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中小學生體質觸底反彈是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長期致力研究的重要課題。本研究以文獻法為基礎,以互聯網+體育為中小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切入點,從中小學生體質現狀、“互聯網+”體育發展現狀、智慧體育付諸于學生體質健康的實例、互聯網+技術促進中小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路徑四個方面分析了當前基于互聯網+體育的中小學體質健康促進研究。研究認為在未來的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工作中可以從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化信息素養、智能體育設備側供給進行充分改革以及構建新型互聯網+體育教學、鍛煉和學習模式三個方面開展相關的研究和實踐工作。期待更多的學者可以關注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路徑的相關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 中小學" 體質健康" 健康促進" 身心健康" 策略研究
“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傳統行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利用信息和互聯網平臺,使得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融合,利用互聯網具備的優勢特點,創造新的發展機會。特別是基于當前傳統行業受到互聯網行業的沖擊之下,互聯網+相關的業態發展迅捷。既往的研究顯示,“互聯網+”的相關技術基礎包括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智慧連接技術等,這符合當前數據經濟時代的社會經濟相關發展要求。因此本研究基于“互聯網+”的相關背景下對體質健康促進議題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近年來,中小學學生體質健康相關的議題受到了學者們的關注。一方面,隨著當前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全人群的身體活動量下降顯著,特別是兒童青少年群體,由于學業壓力、交通方式改變、超重肥胖現象的高發等現象,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下降明顯。2014年教育部修訂發布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明確學生測試成績列入學生檔案,體測成績評定達到良好及以上者,才能參加評優與評獎;測試成績評定不及格者,在本學年度準予補測一次,補測仍不及格,則學年成績評定為不及格。不僅如此,體測成績還與畢業證掛鉤,測試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或肄業處理,將拿不到畢業證書。一系列政策的引導下,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依然堪憂,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6-22歲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為23.8%,以初中生上升最為明顯,大學生則整體下滑。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依然堪憂。
中小學生群體處于身體快速發育的階段,現階段無論是身體活動量還是營養水平,這些因素均制約著他們的體質健康水平。因此如何提升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增強學生們的體育鍛煉意識,在體育教學中進一步讓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借助當前的互聯網技術提升他們的體質健康水平是本研究的核心議題。既往的研究發現,融合穿戴設備、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打造互聯網+體育校園方案,通過運動數據采集、可視化教學、鍛煉數據分析、家校互動流轉等全方位的現代化應用場景,開發運動數據采集管理平臺、教師課堂教學管理平臺、可視教學互動管理平臺、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平臺、家庭體育鍛煉管理平臺、運動數據分析管理平臺達到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目標。然而,相關的研究數量少、層次低,本研究的系統綜述將會對本領域進行系統的述評。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進行相關的資料收集。首先本研究采用中國知網(CNKI)的高級檢索功能,應用“互聯網+”和“體質健康”為關鍵詞進行全文搜索,文獻的發表時間限制為無,共檢索出146篇相關的同行評議論文。相關的主題包括“互聯網+”模式、青少年體質健康、移動互聯網、互聯網背景、體質健康管理、互聯網+體育、中醫養生、普通高校和學校體育等。可以看出基于互聯網發展的背景之下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相關研究數量較少、層次較低。可能的原因是互聯網技術是新興的業態,近年來相關的研究數量較少。但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相關研究數量較多、特別是基于當前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大背景之下,基于不同形式的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策略,是當前的研究熱點。
2、研究結果
基于前期的文獻梳理,本研究的結果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2.1、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堪憂,提升路徑研發迫在眉睫
