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女性土地權益被侵害主要由傳統男尊女卑觀念作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模糊和農村女性土地權益保護缺乏系統性支持引起。因此,為保障農村女性土地權益,有必要分析農村女性土地權益的現狀,剖析具體問題與原因。通過推動男女平等理念深入基層、完善農村女性土地權益保護的法律體系和完善農村女性土地權益保護的系統性支持等措施,實現對農村女性土地權益的全方位保障。
關鍵詞:農村女性;土地權益;侵害;集體經濟;男女平等
中圖分類號:D922.3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1-0084-04
Abstract: The infringement of rural women's land rights and interest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inferiority of men over women, the vague recognition of the members of collec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and the lack of systematic support for the protection of rural women's land rights and interests.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tect rural women's land rights and interests,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women's land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analyze the specific problems and causes. Through measures such as promoting the concept of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perfecting the legal system for the protection of rural women's land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perfecting the systematic support for the protection of rural women's land rights and interests, it is necessary to realize the omni-directional protection of rural women's land rights and interests.
Keywords: rural women; land rights and interests; infringement; collective economy;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土地是維系農民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基本生活和生產資料,農村女性土地權益得到保障是促進男女平等、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對農村女性土地權益的保障力度也在不斷增加,不僅完善了各類救濟措施,也通過多層次法律體系解決農村女性土地權益受損問題。然而,隨著城鎮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土地征收、征用也呈倍數增加,農村女性土地權益的問題漸漸浮現出來。農村女性土地權益受侵害的類型多樣、原因復雜,因此解決此問題更應從多方面、系統性考慮。
1" 農村女性土地權益受侵害的類型
1.1" 土地承包經營權喪失
自1988年中國首次實施土地承包制度以來,受風俗習慣、傳統文化及現行法律等諸多因素影響,農村女性在農村土地承包制度中一直處于弱勢地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未得到充分保障,相關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情況屢見不鮮。目前,在現行法律制度下農村女性在土地方面有法定權利但無實際權利的現象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首先,部分地區未嫁女農村土地分配權的喪失;第二,女性在結婚后,之前享有的土地使用權被收回或被娘家人代為行使,而夫家不會重新分配土地給出嫁女;第三,對于離婚或喪偶的農村女性而言,因其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屬于丈夫不能獨立分出。
1.2" 土地增值收益受侵害
農村的土地增值一般以新村開發或經濟發展等征收土地取得補償金的形式實現。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鄉村振興,由于開發需要去大量征收農村土地,所以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人會得到相應的補償金。但實際生活中存在大量的農村女性少分配或未分配土地的情況,導致農村女性不能得到相應的經濟補償,在沒有保障土地基本經營權的基礎上,其土地增值收益必然遭受侵害。
