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學生將來會有更多機會參與國際間的跨文化交流,為此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十分必要,而不僅僅局限于取得較好的考試成績。新課標提出,英語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等核心素養。語篇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學生獲取單詞等英語基礎知識,了解英語基礎知識應用方法及英語國家文化的主要渠道,對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英語應用方面的問題有很大幫助。本文從思維品質培養的角度,對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展開探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英語語篇教學;思維品質培養
作者簡介:范艷榮,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西麓中心小學。
英語語篇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有效載體,閱讀則是學習英語的重要途徑。以語篇為載體的閱讀教學可以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推動學生對英語的思考及其思維品質的提高。特別是在學生打基礎的小學階段,語篇教學應該發揮應有的作用。教師應該通過教學策略方法的創新,將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化為一個較為完整的教學過程,重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以及對文本信息的獲取、探究、整理和應用,讓語篇教學和思維品質培養成為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持續發展的良好切入點。
一、小學英語語篇教學與思維品質的關聯
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學生在理解、分析、比較、推斷、評價、創造等方面的層次和水平。思維品質發揮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辨析英語語言和文化中的各種現象,把握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對不同的語言和文化進行比較分析,這方面關系著文化意識素養;對語言信息進行分類概括,并對信息中存在的邏輯關系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促進新認知的構建,這體現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使用英語對各種想法和意見進行有效闡述,理性、客觀、文明地表達個人意見,這是學生語言能力的反映。由此可見,思維品質在小學英語學習中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語篇包括連續性文本和非連續性文本,是人們運用語言的常用形式。語篇教學對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有著重要影響。語篇教學的核心形式是對英語文本的閱讀,文本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了合適的語言情境,既包含豐富的語言知識,又有多元的文化元素。學生要達到對文本的正確理解,把握文本的內核,就必須充分運用自身的思維能力,參與到各種學習活動中,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參與語言信息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語言互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品質能得到進一步提升。由此可見,小學英語語篇教學與學生思維品質發展之間有非常重要的關聯。
二、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基本思路
首先,小學英語教師在語篇教學中應加強預讀指導,激發學生的思維靈感。閱讀前的學習活動是文本閱讀的基礎和前奏,也是語篇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條件。對于小學生來說,有趣、生動、豐富的預讀活動有助于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在大腦中有效地構建與文本相關的知識體系,激活他們的思維靈感。閱讀活動要與預讀活動關聯起來,教師引導學生由淺到深,完成連貫的閱讀活動。在引導學生學習語篇并圍繞語篇開展多種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獲取知識和能力。
其次,教師要重視讀后活動。讀后活動是學生提升并鞏固思維品質的主要環節。有效的讀后教學活動,比如針對語篇的交流討論、對輔助材料的閱讀或基于閱讀體會的短文寫作等,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英語讀寫能力、創造力和創新思維。至此,語篇教學既包括了文本閱讀的語言輸入,又通過讀后活動完成了語言輸出和反饋,真正落實了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因此,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基本思路不再是將教學的焦點完全局限于課堂,而是將思維品質培養貫穿于包括文本閱讀在內的語篇教學的全過程。
三、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設計閱讀任務,指向思維發展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設計科學合理的閱讀任務,使學生的文本閱讀和語篇教學能夠自然地指向思維品質發展。以往很多小學英語教師為了促進學生對單詞等基礎知識的掌握,設計的閱讀任務除了閱讀文本之外,大都是抄寫任務,或者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等方式輪流朗讀文本內容。這些都屬于比較機械的閱讀任務,對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并沒有很大的幫助,教師應該對閱讀任務的內容和形式加以創新。另外,教師還要善于利用視覺思維工具,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
比如,人教精通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3“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Fun Facts板塊Reading for knowledge部分的文本講述了David在班級過生日的過程,還講解了蠟燭的作用,把在班級里進行的“birthday party”的整個流程呈現給學生。教師在布置閱讀任務的時候,可以通過希沃白板來展示思維導圖,“birthday party”是思維導圖的核心,分別指向基礎知識、內容概述、文本重點、文化內涵等不同的分支。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負責其中一個分支,探討應該添加什么樣的內容,探討結束后再進行小組之間的互動交流,最后師生雙方共同將思維導圖補充完整,完成深度閱讀,發展思維品質。
(二)逐步推進閱讀,鼓勵創新思考
小學英語教材中,文本形式是比較豐富的,除了小短文外還有對話等。隨著單元教學的逐步推進,文本的閱讀難度也會有所提升,學生需要逐漸完成對單元知識的學習與鞏固。因此,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應該是逐步推進的,由易到難,逐漸關聯不同形式的學習活動。為了避免學生在多個課時的持續學習中產生“審美疲勞”,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創新思考,這也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手段。比如在前文所舉的課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以多種方式分享自己過生日的過程,促進學生對文本閱讀收獲的應用。
