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壯大集體經濟。但是,目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面臨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不完善、經濟組織機構不健全等困難和問題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帶來挑戰。該文以廣西貴港地區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作為研究對象,圍繞調查結果對廣西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狀進行總結分析,并對影響村級集體經濟的因素進行深入探究,從村民、村干部、政府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4個主體出發,探索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途徑,響應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助力當地民生工程的推進。
關鍵詞:鄉村振興;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城鄉發展;美麗中國
中圖分類號:F321.32"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1-0075-05
Abstract: In the report of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he General Secretary clearly proposed that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rural collective property right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collective economy. However,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village-level collective economy is faced with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such as imperfect construc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imperfect economic organizations, which bring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 village-level collec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rowth. This paper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village-level collective economy in Guigang area of Guangx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village-level collective economy development in Guangxi 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 and probes into the factors affecting village-level collective economy. Starting from the four main bodies of villagers, village cadres, the government and village-level collec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s to strengthen the village-level collective economy and responds to the call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so as to assist the promotion of local livelihood projects.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village-level collective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l;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beautiful China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明確提出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要通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鄉村振興。要實現到2050年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目標,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既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又是鄉村振興的手段。因此,在新時代下研究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尤其必要。
一是通過對貴港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調研,找出貴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并剖析影響和制約貴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因素;二是借鑒區內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典型案例的成功經驗,如貴州省塘約模式、百色市的多種模式,結合貴港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較好的特點,探索將強強聯合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與村集體經濟發展相結合的貴港模式;三是結合貴港的實際,提出促進貴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從而實現到2050年使農業成為一個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的偉大目標。
1"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狀的實證研究
農民是農村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和社會建設的主體,是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組成的重要部分。村級集體經濟是農村基本經濟的組成部分,對農村逐步走向城市化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有必要通過實證調研的方式了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并探究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途徑。據調查顯示,覃塘區覃塘鎮龍鳳村入股資金200萬元到廣西貴港市覃塘富偉茶業有限公司,每年村集體獲得分紅10萬元;三里鎮雙鳳村投入扶持資金50萬元種植紫玉淮山22畝(1畝約等于667 m2)、養殖小龍蝦50畝,每年收入超過10萬元。該區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出了物業項目型、產業發展型、投資入股型、資產盤活型、服務增收型和資源開發型6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迅速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加快了強村富民步伐。故本次調研共選取4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較好的村落,分別是貴港市覃塘區的雙鳳村、姚山村、龍田村和大零村。
1.1" 貴港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優勢分析
1.1.1" 黨建引領,以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為主
在貴港市部分村落,黨支部和村委們充分發揮自身的先鋒模范作用,黨支部書記牽頭村民種植水果,婦女主任負責拉動村民種植,充分得到了村民的認可和響應,帶領村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大多數村落以黨建為核心引領發展集體經濟,以黨員為先鋒模范,同時借助建設覃塘蓮藕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的契機,通過開展“黨支部+”“基地+”“農戶+”和“休閑旅游”等多種模式,村干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打贏脫貧攻堅戰。
1.1.2" 協作致富,村干部與村民共同合作,打贏脫貧攻堅戰