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相關的研究是當前學校體育改革的重要議題,特別是目前學生體質下滑的大背景之下。近年來,學生身體素質不佳,已成為“老大難”問題,也是刻不容緩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最新的國民體質監測公報結果顯示,中小學生身體素質向好(但是總體的優良率依然很差),但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下降趨勢,有研究顯示兒童時期的體質健康水平可以直接影響成年時期的人體健康,因此可以看出體質健康水平在兒童青少年時期發展的重要性。最新的《中國學生體質監測發展歷程》同樣顯示出,我國學生體質依然呈下降趨勢,肥胖率持續上升,這其中小學生的力量素質、耐力素質和心肺適能均呈現明顯的下滑趨勢。學校體育作為學生體質健康的救命稻草,如何通過體育課程改革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體質是當前的緊要問題。
除此之外,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的影響因素諸多。大眾的觀點普遍認為學生的體質是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者的一家之事。但隨著科學研究的進展,發現這種觀點存在明顯的誤區。首先,體質健康是人類身心健康的重要內涵指標,這關乎到人類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等多個方面,因此生理健康的相關因素肯定會涉及到人體生理學相關的知識,因此除了適應體育之外,目前的各個學校也開展了相關的保健課程;從公共衛生學的視角來看,身體活動是健康體適能的重要影響因素。2008年美國博林格林州立大學教授Stodden和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Goodway等聯合發布了一個“兒童動作能力(Motor Competence,MC)與健康互惠概念模型”(以下簡稱“模型”)。模型旨在解釋動作能力與兒童發育中多個健康相關指標的互惠作用,健康相關指標包括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PA),體重狀態,感知動作能力(Perceived Motor Competence,PMC)和健康體適能(Health-related Fitness,HF)指標(例如:耐力,靈敏)。模型中提出了一條動作能力與身體活動之間的直接路徑(互為因果關系),以及兩條通過感知動作能力、健康體適能的中介路徑。可以看出,身體活動量的降低必然會影響健康體適能的發展,這也是當前從公共衛生視角來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議題。除此之外,相關的影響因素還包括營養、家庭環境、社區環境、建成環境等多個方面。總體而言,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堪憂,提升路徑研發迫在眉睫。
2.2、互聯網+技術趨于成熟,科技助力健康優勢明顯
隨著我國教育現代化進度的發展以及我國綜合國力的穩步提升,我國的科技水平逐年提升,特別是基于當前互聯網技術發展,科技助力健康產業的優勢趨于明顯。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在最新的《關于身體活動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議》中指出:“5-17歲兒童青少年應每天累計至少60min中等到高強度身體活動(所謂的中等強度是平均心率150-160次/min);大于60min的身體活動可以提供更多的健康效益;大多數日常身體活動應該是有氧活動,同時,每周至少應進行3次高強度身體活動(所謂高強度是平均心率160-180次/min),包括強壯肌肉和骨骼的活動等”。在此建議下,一批借助可穿戴設備、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助力健康產業的相關研究被提上議程。圖2是深圳市漢斯福特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款高精度三軸微型加速度傳感器(型號:7603B6-7603B6)。
在目前身體活動測量方法和儀器日趨成熟的背景下,相關的研究開展較為迅捷,特別是專門針對兒童青少年的相關研究數量激增。有關體質健康的相關研究通常將體質健康作為因變量,將學生的身體活動量作為自變量進行相關的干預,干預的手段包括行為干預、心理干預等,總體而言,相關的干預研究呈現正向效果。目前應用三軸加速度計進行相關的身體活動研究的范式較為成熟,如解浩東、羅炯等對三軸加速度計應用于身體活動研究的具體應用流程進行了總結(圖3),這也為后期基于“互聯網+”技術助力健康發展的研究提供強有力的理論基礎。
2.3、智慧體育是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以及智慧體育的發展,學生們更加注重科技在體育鍛煉中的作用。智慧體育的快速發展是我國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并得益于國家對人工智能的頂層設計與良好政策,智慧體育與教育的結合必將更加緊密,并相互推進,共同受益。近年來,我國在教育領域的智慧體育應用快速發展,為智慧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場景和創新舞臺。2018年,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指出,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迅猛發展,將深刻改變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態。智慧體育是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抓手,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表現在智慧體育會改變家庭體育的觀念,一些家庭還存在“重智輕體”、體育鍛煉會影響青少年學習、不重視青少年的體質健康結果等錯誤的家庭體育觀念。因此,政府、學校和社區應做好宣傳,不斷地普及體育鍛煉可以益智、強身健體等內容和信息,改變家庭對體育活動的一些錯誤認識和觀念,為青少年參與體育打好基礎,從而共同解決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問題;其次,智慧體育可以為青少年學生建立新的體育活動模式,青少年學生的體育參與問題不只是學校的事情,而是家庭、學校和社區共同關注的話題。家庭、學校和社區開展體育活動的聯系不夠緊密,這很大程度影響了青少年體育活動的發展。因此,政府要注重發展家庭、學校和社區三位一體的體育活動模式,全方位的為青少年的體育參與服務,從根本上解決青少年體育活動問題;最后,智慧體育可以更好地開展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科普工作,政府及社會各界有識之士關注青少年的智慧體育活動問題,然而青少年家長并沒有認識到缺乏身體活動這一問題的嚴重性。首先,家長不知道哪些是體育活動;其次,家長不了解體育活動的作用;最后,家長不知道體育活動對青少年的意義。因此,可以利用智慧體育做好青少年學生體育活動知識的普及工作。
