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涉農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該文通過對新時代鄉村人才振興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探索出涉農高職院校賦能鄉村人才振興的路徑,涉農高職院校通過聚焦鄉村發展需要,培養知農愛農學生;適應鄉村產業振興,加強學校企業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等方面來促進鄉村人才振興,從而實現鄉村人才振興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
關鍵詞:涉農高職;鄉村振興;人才振興;人才流動;產教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8-0165-04
Abstract: The key to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lies in human being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as brought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agriculture-related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s to revitalize rural talents in agriculture-related vocational colleges. Agriculture-related vocational colleges cultivate the talents of students who know and love farmers by focusing on the needs of rural development; adapt to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y to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novate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totrain a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and other aspects to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talents,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rural talent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words: agriculture-relate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talent revitalization; talent flow;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1]”鄉村要發展,必須有人才。新時代的鄉村發展面臨著人才總量不高、人才結構不合理、人才隊伍不足等問題,解決鄉村人才問題,助力鄉村振興。
1" 涉農高職院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意義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組織引導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社會工作、精神文明建設等領域人才到基層一線服務,支持培養本土急需緊缺人才”。鄉村發展靠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需要學校支持。《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教育要“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為廣大農村培養以新型職業農民為主體的農村實用人才”。職業教育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習近平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希望你們繼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2]”,涉農高職院校要扎根當地,服務地方農業發展,為當地農業發展培養更多的人才。
2" 新時代鄉村人才振興中存在的問題
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鄉村發展靠人才,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石。目前,鄉村人才仍然是制約鄉村發展的重要因素。鄉村人才振興中存在著鄉村人才總量不高、鄉村人才結構不合理、鄉村人才隊伍不足等問題。
2.1 鄉村人才總量不高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我國農村地區得到一定的發展,但與城市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農村地區相比城市而言,工作環境較差,工資收入較低,教育質量較低,從而很多人選擇進城務工。據2023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9 562萬人,比上年增加311萬人,增長1.1%[3]。農民工總量的不斷增加,鄉村留下來的大多是婦女、老人和兒童,導致鄉村人才總量不高。除農民工進城務工之外,農村地區的大學生畢業后大部分渴望留在城市繼續發展,不愿意回到農村繼續從事農業相關工作,也是鄉村人才總量不高的原因之一。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全國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01 991 162人,占63.89%(2020年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5.4%);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09 787 562人,占36.11%。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236 415 856人,鄉村人口減少164 361 984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4.21個百分點[4]。從而可知農村人口的比重在不斷下降。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五號)結果顯示,2016年,全國農業生產經營人員31 422萬人,其中女性14 927萬人。在農業生產經營人員中,年齡35歲及以下的6 023萬人,年齡在36至54歲之間的14 848萬人,年齡55歲及以上的10 551萬人[5]。從而可知全國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人才總量不高,全國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人才年齡主要集中在36歲以上。
2.2" 鄉村人才結構不合理
