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王科技成為中國最早開展人工智能技術研究并實現產業化的高科技企業,各項技術始終堅持原創,不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從0到1”“從1到N”的突破,而且實現了各項技術的有效落地應用。
中關村的歷史,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創新創業風云史——這里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還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的“試驗田”,更是中國民營高科技企業誕生的搖籃和發源地。作為中關村的代表企業——漢王科技,2023年迎來了品牌誕生三十周年的重要時刻。回顧漢王科技的發展史,從信息化到數字化,再到智能化,始終與時代同頻共振,他們用技術創新建設數字中國的初心歷久彌堅,讓人工智能在新時代的土壤里一路生花。
9月27日,在中關村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大會上,組委會向漢王科技等成立三十年及以上的企業頒發勉勵牌匾,勉勵這些企業將強大的創新基因傳承下去,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引領者,推動海淀迸發出更大活力,為中關村精神的傳承與發展作出更多的貢獻。
作為漢王科技的締造者,劉迎建憑借科技創新的力量,開創了一個漢字手寫識別的時代,改變了數億中國人的IT生活。這位曾經的軍人、中科院研究員、40歲才步入商海的“老兵”在中關村書寫了他的傳奇故事。在他的帶領下,漢王科技成為中國最早開展人工智能技術研究并實現產業化的高科技企業,各項技術始終堅持原創,不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從0到1”“從1到N”的突破,而且實現了各項技術的有效落地應用。
當今時代,數字化引發的新浪潮正席卷而來,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重構我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習慣。三十而立的漢王科技以原創技術與時代同行,開啟了數智化新征程。
躬身入局,科技報國
劉迎建出生于軍人家庭,從小便對科學充滿憧憬,甚至夢想有一天找到攻克癌癥的方法,拿到諾貝爾獎。1968年,他應征入伍成為一名通訊兵。正是經歷過部隊生活的磨煉,在每一次挫折中能迎難而上、永不言敗,對他未來的創業之路意義重大。
1978年,劉迎建參加高考,以西北地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南京解放軍通信學院。大學畢業后,他回到了部隊,從事科研工作。經過兩年的刻苦鉆研,在1984年底,他提交的“聯機手寫體漢字識別設備”研發報告獲得批準。從此,劉迎建踏上了解決中國人漢字輸入問題的科技攻關道路。
1985年,劉迎建主持發明的全球第一臺聯機手寫漢字識別在線裝置獲得了發明專利,并在北京信息技術展覽會上獲得了軟件一等獎,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1987年,劉迎建被中科院自動化所破格錄取攻讀博士研究生,繼續在漢字識別上深入研究。1988年,他又提出了筆段順序識別方法,在國際上第一次解決了筆順不限的識別問題,并建成了600萬字的樣本庫,開創了國內文字識別全樣本的先河。1992年,由他主持開發的“手寫體漢字識別的理論、方法與實踐”被評為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從這時候開始,手寫識別在線裝置逐漸被人們所熟知,為以后手寫識別技術領域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基礎。
1993年,劉迎建響應當時科學院提出的“教授帶著技術下海”的號召,懷揣產業報國的熱情,帶頭組建了北京中自智能系統公司,通過生產經營產品的方式推廣漢字識別技術,這就是漢王科技的前身,同年“漢王”品牌創立,取意“漢字輸入之王”。
隨著業務的快速發展,公司進行了重組和改制,建立了北京漢王科技有限公司,積極致力于科研成果產業化工作。2005年,北京漢王科技有限公司更名為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為第一批在中關村‘土生土長’的高科技企業,當年懷著產業報國的熱情,雄心萬丈地摸爬滾打,一心一意地要把企業做強做大。”劉迎建說,這條路任重道遠。
