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藥材是信陽市一個特色產業。該文闡述在鄉村振興背景下信陽大別山區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分析當前信陽大別山區中藥材產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以期為提高鄉村人民收入、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中藥材;產業體系;信陽;農民收入
中圖分類號:F323.3"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1-0066-04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in Xinyang C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 Xinyang's Dabie Mountain area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 Xinyang's Dabie Mountain area,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income of rural people and realiz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ial system; Xinyang; farmers' income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并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1]。而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是解決農村發展問題的前提。
中藥材是中醫藥事業傳承和發展的物質基礎[2]。近年來,中醫藥在應對各種疾病方面彰顯出了獨特的優勢與價值,中國運用中醫藥治療新冠感染的舉措為世界各國的疫情防控與救助提供了“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也使擁有數千年文化底蘊的中醫藥受到世界各地的廣泛關注[3]。
1" 研究背景
1.1" 政策背景
2022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了《河南省“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文件進一步提升河南省中藥材產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為加快實現由中藥材大省向中藥材強省轉變的目標奠定了良好的政策支持,河南省是中藥材生產大省,加強中藥材資源保護,加快中藥材產業發展,對夯實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物質基礎、促進農民增收、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1.2" 自然背景
信陽市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三角區,氣候屬亞熱帶北緣,暖溫帶南緣,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稱[4],自然環境適宜多種中藥材生長,資源豐富,遍布極廣,形成了天然藥園[5]。中藥材作為信陽市一個特色產業[6],具有悠久的中藥材種植傳統,是我國中藥材主要產區之一[7]。
信陽市具有發展中藥材產業優越的區位優勢。信陽自然條件優越,立體氣候特征明顯,信陽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空氣好,雨量充沛,山區面積大,森林植被豐富,物種資源豐富,適宜中藥材的生態種植、野生撫育和仿生栽培,自古以來都是河南省野生中藥材產區之一。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使信陽市中藥材具有生長天然、品質優良、藥效獨特的特點。同時,信陽交通便利,具有成長為原藥材和中醫藥產品交易集散地的條件。信陽市具有發展中藥材產業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信陽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動物、礦物類資源千種,其中野生中藥材種類有200余種,常見的有50種以上。現有中藥材生產面積20.48萬畝(1畝約等于667 m2,下同),具有代表性、適宜推廣種植的有貓爪草、息半夏、商茯苓、五倍子、天麻、野菊花、南蒼術及柴胡等多種道地藥材。信陽市具有發展中藥材產業巨大的發展空間優勢。境內林地(約300萬畝可用)、坡地提供了種植業發展的廣闊空間,不占耕地、不越生態紅線。
2" 信陽大別山區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
據調研,近幾年信陽大別山區中藥材產業發展呈現產業逐漸壯大、種植規模迅速擴大、生產經營方式正在由傳統生產向現代生產方式轉變、地域特色顯著、市場供求調節作用強等特點。
2.1" 種植規模快速擴大
信陽市常見的中藥材種植品種有50余種,主要有艾草、貓爪草、顛茄草、迷迭香、南蒼術、菊花、桔梗、息半夏、金銀花、山梔子、芡實、芍藥、天麻、茯苓、靈芝、黃芪、黃芩、丹參、黃精、黃蜀葵、萬壽菊及石斛等。據信陽市農業農村局初步統計,截至2021年9月底,全市中藥材生產面積達到19.8萬畝,總產值約10.7億元。
