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基于筆者主持的研究課題呈現了讀后續寫自評方案,并對其產生背景進行分析,旨在推進研究進程,實現以評促學、以評導寫。本文從“銜接、內容、語言、卷面”四個大項和一個總控項對自評方案加以解讀,并且指出自評方案應用實踐的措施。
關鍵詞:讀后續寫;自評方案;以評促寫
作者簡介:熊德智,東莞市常平中學。
筆者研究發現,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工作負擔,教師經常會讓學生對讀后續寫內容進行自評,但是很少引導學生依據切實可行的自評方案進行習作自評。本文旨在從研究的課題入手,解讀高中英語讀后續寫學生自評方案,明確自評方案應用實踐的措施,實現以評促寫、以評導寫。
一、讀后續寫自評方案的產生背景
自評方案的產生基于《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提出的“處理好教、學、評的關系,達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目的”這一建議。新課標指出,完整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學、評三個方面。筆者研究形成的讀后續寫自評方案旨在實現以評導寫,這是以評促學的體現。自評方案的產生還由于教師在批改學生讀后續寫作文時存在實際困難。
目前,筆者正帶領課題組進行“品質教育視域下的高中英語讀后續寫評價的有效策略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該課題中的“評價”主要聚焦培養學生的自評能力,以期實現以評導寫。因此,研究制定自評方案是必由之路。基于此,筆者研究形成了讀后續寫學生自評方案。
二、讀后續寫自評方案的詳細解讀
筆者結合高考讀后續寫評分要求與細則,研究總結出適合學生應用實踐的讀后續寫自評方案。自評方案包括一級、二級與三級三個層級的評價項目。一級評價項目由“銜接”“情節”“語言”“卷面”4項指標以及“評價總控”構成,一級評價項目為自評方案確定大項評價思路,統領二級評價項目;二級評價項目由“續寫與原文的協同”“句子與句子的連貫”等8項指標組成,這八項指標針對讀后續寫要達成的寫作目標,統領三級評價項目;三級評價項目由“人物”“情節”“情感”等15項評價指標組成,這些評價指標是學生決定各自評分的依據。學生根據這三級評價項目,可以得出第一次讀后續寫習作總分。但此項評分對學生習作的內容多少缺乏足夠的評價,所以最后得分需要經過“評價總控”。“評價總控”的重點是從習作內容詞數方面加以總控,比如兩段少于150詞(留空達到兩行)則總得分在20分之下。
下面,筆者重點依照一級評價項目,從評價功能、項目解讀、注意事項三個維度加以說明。
(一)關于一級評價項目“銜接”
“銜接”評價項涉及句子之間的連貫,續寫部分與原文的協同。
【評價功能】該項用于評價續寫部分與原文的協同與語句間的連貫。
【項目解讀】分值方面,“銜接”的總分值是7分。具體分配為:四個協同各占1分,連貫占3分。具體依照協同、基本協同、不協同分別賦以1分、0.5分、0分。(詳見讀后續寫自評方案表格)。
筆者設置“協同”評價項,是基于續寫部分與原文結合得越緊密,協同效應越強,外語學習效果就越好。筆者深入研究后認為,協同包括四個方面——內容、情感、邏輯與語言。抓住這四個協同,就可以抓住續寫的本質。評價“銜接”中的連貫,主要是基于高考讀后續寫寫作要求。
【注意事項】
在自評方案的協同評價中,出現了“基本協同、基本延續或基本吻合”的評價依據,學生在實施自評時要把握“基本”的度。“基本”是指部分地出現或部分地吻合。例如,2023年全國高考I卷讀后續寫文本的情感走勢為“排斥→靠近→煎熬→堅持→喜悅→激動→感激”,學生可能會寫到其中某種情感。
(二)關于一級評價項目“內容”
“內容”評價項涉及續寫部分的情節與續寫的兩段話的結尾。
【評價功能】該項用于評價內容的充實性與結尾合理性。內容的充實性體現在完整的“起承轉合”,結尾合理性是指續寫的結尾是否符合原文主題、是否有情感深化。
【項目解讀】分值方面,“內容”的總分值是8分,“起承轉合”占6分,結尾的合理性占2分。每段“起與承”合并各占1分,“轉”“合”分別占1分,結尾合理性各占1分。
“起承轉合”的項目設置基于記敘文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起因、經過和結果)而定。一般說來,前四個要素已經呈現,“經過”已經把事件推向高潮,高潮部分的續寫同樣存在“起承轉合”,“起”“承”與“合”都是為“轉”設計的。續寫的第一段重點承擔的就是這個功能。第二段是將“經過”推進到“結果”階段,在這個語境中也存在“起承轉合”的情節。因此,在評價時要關注這種邏輯關系。
