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科技論文與學位論文寫作是農業類研究生科學素質與基本功訓練的重要環節。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開設的研究生課程科技論文與學位論文寫作專題(16學時)在原有基礎上增設學術道德修養以及投稿和寫作常見問題等內容,引入高質量寫作講座小視頻,通過案例式、參與式、互動式等教學手段,并建立微信課程群與學生在課后進行指導。實施后,學生對課程滿意度達98.15%,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術道德價值觀,提高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突出表現在文章的投稿及返修以及論文的撰寫上。建議今后該課程增設課程案例的數量、參與式教學的人數、出版配套教材和滿足不同二級學科的需要。
關鍵詞:科技論文;學位論文;寫作;案例式教學;參與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6-0145-04
Abstract: The writin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apers and dissertations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scientific quality and basic skills training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specialty. The postgraduate course Special Topics on Wri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apers and Dissertations (16 hours) offered by the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Gardening, Yangtze University has added teaching contents such as academic ethics cultivation and common problems of submission and writing, introduces small videos of high-quality writing lectures, teaches with case-based, participatory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 means, and uses WeChat course group to communicate and guide students after clas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rse,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course reached 98.15%. The course helped students establish correct academic ethical values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writ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apers, highlighted by the writing, submission and revision of manuscripts.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the future, the number of cases, the number of participatory teaching, the publication of supporting textbook and the needs of different secondary subjects should be considered.
Key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apers; dissertation; writing; case-based teaching; participatory teaching
在研究生培養環節,科技論文與學位論文寫作是研究生科學素質與基本功訓練的重要環節。研究生教育的培養的一個重點是學生的科研能力,要求研究生具有科研訓練的系統性、創新性和協同性。因此,科技論文和學位論文寫作是研究生培養階段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2020年9月21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教研〔2020〕9號),意見提出要“提升研究生課程教學質量”,要求“培養單位要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完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的審批機制”以及“把論文寫作指導課程作為必修課”等[1]。2021年4月27日,湖北省也印發了《推進新時代湖北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措施》(鄂教研〔2021〕1號),在35條措施中就明確,要打造優質教學資源,建設一批精品課程和教學案例。這些表明,研究生培養環節中要強化課程建設,把論文寫作指導課程作為一門重要的必修課,全力地提升研究生的科技論文與學位論文寫作。為此,長江大學從2020年開始開展了研究生優質課程的立項建設,截至2023年已經進行了3批53門優質課程。