2.2" 生產經營方式不斷創新
全市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登記生產經營的中藥材公司約400余戶,藥材種植公司和專業合作社約60余個;另外有中藥材種植合作社261家,種植大戶154家,家庭農場58家;龍頭企業15家,產業鏈條較完整的企業5家。
2.3" 農民增收穩步提高
中藥材是信陽市特有經濟作物,種植效益比較明顯。艾草每畝凈收入2 000元左右,息半夏每畝凈收入約3 000元,迷迭香平均每畝收益約2 000元,南蒼術每畝年收入超過5 000元,野菊花每畝可增收2 000元,金銀花年畝效益4 000元,黃芩年畝效益4 000元。中藥材的收入較種植傳統農作物顯著提高,農戶增收效益明顯。
2.4" 產業體系逐步完善
近幾年,全市中藥材產業正在從以第一產業為主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艾草、息半夏、貓爪草3種中藥材基本形成產業體系,市域內從種植基地、到原料產品收購、到企業成品藥生產營銷基本形成了初級的產業鏈條,并在不斷研發生產新品種、拓展新功能。
2.5" 種苗菌種繁育發展較快
信陽中楊中藥材種苗科技有限公司在浉河區董家河鎮建立60畝蒼術種苗繁育基地;商城縣吳河鄉掌店村運成種養合作社依托何運成創辦的菌種廠;息縣健民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專門開展息半夏種子繁育和息半夏種植,有基地300畝;光山縣馬畈鎮柳林村大別山蒼術種苗繁育中心、光山縣涼亭鄉新天地生態林茶合作社均建立了中藥材種苗繁育基地,為本地中藥材發展提供種苗和技術服務。
3" 信陽大別山區中藥材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中藥材產業涉及農業種植、工業加工、市場運營、服務業以及產業文化等多種行業,國內中藥材產業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現代產業體系。信陽市中藥材產業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中藥材產業規模小,在生產體系構建、加工體系完善、經營體系運營上還存在諸多短板和問題。
3.1" 沒有專門機構和專項規劃
缺少專門機構對上爭取項目資金支持、對下進行生產組織管理和指導,對產業的長期發展缺乏統籌規劃,頂層設計和產業扶持政策相對滯后。
3.2" 種植基地較分散
以小農戶自發種植為主,進行規模化種植和標準化生產的大戶少,且種植品種不集中,產量低、品質不穩定、銷售渠道窄,在交易中沒有話語權。
3.3" 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
一是全市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進行訂單生產的中藥材生產加工企業少。二是企業使用中藥飲片的總量少,主要從外地采購,沒有形成本地供銷關系。三是龍頭企業自身發展能力不足。
3.4" 市場競爭力不強
一是道地藥材雖然多,但種植規模普遍較小。二是產業鏈條短,大部分中藥材散包裝或無包裝直接外銷,產品附加值低。三是大多中藥材生產加工企業沒有自己的品牌,有的雖然有品牌,但宣傳推介不到位,品牌效應不明顯。
3.5" 創新力量不足
一是中藥材專業人才匱乏,引不進來、留不住,農村生產一線缺少高素質的技術團隊,缺少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良種繁育、科學種植、產品初加工等實用技術服務,缺少中藥材產品統一質量標準制定。二是科研平臺少,資金投入少。尤其缺少基礎研究投入和高端研究平臺建設,創新的動力不足。
4" 信陽大別山區中藥材產業發展策略
4.1" 設立中藥材產業發展管理專門機構
1)立足資源稟賦,加強中藥材產業政府引導,統籌部署。市政府成立信陽市中藥材產業發展職能部門,具體負責日常工作。各縣區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協同推進中藥材產業的健康發展。
2)健全信陽市中醫藥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體制與工作推進機制,設立具體職能單位統籌協調全市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和對外推介。參照“茶辦”或“文山三七研究所(院)”模式,在市委(市政府)下設立中藥材產業發展辦公室(信陽中藥材研究所),為全產業鏈的補鏈、升級提供高效政府服務,著力提升信陽市中藥材產業鏈的培育效率與運行效能,提升中藥材產業主體的競爭優勢。
3)加強政府監管職責,確保中藥材質量安全。中藥材產業發展要“有規模、有質量、有效益”,品質安全是貫穿全產業鏈的生命線,在產業發展中始終都要落實“四個最嚴”。
4.2" 制定信陽市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
1)編制全市中藥材高質量發展規劃。征集各縣區中藥材發展意見,提出中藥材產業中長期發展目標,發展的原則和主要工作任務,提出實現目標的保障措施。把促進中醫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寫入信陽市“十四五”經濟發展規劃,以規劃引領中藥材產業健康發展,力圖建成供需動態平衡、技術協同創新、空間合理分布的中藥材產業鏈,為傳統中醫藥產業跨界發展、區域性大健康產業體系的構建奠定基礎。明確要將中藥材產業發展成為繼茶產業之后的第二大支柱產業,創建信陽中藥材的區域公共品牌。加強輿論宣傳,在全市形成“像發展茶業一樣發展中藥材產業”的共識。