2.4、互聯網+技術促進中小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路徑研究
前已述及當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堪憂,提升路徑研發迫在眉睫;互聯網+技術趨于成熟,科技助力健康優勢明顯以及智慧體育是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抓手三個主要結果。本部分中將基于路徑分析的方法對互聯網+技術促進中小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路徑進行分析,研究認為互聯網+技術促進中小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路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開展。
首先,要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化信息素養。教師是從事中小學教育活動的主要實施者,也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創造者,因此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直接關系到相關教學開展質量水平的高低。因此在未來的教師發展之中,一方面,可以從教師資格準入提高教師的專業化信息素養,將教師的信息素養能力納入到教師資格的考試當中,豐富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另一方面,要將教師的信息素養培訓納入到教師的再教育當中,通過短期學習、視頻培訓、集中培訓和團體活動等多種形式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將信息素養能力納入到教師的再師范中,特別是對于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尤其是我國的中西部地區,要加強相關教師的信息素養培訓工作;
其次,要從側供給進行充分的改革。以往的互聯網技術中,特別是高新技術中對于應用人員(學生和教師)的專業化信息素養要求較高,這對于一些高齡教師“不友好”,顯示了技術的不人性化、過于高端,無法進行落地實施等缺點。因此在未來的改革中,應用于教育的一些互聯網+技術要充分的人性化和方便化,研發人員要充分考慮應用人員的知識結構和信息化素養水平,從“利他”的角度延展產品的普適性,提升產品的應用質量。互聯網是一種形式新穎的現代高科技技術,智能體育的發展通過學校學生和社會人群的利用和推廣才能達到高效作用。尤其是學校教育中開發智慧體育,教師則要對各種運用軟件和硬件系統的操作比較熟悉,比如說跑步中學生穿戴運動心率背心測試心率、智能跳繩測試數量、智能敏捷訓練系統測試學生靈活性等。而且智能體育信息可能會呈現各式各樣的狀態,則需體育教師具備和提高信息化能力素質,對系統操作要有所了解,這樣才能給學生提供硬件和軟件設備的應用,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項目。雖然智能體育永遠不可能替代傳統的體育,但它作為疫情下學校體育利用的新途徑,對傳統體育教學無疑是一種強有力的支持和補充;
最后,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新型互聯網+體育教學、鍛煉和學習模式。不管是傳統體育教學還是智能體育學習鍛煉,都要圍繞練習者的現實生活和實際情況進行構建,在利用新興互聯網+現代化和信息化空間維度下,構建不同模式的平臺,跨學科模擬情景,開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與運動能力,最終的目的是以學生為主,提高互聯網+體育運用質量。此外,科學合理利用互聯網信息平臺與互聯網+體育教具。互聯網+體育的發展要使師生掌握互聯網的多種教學工具,并熟練操作,在智能信息化時代合理運用網絡,將信息化技能資源真正融入到學生的學習效果中來,解決疫情居家期間家長無法指導的一些技能問題,提高體育家庭作業的質量,在無形中使線上線下結合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與改革。
3、結論
中小學生體質觸底反彈是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長期致力研究的重要課題。本研究以文獻法為基礎,以“互聯網+”體育為中小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切入點,從中小學生體質現狀、互聯網+體育發展現狀、智慧體育付諸于學生體質健康的實例、互聯網+技術促進中小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路徑四個方面分析了當前基于互聯網+體育的中小學體質健康促進研究。研究認為在未來的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工作中可以從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化信息素養、智能體育設備側供給進行充分改革以及構建新型互聯網+體育教學、鍛煉和學習模式三個方面開展相關的研究和實踐工作。期待更多的學者可以關注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路徑的相關研究。
參考文獻:
[1]岳磊.基于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的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以A省為例[J].甘肅教育,2022(19).
[2]顧慧娟,馬坤.基于“互聯網+”的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構建分析[J].體育視野,2022(19).
[3]田子彬.大數據背景下國民體質健康監測促進民眾健身機理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36).
[4]李俊德.“互聯網+”模式下的中學體育教學改革[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29).
[5]李燕燕.“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服務智慧化的發展路徑[J].湖北體育科技,2020,39(09).
[6]尹忠根,楊宗友,李采豐.基于“互聯網+”的大學體育課內外健康數據一體化實踐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45(04).
[7]孫園.基于“互聯網+”的高職體育教學模式改革探究[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