另辟蹊徑,技術為王
從漢王科技創立伊始,劉迎建就扮演著攻克技術難關、推動技術進步的角色——漢字識別技術剛開始研發的時候,計算機計算能力比較弱,手寫識別軟件要放到計算機里,必須程序很精干、很優化,不能占太多內存,而且輸入的時候要一筆一畫寫,還要注意筆順,不然就無法識別。“當時,我給自己立了個目標:筆順不對也要識別。最后,我想了一個很好的辦法解決了。”讓劉迎建自豪的是,2001年,這一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劉迎建被請到人民大會堂受獎。接著,“漢王”手寫筆突破了“無線無源有壓感”這一技術“瓶頸”,達到手寫筆技術的最高境界。在此之后,連筆字、繁體、簡體、字符集的擴大……一個個問題也相繼得到了解決。
技術為王,這一點也成為“漢王”的烙印之一。劉迎建說:“我們在IT界的角色就是做核心技術,就是搞創新,就是要做別人沒有做出來的東西,我們絕不輕易走別人的路。”這種創新的強烈渴望深深地影響著漢王科技的經營主張和經營理念,他提出的“忠誠敬業,永爭第一”口號也一直是企業的靈魂和動力,推動著公司由最初十幾個人的小課題組發展成為中關村的知名企業。
劉迎建喜歡獨辟蹊徑,在漢字輸入和模式識別領域穩坐國內頭把交椅,但是當時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處于低谷期,讓漢王科技原創的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顯得有些“另類”。“漢王專注著自己在智能交互領域的核心技術,從手寫識別、OCR識別、人臉識別,再到車牌識別,不斷地創新。我們喜歡做一些別人不做的技術探索和產業化落地。但漢王還是要快速成長。我們要想辦法在主流的基礎上有所突破。”
劉迎建把目光盯準了方興未艾的數字文化創意產業上。2005年底,劉迎建將繪畫板的突破性創新作為2006年度的“一號工程”。“一號工程”就是一把手工程,劉迎建親自上陣,在燕郊近50000平方米的制造廠房中,國際先進設備和最新產品線源源不斷地引入。從壓力板到電磁板,再到“革命性”的無線無源繪圖板,直到具備7克微壓精細傳感技術的繪圖板……這些看似不經意的技術突破都成了劉迎建面前的“頭號對手”。
2007年,漢王科技“創藝大師”破繭而出,這款專業級的高端繪畫板產品在全部指標上都優于國外的同類產品,而更為人性化的設計、平易近人的價格和國產品牌的感召力使其在問世之初就引起了市場震撼。“無線無源”和“微壓精密傳感”先后獲得了國內外專利,使漢王科技站到了繪畫板原創技術的高地。
2008年,漢王科技作為國內最早進入電紙書行業的開拓者,基于其數字閱讀技術的突破和對市場的洞察,引領整個時代潮流,其電紙書產品也搭載上神舟七號航天飛船遨游太空。此后三年,漢王電紙書沖上電子閱讀市場的頂峰,開啟了一個數字閱讀時代。
預見趨勢,領先布局
漢王科技對前沿技術趨勢有著天生的敏銳洞察力,當時國內同行對人工智能概念和相關技術認識還比較粗淺,而漢王科技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從事先進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和產業化落地,2000年推出指紋識別考勤系統,進一步拓展了人工智能識別領域;2008年,又推出了全球首款嵌入式人臉識別考勤機——人臉通,從而打開了人臉識別產業化的大門;2011年漢王科技進一步推出基于紅外人臉識別技術的全球首款嵌入式智能鎖——人臉鎖,在人臉及生物識別技術領域邁出重要一步。
在人工智能的OCR、NLP自然語言理解等技術方向上,漢王科技也做了超前布局,先后研發出基于OCR技術的名片識別系統和國內首款嵌入式一體化車牌辨識系統,并在2006年憑借OCR識別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基于OCR等人工智能技術在行業數字化建設的全面應用,漢王科技加強了數字化到智能化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發,NLP"自然語言理解技術在信息抽取、文本生成等子領域進一步增強,已覆蓋包括文本分類、信息抽取、知識抽取、輔助助錄和標引等各個子技術領域,在中文古籍、民國文獻、現代文獻、滿文古籍等數字化業務中長期處于行業排頭兵地位,滿文檔案圖像識別軟件曾獲得國家檔案局優秀成果特等獎,藏文識別同樣獲得西藏科技進步一等獎。