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開設的科技論文與學位論文寫作專題(16學時)是研究生獲得學位論文的必修課程,是碩士研究生發表科技論文和碩士學位論文的重要基礎課程。本課程目的是要求學生牢固掌握科技論文的含義、類別、特點以及科技論文的框架、碩士學位論文的寫作模式。經過學習,學生牢固掌握科技論文與學位論文寫作的特點以及各部分的寫作要點,掌握寫作的技巧,完善其邏輯思維、總結和報告結果的有效手段,為今后的科技論文和學位論文寫作提供堅強保障。科技論文與學位論文寫作專題課程于2022年9月被立項建設。經過一輪的課程建設和教學實踐,已有2022級9個班級(包括風景園林學、農藝種業、園藝學等)的44名男生、64名女生一共108名學生選擇了這門課程。經過課后問卷調查顯示課程效果好、學生滿意度高,教學改革是成功的。
1" 優化了科技論文與學位論文寫作專題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是課程的核心。本課程組對科技論文與學位論文寫作專題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適當的優化,具體見表1。首先,針對教育部等三部委印發的《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中提出“嚴懲學術不端行為”“培養單位要完善學風建設工作機制,將科學精神、學術誠信、學術(職業)規范和倫理道德作為導師培訓和研究生培養的重要內容”“健全學術不端行為預防和處置機制,加大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查處力度”,本課程增加了0.5個學時,重點介紹中國科協在2004年提出的學術腐敗“七宗罪”具體條款以及案例、2015年發布的《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五不”行為守則》中的“五不”行為、2017年引發的《科技工作者道德行為自律規范》中的“四個反對”的底線,重申和強調在論文寫作以及科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科學道德行為規范,提高研究生寫作過程中的政治站位,強化學術規范,抵制學術腐敗,嚴守學術道德和科技倫理。從而在研究生的起始階段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學術環境,爭當學術優異、學風優良、品德優秀的科技先鋒。同時也強調,科技論文和學位論文具有科學性,應從實際出發,杜絕數據篡改、造假;科技論文和學位論文需要創新性,在寫作中要尊重他人的成果,正確引用文獻,嚴禁抄襲[2];科技論文和學位論文具有嚴肅性,大量的學術不端案例給學生和教師帶來了嚴重后果,要嚴肅對待,論文要符合相似度的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術道德修養。
針對研究生在論文投稿以及寫作過程中常犯的錯誤,分別增加0.5學時針對性地講授“投稿常見問題”和“寫作常見問題”,明確如何選擇合適的期刊、推薦合適的審稿人、文章的修改和審稿意見的回復等,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此外,還引入了一些專業出版社(如Taylor amp; Francis Group)舉辦的主編高質量科研論文寫作的講座小視頻,以進一步地拓展研究生的寫作能力。
2" 開展了多樣的教學方式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接納課程內容、參與課程的建設、活躍課堂氣氛,該課程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如案例式教學、參與式教學、互動式教學等(圖1)。在案例式教學中,一方面引入新聞報道的各類學術腐敗案例,另一方面也把授課人指導的研究生在論文寫作中出現的問題通過案例一一地展現出來,讓學生能夠建立感性和理性雙結合的認識。此外,本課程也采用了參與式教學,請高年級發表文章多的學生在課堂上講授寫作的心得;在教學時間上,選擇非常規模式(40+5),即課堂上老師講授40 min,學生“自學和討論”5 min,實現互動式教學。
為了更好地進行課后答疑,本課程也建立了專門的課程微信群。微信由于可以實現圖片、文字、語音和音頻等多種資料的學習,與傳統教學模式可以達到互補的目的[3],學生可利用該軟件隨時可以與老師進行溝通,老師也可以了解學生的一些需求,及時地回答學生的問題,并在線指導[4]。因此,課程微信群成為網絡平臺教學模式的一個手段,實現線上與線下全方位的教學。所以,課程微信群是課堂教學的高效延伸,讓教學更有針對性與實用性,使科技論文與學位論文寫作專題課程整體教學效果有質的飛躍,并延伸了課堂的時間,結課后還可指導學生的寫作。
3" 科技論文與學位論文寫作專題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和思考
為了有效地了解該課程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意見,課程組擬定了一份問卷調查,對收集的108份調查報告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學生對課程教學的滿意度在98.15%,其中“很滿意”達到88.89%,顯示了學生對課程體系的構建以及教學模式是高度認可的(圖2)。問卷調查結果還表明,所有的108名學生都對課程中加入的加強學術道德修養,抵制學術腐敗專題是支持的,99.07%的學生認為通過本課程的授課可以幫助其樹立學術道德價值觀,這顯示了課程內容的改革是成功的。
