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高考英語試卷有了創新性變革,為了適應新的高考模式,英語教學形式也隨之發生變化。以往的高中英語教學通常以教材內容為學習重點,主要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而現在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幫助學生提升英語核心素養,提高英語閱讀水平,培養新時代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因此,教師要深入貫徹落實新課標理念,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以滿足新高考對于學生能力的要求。
關鍵詞:新高考背景;高中階段;英語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楊惠敏,河南科技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一、新高考背景下英語知識考試的特點
2014 年,我國對高考制度進行了改革,并印發了《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首先在上海、浙江等地試行。2017 年,新高考制度在全國實施。近兩年,全國各地都出臺了相關配套政策深入實施新高考制度,各類學科考試內容同以前相比均發生了較大變化,特別是英語學科, 更加重視教育公平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將素質教育提到了教育首位,不僅推動了我國人才選拔模式的多元發展,也實現了人才選拔制度的全面變革。隨著新高考制度的實施,高中英語教師需要轉換教學理念,摒棄以往過于重視知識傳授的局限意識,充分利用新時代新思想新模式,充分發揮創新教育理念,為把學生培養成適合新時代背景下的全方面、高尖端人才貢獻力量。通過分析新高考英語要求,我們可以發現,人文、自然、社會三大板塊考查比重大,考試試題同當今時事熱點結合得也愈發緊密,對內容進行深入探究后,可以發現具有三個特點:
(一)注重培養人文素養和文化品質
通過分析近幾年的高考英語試卷可發現,試題表現出了知識與人文素養多重結合的特點,這說明,從教育層面頂層設計來說,國家更加重視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文化品質的培養,并通過此種方式檢驗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二)注重考查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分析高考試卷題目,發現其中關于純粹語法的題目比例考查較少,更多的是考查學生聽、讀、寫方面的能力。但這并不意味著考試高度重視學生的語言基礎能力,而是提出了更深一步的要求,那就是要求學生要學深悟透所學知識,能夠有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夠舉一反三、靈活處理,從而實現學習和生活的有機連接。
(三)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從目前的高考英語試卷內容看,考試題目中蘊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學生的考試答案傾向可以了解學生的文化素養水平,注重學生精神世界的建設,充分彰顯了現代教育理念和價值,對提高學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考英語閱讀題目的變化
(一)閱讀詞匯量要求提升
通過深入解讀新高考試卷不難發現,英語閱讀詞匯量有明顯的上升趨勢,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有大量的英語詞匯儲備,還要明確每個詞在不同語境下的含義,并能夠進行靈活應用。從另一層面來看,這也對學生的閱讀技巧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很有可能難度還會增加。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英語詞匯學習能力的培養,針對同一個詞,采用大量例句幫助學生記憶分析,掌握每個詞的不同詞性變化,理解在不同語境下詞義的變化,以達到新高考的詞匯量要求。
(二)閱讀內容難度增大
以往的高考試卷閱讀主要是檢測學生是否能夠正確理解單詞和句子的含義,而新高考閱讀部分則更加注重學生是否能夠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和中心思想,進而全面掌握文章主旨,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展示在試卷上。
(三)閱讀內容綜合性增強
閱讀內容綜合性增強意味著學生不僅要會做題、做對題,還要對文章的每一個段落、段落結構關系、段落同文章主旨的關系進行精準分析總結,進一步探索文章所蘊含的深層內涵。
三、新高考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一)存在的問題
1.備課形式化、低效化。備課,是教育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一些教師出現了簡單念教案的情況,沒有深入分析本班學情、學習目標,也沒有對可能出現的難點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導致備課走過場、形式化問題嚴重。
2.教學方式模式化、表層化。很多教師依據課型設計教學活動,課堂交流方式也通常是采用教師問、學生答的模式,導致教學方式固化。另外,教學問題設計缺乏深度,導致教學停留于表層。
3.教學評價形式化。教學評價應貫穿教學全過程,生要根據實際學習情況和知識掌握程度進行真實評價,這樣才能反映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但在實際中,很多教師為了評職稱評優秀,讓學生在教學評價中都評分為好,導致教學評價失去真實性,流于形式化。
(二)對策建議
1.抓備課,提高實效。教師要根據英語學科備課要素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做到“六個備”:備教學內容、備學生情況、備目標、備教學重難點、備評價活動、備作業設計。集體備課要有針對性,圍繞突出問題和重難點問題開展討論,不能夠泛泛而談,具體要求做到:
其中,備課前準備格外重要,要做到明確教學要求,搜集相關學習材料,研究悟透高中英語學科教學基本要求和考試大綱,明確其對本教學模塊的詳細要求,了解教學重點、難點,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要研究學生用書、同步教師用書。研究學生用書是為了明確閱讀材料中學生可能不理解的地方,并勾畫出來做好標記;研究教師用書是為了獲取對閱讀教學過程的意見建議,以免教學環節出現遺漏,也可選取教學資源庫中的學習材料作為課外知識拓展,拓寬學生學習視野。三是搜集與本話題相關的背景知識,以滿足學生渴求新知識、了解新信息的需求,對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有好處。
2.抓設計,提高問題質量。重視學習教材,設計出有深度的、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有層次性的問題。同時要注意問題的多樣性,體現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發散思維,促進學生對英語閱讀知識的深入理解。
高中英語閱讀課設計,不管是任務形式還是活動形式,其根本實質還是問題設計。在問題設計過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關注問題序列,而只是孤立地、局部地進行我問你答,那么這堂課就喪失了整體性,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大打折扣。這里的問題序列就是指問題鏈。
問題鏈就是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將本堂課要學習的教材知識轉變為層次鮮明、系統性強、相對獨立、相互關聯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應是回答第二個問題的前提,第一、二個問題應是第三個問題的鋪墊,依次順延,層層鋪墊、環環相扣,這便形成了一條問題鏈。問題鏈設計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尤為重要。
那么,如何設計高效、緊密的問題鏈呢?
