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間又將迎來新的一年。2023年就要過去,我們即將邁入2024年。回顧過往,我們雄心激揚: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著力擴大內需、優化結構、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風險,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2023年中國經濟呈現出嶄新氣象。今年全國糧食再獲豐收,連續9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總產量再創歷史新高,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探月和行星探測工程全面推進,國產大飛機實現商業運營并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正在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中國汽車出口總量有望躍居全球第一,實現歷史性突破。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突破8000億元,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一條條新賽道正塑造出中國經濟新優勢;高水平開放向縱深推進,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2023年自貿試驗區升級擴容至22個,共建“一帶一路”開啟新的金色十年……
讓我們將目光聚焦中關村。中關村創業者們在2023年勇于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奮進搏擊不斷創新,在這里實現光榮和夢想。如今中關村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健康、智能制造與新材料、生態環境與新能源、現代交通、現代服務業等六大新興產業集群,涌現出金融科技、無人駕駛、智慧物流、新零售等跨界融合新業態。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近3萬億元,大數據、信息安全市場占有率位居國內第一,集成電路設計收入占全國的三分之一,生物健康產業在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排行榜中位列第一。
2023中關村論壇在5月隆重登場,論壇圍繞“開放合作,共享未來”這一主題,6大板塊的150余場活動陸續上演,來自全球86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余名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創新創業者參會,超過200余家外國組織和機構共襄盛舉。區塊鏈、高端制造、基因與細胞治療等領域的前沿成果亮相,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多個團隊在這里同臺路演、跨國競技——匯集全球創新資源,讓這張全球科技交流合作的“金名片”越擦越亮。
中關村作為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源頭和新興產業策源地,民營經濟已經成為其創造科技創新奇跡的“發動機”。民營經濟發展迎來重大利好,7月19日,“民營經濟31條”重磅出爐,這對中關村而言是重要的機遇。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也為民營經濟發展帶來無窮活力。大北農集團、漢王科技、保福科技園等中關村企業在今年迎來了三十年慶典,他們在各自領域積極創新探索、耕耘不輟,為科技行業樹立了標桿。中關村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科技企業砥礪前行,為人類的未來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成為全球合作的亮點。憑借品牌、資源和創新優勢,中關村企業積極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造優質產能等領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大批中關村企業和科研機構走出了國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落地生根。
中關村向前的腳步永不停息。作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區和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已成為科技創新的一面旗幟。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向中關村論壇致賀,要求中關村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2023年8月,中關村示范區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加快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分園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利用五年左右時間全面推進中關村示范區分園高質量發展,實現中關村示范區“一區多園”統籌協同發展機制不斷完善,各分園基本形成組織有力、權責清晰、協調順暢、運轉高效的管理體制機制,經濟管理、招商引資、產業促進、企業服務、科技創新等職責不斷強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
展望未來,中關村豪情萬丈。恰如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主任張繼紅所言,“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是中關村不變的初心,在新征程上,中關村將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先行先試改革為動力,加快推動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