面對數字化時代機遇,漢王科技精準把握風口,圍繞核心技術主線積極布局面向B端行業的數字人文、數字檔案、數字政法、數字金融、數字安防等各大領域,以及打造針對C端的數字讀寫、數字繪畫、數字辦公等智能終端產品,有效實現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應用。
漢王科技的原創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在G20峰會、金磚峰會、黨的十九大駐地、中非論壇、天安門國慶閱兵、冬奧會、馬拉松等國內多個重大會議與活動上得到應用,以技術創新為數字中國建設添磚加瓦。集成人工智能算法、物聯網傳感器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漢王科技視頻智能分析平臺,也正在生產生活的各大場景實現對城市消防通道占用、建筑垃圾堆放、人群聚集監控、土地違建、高空拋物及煙火、河道、邊境安防的監控。

針對C端消費者業務,漢王科技則聚焦數字讀寫、數字繪畫打造多款智能終端產品。數字化讀寫方面,2022年漢王科技推出了手寫電紙本N10系列,憑借專業強大的讀寫體驗與屏白如紙的顯示效果,重新定義墨水屏,廣受用戶好評。作為2023年發布的新產品,漢王AI電紙學習本是陪伴孩子健康成長的數字化學習神器,漢王掃描王則作為可以拍圖識字轉文檔的數字化存檔工具,助力日常學習辦公。此外,漢王科技還讓電子血壓計實現了醫用級準確的數字化柯氏音法測血壓。
漢王科技不斷在行業和消費端為社會生活生產賦能,助力各級政府及企事業單位數字化業務流程再造及智能化轉型升級,提升公共服務的效率與服務水平,有效推動中國數字化建設的加速前行,全方位助力數字行業和數字政府建設。
行者致遠,奮斗路長
在政府鼓勵、支持和引導下,像漢王科技這樣的擁有創新DNA的高科技企業,一直都在全力以赴踐行“讓機器更懂你”的公司使命。
在漢王科技眼里,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是AGI通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具身智能技術。AGI通用人工智能是具有廣泛理解和認知能力的人工智能系統,能夠像人類一樣在各種不同的環境和任務中表現出智能行為,被認為是人工智能的終極形態。而目前炙手可熱的大模型,則被認為是邁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關鍵性里程碑技術。漢王科技于10月12日發布了“天地大模型”,率先發布了古漢語、法律、教育、辦公、醫養等行業大模型,并首次提出數據私有化、算力低成本化、深度專業化、知識實時化和生成精準化“五化”能力,加速大模型在行業場景化、應用化和普惠化進程,推動AGI通用人工智能發展。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完善,以機器人為代表的具身智能正持續加速發展。波士頓咨詢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在2030年將達到1600億至2600億美元。漢王科技也在這一領域下一盤更大的棋。
人形服務機器人,又稱之為仿生機器人,不僅要具備AGI通用人工智能能力,還要和人一樣具有形、聲、嗅、味、觸五感和行動能力。漢王科技作為國內人工智能開拓者,在計算機視覺、語音amp;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嗅覺、觸控與軌跡以及仿生運動等前沿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都有深厚積淀,并在多個領域處于技術領先的地位。從技術的成熟度來看,剛柔并濟,結構、材料、驅動一體化,神經元精細控制,高效能量轉換的類人機器系統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漢王從智能撲翼仿生鳥切入仿生機器人市場,并已在多關節控制、電機伺服、機器人正逆運動、機器人軟硬件結構等方面對雙足和四足機器人開展研究探索。值得一提的是,漢王科技布局智能嗅覺識別技術多年,讓機器人擁有嗅覺能力,已經取得初步成果。
漢王科技把“自主創新”作為企業發展核心理念,從信息化時代到數字化時代,再到當前智能化時代,用智能交互技術為底層支撐,并以自身技術為驅動全棧人工智能產品服務,助力數字智能時代的每一次重大更迭,為構建人類社會的美好賦能。
三十而立,未來可期!漢王科技依靠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成功助力各行各業的數智化變革,帶來更高的效率和工作質量,真正做到讓機器更懂你,讓每個人都能享受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