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燦輝
當下,心理健康問題已逐漸從成人、職業群體延伸至大中小學生群體,并呈現“低齡化”發展趨勢。顯然,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從科學常識來說,心理健康關注得越早,心理問題干預得越及時,造成的危害性就越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防未病”,勢在必行,為此,還需抓早抓小。要著眼未來,聚焦長遠,按照教育部提出的探索建立省級統籌、市為中心、縣為基地、學校布點的學生心理健康分級管理體系要求,把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實落細。同時,要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測評,加強數據分析,力求監測預警早發現。另外,要協同搭建社區心理服務平臺,推動咨詢服務重實效。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大多數心理健康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防未病”,尤需落實到平時的教育管理和疏導之中,向行動要質量。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肩負好預防、宣傳、干預職責,不讓校園心理咨詢室成擺設。要通過心理師資儲備、課程設置、案例研究、評估干預等手段途徑,提升每一次學生心理咨詢服務和干預處置的質量水平,萬萬不可圖形式走過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