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該文運用CiteSpace軟件對1992—2022年CNKI核心期刊收錄的有關澳洲堅果研究的312篇學術論文進行可視化分析。結果顯示,學者們不僅注重在學術方向的交叉融合,也已構建了較好的科研團隊。云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長期關注澳洲堅果的研究,是發文量最多的研究機構。關鍵詞“澳洲堅果”首次出現于1992年,且出現頻次為200次,明顯高于其他關鍵詞。進一步分析同時含有“澳洲堅果”關鍵詞,且被引用總次數大于等于40次的論文研究內容,在澳洲堅果光合作用、遺傳育種、果仁營養成分、低溫和水分脅迫以及內源激素等方面的研究,受到論文作者們更多的關注和重視。關鍵詞突現圖譜顯示,良種選育和繁育、果實品質及果仁功能性成分開發一直是學者們重視的研究內容。
關鍵詞:澳洲堅果;CiteSpace;知識圖譜;可視化;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S664"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6-0043-04
Abstract: Using CiteSpace software, this paper made a visual analysis of 312 core scientific papers collected by CNKI from 1992 to 202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uthors of the papers not only focused on the cross-integration in academic directions, but also built a good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Yunnan Institute of Tropical Crops has long paid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of Macadamianuts, and it is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 with the most publications. The keyword \"Macadamia nut\" first appeared in 1992, and its occurrence frequency was 200 time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keywords. Further analysis of research papers which contain the keywords \"Macadamia nut\" and have been cited more than 40 times shows that research in the aspects of Macadamia nut photosynthesis, genetics and breeding, kernel nutrition, low temperature and water stress, and endogenous hormones has drawn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authors. The keyword emergence diagram shows that the selection and breeding of improved varieties, the development of fruit quality and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nuts have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research for researchers.
Keywords: Macadamia nut; CiteSpace; knowledge graph; visualization; research progress
基金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S202210604094);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第四批民族院校特色學科建設立項建設學科項目(桂財教函〔2022〕15號);崇左市科技計劃項目(崇科攻2022ZC1221);崇左市青年科技人才培養項目(崇科2022QN1216);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2022KY1546);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科研基金項目(2020BS001)
第一作者簡介:李曉東(1980-),男,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植物生態、生物教育。
澳洲堅果(Macadamia spp.),又名夏威夷果、昆士蘭堅果,被譽為世界“堅果之王”,原產于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南部和新南威爾州北部沿海的亞熱帶雨林地區,為山龍眼科(Proteaceae)澳洲堅果屬(Macadamia F.Muell)常綠喬木[1-3]。澳洲堅果的果實由外殼、果殼和果仁組成,果仁是其唯一可食用部分,具有獨特的奶香味且香脆可口[4]。果仁不僅含有高含量的脂質,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以及礦質元素等多種人體生長所必需營養物質[4-5]。研究表明,澳洲堅果在降低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方面有一定的療效,還具有調節血脂、提高記憶力等保健功能,具有重要的保健價值[5-6]。