又如,人教精通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2“What's your hobby?”中的短文講述了Mr Kent的興趣愛好。他是一名科學教師,希望大家能夠更加關心鳥類,平時的愛好就是觀察各種鳥。學生要讀懂這篇短文并完成短文之后的問題,需要先通過短文之前的對話等內容學習單詞等相關知識,并展開各種練習。為了幫助學生后續可以較好地開展自主閱讀,教師可以在一開始的對話閱讀中加入情境表演,鼓勵學生替換對話中的某些詞語,并改變對話的場景,以自己日常的語言交際經驗為基礎將對話內容進行調整和改編。如果教師能夠提前組織學生展開線上合作預習,允許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帶到課堂上,效果會更好。
(三)堅持問題引領,保障思維成果
問題引導是一種有效的思維品質培養方式。學生之所以能夠進行積極的思考,獲得思維品質的提升,根源就在于問題。合理的問題能夠讓學生產生疑問和探究的興趣,從而展開認真的思考。問題的解決使得學生對自己的思考感到自豪,對思考中的收獲留下深刻印象,進而保障思維品質的發展。比如,教師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帶到課堂,并在閱讀后對交際情境與內容進行自主創編,實際上就是讓學生思考怎樣用英語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給大家。這是小學生愿意去探究和解決的問題。
無論是顯性問題還是隱性問題,教師都應該保證問題的存在,而且這個問題對于學生來說應該是有意義的,是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在問題的引領下,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能夠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人教精通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6“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單元的開篇短文為例。這三段英文文本中主要介紹了春天的景象,有相關的配圖,能夠引起小學生的無盡想象。學生會自然地想到:其他季節是什么樣子呢?在其他季節,我會做些什么、看到什么和經歷什么呢?這時教師可以用一個問題讓學生的思路清晰起來,即“What is your favorite season and why? ”,讓學生在認真閱讀文本之后和同學交流討論,然后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把自己思考的成果進行分享。相比于學生只是在頭腦中想象場景和組織語言,這種問題引領下的閱讀收獲分享更有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四)組織互動提問,展開批判思考
除了文本閱讀這種學習活動外,教師還可組織學生開展交流討論、語言分享、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等活動。互動提問便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包括師生及學生之間的相互提問,各方之間針對教材文本或其他輔助材料進行提問,以促使學生展開批判性思考。比如,針對“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這個單元的開篇短文,有些地區的小學生見到的春天景象與教材文本所描述的景象不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帶領學生經歷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
又如,人教精通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1“I went to Sanya for my holidays.”開篇的對話是對假期生活的討論,涉及兩個場景:去三亞游玩或者和家人在家度過一個快樂的春節。學生的假期生活是不一樣的,而且從其已有的經驗出發,他們未必覺得對話文本中的這兩個場景非常有趣。教師應該在學生閱讀對話文本的時候觀察他們的態度等表現,發現學生可能存在異議的時候應及時提問“Where did everyone go during the holiday? How do you feel?”,請學生都說一說自己的經歷,鼓勵他們對教材內容進行質疑。有的學生表示“Sanya is not fun.”,教師應該請他說一說為什么,有什么經歷可以作為佐證,以發展他們的批判性思維。
(五)關注讀寫結合,鞏固培養效果
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核心是文本閱讀,除了課堂閱讀之外,還包括課前與課后的各種學習活動。在這些活動中,讀寫結合有著非常獨特的價值。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說,閱讀是語言的輸入,寫作則是語言的輸出,二者有著明顯的關聯。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必然會對閱讀收獲進行加工,把閱讀學習的收獲有效利用起來,這對學生思維品質培養效果是一種很好的鞏固。
仍以“I went to Sanya for my holidays.”這個單元開篇對話為例。教師在提問并引發學生的質疑和口語表達后,應該讓學生把他們表達的內容寫下來。寫的時候要以自己內心的實際想法為核心,形式可豐富一些,要適合不同學生的能力水平。比如,有的學生可以用對話的方式來寫,如教師的提問、自己的回答以及與同學的交流過程和交流內容;有的學生以小短文的形式來寫,教師要提醒他們開篇闡明觀點,隨后再進行解釋說明等,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提醒學生運用新學的知識。另外,不要要求單詞數量,避免出現“湊字數”的情況。最后,每個學生的假期生活及興趣愛好的差異會通過寫作內容加以呈現,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得到了展現和鞏固。
(六)觀察成長過程,及時幫助指導
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語言的學習和應用沒有止境,學生總會遇到新的場景,接觸到新的知識。所以,學生在語篇教學中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可能還會出現學習狀態的起伏,比如學習興趣下降等。教師要注重觀察學生的成長過程并做好分析和判斷,在學生需要時及時介入,給予幫助指導。
例如,學習人教精通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3“We are going to travel.”之前,教師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閱讀單元開篇有關Lily旅行經歷的小短文,嘗試回答小短文最后Lily提出的問題,或者模仿小短文用英語向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旅行經歷。有的學生在預習時遇到困難,比如有些單詞不知道怎么說,或者沒有合適的對話對象。教師要提前預料到這些問題,告訴學生老師會一直在線,有需要的話可以通過班級群等途徑和老師交流,向老師提問。教師可通過組織學生間的視頻對話等方式幫助學生完成預習任務,滿足學生分享表達的需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師生互動聽取學生的建議,及時添加有趣的教學元素或者和學生一起創新教學活動,保持課堂教學的開放性,為幫助和指導學生創造良好條件。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和新課標的推廣應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教師應該通過問題設置、互動提問、讀寫結合等各種教學策略,不斷拓展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作用范圍,使其在發展學生思維品質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以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雅婷.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提問能力的培養策略[J].亞太教育,2022(3):82-84.
[2]吳春梅.強化閱讀教學的“三個意識”" 培養小學生英語思維品質[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6):107-108,119.
[3]王越.互動式小學生英語深度閱讀能力的培養研究[D].寧波大學,2022.
[4]陳麗娟.語篇分析教學對于小學生思維品質的影響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