大零村積極發展小龍蝦養殖及茶樹菇種植,村干部主要是將2個基地建設成熟,并積極引進外資,采用“公司+”模式,將這2個基地發展壯大。通過村干部及村委會的動員,以往村民們不愿相信村級集體經濟,通過開展黨員大會、群眾代表大會等工作,2個基地的成功吸引了貧困戶參與。而且基地接納村民資金入股,入股的村民在年末都能得到一定的分紅,使得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有效地幫助了村民們致富,帶動農村各方面的建設。
1.1.3" 多種模式發展——小龍蝦+淮山種植、小龍蝦+茶樹菇種植
雙鳳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注重養殖業,以淮山種植和小龍蝦養殖為主的發展模式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小龍蝦基地與淮山基地都建立在荒廢多年的土地上,村級集體組織變荒地為寶地。鼓勵貧困戶以資金、勞動力等方式入股合作社,并每年按比例給予分紅,一定程度上減少勞動力的外流。村里與旅游公司合作,在可觀賞、可生產的條件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根據自身有利條件進行以“稻蝦”和“藕蝦”為主導的共養生產模式,因地制宜進行發展,實現兩者發展的共贏。
1.2"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狀不容樂觀
1.2.1" 發展不平衡,出現“空殼村”現象
此次調研地區家庭人口構成為獨生子女比例較少,4人及以上占比為83.98%,多為多子女家庭,可見農村人口較多;然而,農村人口外流嚴重,家庭成員外出務工的比例十分大,3人及以上外出務工人員高達78.59%;其中,經濟因素占比較大。62.45%的村民認為家里人選擇外出的原因為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低,生活條件差,因此,選擇外出工作改善生活條件。19.50%的村民認為本村所處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大多選擇在外居住。具體如圖1、圖2、圖3所示。
1.2.2" 村民知識水平、素質不高,對村級集體經濟理解較弱
61.93%的村民教育程度上是初中以下。僅有10.63%的為高中,5.45%的為大專,2.08%的為本科及本科以上(大部分為村干部),農民知識水平普遍偏低,在開展村級集體經濟工作時難度較大。村民思想觀念落后,缺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主觀能動性。在走訪中,同時發現一些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對一些看似“事不關己”實則關系全村利益的事情仍高高掛起。個別村民不主動探尋發展經濟的方法和途徑,不去尋找發展致富的機會和信息交流的平臺,只是一味依賴國家補助或者政府的幫助,抱怨村干部的無能,主觀能動性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陷入僵局。村民受教育程度具體情況如圖4所示。
1.2.3" 村民對村級集體經濟參與率低,收入大部分來自其他途徑
本次調研中采訪村民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的年限,未參加者高達27.45%,不到一年者高達24.90%。不難發現,農村地區年總收入偏低,5 000元以下村民占36.56%。參與村級集體經濟者,每年從村級集體經濟獲利稀少,未獲得收入者占35.19%。從參與集體經濟所付出的資產角度看,39.57%的村民選擇讓出土地使用權,入股分紅;22.32%的村民選擇出賣勞動力,賺取收入。具體情況如圖5、6、7、8所示。
2" 影響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原因分析
2.1" 農民思想及自身文化素質的局限性
由于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經濟落后,受經濟條件的限制農民受教育的程度低,對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能力相對低;部分農民學習積極性不強,因而使得農村的現代化農業科技力量弱,現代農業技術在農村推廣的難度大。從農民立場出發,“針對村級集體經濟資產流動過大、分紅不定等情況,其對參與村級集體經濟仍是保留一份懷疑態度”[1]。
2.2" 個別村干部缺乏責任意識,在其位不謀其政
由于個別的村干部自身文化素質較低,因而他們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主動性不強,片面地認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鼓勵農民自主創業, 鼓勵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村干部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片面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2]。村干部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認識片面和行動上不重視,使得個別村干部在基層工作時作風散漫。個別村干部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工作持有的不負責任態度,不僅使得農民難以享受到國家的支持與鼓勵,而且導致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工作中出現的各項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
2.3" 政府的資金和政策惠及不全面
由于政策法規的各項規定繁復,政府的扶持資金一層一層下撥至地方,資金并沒有得到充分的使用,使得惠及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落實得不充分,細化程度不夠。目前, 許多農民都希望在政府給予土地使用、資金扶持等方面的相關政策得以細化,辦理程序簡化。而對于一些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不僅是受到市場經濟沖擊的影響,還受到了國家各項政策的限制,使得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3]。因此,這需要政府更深層次的完善,以使得國家的利民惠農政策充分發揮作用。
2.4" 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自身發展的局限性
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是屬于農村基層的經濟發展組織,但目前我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結構較為單一,缺乏產業帶動其發展,而且現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方式更多的是個人承包式管理[4]。部分村落合作社被家族壟斷,由村干部的家族宗親建立,使其成為私人的或者家族的。組織內部方面,受自身文化素質影響,村民的技術和資金來源不穩定,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資金嚴重不足。除此之外,一些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管理缺乏有效管理,使得集體經濟組織缺少有效的監督。產業鏈條不長,生產產業鏈條的局限性影響和阻礙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通過查閱資料得出,個別村級集體經濟之所以取得生產的良性發展,主要是實現了產品生產、服務、加工和銷售產業鏈模式。該生產通過深加工延長產業鏈,融合三大產業的發展,增加產品附加值。
3"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對策思考
3.1" 擺脫小農思想,引領村民樹立終身學習意識
農民是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主體,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在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過程中,首先,村民要擺脫自給自足的小農思想,轉變對待村級集體經濟的“等、靠、要”的思想,要堅持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相結合,以更開放的思想來對待村級集體經濟。其次,提高生產勞動技能。村民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學會利用空閑時間查閱關于農業的書籍,掌握相關的農機知識,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用科學、有效、正確的方法來管理農村生產。最后,村民要主動參與集體經濟。在創新、交流、學習、開放和合作中尋求提高,不斷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
3.2" 發揮村干部領頭羊作用,建好領導班子