2)配套扶持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具體政策。對種苗繁育、種植加工、中醫藥文化旅游等全產業鏈關鍵環節進行扶持,將中藥材產業發展任務分解到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督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相關部門和各縣區人民政府,強化資金保障,將鄉村產業振興與中藥材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4.3" 加強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
1)確定中藥材發展重點。依據市場需求,確定重點中藥材種植品種。以新縣、浉河、商城、息縣、光山、淮濱為重點,加強對顛茄草、貓爪草、息半夏、商桔梗、蒼術等特優品種的保護、開發與利用,建設一批設施標準、管理規范、特色鮮明的道地中藥材種植生產示范基地。引導信陽道地藥材的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和仿野生栽培。持續推進中藥材種植由分散化向集聚化、由傳統種植向綠色生態種植轉變,加工由小作坊式向規范化發展,建立大別山藥源基地。
2)科學規劃生產布局,彰顯道地藥材優勢。立足地理環境、資源稟賦、文化傳統和產業基礎等因素,因地制宜定品種、定產地,引導優勢品種,大別山道地藥材產區重點發展南蒼術、夏枯草、芡實等品種。
3)提升中藥材種植組織化程度。推介“公司+基地+農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大力發展簽約訂單、種植品種保險等新業態,增強抗風險能力。同時引導小農戶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發展庭院種植模式。
4)延長產業鏈,打造中藥材種植、觀光、體驗、膳食等功能于一體的三產融合發展的典型,打造一批專業鎮、專業村和產業發展集中區。發展中藥材林下經濟,充分利用大力發展油茶種植機遇,開發中藥材林下種植模式。
4.4" 強化企業培育
1)招商引進中藥材加工企業、生物科技企業以及中藥飲片加工企業。壯大第二產業,增強企業對信陽市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帶動能力。
2)培育本地企業做大做強。幫助本地企業建立與大市場、國內外知名制藥企業的對接渠道,建立供需關系,引領電商網上銷售模式,讓農民種植的中藥材及時得到收儲轉化,賣出好價錢。
3)引進全國知名藥企在信陽共建中藥材種植基地,種植逐步向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發揮外地龍頭企業在本地特色中藥材產業“三鏈同構”、全產業鏈融合發展中的帶動效益。大型藥企與生產基地實行訂單式生產,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形式訂單生產,保底收購。
4.5" 推動融合發展
1)做大一產。積極推行“企業+基地+農戶”“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產業化運作模式,實行訂單化生產,推進中藥材規模化種植。將道地藥材種植納入農業保險參保范圍,確保農戶風險可控。
2)做強二產。加大對重點中藥材加工企業扶持支持力度,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實施品牌培育戰略,擴大知名度,不斷增強產品市場影響力。
3)做活三產。積極構建中藥材線上、線下交易的銷售網絡,促進中藥材產地加工和商貿流通一體化建設。依托信陽市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自然山水、紅色文化以及古村落等豐富的旅游資源,大力推進“旅游+中藥材”“生態+中藥材”“信陽菜+中藥材”等模式,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4.6" 健全中藥材產業支撐體系
建立健全種苗菌種引進繁育、生產加工、市場營銷、品牌培育、產品研發、社會化服務、產業文化發展等產業支撐體系。
1)把發展中藥材產業作為信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產業抓手,推動藥用資源豐富的縣(區)、鄉級政府把中藥材產業打造成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產業載體。
2)設立“大別山中藥產業技術研究院”,整合信陽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機構的人才智力優勢,開展中藥材基礎研究與應用技術推廣。
3)加大對企業科技創新的獎勵,支持龍頭企業與高水平的科研院校、院士研究團隊合作,共建技術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省級研發平臺。
4)做好產地和產品認證工作,強化中藥材質量安全監測,加強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提升質量安全監管的科學化水平,推進誠信機制建設,打造“大別山中藥材”品牌,不斷構建中藥材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5)依托中藥材種植加工,實現貧困地區人口靠產業脫貧。一是在政府的支持鼓勵下,聯合龍頭企業逐步實現土地流轉,維護農民的合法利益,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二是土地流轉后,為中藥產業發展提供相應的區域和勞動力,聯合當地政府,逐步實現中藥材種植,既解決企業勞動力問題,又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改善貧困狀況。三是引進中藥飲片企業,提高中藥材的附加值。規劃建設中藥現代物流中心,提供就業崗位,農民通過培訓實現就業,依靠產業實現脫貧。
