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評”一體化設計,是指以課程目標為導向,將教學評價活動整合到教學與學習活動中,共同指向課程目標的達成,達到“以評促學,以評促教”的效果,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本文主要探究“教—學—評”一體化模式下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策略,望能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實現(xiàn)學科育人目標。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了“教—學—評”一體化的課程實施建議,要求教師準確把握教、學、評在育人過程中的不同功能,樹立“教—學—評”的整體育人觀念。小學英語教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設計有效的英語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優(yōu)化“教—學—評”一體化設計,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并將評價活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為檢測教學目標而服務。教師要建立和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充分發(fā)揮評價監(jiān)控教與學的作用以及“教—學—評”協(xié)同育人功能,逐漸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一、“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構建高效課堂
“教—學—評”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明確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樣的效果的問題,然后根據(jù)實際學情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在明確學習目標的指引下,學生能夠清晰地把握自己學習的方向,直奔主題進行英語知識探索,有利于提升學習效率。寫作教學中,將學生和教師的評價融入“教”與“學”的過程中,通過評價的過程和評價的結果,學生和教師能迅速地了解自身的“學”與“教”存在的問題,從而及時進行調整,有利于高效英語課堂的構建。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主動性
在具體教學設計上,“教—學—評”一體化采用逆向設計“評價早于教學活動”的方式。教師要制定學習目標與學習標準,為學生搭建和整合整體學習架構,真正實現(xiàn)將課堂交予學生,師生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教,是為了不教”。“教—學—評”一體化模式下,英語課堂教學將最終指向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知識和探索知識的習慣,由于評價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教師能及時地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有利于保持學生的積極學習狀態(tài)。
(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學習性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而不是診斷學生的學習結果。大道至簡,“教—學—評”一體化模式下,英語課堂立足于“知識從何而來,又到何處而去”組織教學。“教—學—評”一體化模式能夠實現(xiàn)學生思維進階,首先從積累知識開始,再到聯(lián)結知識、生成知識、遷移知識、升華知識入手,引導學生一步步完成思維進階。還可以促進學生將新舊知識融合、新知未知相貫通,提升知識遷移、知識進階的能力,有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推動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提升。
二、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英語寫作教學原則
(一)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只有依靠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才能不斷發(fā)展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要堅守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學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賦予學生更多學習的權利和責任,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真正主人,轉變外在、被動、從屬型的學習狀態(tài)。在“教—學—評”一體化的新理念、新趨勢下,教師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人的主動性、獨立性與創(chuàng)造性不斷發(fā)展、張揚、提升的過程,推動教學合一有效實踐。
(二)一致性原則
實現(xiàn)“教—學—評”一體化的重要基礎是指向一致的目標。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評”一體化過程中要以“輸出”倒逼“輸入”,以終為始優(yōu)先確定需要達成的學習目標和預期結果。因此,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要遵循一致性的原則,通過學習目標和預期結果來設計教學和評價活動。例如,當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目標定位于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評價的內容就應傾向于評價學生的態(tài)度、創(chuàng)新、積極性等,讓整個教學流程有條理、有邏輯、有效率。
(三)融合性原則
陶行知指出,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做便是教,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因此教學做是合一的。教學中,評價不能游離于學與教的活動之外,而應緊密、持續(xù)地鑲嵌在學習與教學全過程,融合在師生交往活動中,“教—學—評”是融合一體的關系。因此,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不能將這三方面剝離開來,要遵循融合性原則,將“教—學—評”一體化真正落實于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中。
(四)整體性原則
“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樹立大單元意識,遵循知識相互聯(lián)系的科學規(guī)律,改變按傳統(tǒng)的單篇教學的模式,設計思辨性問題,鍛煉學生運用知識和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的潛能、個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有效發(fā)展。在新課標、新教材的背景下,英語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堅持整體性的原則,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知識,健全知識框架。
三、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策略
(一)設定明確的英語寫作教學目標,構建學生單元學習框架
寫作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及《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對小學生的英語讀寫能力提出要求:能夠圍繞相關主題和所讀內容進行簡短敘述或簡單交流,表達個人的情感、態(tài)度和觀點;能夠模仿范文的結構和內容寫幾句意思連貫的話,并嘗試使用描述性詞語添加細節(jié),使內容豐富、生動。因此,教師要圍繞學生的知識結構、閱讀量、思想、邏輯性、表達能力等方面進行教學目標設定。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7 “Chinese festivals”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Story time板塊的語篇分別介紹了中國的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和重陽節(jié),圍繞這幾個節(jié)日,教師要設定單元階段性寫作教學目標。首先,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并感知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其次,感悟中國節(jié)日的文化意涵,感受節(jié)日樂趣,然后依據(jù)文章的寫作結構講述自己的節(jié)日經歷。最后,引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促使學生自覺弘揚和傳播傳統(tǒng)文化知識。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如讓學生自由討論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習俗、這些節(jié)日有哪些共性等。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討論中了解到學生對于節(jié)日話題很感興趣,并具有較豐富的知識儲備,但是用英語介紹節(jié)日對學生來說較為困難。因此本單元的詞匯與句型都需要作為學習難點來突破,為后續(xù)學生自主寫作做好鋪墊。另外,學生對于個別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如重陽節(jié),并不十分了解,教師要在課上進行補充拓展。通過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整個教學過程更加明朗化和清晰化,教師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并針對性地進行策略調整,有利于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豐富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設定英語寫作教學目標后,教師要針對階段性任務進行高效教學,幫助學生全面實現(xiàn)階段性學習目標。學生在寫作中遇到問題是十分普遍的,教師要正視學生遇到的問題,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分析、總結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增強他們的知識運用能力。