提高理論水平,加大思想學習。村干部是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領頭羊,在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加大村干部培訓力度,村干部要堅持黨性第一原則,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黨中央及政府各部門關于村級集體經濟的理論、方針、政策。建強領導班子,發揮先鋒作用。村干部在一定程度上是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直接責任主體;因此建好建強村干部隊伍,群策群力,集聚智慧,打造一支強有力的村級干部隊伍,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筑巢”。需要通過深入調查分析,制定好因地制宜的發展道路,積極發動群眾參與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同時當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領路人”和“護航者”[5]。在群眾中凝聚民心,積極尋求外界社會力量支持,對內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才能發展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加村級集體經濟積累,以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上傳民情民意,下達政策方針。村干部是連接政府和村民的紐帶,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起著上傳下達的重要作用。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使他們堅定黨對村級集體經濟的有力領導,為村級集體經濟的順利開展奠定思想基礎;要耐心聽取民意,提高自己的服務態度,積極解決村民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中遇到的困難。當好“外交官”,考察交流促發展。村干部是基層組織的“一把手”,是本村的“代表性”人物,是本村與別村官方性交往的重要人物。一個村的發展離不開他人的支持和經驗。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中,村干部就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積極主動與別村交流經驗,組成代表團到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示范村進行參觀和考察,通過交流拓寬視野,學習他們的優點和新的管理知識,借鑒成功經驗發展本村經濟,并因地制宜地運用到本村中。
3.3" 明確政府職責所在,把控農村工作的穩步推進
聽取民情民意,制訂發展計劃。政府應召開黨委會、村委會負責人會議,深入學習關于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工作方案,了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最新動態,堅定發展好本地村級集體經濟的信念;組織相關人員深入到各村進行調研,聽取村干部、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村民代表關于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思路和想法,實行逐村“會診”,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一村一策”的詳細發展規劃;要落實好領導小組責任機制,在各個村級集體經濟成立領導小組,并以組長為責任人領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強化責任主體對村級集體經濟的落實和追責;設立獎勵機制,全面考核各個村的村級集體經濟,通過良性的競爭關系,讓村級集體經濟迸發出更多的生機與活力。
延長產業鏈,一二三產業結合促發展。在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除了加強第一產業的發展外,更要注重一二三產業結合發展。例如湖南省湘潭縣利群生豬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下設了各類中介服務組織,分別為企業和農戶提供原料供應、技術指導、品牌注冊、市場信息、產品營銷和宣傳推介等有償服務,從而增加集體經濟收入[6]。加快“七權”確認工作,鞏固集體經濟地位。在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土地所有權的確認對壯大集體經濟起著基礎性作用。因此政府要加快集體資源的“七權”確認工作,鞏固集體所有制在農村經濟中的地位,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紅利更多地更公平地惠及全體村民。政府加快促進“七權”的確認工作,積極組織村民開展土地的流轉工作,將村民有使用權的土地流轉為集體土地,并做統一規劃和開發,將不同類型的土地進行開發有利于村級集體經濟的壯大和發展,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三者相統一,落實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3.4" 促進思維轉型,把握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方向
堅持科學發展,把握發展方向。在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堅持五大發展理念,要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優勢,注重長遠發展。因此,一要轉變現有經濟的發展方式,要走市場化、規模化、產業化和集約化的道路;二要尊重市場規律,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環境為兜底保障,避免粗放式生產管理經營;三要尊重集體經濟組織在市場中的主體地位,依法加強對村級集體資產和資金的監管;四要發揮基層民主自治的作用,定期召開村民大會,加強財務公開,強化民主監督,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要切實加強對村級集體“三資”的清理、登記、管理工作,在各個村建立“三資”臺賬,堅決制止其他個人和組織查處與侵占集體資產的行為,保障村民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
強化民主管理,發揮群眾作用。一是在規范村級集體資產所有權等經濟事項的決策中,必須堅持一切以群眾利益為重的工作方法,充分保障村民的權益。二是加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之間各種形式的溝通、利益紐帶,促使人人知道、人人關心、人人支持和人人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是必須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對于新發展的村級集體經濟項目,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要充分聽取民情民意,全方位開展調研并將群眾的觀點帶入其中,讓村民以“主人翁”的身份積極參與到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各項事務中,充分激活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內在動力。通過國家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通過培育本土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增加就業崗位,吸引在外務工優秀人才回鄉創業、就業,鼓勵人才以各種形式參與到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中來。同時,借鑒國有企業改革的思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實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運營決策與執行分開制度,采用專業人才專門負責。四是要將村級集體經濟的各項明細事務公示出來,要充分尊重并發揮群眾的監督權。
綜上所述,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可以廣泛吸收社會資金,化零碎為統一,化閑置為利用,整合社會資源,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抓好“人、地、錢”三個關鍵,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促進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對我國統籌城鄉發展、鞏固執政基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等各個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方志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若干問題[J].中國農村經濟,2014(7):4-14.
[2] 韓松.論農村集體經濟內涵的法律界定[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3(5):54-64.
[3] 賀雪峰,何包鋼.民主化村級治理的兩種類型——村集體經濟狀況對村民自治的影響[J].中國農村觀察,2002(6):46-52,81.
[4] 劉曉玲,張璐.農村村級集體經濟:功能作用、現實困境、發展建議[J].經濟視角,2017(4):1-7.
[5] 張忠根,李華敏.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現狀與思考——基于浙江省138個村的調查[J].中國農村經濟,2007(8):64-70.
[6] 曾紀芬,張帆,曹潤林.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政策研究——基于對廣西的調研[J].財政科學,2016(9):13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