1.3" 宅基地使用權受侵害
農村女性的宅基地受到侵害較為嚴重,主要表現為外嫁女宅基地權益難以保障。一方面受自古以來重男輕女的固有思想影響,農村家庭認為宅基地的使用權理應歸屬家庭男性成員。另一方面農村男娶女嫁,婦女結婚后會到男方家居住和落戶的“從夫居”習俗導致村莊和家庭通常將未嫁女視為暫時成員?!鞍凑铡畯姆蚓印膫鹘y,婦女在婚前婚后分別屬于不同的家庭,在婚姻中屬于流動的一方,所以女性離婚后往往容易成為失去宅基地使用權的一方。[1]”
2" 農村女性土地權益受侵害的原因
2.1" 傳統觀念的影響
“由于受到傳統的‘從夫居’和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農村女性在婚姻關系發生變動的時候,比如說結婚、離婚和喪偶等,其在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土地征收補償款的分配上很容易受到侵害。[2]”一方面,嫡長子繼承制的觀念發展至今雖已無嫡庶之分,但由“子”繼承的觀點始終根深蒂固,長期受男尊女卑觀念影響的農村集體,想當然認為男性才是家庭繼承的主體;另一方面,受“在家從父,出嫁從夫,父死從子”的思想影響,大部分農村認為女子一旦出嫁,所有投諸與其的資源會隨著出嫁一并帶去其丈夫所在的村寨及家庭?!皞鹘y的習慣和道德是以男性為主導建立起來的,以男性利益為核心,婦女被視為男性的附屬品”[3]。基于以上,許多農村不認可女性具有具備農村土地經營權的資格,也就不會公平地將土地分予本村女性。農村女性無法獲得土地的承包經營和使用權,合法權益必然受到侵害。
2.2" 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模糊
農村集體經濟中組織成員的資格認定是集體組織土地分配的前提,在司法實踐中組織成員的認定主要有4種方法。第一,戶口所在地標準,戶口所在地是認定是否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主要標準。第二,以長期居住為標準,長期居住在本村即算為本村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第三,土地承包經營權標準,認為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是認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主要標準。第四,宅基地標準,認為宅基地上擁有房屋是認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主要標準。以上方法在實踐中產生許多問題,首先是關于“外嫁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認定,若2個村集體采取的組織成員認定方法不同,外嫁女的經濟組織成員認定就會出現問題。其次,若父母雙方所在的經濟組織不同,子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資格如何認定。以上情況都會導致農村女性沒有得到相應的權益。
2.3" 女性權益保護缺乏系統性支持
部分組織與部門未充分履行保障婦女權益的義務。許多農村婦女因土地權益受到侵害嘗試自行救濟,村民委員會因受村規民約限制與村民代表反對無法為受侵害的婦女提供幫助;鄉鎮政府出于預防因強制執行引起政府與村民起沖突,阻礙其他工作順利開展,多以其實屬村民之事應當村里自行調解為由搪塞,在處理中手段不多,力度不夠,或以其不在管理范圍為由不作為或不敢作為;訴至法院,因我國法律對農村婦女土地承包權尚缺可供參考的司法解釋,導致法院在受理和判決此類案件時無法可據,繼而大多選擇駁回訴請。較少且不完善的救濟途徑導致受侵害婦女無法維權?!芭酝恋貦嘁嬉紫萑刖S護原生家庭的協和狀態和損失自身利益的矛盾當中,基于維護原生家庭養老、延續等功能的需要,而以侵占女性土地權益為代價的現象日益普遍。[4]”
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盡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保護女性權益的政策法規但仍有所欠缺。從社會實踐看,無論在政治方面、家庭婚姻方面亦或是勞動方面,女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在農村,婦女土地權益受侵害的問題一直未得到妥善解決。我國實行的法律政策懸浮,因立法者并未充分考慮中國現實的社會性別利益關系,導致法律政策在實施中往往不能達到立法想體現的中性效果,往往給女性帶來不利。
3" 農村女性土地權益受侵害現狀
為了更好地了解農村婦女土地權益的情況,我們對大方縣做了相關地調研。此次調查了166名農村女性,其中18歲以下有2人;18歲到30歲80人;30歲到40歲32人;40歲以上52人。
3.1" 對農村土地權益基本情況的分析
經統計有大部分人對本村土地分配情況未充分了解,首先對于是否在村委會參與管理,91.57%的人都沒有參加,8.43%的人參加了??梢园l現,絕大部分人并未參與鄉村管理,對自己的相關權益更是知之甚少,很多人都沒有防患于未然。對于自己名下擁有土地的情況進行救濟,知道自己土地情況的人中,大部分女性都是沒有土地或者土地相對較少的。對于由誰參加土地確權及產權制度改革的村民會議,有33.73%的人說是由家中男性參加,有18.07%的人說是家中夫妻雙方一同參加,有6.02%的人說是家里女性成員參加,還有42.17%的人說不清楚家里參加的人是誰。不清楚家中誰參加會議的基本都是年輕人,還沒有結婚獨立戶口的。從上述的數據中可以看出,對于農村土地的管理,基本都由男性參與。農村婦女對自己權益的參與度較低,基本處于被排除在外的情況。農村女性土地權益得不到保障就是因為農村女性既不能平等地參與到相關的管理中去,也不能明確得知自己的具體權益,農村土地大部分偏向由男性所有。當農村土地被征收、征用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影響村民土地征收、征用補償款分配,而宅基地使用權影響村民拆遷安置補償權。也就是說,農村土地權益與農民自身利益密切相關。
