類工作,開展土壤修復與改良研究,研制更多原創農化產品,發揚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在土壤分類和土壤改良改良方面的優勢,也為全國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做好人員儲備。
3.3" 第三專題:黑土培肥專題
案例九:養分高效管理——張福鎖院士團隊。
案例類型:改編案例,知識點案例。
內容:20世紀90年代至今,張福鎖院士團隊深耕黑土地保護三十余載,全國建立了121個科技小院,實現作物高產和資源高效,研制多種農化產品,提升土壤地力,改善土壤結構,引導農民進行高產高效生產,探索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作用:培育學生的科學精神、探索精神、奉獻精神,深扎農業生產一線,研制原創農化產品,為我國糧食作物生產提供綠色生產建議,激發學生創新意識、三農情懷和責任擔當,鼓勵更多學子投身到鄉村振興的建設中去。
案例十:北大荒集團施肥專家——鄭桂萍教授。
案例類型:本土案例,知識點案例。
內容:20世紀80年代至今,鄭桂萍與丈夫潛心鉆研35年,帶領團隊在北大荒集團各農場開展水稻肥料產品研發、土壤耕作措施等工作,研發的水稻配套肥料、保護性栽培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多項殊榮;在丈夫因公殉職后,她投入到丈夫未竟的事業中;她在黑龍江墾區引進和示范推廣的水稻新品種、新技術,累計創造經濟效益達5億元。
作用:培養學生“學農、知農、愛農”的“三農”情懷,扎根墾區,為墾區農業綠色高質發展提出解決方案,傳承我們身邊老一輩科學家的北大荒精神——“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
案例十一:黑龍江省省長特別獎獲得者——劉元英教授。
案例類型:本土案例,知識點案例。
內容:20世紀80年代至今,劉元英教授是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技術奠基人,倍豐套餐肥發明者,該肥已累計推廣1億畝以上,農戶增收10余億。三十多年來,足跡踏遍了黑龍江省大部分農業市縣,尤其是建三江農墾分局、五常、慶安等水稻主產區,一直致力于水稻施肥相關研究。項目成果已在黑龍江和吉林省推廣應用近5 000萬畝(1畝約等于667 m2),實現農民增收50多億元,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作用:使學生了解成果的產出是靠自己不斷地努力和付出才能獲得,只要肯吃苦、肯鉆研,在肥料配方、生產等方面研制原創產品,也不是遙不可及,培養學生從事農業生產意識,開展農業生產產品研發工作,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科研精神。
案例十二:蘇打鹽堿地改良產品研制。
案例類型:本土案例,知識點案例。
內容:2022年,在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堿地曙光——鹽堿地上崛起鄉村振興新高地”項目榮獲國賽銀獎,獲獎團隊破解了鹽堿地治理的“密碼”,填補了大慶地區蘇打鹽漬土改良技術的空白。
作用:讓學生了解學校周邊鹽堿土的問題,通過自主努力創新,研制新型農化產品,可以解決現階段大慶面臨的問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創新意識。
3.4" 第四專題:保護性耕作專題
案例十三: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
案例類型:改編案例,綜合課程案例。
內容:2021年,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水利部、科技部、中科院和國家林草局聯合印發《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了解國家“十四五”期間在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方面的總體要求和計劃,了解黑土修復過程中農化產品應用情況。
作用:讓學生了解當前國家在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方面的新政策、新技術和新思想,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在農化原創產品研發、新型肥料引進、產品示范推廣等方面積極探索,培養學生緊跟國家政策方針的思維意識。
案例十四:綠色種養循環農業。
案例類型:改編案例,綜合課程案例。
內容:2021年,農業農村部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動農業低碳發展,出臺《關于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推進糞肥腐熟發酵還田,就地就近還田等政策,助力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國家給予試點縣每年不低于1 000萬元的補貼;研制有機肥產品,提高種養循環效率。
作用:讓學生了解當前國家政策與種植戶的需求密切相關,探尋現階段生產中問題,解決糞肥還田“卡脖子”問題,研制新型有機肥料,鼓勵其在生產與科研當中要按田間實際反映生產現象,不要隨意編造和篡改數據,影響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制定。
3.5" 第五專題:資源保護專題
案例十五:環境修復者——劉興土院士團隊。
案例類型:改編案例,綜合課程案例。
內容:20世紀60年代至今,劉興土院士團隊建立了我國第一個沼澤濕地生態站——三江平原沼澤濕地生態站,提出了我國主要濕地區濕地保護與生態工程建設方案,提出泥炭修復、水土資源優化、退化濕地改良等一系列農化產品及配套解決方案,推進了我國沼澤濕地研究由考察步入定位治理研究階段,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作用:擴充黑土保護領域范疇,不斷完善黑土生態區保護力度,掌握黑土治理相關農化產品,鼓勵學生根據掌握理論知識研制原創產品,培養學生保護環境意識和創新環保治理思路。
案例十六:土壤培肥專家——韓曉增教授。
案例類型:本土案例,綜合課程案例。
內容:40年只干“黑土”一件事,率先提出肥沃耕層的理念,完善了肥沃耕層的理論體系;研發的黑土地保護利用關鍵技術,應用后耕層深度增加到30 cm以上,減少了農民常規生產成本,提出了黑土地保護的“龍江模式”,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作用:鼓勵青年學子深入基層從事科學研究,扎根黑土,保護黑龍江省有限黑土資源,擴展黑土保護思維,在耕作、外源投入品、作物種植等方面不斷優化黑土治理方案。
4" 結束語
農化產品高效利用與管理課程教學案例庫(資源利用方向)的建設,推動了課程教學內容的革新,提高了課程教學的實用性,促進教學改革與實踐創新的有機融合,激發學生自我能動性,了解了農化產品應用前景和黑土地保護的意義,鼓勵更多農學學子投身國家“三農”建設中,為東北黑土保護做出應有的貢獻,保障了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pc.
[2] 守好“耕地中的大熊貓”[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0151260908323721amp;wfr=spideramp;for=pc.
[3] 葉王蓓.以例教學:課堂案例教學設計與實踐路徑[J].上海教育科研,2022(9):82-87.
[4] 張民杰.案例教學法[M].理論與實務.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5] 小勞倫斯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學指南[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6] 劉剛.哈佛商學院案例教學作用機制及其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08(5):89-91.
[7] 宋耘.哈佛商學院“案例教學”的教學設計與組織實施[J].高教探索,2018(7):43-47.
[8] 楊模榮,陶京晶.理論知識能力導向下的案例教學——對哈佛商學院案例教學的再認識[C]//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第十四屆中國軟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2018:379-387.
[9] 杜守強.大數據背景下碩士研究生課程案例教學研究——最優化理論與方法課程為例[J].山東高等教育,2022,10(5):65-70.
[10] 王薇,李燕凌,周麗娟.高等農業院校公共管理研究生案例教學共同體的構建與實踐探索——基于湖南農業大學的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22(3):119-127.
[11] 李童,楊楠.新工科背景下學生友好型案例教學的理念、構建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1):29-34.
[12] 陳效林,程永波.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三位一體”案例教學體系研究——以南京財經大學MBA教學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66(6):77-84.
[13] 生態環境部.吉林松原扶余市黑土地保護措施落實不到位部分黑土地遭到破壞[EB/OL].https://www.mee.gov.cn/ywgz/zysthjbhdc/dcjl/202110/t20211026_9577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