一是確定目標,巧妙設計問題鏈。在“雙減”背景下,問題鏈無疑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對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個人素質大有裨益。高中英語教師要學會在教學中加強對問題鏈的設計, 并采用多種方式實施,確保達到教學目標,還要注重在學習中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興趣,讓整個問題探究充滿生動性和靈動性。
二是研究文本,精心設計問題鏈。英語閱讀教學在整個英語教學中所占比重非常大,對培育學生的學習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隨著新課標的實施,高中英語教材內容有所變化,教材中選編的課文蘊含著大量的英語語言常識,融入了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還有深厚的文章主旨思想,涉及主題豐富。在問題鏈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確定文章主旨,精心設定問題鏈,確保問題都圍繞主旨展開,卻又環環相扣,避免學生的復習方向發生偏移,這樣才能讓學生的預習、學習、復習活動具有針對性。
三是掌握閱讀規律,完善閱讀鏈。目前部分高中英語教師在設計問題鏈時,缺乏對學生總體學習情況和思維特點的把握,通常會按照傳統的提問模式進行教學,這樣容易找不到重點,難以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區分不同問題之間的性質。 比如,教師設計的題目都屬于細節性題目,這些問題存就顯得過于單一、種類重復,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注意難度,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 抓評價,提升實效性。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確保學習評價的真實性,保證學校、教師能夠通過評價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進行及時診斷,切實做到以評促學、以評促教。
教學評價是了解英語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發現教學問題、改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良好方法。因此,閱讀教學必須關注怎樣用科學、準確的方式評價閱讀課堂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以及采用何種方式評估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否提高。教師在教學中要全程監控學生的閱讀學習過程,完善教學設計,以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發展。
4.抓創新,轉變教學模式。目前,部分學校的英語教學中心仍然是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沒有隨著新時代變化而轉變、創新教學模式。
為保證英語閱讀教學可以取得有效成果,轉變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教師應把過去以課本為主、過分重視讀寫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注重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考慮學生中長期發展的教學模式。通過有效應用這種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充分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教授單詞、句子的含義,更要讓學生理解它們在不同文章、語境環境下的含義。例如,“There is simply no use for something you can't use.”一句中的兩個“use”含義明顯不同,第一個“use”的詞性為名詞,意思為作用,第二個“use”的詞性是動詞, 意為使用。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對詞匯的靈活運用能力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教師應根據高考考試大綱積極創新轉變英語教學模式,高質量開展教學,幫助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
同時,在開展教學時,教師應遵循因材施教、貼近主題的原則。同初中階段相比,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難度大,而每個班級的學生學習能力不盡相同,這會導致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差距明顯,所以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對提高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可以采用分組制方式配合課堂教學,以保證教學科學、高效地開展。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本班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提供不同的閱讀篇目,以保證學生可以學習到豐富的知識。另外,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分組,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化指導,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閱讀技巧,提升閱讀速度、解題準確度。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重點段落進行精讀、細讀、反復讀,掌握其中的知識點,理解文章的深層邏輯。針對學習難度較大的材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詳讀、略讀,以快速找到問題答案,理解文章主旨。
參考文獻:
[1]吳曉燕.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46):111-112.
[2]黃歡.關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思維品質培養的實踐與思考[J].英語廣場,2020(26):119-121.
[3]黃芳.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導入環節探究[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0(1):33-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