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聯想是指通過音樂和音色來喚起聽眾心中的形象、情感和記憶,是一種以音樂為媒介的情感表達方式。在現代藝術歌曲創作中,音樂聯想被廣泛運用,能夠豐富歌曲的意象、情感和表達。本文旨在詳細分析《子夜秋歌》這一具體作品中音樂聯想的運用方式,探討它如何為作品注入新的創意和元素,并希望通過分析這部作品,推動音樂聯想在現代藝術歌曲創作中的深度應用,提升現代藝術歌曲的影響力與創造力。
現代藝術歌曲作品《子夜秋歌》出自現代藝術音樂大師林樂培之手,作品以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三首“夜詩”為主題,是《靜夜思》《子夜秋歌》《月下獨酌》組曲中的第二首歌曲,主要以“獨唱與鋼琴”的表現形式出現。追本溯源,李白的詩作《子夜秋歌》得名于“樂府”中的吳聲歌曲《子夜歌》,以詠秋思為主題,蘊藏著秋夜中千家萬戶的思念之情,詩中有樂、樂中有詩,字字情感真摯,與詩作本身的藝術思想高度契合。也正因如此,探析作品《子夜秋歌》背后的音樂聯想,就能夠為現代藝術歌曲創作總結足夠的經驗。
一、音樂聯想在現代藝術歌曲創作中的應用形態
(一)歌詞創作:利用音樂聯想豐富歌詞的意象和表達
從歌詞創作的角度來看,音樂聯想主要從應用比喻與隱喻的底層、情感與意象呼應的中層、音樂與歌詞相互作用的頂層這三個維度來豐富歌詞的意象與表達。作為藝術歌曲的基礎部分,歌曲的詞作能夠顯著提升歌曲的張力與感染力。正因如此,這也賦予了音樂聯想充足的操作空間,譬如將音樂中的高音符比喻為明亮的星星,低音符比喻為深邃的海洋,就可以順利完成情感的表達或者情節的展示。[1]在此基礎上,中層的情感與意象呼應則強調音樂節奏與詞作的一致性,假若歌曲的主題是愛情,音樂中包含柔和的鋼琴聲與緩慢的節奏,詞作就需要具有柔美的特性,只有這樣方能呈現溫柔細膩的浪漫情感。再進一步來說,音樂與歌詞的相互作用又強調歌詞對音樂以及歌曲整體的引導,從而提升歌曲的張力與感染力。
(二)曲調與和聲設計:運用音樂聯想打造獨特的旋律和和聲進展
音樂聯想在曲調與和聲設計中的運用可以幫助打造獨特的旋律和和聲進展,通過選擇適合主題和情感的曲調,創作者可以聯想出與歌曲相符的旋律,同時和聲設計也能夠起到增強歌曲情感表達效果的作用,用不同的和弦進行和和聲進展可以創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圍,豐富歌曲的表現力。在此基礎上,快速復雜的節奏讓人聯想到活力與動感,緩慢簡單的節奏則讓人聯想到寧靜與放松,創作者可以運用這些音樂元素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旋律和和聲進展。
(三)編曲和音色選擇:利用音樂聯想營造特定的氛圍和情感
在編曲方面,編曲涉及樂器的選擇、聲部的分配、節奏和動態的安排,創作者可以根據音樂聯想來選擇適合的樂器和聲部,以傳達特定的情感或氛圍。例如,使用柔和的弦樂器和吹管樂器可以創造出溫暖和柔美的氛圍,使用電吉他和鼓則可以創造出富有活力和激情的氛圍。并且,不同的音色會使人產生不同的聯想和情感反應,柔和的鋼琴音色可能使人聯想到溫暖、浪漫或悲傷的情感,而尖銳的合成器音色可能使人聯想到現代、科技或緊張的情感,創作者就可以利用音色的特性與質地,根據音樂聯想選擇適宜的音色實現對特定情感的表達。
二、《子夜秋歌》呈現出的現代藝術歌曲創作的發展趨勢
第一,融合多種音樂風格。《子夜秋歌》創作中融合了古典、流行和民謠等多種音樂風格。作品兼具古典音樂中的敘事性和華麗感、流行音樂中的簡潔和流暢性以及民謠音樂中的質樸和情感。這種融合使歌曲的風格更加豐富多樣,創造出獨特的音樂體驗。
第二,實驗性的聲音和音效。在創作中,作者運用了實驗性的聲音和音效,通過對音頻處理和效果器的運用,引入回聲、延遲和混響等特殊音效,營造出了夢幻般的氛圍和空間感,給歌曲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在越來越多新技術、新設備的支持下,音效也逐漸成為現代藝術歌曲創作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
