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板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眼睛”。本文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針對目前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半結構化板書設計存在的問題加以剖析,根據問題提出實用高效的板書設計,助力課堂效率的提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本文從主題情景和意義、語用功能、育人內涵三個層面對課堂板書設計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關鍵詞:半結構化;板書;主題意義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秉持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新的學習理念,倡導學生圍繞真實情境和真實問題,激活已知,參與到指向主題意義探究的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等一系列相互關聯、循環遞進的語言學習和運用活動中。課堂板書搭建起師生交流的平臺,也是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學習理解、應用遷移的有效途徑。半結構化板書的出現給予了學生強有力的腳手架,同時又引起學生無限的思考。
一、概念界定
黑板是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內容中非常重要的發射源。半結構化是介于非結構化和結構化之間的一種形式。教學中的板書是一種信息呈現的方式。高效的信息存儲與呈現講究“結構化”。板書設計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在黑板上用書面語言、線條、圖形、符號等再現和突出教學內容。好的板書不僅能展示課堂知識內容的重點、難點和疑點,還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半結構化板書由圖片、詞卡、簡筆畫、圖形等信息構成。半結構化板書適合于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故事板塊和卡通板塊的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通過半結構化板書與學生共同完成對于文本的建構。半結構化板書形成的過程其實就是教師和學生雙向溝通的過程,學生能夠獲得更為豐富、完整和深入的信息,并且能夠使學習材料兼具結構性和靈活性。
二、小學英語課堂中半結構化板書存在的問題
在平時的教研活動和日常教學中,筆者觀察了公開課、集體備課和優質課等課堂教學,發現半結構化板書存在“四重四輕”的現象。
(一)重形式,輕內涵
在公開課、優質課的示范和引領下,很多教師已經開始重視板書的設計。教師們挖空心思設計板書,只是希望自己的板書很有“設計感”,板書上有小組競賽獎勵機制成果,有小組合作作品展示等。這些板書看起來豐富多彩,但是教師可能脫離了主題而不知。有的課堂上,教師忙于獎勵學生,把寶貴的課堂時間用于小組競賽成績記錄等。這樣的課堂偏離了板書設計的目的,板書看起來花樣百出,但是課堂教學內容的主題意義卻沒有體現。英語課堂板書應助力文本解讀更加深入,啟發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進行知識遷移。
(二)重新奇,輕實用
有些教師在板書設計中積極推陳出新。他們致力于讓板書更加獨特,更加新穎,卻忽視了板書的實用價值。創新的板書讓學生覺得好奇卻不能理解,單單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不夠的,還需要讓學生通過板書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重呈現,輕互動
課堂上,教師一步步地呈現板書,學生跟著教師一點點復述所學知識,表面看起來學生的學習效果很好,但是脫離了教師的引導,學生便茫然無措。半結構化板書需要通過師生互動生成,教師起到了指引作用,學生則是主體。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只會讓學生呆板地學,無法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和內化知識。
(四)重圖片,輕意義
課堂上部分教師會采用彩色打印或者找專門的圖文設計公司制作板書,給學生視覺的沖擊。美麗的圖片確實會吸引學生的眼球,但是這種淺顯的方式只能暫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卻無法有效訓練學生的思維。板書應服務于教學內容,致力于將零散的知識點或者條目式的對話進行適當梳理整合。板書本身傳達了學習內容的意義,優秀的板書能夠讓學生理解和內化教學內容。
三、小學英語課堂半結構化板書的優化策略
(一)運用主題情境,提煉半結構化板書框架
創設情境就是創設英語學習的真實環境和語境。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進行交流、學習,能夠產生學習欲望。半結構化板書主導的教學設計可以從創設情境開始。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 Unit5“Our new home”為例,創設的情境是“我們的家”,半結構化板書設計如表1所示。
半結構化板書一定是有邏輯結構的板書,這其中的關鍵點、核心意義主題詞、語篇的結構規律就是關鍵詞。教師提取語篇中的關鍵詞,將這些詞進行整合,設計板書的框架結構。這些關鍵詞構成了一個板書的邏輯鏈。教師明確主題,以單詞、圖片等啟發學生挖掘其內部邏輯關系,提供語篇的框架結構,以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閱讀文章的整體性。
(二)體現板書動態生成,凸顯語義功能
小學英語課堂的板書,絕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羅列。 板書是在一節課的授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教師不能提前將板書寫在黑板上,板書是在師生互動中動態生成的。板書是每一節課的眼睛,散發出的魅力吸引著學生。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7“At weekends”為例,板書是隨著師生互動生成的。
這個單元介紹了三名學生的周末生活情況,語法知識點主語為第三人稱單數時動詞的變化是學生遇到的難點。半結構化板書可清晰呈現語言知識,教師使用問題鏈設計板書,學生根據問題把握知識點。學生能親自體驗板書生成的過程。結合板書,學生能夠闡述自己周末的活動和介紹朋友周末的活動。板書除了幫助學生消化課本內容之外,還使學生對周末活動介紹的表達方式有所了解。 學生模仿板書的設計,自己繪制有關自己周末生活的思維導圖。這樣的課堂學習效果才是最佳的。
(三)增強板書可視化效果,彰顯育人細節
學科育人是教育教學的使命,也是教師的教學目的。英語學習不僅僅只是語言知識的掌握,還是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新課標強調將學科育人貫穿教學始終。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 Unit4 “Then and now” Culture time板塊教學為例,教師會補充一些有關發明飛機的背景知識介紹。板書呈現我國古代四大發明,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文化自信教育。
四、板書設計的注意事項
第一,板書的正確性。英語課堂的板書要保證單詞、句子正確拼寫,不能有錯誤,特別是語法上的錯誤。除了單詞和語法的正確,文本解讀也要準確。只有文本解讀準確才能讓板書更加形象和具體,學生復述課文的時候能夠才更加精確地闡述課文內容。
第二,板書書寫的美觀性。教師如果粉筆字寫得不好,則需要自覺練字。教師的板書不能全部使用圖片或者打印字條。一些課堂隨機生成的內容,教師要及時展示。課堂教學中要不斷完善板書,讓知識結構更完整。
第三,注意留白。英語課堂板書既不能全部由教師生成,也不能全部讓學生填補空白。教師要精心設計適合班級學生學習特點的板書。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或小組合作后對學習內容有精細理解。半結構化板書中,教師需要留白,讓學生能夠積極思考,獲得更好的學習成果。
半結構化板書最大的優點是能夠有條理、直觀地反映教學核心內容和知識脈絡。合理的課堂板書能夠讓學生厘清學習思路并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和探究。板書設計也體現了教師的教學綜合能力。優秀的板書是教師思考后的結晶, 它顯示著教師的智慧,融合著教師的教學理念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梁巧華.魚骨圖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板書中的應用[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5(1):9-11.
作者簡介:曹萍(1986.10-),女,江蘇南京人,南京市雨花外國語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英語半結構化板書。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半結構化導圖板書助力小學英語文本解讀的研究”(批準號:L/2020/24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