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小學英語教師需在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教學中滲透德育,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發展。英語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教師應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中,堅持成人與成才并重,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認知規律,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課程思政融入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課程思政;德育;小學英語;繪本教學;有效策略
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小學英語繪本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多樣化發展,英語教師應當全面了解課程思政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價值,挖掘英語繪本中的思政元素,找到兩者之間的契合點,將課程思政有效地融入英語繪本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優秀品質。但就目前狀況來說,在英語繪本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還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對這些不足進行分析,并探索有效的解決策略,以切實提高小學英語繪本教學質量,全面落實課程思政。
一、課程思政概述
所謂課程思政,是指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即在學科教學活動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在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背景下,課程思政成了教育教學領域的重點。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通常會以知識講解和提升學生成績為導向,導致所開展的教學活動過于注重知識和技能訓練,忽視了學生素養和能力的發展。而通過將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教師在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的過程中,悄無聲息地滲透思政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優秀品質,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第二,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師應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全面開展德育,以此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和素養綜合發展。教師應尋找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點,實現知識學習與價值引導的融合。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有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英語教師要提高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關注,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小學英語繪本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知識,而教師則應在繪本教學中挖掘思政元素,充分發揮繪本的育人價值,拓展學生認知,促進學生深度學習,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全面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養。
二、課程思政融入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內容
在小學英語繪本教學中,知識講解是主要基礎,也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關鍵環節。但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過于重視知識講解,而忽視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沒能在教學中滲透課程思政,導致學生只一味地學習英語知識,沒有對所學內容展開深入思考,最終阻礙了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導致立德樹人目標無法實現。教師所開展的教學活動僅僅圍繞繪本內容,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與延伸,無法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而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基于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結合繪本的主要內容,創新并拓展相關內容,讓學生不止于繪本知識學習。教師可在繪本教學中融入視頻、動畫等學習材料,將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小學階段各學科教學的主要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夯實學生的學科知識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正確的道德觀念,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小學階段學生各方面能力和認知正不斷形成,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教師作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引導者,對學生的成長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和正確觀念,在小學英語繪本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十分有必要。在教學中,教師應將重點放在對學生思想、行為的引導上,結合繪本故事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通過課程思政的融入,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三)有利于落實核心素養培養要求
核心素養培養是現階段教育教學的主要方向,每一門學科都有相應的學科素養。英語核心素養主要包含四個方面,分別是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以及文化意識,對學生學習以及發展方面的要求涉及英語知識的學習應用、文化意識的樹立以及文化辨析傳播、自我監控調整、創新思維培養等多個方面。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來看,學習能力以及語言能力側重于語言技能的培養,思維品質以及文化意識側重于對能力和個人素養的培養。課程思政旨在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注重學生個人素養、綜合品質的培養。從這個方面來說,課程思政與小學英語繪本教學在教學目標上不謀而合,最終目標都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三、小學英語繪本故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單一
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實施者,日常教學活動往往存在教學內容單一的問題,這與教師有著直接的關系。目前,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認知,幫助學生提升學習信心,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并發展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如學習能力、語言能力、創新能力、探究能力等;拓寬學生認知視野,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沒能找準英語教學的主要方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往往結合知識內容進行單一講解,如讓學生學習新的詞匯、掌握新的句型和語法、完成閱讀理解等,忽視了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現階段英語教學目標背道而馳,導致課堂教學質量逐漸下降,無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教學活動設計缺乏真實性