澳洲堅果最早于1910年引入我國臺灣地區,1940年中山大學引入光殼種的種子種植,1970年代初開始引入到云南、廣西、浙江、四川和貴州等地種植[7-8]。經過40多年的發展,澳洲堅果在我國的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一位,已被國家列入特色木本糧油推廣種植樹種,是適宜地區特色產業的重要收入來源和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1,9]。研究表明,澳洲堅果的產量年均增速已快于世界其他木本堅果總產量的增速,雖然與杏仁、開心果和腰果等其他木本堅果產值相比,澳洲堅果總產值的提升還有很大空間,但澳洲堅果的稀有性和市場總體的供不應求,構成了澳洲堅果價格長期穩步上漲的動力[10]。我國熱區丘陵山區面積約占土地總面積的90%,在荒山荒地種植澳洲堅果,不僅能預防當地的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而且能為當地農民帶來經濟收益,生動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11]。
在過去的30年間許多學者都一直在關注和開展澳洲堅果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為了及時充分地掌握澳洲堅果研究的動態和熱點,本文通過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的方法,總結了過去30年間重要的學術文獻,分析和歸納出澳洲堅果研究的發展趨勢和熱點分布,為澳洲堅果研究后續的關注重點提供參考。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以“澳洲堅果”為檢索詞,選取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核心期刊作為數據來源進行文獻檢索,檢索時間為1992—2022年(檢索時間為2023年3月2日),共篩選出312篇學術論文。本文采用當前比較流行的學科知識圖譜繪制工具CiteSpace軟件,從作者、關鍵詞、發文情況、研究熱點等主題進行分析[12]。CiteSpace軟件是由美籍華人學者陳超美博士及其團隊開發完成的知識信息可視化軟件,是近年來文獻計量學最具有特色和影響力的知識圖譜繪制工具之一,在很多研究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3-16]。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發文量趨勢分析
本文對所篩選出的312篇學術論文按照刊文年度分為3個時間段進行了統計,結果如圖1所示。在1992—2002年對澳洲堅果研究的論文總篇數為48篇,年均發表4篇;在2003—2012年發表的論文總篇數為86篇,年均發表9篇;在2013—2022年發表的論文總篇數為218篇,年均發表22篇。2013年以后年均發表論文總篇數呈現快速增加的趨勢,特別是在2021年當年達到39篇。
20世紀90年代初,澳洲堅果在云南、廣西等一些重點省區開始了最初的產業化和大規模栽培,這期間的論文總篇數和年均發表數相對較少。之后一些企業和科研機構經過對澳洲堅果不斷地培育研究和技術創新,在澳洲堅果種苗選育、澳洲堅果果仁等方面開始了最早一批的行業標準制定,并取得了重要進展,如NY/T 454—2001《澳洲堅果 種苗》、NY/T 693—2003《澳洲堅果 果仁》等行業標準的頒布實施,使得澳洲堅果的成果論文數有了明顯的增加。從2010年開始,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工作,加快培育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特別是提升澳洲堅果等熱帶作物種質資源圃建設水平,國務院辦公廳和農業部先后出臺了產業發展意見和種質資源保護工作方案,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我國熱帶作物產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0〕45號)和農業部制定的《2011年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工作方案》,在這些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規劃和建設種植標準化、管理精細化、經營規范化的澳洲堅果產業基地,如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2021年組織編制了《云南省澳洲堅果產業發展規劃》,2020年廣西崇左市將澳洲堅果列入“十四五”鄉村振興產業,規劃種植100萬畝(1畝約等于667 m2),標志著澳洲堅果步入了依靠科技進步做大做強的新階段。這為我國澳洲堅果成果論文總篇數的快速增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 作者合作分析
作者共現網絡圖譜可以直觀看出作者的發文量并能體現作者之間的合作關系[15-16]。對研究領域作者的發文量進行統計分析,有助于發現該領域較為重要或者活躍的作者及學術團隊。本文繪制了澳洲堅果研究論文的作者共現網絡圖譜,其結果顯示相對于其他節點作者之間的合作關系,鄭樹芳與王文林、賀熙勇與倪書邦,陸超忠與曾輝、鄒明宏、張漢周、杜麗清等作者合作關系更為緊密,表明學者們對澳洲堅果的研究,不僅注重在學術方向的交叉融合,也已構建了較好的科研團隊。
雖然以論文數量對人才進行評價存在很大弊端,但發文量依然是了解相關研究領域的高產出作者或者重要人物的途徑之一。將作者發文數量進行匯總,表1列出了發文數量大于等于15篇的作者及其首次發文年份,發文次數最多的是陸超忠,其次是曾輝和賀熙勇,都超過40篇,說明這幾位作者對澳洲堅果研究比較重視。
2.3" 研究機構分析
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圖譜可以展現不同機構間的合作關系[14-15]。用CiteSpace軟件繪制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圖譜,其結果顯示關注澳洲堅果的部分研究機構之間有明顯的合作圈。表2列出了發文量大于等于10篇的研究機構及其首發年份,發文量最多的研究機構為云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說明這個科研機構長期關注澳洲堅果的研究,并在該領域有一定的學術影響。大部分研究機構都集中在農業類高校和科學研究所。
2.4" 關鍵詞分析