2021年我國完成脫貧攻堅的歷史重任,實現了全面小康社會,在此基礎上,繼續努力奮斗,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鄉村就要振興。鄉村振興需要更多的鄉村人才,然而在鄉村人才建設中,人才結構是影響鄉村發展的重要因素。新時代鄉村人才振興中鄉村結構的不合理主要表現在鄉村人才結構老化和鄉村人才學歷不高。首先,鄉村人才結構老化是長久居住在鄉村的老年人較多,其接受鄉村振興新政策的速度較慢,創新能力不足,對農業生產經營規劃不足,對鄉村振興歷史機遇把握不到位等對鄉村振興產生重要影響。其次,鄉村人才學歷不高。根據相關統計數據表明,截至2019年, 我國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占比高達84%,高中學歷占比11.3%,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4.7%[6]。從職業院校開設的涉農專業來看,2017年我國高職、中職涉農專業招生人數分別占全國招生人數的1.73%和3.24%,同年畢業人數分別占全國畢業生的1.6%和4.58%[6]。這些畢業生投身鄉村建設的比例少,使鄉村人才數量更少。
2.3" 鄉村人才隊伍不足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總抓手。鄉村人才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環節,這就要求鄉村人才隊伍具有長久穩定性。然而,當前鄉村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機制不完善。鄉村人才隊伍中,需要相關農業生產、 農業管理、農業經營、農產品銷售、基層管理等人才,這些鄉村人才留在鄉村建設中的付出與待遇不成正比,成就價值感不強,這樣制約了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其次,鄉村人才隊伍培養方式未多樣化。鄉村建設中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這就需要多方面培養鄉村建設人才。鄉村人才隊伍建設中應明確要培養哪些鄉村人才,培養什么樣的鄉村人才,通過哪些渠道培養鄉村人才。在培養鄉村人才中可以與學校簽訂合作協議,注重其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學習,使得鄉村人才隊伍不斷穩定化。
3" 新時代鄉村人才振興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3.1" 農科生扎根鄉村動力不強
當前,鄉村地區的各類人才向周邊城市轉移,鄉村地區的人才流失現象嚴重。鄉村地區留不住人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科生扎根鄉村動力不強。首先,農科生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不愿意留在鄉村。在傳統觀念中,留在鄉村發展的從事農業的主要是文化水平比較低的人,而且農業耗費體力勞動比較大,獲得的經濟報酬相對較低,所以農科生不愿意留在鄉村繼續從事農業相關活動。另外,在傳統觀念中,十年寒窗苦讀就是為了擺脫鄉村生活環境,實現階層跨越,成為在城鎮從事體面工作的人。這些傳統觀念對接受過高等教育的農科生的就業擇業觀念產生一定的影響,大家不愿意繼續回到鄉村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導致鄉村人才外流嚴重,農業生產活動后繼乏人。其次,鄉村經濟基礎較薄弱,使得農科人才不愿意留在鄉村。在鄉村振興中,鄉村要想盡一切辦法去留住人才,而鄉村經濟是鄉村人才振興中的重要影響因素。鄉村經濟在鄉村發展和農民經濟收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鄉村的集體經濟得到一定的發展,但整體經濟發展仍然較慢,村民個人思想受到影響,很難推動村集體的發展。
3.2" 鄉村留住人才環境不優厚
在鄉村人才振興工作中,首先要能夠培育和吸引人才,其次,是創造良好的鄉村環境留住人才。目前,鄉村人才出現不穩定的狀態,充分說明鄉村留住人才的條件不優厚。首先,鄉村基礎設施落后,影響留住人才的環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鄉村基礎設施雖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與城市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鄉村地區的教育相比城市而言,學校硬件設施較差、師資力量薄弱、課外活動較少,不能滿足人們追求更好教育質量的需求。鄉村地區的醫療相比城市而言,醫療環境較差、醫生醫術水平較低、醫療機構較少,不能滿足人們追求更好的醫療環境的要求。鄉村地區的公共設施相比城市而言,群眾活動中心較少、交通設施不足、衛生環境較差,不能滿足人們追求更好的公共設施的要求,并且鄉村人才的發展空間有限,影響留住人才的環境。鄉村人才主要集中在農產品研發生產、農產品銷售、鄉村治理等方面,由于鄉村的崗位較少、職位晉升速度較慢、工資相比城鎮較低,使得人才不能安心留在鄉村。
3.3" 鄉村人才培養機制不完善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鄉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不斷出現,為適應新的發展需要,提升鄉村人才素質。近年來,淘寶電商、智慧農業、互聯網+農業等鄉村經濟增長新模式的出現,越來越需要綜合型人才。然而,在目前的鄉村人才培養機制中存在著培訓內容不精準、培養方式單一等問題,使得鄉村人才培養機制不完善。首先,鄉村人才培養內容不精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下,農業發展方向是由市場決定的。近年來農產品直播帶貨、私人訂制旅游、農業研學活動等蓬勃發展,對鄉村人才培養的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協調專業培訓單位,開展精準培養內容,從而使得鄉村人才能夠抓住鄉村發展機會,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帶領鄉親們在農村更好地發展。其次,鄉村人才培養方式單一。目前鄉村人才培養方式主要是專家講座、實地參觀的集中培訓為主,使得越來越多的鄉村人才參與了培訓,但是培訓方式單一不能滿足所有鄉村人才的培訓需要。鄉村人才培養雖然開展了多次活動,但是鄉村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升不明顯,這就亟需建立完善的鄉村人才培養機制。
4" 新時代涉農高職院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7]。人才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引領著鄉村事業的發展,推進著我國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進程。人才是鄉村發展的第一資源,鄉村的發展靠人才,推動鄉村人才振興使之與鄉村振興步調相協調,是實現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任務。目前,鄉村人才振興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有一定的差距,為此,通過聚焦鄉村發展需要,培養知農愛農同學;適應鄉村產業振興,加強學校企業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等方面來縮小差距,實現鄉村人才振興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目標。
4.1" 聚焦鄉村發展需要,培養知農愛農人才