小學英語教學應當以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體驗,不斷感知學習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開口講英語,學習與英語有關的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基于新課標,教師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應當遵循與時俱進、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結合學生的認知和身心發展規律設計具有真實性、趣味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魅力,體驗英語語言文化,從而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識,學習新知識的同時發展英語核心素養。目前,部分教師對于教學活動的設計沒能形成正確的理解,沒有結合學生的認知進行設計,進而影響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狀態,降低了課堂教學效果,無法實現課程思政與教學的有效融合。
四、課程思政融入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為全面提升小學英語繪本教學質量,促進課程思政與知識教學的深度融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文化素養,教師應當以身作則,明確并堅定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教師應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的開展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認知規律,同時還應在教學中滲透德育,促進學生道德品質、正確三觀的形成。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對繪本內容進行深度分析,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明確育人目標。教師可結合學科知識創設相應的主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故事內容,學習英語知識,從中感悟相應的道理,以此實現課程思政的滲透,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比如,在教學Mark at the park這一繪本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這一繪本,了解繪本的主要內容,然后針對繪本中的生詞、短語等進行重點講解。在學生學習完基礎知識后,教師可以滲透課程思政,結合繪本故事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優秀品質。這一繪本是自然拼讀類繪本,側重于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拼讀能力的培養。從課程思政角度來看,該繪本講述了Mark和他的小狗在公園里參加公益活動的故事。本次公益活動的主題是垃圾分類,這是很好的思政元素,可以促進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隨意丟棄垃圾,要做好垃圾分類。在這一故事中,小狗將手套扔錯了垃圾桶,Mark去取回手套時,卻被卡在了垃圾桶口處,小狗十分擔心,最后想盡一切辦法救出了Mark。通過這一情節,展現了Mark與小狗之間的情誼。這也是很好的思政元素,尤其是目前很多學生家里養了小寵物,學生對寵物有深厚的情感,所以教師便可以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愛護動物的意識。
(二)挖掘繪本故事中的德育元素
英語繪本是小學英語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工具,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發展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英語繪本故事內容豐富,涵蓋面廣泛,涉及人文、教育、科學、情感等各個方面,既有大量的英語文學知識,也有著多樣化的德育元素。教師在英語繪本教學中,應當構建繪本教學與德育的橋梁,在繪本故事中滲透思政教育,讓學生在學習時打破獨立性,實現德育與知識學習的有效聯系,以此促進學生自覺踐行德育準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Coco's week on the farm這一繪本主要講述了可可在農場的一周活動。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分析,學習能力目標是讓學生理解繪本故事,提高信息表達能力、分斷能力和思考能力;語言目標是復習與星期有關的單詞,能夠根據語言支架介紹自己的一周或一天;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目標主要是讓學生在多樣化的學習活動中理解繪本故事的內涵,感受主人公在農場的樂趣,從而培養熱愛生活的精神。在明確了該繪本故事的核心目標后,教師便可進行針對性教學,先開展知識教學活動,再滲透思政元素,讓學生自主閱讀繪本故事,談論感想,體會主人公在農場的樂趣,并與他人分享自己的一周生活,從而形成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積極樂觀的優秀品質。
(三)設計多樣化思政教學活動
為了全面實現英語繪本教學與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除了要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外,教師還應以思政主題為主線,圍繞思政主題創新教學方式,設計多樣化的教學內容,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比如,Is Your Mama A Llama這一繪本的主題與“小蝌蚪找媽媽”類似,講述了一只小駝羊找媽媽的辛苦歷程。教師可以將“我的媽媽”作為思政主題,以此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教師可先讓學生自主閱讀這一繪本故事,并嘗試著翻譯繪本的具體內容。教師再進行相應的引導,幫助學生了解整個繪本故事的具體內容,并學習繪本故事中所出現的一些新的詞匯,例如behave、hang、wing、politely等。之后,教師便可開展以“我的媽媽”為主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描述自己的媽媽,可以從外貌、性格、愛好等方面進行描述。設計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從思政角度來看,這一活動能讓學生代入繪本中的主人公,產生情感共鳴,培養學生感恩、尊重父母的良好品質。
五、結語
素質教育大力推行背景下,將課程思政融入小學英語繪本教學是促進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為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實現課程思政在小學繪本中的有效融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挖掘繪本中的德育元素,設計多樣化的思政教育活動,以此實現英語教學與課程思政的深度融合,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諶婷,王詩穎,孫秀銀,等.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思考和實踐[J].教育科學發展,2021(4):88-89.
[2]黃萌萌.英語繪本與課本融合對小學生思政教育的實踐思考[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21(7):88-89.
[3]單晶珊.”課程思政”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實踐路徑[J].教育實踐與研究,2022(25):50-51.
[4]郭莉,朱莉莉.課程思政在小學英語學科中的實踐研究初探[J].新校園,2022(10):62-64.
作者簡介:向麗(1984.04-),女,陜西西安人,西安市經開第六學校,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學生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