在教學方式上,學生對參與式教學的滿意度達到99.07%、案例式教學的滿意度達到92.59%、互動式教學的滿意度達到了97.22%。對于設置課程微信群,有93.52%的學生認為有必要的;對于引入高質量科研論文寫作的講座小視頻,學生的滿意度達到了98.15%,其中“很滿意”達到了78.70%。由此可見,學生對于本課程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以及教學內容是非常認可的。
問卷調查結果還顯示,各個模塊對學生幫助的順序為案例式教學(87.04%)gt;參與式教學(74.07%)gt;學術腐敗(62.04%)gt;互動式教學(61.11%)gt;課程微信群(58.33%)gt;寫作講座小視頻(50.00%)(圖3(a))。學生對各模塊的印象依次為案例式教學(49.07%)gt;學術腐敗(13.89%)gt;參與式教學(12.96%)gt;互動式教學(12.04%)gt;寫作講座小視頻(9.26%)gt;課程微信群(2.78%)(圖3(b))。經過課程的授課,學生們認為課程中應該繼續增加教學案例、更多的高年級學生在課堂上參與教學,其他的模板基本上可以保持不變。總之,問卷調查結果清晰地揭示了,學生對于案例式教學、學術道德、參與式教學是高度認可、滿意以及印象深刻。因此,今后需要增加各類寫作案例以及學生的參與教學。
在完成了本課程授課后,100%的學生都認為對其科技論文寫作能力是有幫助的,突出表現在文章的投稿及返修以及論文的撰寫上有提高(圖4)。
此外,本課程并沒有配備專門的教材,55.56%的學生認為有必要配備對應的教材,77.78%的學生愿意購買教材。因此,今后在本課程教材編寫上于適當的時機開展。
4" 結束語
通過對科技論文與學位論文寫作專題研究生課程的一輪改革與實踐,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課程框架嚴謹,課堂內容豐富,學生的滿意度和寫作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上課模式新穎,學生易理解,科研道德修養得到提升。但是,課程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有瑕疵,今后仍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問題。
1)適當地增加課程案例的數量,特別是學生在寫作中出現的一些常見問題、圖表制作以及論文投稿中出現的各類復雜問題和解決辦法。
2)增加參與式教學的人數,讓更多的高年級學生參與到教學中。通過他們自身在論文寫作中的心得,拉近學生與課程的距離,以身示范。
3)是否需要由線下授課轉為線上授課或者制作在線課程?“推進新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成為了高校的一個重點工作[5],其中在線課程是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與創新,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教師在教學內容、語言表達、PPT制作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從而提升教學質量,達到高質量育人的目標。該課程為每屆研究生的必選課程,選課人數多,如何讓課程的受益面大是課程組需要考慮的問題。制作在線課程可以解決學生上課難、多次聆聽等問題。今后需要重點思考線上授課或者制作在線課程。
4)是否需要撰寫對應的教材?本課程的教學時間短,寫作方面的教學內容不能面面俱到。在問卷中,有很多學生提到配套的教材或者教案,可以方便學生課后或今后寫作中再次學習。個人認為,根據實際情況,今后可以聯合一些高校,撰寫相關教材滿足一些學生的需求。
5)如何滿足不同學科研究生的需要?本課程共有9個班級選擇,包括風景園林、農藝種業、園藝學、園藝植物資源與利用等學術型和專業型研究生班級。每個專業在學科背景上是有差異的,學術型和專業型研究生在畢業要求上是有差異的,科技論文與學位論文寫作也因學科有差異,授課教師的專業背景與授課對象的專業有差異。授課過程中如何兼顧不同學科的差異在今后需要重點關注。
6)是否需要增加課程的授課時長?本課程只是一個16學時的基礎課程。學生總感覺課時不夠。但作為一門實用性強的課程,科技論文與學位論文寫作重在寫、練、改。很多寫作細節需要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課程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規范寫作、正確修改、科學投稿。因此,授課人認為課程時長是恰當的。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009/t20200921_489271.html.
[2] 王桂萍,胡萍,鄧愛民,等.以碩士研究生素質提高為導向的“科技論文寫作”課程建設與實踐[J].在線學習,2022(6):75-77.
[3] 黃碧娜.基于微信平臺的混合式學習效果研究——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35):201-202.
[4] 柴玲.基于在線慕課、學習通和微信群三結合土地資源評價與管理課程教學實踐研究[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22,44(3):16-20.
[5] 潘景麗.在線課程“學+教+評”三維聯動教學模式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J].裝備制造技術,2022(7):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