4.7" 強化科研開發和科技服務
1)鼓勵支持本地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中藥材研究。發揮市域內中藥材科研人才優勢,構建以中藥基源鑒定、資源保護、良種選育、規范化種植、質量控制、藥理藥效、加工炮制、健康產品研發、市場開拓、三產融合和新業態發展等為基礎的中藥全產業鏈協同創新平臺和科技服務體系,推動實用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
2)加強中藥材質量管理。建立中藥材質量監控管理體系。強化中藥材質量安全監測,加強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提升質量安全監管的科學化水平。制定產業標準化生產規程,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提高產業標準化水平。開展中藥材產地和產品認證工作。
3)建立中藥材技術服務體系。依據產業發展重點,圍繞中藥材基地建設需要和本地農戶種植中藥材需要,建立完善相關技術服務體系,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強技術支撐。積極培育道地藥材市場,促進種植基地、農戶與現代中醫藥產業發展有機銜接。
5" 結束語
中藥材是我國中醫藥的重要物質基礎,尤其是近兩年為我國的醫藥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8]。近年來,在脫貧攻堅戰中,中藥材產業已成為促進農戶增收、脫貧致富的特色產業,能有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9]。中藥材產業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巨大潛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前景廣闊,中藥材產業正逐漸成為信陽市推動鄉村振興、助力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在國家政策支持、社會經濟基礎建立、中藥材技術支持發展及需求擴大的背景下,中藥材產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快速健康發展信陽大別山區中藥材產業,對促進特色農業發展和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10]。因此,本文立足信陽大別山區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針對突出問題提出對策,為中藥材產業成為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產業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 曾燕,焦連魁,李進瞳,等.現代中藥材種業發展的產業和技術需求分析[J].中國現代中藥,2022,24(2):198-209.
[3] TIAN S, SONG X T, WANG Y, et 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Baoyuan Jiedu decoction inhibits the accumulation of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in pre-metastatic niche of lung via TGF-β/CCL9 pathway[J]. Biomedicine amp; Pharmacotherapy, 2020(129):110380.
[4] 汪先霞,袁春嘵.信陽市中藥材種植發展情況調查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2016(8):44-46.
[5] 郭子瑞,吳新靜.鄉村振興背景下信陽市特色鄉村經濟發展策略[J].智慧農業導刊,2022,2(17):97-99.
[6] 孫萬慧,尹健,張艷玲,等.信陽市中藥材發展的SWOT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9,30(6):13-15.
[7] 王忠亮,陶爽,陳威宇.信陽市浉河區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化的調研報告[J].河南農業,2022(14):47-49.
[8] 郭守斌.武威特色中藥材資源發展現狀與思考[J].甘肅農業,2021(4):36-39.
[9] 王紫賢,邱煉,陳文夫.畢節市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農技服務,2022,39(8):99-102.
[10] 李明菊,顧逸非.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中藥材市場多元化經營模式新構想[J].鄉村科技,2019(2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