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滿足百姓日益增長的服務消費需求,政府應優化對服務業的政策支持,通過商事制度改革、減稅降費、規范市場秩序等手段,為服務業的發展營造優良的營商環境。

今年以來,旅游觀光、美容保健、養老服務、教育培訓等成為我國經濟快速恢復進程中的熱點現象,也反映出我國的老百姓在服務消費方面的巨大需求。作為內需最重要組成部分的居民消費需求是我國新發展格局戰略的重要著力點,擴大服務消費意義重大。
我國居民的服務消費
服務消費規模有多大不僅反映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是影響經濟結構轉型和升級的重要指標。一般而言,居民消費可以根據消費的對象區分為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兩大類。各國的經濟發展史表明,隨著居民收入的提升,商品類消費的比重將不斷下降,服務類消費的比重將增加。另外,居民消費結構的這種演進規律還體現在商品類消費的變化中。例如,著名的恩格爾定律表明,隨著收入的提升,居民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所占比例將下降。數據顯示,我國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在2013年為31.2,在疫情前的2019年已經降至28.2。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我國居民消費的統計主要是按照消費的用途進行的。統計部門公布的居民消費主要包括八大類,分別是食品煙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務。按照這種統計口徑,我們很難對服務類消費支出及其占比作出細致分析。國家統計局每個月還會公布與消費極為相關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學界也經常使用這一指標來分析居民消費。該指標在商品消費的統計中包括了企業通過零售交易銷售給社會集團的消費品金額,在服務消費統計中僅包含了餐飲服務的金額,因此,既不能等同于居民消費,也無法精確識別出居民的服務消費水平及其變化情況。
不過,我們注意到,我國在2013年對居民收入和消費統計口徑進行了變革,開始進行服務消費支出的專項統計。按照統計部門的解釋,服務消費是指居民戶在日常生活中在獲得各種服務的消費支出,包括餐飲服務、衣著鞋類加工服務、居住服務、家庭服務、交通通信服務、教育文化娛樂服務、醫療服務和其他服務。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服務消費占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為39.7%,而疫情前的2019年已經升至45.9%,6年間提高了6.2個百分點。疫情期間,受防控政策的影響,我國的服務消費占比有所下滑,2020—2022三年的比例分別為42.6%、44.2%和43.2%。盡管如此,我國服務消費比例的整體演進趨勢并未發生根本性改變。
為什么要擴大服務消費
一國經濟發展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上,包括消費規模的擴大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從服務消費的演進規律看,服務消費絕對規模的增加不僅是居民消費水平提升的重要標志,也是消費結構升級的突出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講,服務消費的增加一方面意味著在人們的物質消費需求得到滿足之后,其精神消費潛力被市場不斷激發并得到滿足,另一方面也像馬斯洛需求理論解釋的那樣,這一趨勢也反映出居民的需求層次在逐步提升。從經濟發展初期的衣食住行等生存型需求得到保障,到小康階段和步入中高收入階段開始追求教育、娛樂、保健、旅游等發展型、享受型消費需求,居民的生活質量是隨著收入的提升而“水漲船高”。從這一邏輯看,消費更應該是經濟發展的因變量,而非自變量。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2年期間,我國居民的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從5246元提升至10590元,整整翻了一番。這一事實表明,即使遭受了三年新冠疫情的沖擊,我國服務消費的發展態勢依舊不錯,為居民消費的擴大和國民經濟的運行做出了貢獻。另外,來自發達國家的數據也印證了服務消費變化的規律性特征。例如,美國居民消費中服務消費的比例在20世紀的大蕭條時期的1929年為43.2%,1950年升至50.7%,2019年達到峰值的68.6%。2020—2022年疫情期間,美國服務消費的比例下降為66.8%、65.7%和65.8%,但仍屬于在高位區間運行。

我們認為,基于收入不斷提高前提下的服務消費規模擴大是經濟發展的自然結果,是對“消費是經濟發展目的”的最好詮釋。
服務消費對供給端的拉動與促進
從市場發展的邏輯看,服務消費規模的擴大一定是來自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與此同時,服務消費的發展也會促進生活性服務業的升級。應該說,這種良性循環的形成既是我國建設國內大市場的內在要求,也是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一方面,隨著一國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將不斷提升,服務業作為第一大產業是所有發達經濟體的共同特征。另一方面,服務業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一般是超越一產和二產的,因此服務業的發展也意味著就業崗位的增加。顯然,就業增加有利于居民收入提升,進而促進服務消費的擴大。
當前,我國消費者對高質量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為服務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例如,消費者對快捷出行、外賣、線上支付、線上教育、網絡游戲、遠程醫療等領域的需求,直接推動了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在產業的應用,既提升了相關服務業的效率,也改善了用戶體驗,并擴大了服務業的市場范圍和客戶基礎。隨著消費者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不斷提升,他們對服務的需求也變得更加注重體驗和個性化。服務業需要關注消費者需求的多樣性和變化趨勢,以及如何通過創新來滿足這些需求。例如,在旅游和休閑領域,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尋求獨特的體驗和定制化服務,這要求企業提供更加豐富和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
我們認為,為更好滿足百姓日益增長的服務消費需求,政府應優化對服務業的政策支持,通過商事制度改革、減稅降費、規范市場秩序等手段,為服務業的發展營造優良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