第三,追求個人情感與主題的表達。作品《子夜秋歌》的歌詞以抒情的方式描繪了秋夜的寂靜和思念的情感,與人們內心產生共鳴;音樂的旋律和和聲運用也呈現出一種內斂而深情的氛圍,表達了對孤獨、溫暖、愛情和回憶等主題的思考。現階段的藝術歌曲通常充滿人文反思,追求個人情感的細膩流淌,在“娓娓道來”的流水般的“訴說”中實現主題表達。
第四,推動技術與創意的結合。《子夜秋歌》大量使用數字音頻工作站和采樣器以及合成器和音頻效果器等現代音樂制作軟件和設備,這些技術在作者的創意框架之下有機結合,通過對音頻的加工處理以及音頻使用的創新,呈現出獨特的音樂創意與表達方式。[1]這也反映出了現代藝術歌曲創作的一大趨勢。在更加先進的音頻技術的支持下,作者們天馬行空的創意得以成為現實,為聽眾帶來別具一格的聽覺體驗。
第五,多種媒體的有機融合。從嚴格意義上來看,《子夜秋歌》已經不單單是一件音樂作品,還是一部兼具歌唱藝術和現場鋼琴演奏藝術的多媒體藝術作品。在現代藝術歌曲的創作中,在音樂視頻制作和演繹中借助影像來強化歌曲意境的表達效果,這種做法已經頗為普遍。但多媒體的整合確實能夠為創作者提供更加豐富的創作選擇,通過不同藝術形式的結合,更容易創造出豐富立體的藝術體驗。
三、《子夜秋歌》作品創作中音樂聯想的創新應用
(一)曲式結構
《子夜秋歌》采用非傳統的曲式和結構,打破傳統的詩歌形式,以一個獨特的引子開始,柔和的鋼琴音色緩緩彈奏,猶如夜晚初現的星光。這一引子漸漸引導著聽眾進入歌曲的世界。接著進入副歌部分,主旋律溫柔而悠揚,唱出了秋夜的孤寂與思念。[1]伴隨著漸增的編曲層次和和聲的變化,歌曲進入了高潮,通過弦樂的華麗演奏和合成器的電子音效,營造出迷幻而震撼的氛圍。在高潮過后,歌曲進入橋段部分,以簡約的音樂元素和歌詞轉折,引發聽眾的共鳴和情感的迸發。最后,歌曲回歸副歌,旋律柔和溫暖地淡出,帶給人們心靈的寧靜與安寧。
(二)音樂元素和聲部處理
《子夜秋歌》的音樂元素豐富多樣,運用了復雜而精細的和聲和聲部處理。旋律線在歌曲中跳躍穿插,表現出復雜的情感層次;和聲上采用了豐富的和弦進行,通過和聲的疊加和轉變,創造出音樂的層次感和縱深感;多個聲部相互呼應,交織出豐富的聲音紋理,營造出和聲的豐富效果。此外,還加入了合成器的電子音效,使歌曲更具現代感和創新性。
(三)音色和音效
《子夜秋歌》通過獨特的音色和音效打造出獨特的氛圍,鋼琴的柔和音色為歌曲注入了溫暖和情感,與主題相呼應。小提琴的悠揚演奏,帶來了深情和柔美的音色。同時,創作者利用合成器和效果器創造出特殊的音色和音效,如回聲、混響和環境音效等。這些音效的運用營造出一種神秘、幻夢般的音樂氛圍,使聽眾沉浸其中,體驗音樂帶來的獨特感受。
(四)歌詞和主題
作品的歌詞以詩意和抽象為特點,通過隱喻、比喻和意象等手法,表達出復雜而深刻的情感和主題。歌詞中描繪了夜晚的寂靜、秋季的凋零以及內心的孤獨、思念和渴望,它探索著人類情感、存在的意義和人與自然的關系,包含著安居樂業的居民對邊關戰士的思念之情,更折射出勞動人民厭惡戰爭的最淳樸的愿望。創作者運用象征性的語言和詞匯,將個人的情感和體驗與更大的人類和宇宙層面相連接,使歌曲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啟迪作用。
(五)表演和演繹
《子夜秋歌》的表演和演繹方式也極具創意和獨特性,演唱者通過聲音的變化和情感的表達,將歌曲的主題和情感傳遞給聽眾。演唱者刻意控制音色的變化,以突出歌曲中不同情感的表達。同時,對鋼琴演奏的現場直錄,能夠進一步增強歌曲的藝術感和表現力,創造出引人入勝的視聽盛宴。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子夜秋歌》這一具體作品的分析,揭示了音樂聯想在曲調、和聲、音色、歌詞等方面的應用方式和創新之處。研究結果表明,音樂聯想為現代藝術歌曲注入了豐富的意象和情感,提升了作品的藝術性和表現力。這項研究為音樂創作領域提供了對音樂聯想的更深入理解,并為創作者在現代藝術歌曲中運用音樂聯想提供了啟示和指導。
[作者簡介]李明,男,漢族,陜西咸陽人,咸陽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為作曲與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