3.2" 農村女性土地權益問題的處理
對于農村出嫁女在娘家的承包地處理情況,經統計15.66%由娘家集體收回,30.12%由其他成員使用,6.02%本人使用,48.19%表示不清楚??梢钥闯觯蟛糠秩瞬磺宄绾翁幚恚f明農村集體對于處理此事的相關規定沒有公示或者沒有明確的相關規定。如此,在發生此類事情時,村集體就有了很大的自主權?!吨腥A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雖然規定了收回與不收回的情況,但是卻沒有規定承包地是否屬于可分割的家庭共有財產,這就導致了在農村外嫁女的承包地被娘家其他人占有這種情況下,沒有明確的規定對其進行約束。
對于離婚婦女承包地的處理情況,經統計4.82%由村集體收回,15.66%仍在自己名下,79.52%不清楚。對于承包地的處理情況,有的被村集體收回了,而有的則在自己的名下。土地承包是農村家庭生活的保障,在離婚后,農村婦女的承包地不應該被村集體收回。對于承包地的分割,為了保障生活,不應該將其像其他財產一樣折抵債務或給予子女撫養費。子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也要分,將其分配給撫養方,跟隨母親就給予母親。男女平等的觀念沒有深入人心,受男尊女卑傳統觀念的影響,農村婦女總是受到很多的不平等待遇。在農村婦女離婚的土地承包處理上就是,村集體不應以此為由剝奪婦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這嚴重侵害了農村婦女的土地權益。隨著社會的發展,男女平等觀的大力提倡,男女不平等的現象雖然有所改善,但依舊有不少的不平等現象出現。
對于農村外嫁女離婚后回到娘家的,村集體一般不會再重新分配土地,認為嫁出去的婦女應與夫家共享土地,就算離婚了承包地也是屬于共同財產,不應該再次得到分配。外嫁女離婚后,也不能說明以后就不結婚了,如果給予了土地的分配,等到結婚的時候又要重新收回,認為這樣做較為繁瑣。如果外嫁女離婚后回到娘家得不到重新分配,其生活無法得到保障。
對于土地是否重新分配的調查情況,7.23%的人表示會重新分配土地,20.48%不分配土地,72.29%的人表示不清楚。經調查統計,116人同意在農村土地權益上進行平等地分配;38人認為應該具體問題具體解決,不應該絕對平等;4人認為還是要遵循傳統方式來解決;3人有其他的想法。
對于土地分配的意愿調查情況,69.88%的人完全同意,22.89%的人視情況而定,2.41%的人表示不同意,4.82%的人選擇了其他。根據統計可以看出,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對農村女性土地權益的保障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也規定了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但是,受封建殘余思想的影響,一些農村中仍然存在著男女不平等的現象,農村婦女在農村土地承包中的權利受到侵害。
4" 農村女性土地權益保障制度的完善
農村女性土地權益因為各種原因受到了侵害,男尊女卑觀念、相關法律的不健全和缺乏系統性的支持、致使農村女性在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方法。村集體組織有過高的自主權利,在農村土地權益的分配上擁有絕對的決定權。因此,農村土地權益保障的制度完善已經刻不容緩,針對相關制度的完善有以下建議。
4.1" 推動男女平等觀理念深入基層
自男女平等政策實施以來,女性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與男性同等的權利。但在一些農村地區,由于村集體組織有自主管理權和受封建殘余思想的影響,往往都會比較偏向男子。為了更好地實現男女平等,應該推動男女平等觀理念深入基層。將男女平等作為農村處理事情的基本原則。想要推動男女平等觀理念深入基層,就要徹底去除傳統男尊女卑的觀念,從細節著手。將男女平等作為處理農村土地糾紛的基本原則。構建一個男女平等、和諧發展的鄉村。
讓適當比例的女性人數參與到管理中。任何決策都難免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如若農村事項大部分由男性決策,則決策利益自然偏向男性。允許適當比例女性參與決策,這樣就能緩和男女不平等的處事現象。將農村管理者的女性占比規定在40%以上,讓更多的農村女性有機會決定自己的權益。也可以設立一個偶數人數的決議團,在一個決定作出后,先由決議團商議是否公平合理,然后將決定公開。尤其在農村女性土地權益方面,女性權益一直都受到侵害。建議廢除對侵害女性權益的規定,然后依以上建議的方式作出新規定。
4.2" 農村女性土地權益保障的法律制度完善
完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認定。雖然土地補償款的分配由村民大會討論通過,但是每個村的情況不盡相同,有些農村存在一些特殊情況,定好的分配方法就有可能侵害了一些村民的權益。比如一些原本符合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分配方法,但在分配的時候將其認定為不符合,剝奪其相應的權益。這些人往往在補償款分配過程中沒有公平地享受補償款分配權,從而引發糾紛。常見的就是農村婦女因婚嫁變得兩頭空。嫁去夫家后,在夫家的地方沒有得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認定,而原居住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身份又喪失。針對這些問題,建議擴充完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細則,將現在出現的問題全部歸類制定出來。