涉農高職院校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承擔著重要任務。鄉村振興需要農業相關人才,而涉農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農業相關人才的重要任務,因此鄉村人才振興需要涉農高職院校的支持。涉農高職院校聚焦鄉村發展的需要,使教育資源與鄉村發展需要精準匹配,引導鄉村人才的發展,培養知農愛農人才,達到涉農高職教育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目標。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边@些論斷都為高校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涉農高職院校的許多專業都與農業相關,可以依托專業發展的特點和鄉村產業特點來培養知農愛農人才。首先,將“三農”情懷融入學校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知農愛農情懷。涉農高職院校充分利用學?,F有農業相關資源,帶領同學參觀農耕文化館、農業實踐教育基地,在實踐教學中融入“三農”情懷。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思政課教學、農業相關專業課教學、社團活動及農業知識競賽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三農”情懷。其次,充分拓展空間,讓學生參與到農業生產經營的一線。涉農高職院校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與周邊農業基地、村莊、企業進行合作,成立鄉村振興研究院,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色教學,使得涉農專業的學生們能夠深入基層一線,與廣大農民一起從事農業相關活動,在農業勞動實踐中培養知農愛農情懷。
4.2" 適應鄉村產業振興,加強學校企業合作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鄉村產業振興,就是要形成綠色安全、優質高效的鄉村產業體系,為農民持續增收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8]。涉農高職院校要聚焦鄉村產業振興,進行學生培養方向與鄉村產業振興需要的精準匹配,加強學校企業合作,引導鄉村人才的發展,達到涉農高職教育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目標。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大力發展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這為涉農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適應鄉村產業振興,加強學校企業合作。首先,適應鄉村產業振興,培育鄉村產業帶頭人。鄉村中有一批能夠帶領群眾致富、受群眾尊重并且影響鄉村發展的鄉村人才,是重點培育的鄉村產業帶頭人。涉農高職院校要深入鄉村,了解鄉村產業振興的方向,進行鄉村產業帶頭人的培養。在培養鄉村產業帶頭人中可以分階段、分層次培養鄉村產業帶頭人,建立學校導師制度,使得鄉村產業帶頭人在企業發展中遇到問題及時咨詢導師并尋求共同的解決方法。同時要加強農民工返鄉的培養,讓其在城市的所見所聞轉化為鄉村發展的資源,從而促進鄉村的產業振興。其次,加強學校企業合作,改革傳統培養方式。地方涉農高職院校扎根地方,服務地方農業經濟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涉農高職院校牽頭改革傳統培養方式,探索新型“學校+企業+鄉村”的人才培養方式,按照鄉村人才實際發展情況,探討鄉村人才發展的新體系。涉農高職院校具有農業專家團隊優勢,在加強學校企業合作的過程中,鼓勵專業老師走進企業、走進鄉村開展技術服務,加強學校企業的聯系。
4.3"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鄉村的發展需要人才,涉農高職院校要抓住人才培養機遇為鄉村發展培養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育高質量的農業技術技能人才,使其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從而達到涉農高職教育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目標。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為涉農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培養本土急需緊缺人才,這就需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首先,結合本地農業特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從農業生產實際出發,鍛煉涉農專業學生的實操能力,丟棄只會理論的教學模式,打造新時代的農業實用型人才。要從農業發展需求出發,將課堂內容調整與農業生產周期相協調,使學生深入到田間地頭,體驗農業的播種、養護與收獲的過程,從而學習農業相關技能,使學生真正成為新時代的農業實用型人才。其次,涉農高職院校應深入農村了解農業需求,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21年2月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中提出要加快培養高素質農民隊伍,培養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育,培育鄉村工匠,加強鄉村文化旅游體育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鄉村規劃建設人才隊伍建設。
5" 結束語
通過對鄉村振興背景下涉農高職院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究,提出農業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以產教融合為抓手,校企協同育人、工學結合,推進專業課程改革和專業建設,提高職業教育自適應能力,并為助力鄉村振興和企業發展需求解決人才供給問題,同時融合企業資源參與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活動,將人才需求崗位標準融入學校課程及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以育人、研發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
參考文獻:
[1] 人民網.習近平講故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EB/OL].[2020-09-17].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864812.
[2] 新華社.習近平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EB/OL].[2019-09-06].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340883.
[3] 國家統計局:2022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EB/OL].[2023-04-28].http://www.stats.gov.cn/xxgk/sjfb/zxfb2020/202304/t20230428_1939125.html.
[4] 國家統計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七號)[EB/OL].[2021-05-11].http://www.stats.gov.cn/sj/zxfb/202302/t20230203_1901087.html.
[5] 國家統計局: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五號)[EB/OL].[2017-12-16].https://www.gov.cn/xinwen/2017-12/16/content_5247683.htm.
[6] 劉亞西,陳沛酉.職業教育助力鄉村發展的實踐回溯與愿景前瞻[J].教育與職業,2022(1):5-12.
[7] 蔡純琳:《習近平要求鄉村實現“五個振興”》[EB/OL].[2019-11-0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6110506379776841amp; wfr=spideramp;for=pc.
[8] 董彥嶺.產業振興[M].鄭州:中原農民出版社、紅旗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