以“Chinese festivals”這個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日感知意識,引導學生學習和分析與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相關的英語表達。在評價中,教師要注重觀察學生是否能在范文中找到有用的詞語和句型,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提供相應的指導。為了讓學生熟練運用英語進行表達,基于本單元的范文結構,教師讓學生對自己最喜愛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進行介紹。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兩兩合作,給對方講述自己最喜歡的節(jié)日,之后再開展生生評價。結合學生評價,教師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的問題在于對節(jié)日的描述不夠具體,句子內容不夠豐富。比如,一些學生在描述中秋節(jié)時說道“People usually watch the moon.”,教師可以將這句話作為示例,提問學生“你們覺得這一句怎樣寫更好?”,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力。然后教師播放一段中秋節(jié)賞月的視頻,營造課堂學習情境,讓學生深刻感知中秋節(jié)的氛圍,學生從中學習到一些形容詞并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讓句子表達更加生動。然后學生會將句子修改為“People usually watch the moon in the garden at night.”。這句話包含了人物、時間和地點,句子表達更加完善,且更顯生動。教師通過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一步。
(三)以讀促寫,開展多元化課堂實踐活動
教師要意識到,要使學生從寫作學習者成為獨立寫作者,學生需要有一定的閱讀積累量。“教—學—評”一體化模式下,教師要根據(jù)同一主題引領學生細讀課文,組織支架式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養(yǎng)成從閱讀文章中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如積累相關詞匯、語法、修辭手法、文章結構等,幫助學生實現(xiàn)以讀促寫,成為獨立的寫作者。教師要開展多元化的課堂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能力。
在“Chinese festivals”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傳統(tǒng)節(jié)日項目探究”活動,將學生分成實力相當?shù)牟煌〗M,分別開展項目任務探究。近年來,國外節(jié)日的滲入沖擊了我國本土傳統(tǒng)節(jié)日。為了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促使其主動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師可以對中西方節(jié)日進行對比分析,引導學生思考學習和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確立好活動意圖后,教師要制作好評價量表,內容包含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方面,然后給學生提供幾篇英語范文,讓他們在小組內自主展開閱讀,教師觀察學生的探究過程。小組成員在閱讀過程中,要明確文章的寫作目的、文體結構、主要思想、寫作手法、句式語法等,通過梳理文章的結構框架和主要內容,分析中西方文化差異,最后總結出學習和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意義和自己的感受。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最后,學生進行閱讀總結式發(fā)言并進行合作寫作。整個過程種嵌入教師評價、生生評價和學生自評,完善教學結構,讓學生及時反思,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四)健全評價體系,優(yōu)化“教—學—評”一體化設計
良好的課堂評價活動不僅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的指導,還可以使教師通過課堂評價了解到自己的教學存在的不足,針對性地改善教學計劃和策略,使得師生都能從中受益。因此,教師要健全評價系統(tǒng),優(yōu)化“教—學—評”一體化設計。教學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評價方式,讓學生成為教學評價的主體。
新課程教學理念下,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在構建評價系統(tǒng)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豐富評價內容、形式、主體,真正實現(xiàn)以評促學、以評促教。例如,“Chinese festivals”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整體性、總結性的評價。在教學前,教師要設計一個評價總表,用于記錄學生在學習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相關內容過程中的表現(xiàn)。教師不僅要注重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重視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將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方法、創(chuàng)新、合作、興趣等因素納入評價量化表中,做到科學而全面地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為后期教學計劃的調整提供依據(jù)。教師要豐富評價方式,除了設計評價表以外,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學情進行即時評價,從而獲得及時、有效的評價反饋,靈活地調整課堂計劃。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自信,教師要豐富評價主體,如讓小組之間相互評價、組內成員相互評價、學生評價教師等,這樣能讓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公正。良好的教學評價活動對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和自我認知起到較好的幫助作用。
四、結語
“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的提出整合了課程與評價領域的相關理論與實踐經驗,引導教師從教學設計與實施入手,關注“教什么、學什么和如何學”的問題。教師要建立完善的評價系統(tǒng),豐富評價內容、形式和主體,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用評價指引學生高效學習、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和評價活動,樹立整體化認知意識,逐漸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確保教學、學習與評價的一致性,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不斷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藝真.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2(21):93-94.
[2]唐扣娟.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策略[J].新教育,2023(11):35-37.
[3]顧永麗.“教—學—評”一體化指引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合教學策略[J].校園英語,2023(5):144-146.
作者簡介:姚夢藍,昆山市千燈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