完善農村女性土地權益的立法保護。因為有關農村女性土地權益保障的法律欠缺,現在的農村女性土地權益沒有得到保護,總是被侵害。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農村女性出嫁后的兩頭空現象、離婚后農村女性的兩頭空現象、農村女性喪偶后土地權益很難得到保障和村民在對相關事宜決議時存在性別歧視。建議出臺相應的法律對其進行保護。對于兩頭空的問題可以通過完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認定來保護;對于農村女性喪偶后權益很難得到保障的問題可以通過完善相關的法律,規定農村女性在喪偶后代替丈夫享受相應權益和承擔相應的義務;對于村民決議時的性別歧視問題,可以通過推動男女平等觀理念深入基層來解決。
完善農村女性土地權益受侵害后的司法救濟。農村女性土地權益的保障不僅需要事前防患于未然,也需要被侵害后的司法救濟?,F在的現象就是很多的農村女性土地權益被侵害后無法尋求到司法救濟,當向法院尋求救濟的時候,很多法院以不屬于自己的管轄范圍或者沒有相關的規定為由拒絕了,作為普通人,在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后連司法救濟都不能作為保底救濟方式,那在其他救濟方式都無效后就只能任由權益被侵害了。為了保障農村女性土地權益,建議完善法律,使法院有法可依地去接受相關的糾紛案子,并完善處理糾紛的具體要求,降低法院的自主裁量權。也可以聯合相關的部門,有針對性地處理相關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高處理事情的效率。
4.3" 完善農村女性權益的系統性支持
農村女性土地權益受侵害后,由于沒有系統性的支持,農村女性總是很難實現自己的合法權利。針對農村女性大眾,理應給予系統性的支持,讓農村女性在權益被侵害的時候有適合自己的方式去維權。也應該多渠道地去宣傳女性維權的方式和途徑。
加強對村規民約的審查和管理。農村管理機制傾向于自主管理,村規民約就是農村管理的依據,在很大程度上帶有一些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和一些不利發展的理念。加強對村規民約的審查和管理,廢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相抵觸的內容。比如廢除農村在土地權益分配上的男女不平等,添加一些保障農村女性權益的規定。為了加強審查和管理,可以成立相關的部門機構,將審查和管理落實下去。
加強村集體組織的支持。農村女性土地權益被侵害后,村集體組織是其尋求幫助的第一個平臺,俗話說,家丑不可外揚。將村子作為一個大家庭,每一戶就是這個家庭的一個成員。每個成員有問題都提出來,大家一起商量著解決。因為農村女性土地權益受侵害就是因為村集體組織的決定導致的,所以農村女性去尋求幫助一般都是無功而返。為了農村女性能有效得到村集體組織的幫助,建議加強村集體組織對女性的支持,成立一個獨立的組織專門針對相關問題。這樣的好處在于,方便農村女性在自己身邊需求幫助;處理這樣的事情時較為客觀;節約國家司法資源。
加大媒體宣傳。受傳統男尊女卑的影響,一些地區的農村女性從小就沒有受過教育,導致其不識字和不清楚自己的土地權益。這樣就會使其很難為自己維權。建議通過媒體宣傳來讓更多的農村女性了解自己的土地權益和權益受侵害的解決方式。比如針對年紀大點的女性可以通過電視廣告和收音機這類的電子設備來宣傳;針對年輕女性可以通過大家喜歡的視頻軟件平臺和影視作品來宣傳。讓農村女性了解清楚自己的土地權益,這樣,當其權益被侵害的時候,就可以尋求各種方式為自己維權。
5" 結束語
為了更好地實現男女平等,應該推動男女平等觀理念深入基層。讓農村管理者深入了解男女平等的重要性,以男女平等為處事原則,廢除不利于發展的舊習慣、舊傳統。還有農村女性土地權益受侵害后,由于沒有系統性的支持,農村女性總是很難實現自己的合法權利。尋求幫助的渠道不但少,而且尋求幫助就像石沉大海得不到回應。針對農村女性大眾,完善系統性的支持,不但讓農村女性有更多的解決方式,也讓農村女性土地權益被侵害的事件處理起來又快又方便,讓農村女性在權益被侵害的時候有適合自己的方式去維權。同時也應該多渠道地去宣傳女性維權的方式和途徑。解決農村女性土地權益受侵害的根源,完善農村女性土地權益保護的制度和系統性的支持,讓農村女性清楚自己的土地權益,并選擇適當方式救濟自己的權益,進一步推進農村女性土地權益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劉宏森,鞏前文.農村婦女宅基地權益保護研究[J].農村經營管理,2022(4):18-20.
[2] 孫景茹.農村女性土地權益法律保障研究[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18.
[3] 王竹青.論農村婦女土地權益法律保障的體系化構建[J].婦女研究論叢,2017(3):49-57.
[4] 覃雯.結構功能主義視角下女性土地權益沖突與保護——以家戶內部分配女性征地款為例[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0,14(5):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