【注意事項】首先,學生在實施自評時可以把握四個點:與續寫第一段段首銜接、續寫第一段段尾與續寫第二段段首銜接、第二段首句與隨后的承接點、第二段的結尾句。這四個點相互牽制,抓住這四個點有助于學生更加準確地評價續寫的情節。其次,學生要把握“起承轉合”的內在本質,既可以依照“起→承→轉→合”的順序,也可以運用先寫“轉”這種倒敘手法。第三,要為學生普及“轉”的知識。“轉”是續寫段落中最精彩的部分,它最能激起讀者的興趣,賦以內容生機與趣味。一般來說,“轉”源于“干擾”事項。事件在平穩發展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干擾事項,那么就可以認定為“轉”。學生需要明白引起“煩擾、騷擾、阻撓、擾亂、滋擾、作梗、干預、攪擾、作對、打亂、襲擾、驚擾、打岔、打擾”等事件都屬于“轉”的范疇。
(三)關于一級評價項目“語言”
“語言”評價項涉及語法、語言結構與詞匯。
【評價功能】該項用于評價語言的豐富性與準確性。
【項目解讀】分值方面,“語言”的總分值是6分。語法及語言結構占3分,詞匯占3分。具體而言,在語法、語言結構與詞匯方面,各分為1.5分、1分、0.5分三個等級。語法、語言結構的評價標準是其豐富性、出錯率等;詞匯的評價標準是準確性、豐富性與出錯率等。
【注意事項】
語法、語言結構與詞匯對學生自評的挑戰很大。在語法方面,學生要意識到語法知識是“形式-意義-使用”的統一體,應避免死記硬背。學生要學會觀察語篇和語境,感悟并運用各種語法知識與語法結構。在詞匯使用方面,學生要多積累,構建語義網,多觀察積累復雜詞匯的使用場景,并嘗試訓練使用。學生還要學習語篇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夸張等手法。
(四)關于一級評價項目“卷面”
“卷面”評價項涉及拼寫與書寫布局。
【評價功能】該項用于評價學生卷面的規范性與工整美觀度。
【項目解讀】分值方面,每個段落中各占2分,分別設置了2分、1分、0分三個等級。卷面字體非常工整整潔,字母書寫非常規范,確定得2分;卷面字體比較工整整潔,字母書寫有少許不規范,但不影響閱讀,確定得1分;卷面字體不工整,卷面不整潔,字母書寫不規范,影響閱讀,確定得0分。
【注意事項】高考閱卷要求雖然沒有明確規定卷面要工整與美觀,但在實際評卷時存在卷面分。因此,自評方案設置了“卷面”評價項。但是,強調“卷面”要適度,并且要找到一種適合學生訓練且容易有收獲的字體。過度強調或過度訓練會導致學生認為只要把卷面寫工整美觀就可以得高分,忽視對寫作內容質量的提升。
(五)關于“評價總控”的設置
設置“評價總控”是為了讓自評結果更加客觀。這是因為自評方案中沒有考量學生的續寫詞數。按照讀后續寫題目對詞數的要求并參照讀后續寫答題卡,筆者設定按詞數(對應答題卡的留空行數)進行二次自評,答題卡行數參照高考標準。“評價總控”共設置五個等級。例如,在第一個總控等級中,兩段續寫詞數不足150詞(留空1至2行),自評總得分要小于20分,詞數不足120詞(留空3至4行),自評總得分要小于16分。
三、讀后續寫自評方案的應用實踐
讀后續寫自評方案的開發研究與實踐的目標是通過應用實踐實現以評促學,包括以知識習得為手段的學和以寫作為手段的學。下面重點論述讀后續寫自評方案的應用實踐中需要落實好兩大措施。
(一)落實自評方案要有序推進
本套讀后續寫自評方案會大大減輕教師負擔。不過,教師必須把握好兩點:讀后續寫寫作頻度與寫作范文。首先,讀后續寫比較好的訓練頻度是每周一寫或每單元一寫;其次,必須要提供引導性強的參考范文,這篇范文既可以來自學生,也可以是教師的下水作文。
(二)落實自評方案要基于主題
英語教學仍然存在碎片化、表層化和標簽化的問題。為了避免上述問題,落實讀后續寫自評方案不僅要有序推進,而且一定要有基于主題的計劃,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筆者經過研究發現,指向立德樹人、能體現學科育人效能的主題是一條很好的主線。從總體上來講,就是圍繞“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主題語境。具體體現為十大主題群:生活與學習,做人與做事,社會服務與人際溝通,文學、藝術與體育,歷史、社會與文化,科學與技術,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災害防范,宇宙探索。基于這些主題,學生可以做到全方位且有序地進行續寫訓練。
四、結語
本文就高考英語讀后續寫自評方案的產生背景進行分析,對自評方案內容加以解讀,并就自評方案應用實踐時要注意的方面做了歸納。該自評方案雖然針對學生自己評價自己,但是應用該方案進行同伴互評同樣可行。自評方案的研究開發必然存在可改進的地方,筆者希望與同行共同討論、交流,獲取改進建議,希望指向以評導寫的讀后續寫自評方案可收獲更好的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初明.互動協同與外語教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4):297-299.
[3]高考英語全國卷研究組.2023年高考全國卷深度解析·英語[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23.
[4]王薔,孫薇薇,蔡銘珂,汪菁.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21(1):17-25,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