論文關鍵詞是學術論文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論文內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煉,能反映學術論文的核心內容及重要信息,常被用來確定特定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通過關鍵詞共現分析,能很好揭示特定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13-14]。本文列舉除了搜索關鍵詞以外出現頻次排名前九位的高頻熱門關鍵詞(表3),其中關鍵詞如“澳洲堅果”“種質資源”“營養成分”“產量”等出現的頻次較高,體現了澳洲堅果研究的重點和熱點。關鍵詞“澳洲堅果”首次出現于1992年,且出現頻次為200次,明顯高于其他關鍵詞。進一步分析同時含有“澳洲堅果”關鍵詞,且被引用總次數大于等于40次的論文研究內容,在澳洲堅果光合作用、遺傳育種、果仁營養成分、低溫和水分脅迫和內源激素等方面的研究,受到論文作者們更多的關注和重視[17-23]。
分析關鍵詞突變性動態變化不僅有助于讀者們整體性認識特定領域研究熱點的變化情況,也能為學者們未來的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參考。利用CiteSpace軟件的突發檢測功能對各時間段的突發關鍵詞進行歸納分析,選取影響力較大的突現關鍵詞,繪制關鍵詞突現圖譜(圖2)。
如圖2所示,對澳洲堅果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2個方面。一是關注澳洲堅果種質資源挖掘和良種繁育方面的研究,由此出現了如“種子萌發”“種質資源”“基因克隆”等熱點詞。澳洲堅果需要根據不同種植區土壤及氣候條件,因地制宜進行搭配種植,加上澳洲堅果品種選種、育種周期較長,所以良種選育和繁育一直是澳洲堅果種植的重點研究內容。二是關注澳洲堅果果實品質及果仁功能性成分開發方面的研究,因此出現了如“營養成分”“礦質元素”“抗氧化性”等熱點詞。澳洲堅果果仁具有重要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價值,加上在市場上作為一種新興的高檔堅果其一直供不應求,對澳洲堅果果仁精深加工與綜合利用,研發高附加值產品,正在為越來越多的學者們所重視。
3" 結束語
通過可視化軟件CiteSpace分析了澳洲堅果研究論文的發文量、作者合作、研究機構的學術影響力、熱門關鍵詞及突現詞等指標,對過去30年間澳洲堅果研究的發展脈絡和研究熱點進行了探討。學者們不僅注重在學術方向的交叉融合,也已構建了較好的科研團隊。分析高被引論文內容顯示,澳洲堅果光合作用、遺傳育種、果仁營養成分、低溫和水分脅迫、內源激素等方面的研究報道較多。關鍵詞突現圖譜表明良種繁育和果實功能性成分開發一直是澳洲堅果研究中的重點內容。
參考文獻:
[1] 萬繼鋒,鄒明宏,陳菁,等.澳洲堅果種質資源數量分類研究[J].果樹學報,2022,39(10):1798-1812.
[2] 賀鵬,張濤,宋海云,等.廣西澳洲堅果果實品質分析與綜合評價[J].食品科學,2021,42(24):242-251.
[3] 張濤,宋海云,賀鵬,等.不同澳洲堅果種質果仁氨基酸組成分析與評價[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22,24(1):119-127.
[4] 張漢周,張明楷,劉遂飛,等.澳洲堅果不同種質果皮內含物含量的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2015,36(3):541-545.
[5] 任二芳,牛德寶,劉功德,等.澳洲堅果仁營養成分分析與其加工副產物的綜合利用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0,41(6):194-199.
[6] 譚秋錦,陳海生,韋媛榮,等.澳洲堅果種質果仁主要營養成分分析與評價[J].中國糧油學報,2021,36(2):150-154.
[7] 馮偉業,楊杰,王春田.澳淵堅果在廣西南寧地區的引種試驗初報[J].廣西植物,1992(2):165-171.
[8] 盧娜,黎思琦,喬進超,等.云南省澳洲堅果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綠色科技,2021,23(8):263-265.
[9] 徐凡迪,白海東,樊紹光,等.澳洲堅果繁育系統研究進展[J].世界林業研究,2022,35(5):37-41.
[10] 賀熙勇,陶亮,柳覲,等.國內外澳洲堅果產業發展概況及趨勢[J].中國熱帶農業,2017,74(1):4-11,18.
[11] 黃小英.我國澳洲堅果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19(1):42-43.
[12] 陳悅,陳超美,劉則淵,等.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科學學研究,2015,33(2):242-253.
[13] 白皓天,李婭蘭,牛捷,等.基于CiteSpace對紅花研究進展及未來趨勢的可視化分析[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22,39(23): 3070-3078.
[14] 蘭宇銘.基于CiteSpace的國內紅松研究趨勢與熱點分析[J].遼寧林業科技,2022(1):33-39.
[15] 宋武云,張露,易敏,等.濕地松研究文獻計量分析——基于CNKI和WOS數據庫[J].南方林業科學,2020,48(6):64-68.
[16] 蘇松錦,劉金福,蘭思仁,等.黃山松研究綜述(1960-2014)及其知識圖譜分析[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 44(5):478-486.
[17] 劉建福.磷脅迫對澳洲堅果幼苗葉片光合作用的影響[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45-48.
[18] 賀熙勇,倪書邦,陳國云,等.澳洲堅果種質資源形態性狀的遺傳多樣性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3):206-215.
[19] 倪書邦,劉建福,李道高,等.澳洲堅果花期水分脅迫效應的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02(1):34-37.
[20] 曾輝,杜麗清,鄒明宏,等.澳洲堅果花芽分化期間內源激素的變化[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34):14949-14953.
[21] 杜麗清,鄒明宏,曾輝,等.澳洲堅果果仁營養成分分析[J].營養學報,2010,32(1):95-96.
[22] 岳海,李國華,李國偉,等.澳洲堅果不同品種耐寒特性的研究[J].園藝學報,2010,37(1):31-38.
[23] 劉建福.澳州堅果葉片光合速率和葉綠素熒光參數日變化[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27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