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欣
一、班會主題解析
近年來,網絡已成為青少年學習知識、交流思想、休閑娛樂的重要平臺,但腐敗落后的思想文化和有害信息趁機在網上傳播,網絡秩序亟待規范、網絡道德亟待加強。《中小學生守則》明確規定中小學生要文明綠色上網。《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校網絡道德教育 抵制網絡不良信息的通知》提出,各中小學校要組織學生自覺踐行《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樹立網絡責任意識和道德意識,有效抵制網絡不良信息對中小學生的侵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通過開展綠色上網承諾、網絡責任和道德規范等活動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上的虛擬世界,合理使用互聯網和手機,增強辨別不良信息、拒絕不良信息的主動性。
二、學情分析
根據暑假期間家訪時的反饋,以及“上網安全知多少”的問卷結果了解到:我班暑期上網的學生占 94.7%,調查中也顯示有27.2%的學生經常上網玩游戲,曾經通過網絡交友的學生占42.3%。學生接觸到的網絡負面問題中,最多的是網絡安全方面的問題,如病毒感染、賬號被盜等。由于沉迷網絡,8%的學生甚至出現無視父母、私下約見網友、打賞網絡主播等行為。
三、班會目標
認知目標:
通過觀看真實案例視頻,了解網絡安全犯罪的類別;通過觀看情景劇,了解沉迷虛擬網絡世界的危害;通過“成長訓練營”,學習在網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開展活動,增強網絡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培養自主控制上網時間的習慣,制訂上網計劃。
行動目標:
安全、健康、文明上網;上網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四、班會準備
班主任準備:
(1)召開班委會,就班會的具體實施方案進行討論。(2)編寫情景劇劇本。(3)向民警了解網絡安全違法犯罪的相關情況,做到法律法規心中有數,為網絡安全保駕護航。(4)準備漂流瓶。
學生準備:
(1)填寫調查問卷。(2)分為兩組搜集材料:分別搜集網絡安全犯罪案例和維護網絡安全的措施和方法。(3)出一期主題為網絡安全的黑板報。(4)座位呈馬蹄形排列。
五、班會過程設計
◆暖場游戲——網住你
活動規則:根據主持人指令,找到同組內有相同愛好的所有同學,相互擊掌。
例如,主持人:喜歡聽英文歌的請擊掌、喜歡吃苦瓜的請擊掌、喜歡上網聊天的請擊掌……
提問:同學們,你在參與哪一個活動時和別人擊掌的次數最多?
預設:上網聊天。
導入話題:同學們,確實如此,我們都喜歡上網,特別是和好朋友上網聊天,總是讓我們欲罷不能,但有時候,我們上網時得克制自己,以免因一時糊涂,被網絡“網”住,后悔終身。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上網那些事兒——
(設計意圖:課前熱身小游戲,能激發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并順利引入本節課的話題,讓他們感受做喜歡的事時帶來的快感,為后續規范上網行為做鋪墊。)
(一)網絡安全知多少
1.常識大比拼
(1)活動:PPT以快閃的方式展示一些圖片,如360安全衛士、360殺毒、魯大師等。
(2)提問:同學們,我們在電腦上經常會遇見一些圖標,你能迅速說出它們的名字嗎?現在,讓我們玩一個游戲,看誰能說得又快又對!
(3)追問:同學們做得非常棒!它們都是各種軟件,那我們為什么要在電腦上下載這些軟件呢?
(4)分組討論后,小組歸納:它們都是用來殺毒的,我們在上網的時候會有一些不良信息,這些軟件能夠幫助我們識別并確保我們安全上網。
2.問卷大調查
(1)活動:PPT展示《網絡安全知識調查問卷》部分統計結果,見圖1。(超過89%的學生會輕信網友的話;近75%的學生不能辨別網頁信息的真假。)
多選題:你感覺下面哪個選項可信?
(2)提問:同學們,通過觀看調查問卷的結果,你能發現什么?
(3)集體總結:現在網絡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隱藏著危害。但是我們普遍缺少自我防護意識,我們亟須學習相關網絡安全知識,煉就“火眼金睛”,識別網絡上的不安全因素,并規范好我們自己的上網行為。
(4)主持人小結:確實如此,殺毒軟件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只下載了殺毒軟件就可以萬無一失,我們需要煉就“火眼金睛”,識別網絡上的不安全因素。
(設計意圖:通過常識大比拼,激發學生對“網絡安全”這一話題的興趣;通過問卷結果展示,讓學生了解到當前他們網絡安全知識的欠缺,為后續活動開展做鋪墊。)
(二)火眼金睛辯隱患
1.網絡隱患初接觸
(1)演一演:情景劇《菲兒與“學姐”》
主要劇情:一次偶然的機會,菲兒在聊天軟件上認識了“學姐”A,隨即加為好友。菲兒和A相談甚歡,A經常找她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取得菲兒的信任后,A以家中有人突發疾病為由,不斷騙取菲兒的同情,后來,菲兒沒忍住轉錢給了A。A卻一直沒還。另外,A還經常帶著菲兒打游戲,甚至玩到深更半夜,導致菲兒作業不能完成、上學遲到、上課沒精神打瞌睡。家長發現后非常擔心,在了解情況后,與菲兒發生了爭執……
(2)辯一辯:情景劇中有哪些不合適、不安全的做法?
(3)集體歸納:剛剛情景劇中有許多我們需要警惕的地方,例如,a.深夜打游戲;b.隨意添加網友;c.不寫完作業就上網;d.上課打瞌睡;e.因為上網和家人發生爭執。
(4)提問:如果你是菲兒,你會借錢給“學姐”A嗎?為什么?
(5)幫一幫:菲兒和家長發生了爭執,現在也有點兒愧疚,你能幫助她想到緩解的辦法嗎?
(6)學生討論后,小組歸納:菲兒和家長發生爭執,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她無限制地使用網絡,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如上課瞌睡、不寫作業和輕信別人造成財產損失。我們應該幫助她從源頭出發,不再盲目上網,必要時還可以求助警察叔叔。
2.法律武器助維權
(1)問:學生陷入網絡陷阱,血本無歸后怎么辦?究竟虧了多少錢,才能驚動警方?
(2)活動:觀看視頻《抓住電信詐騙犯罪分子》,開展法律知識學習。
(3)班主任引導:同學們,除了視頻中的法律能保護我們的權益,還有許多法律能在大家遭遇網絡安全問題時幫助我們。
(4)活動:播放PPT,共同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情景劇,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讓他們在小組討論中進行自我教育,逐漸樹立綠色上網意識。通過對法律的普及,讓學生看到國家對青少年的保護,能激發學生對國家的信任,促進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三)爭做守法小網民
1.成長訓練營
(1)活動:觀看網絡安全教育片《罪》。
(2)提問:你在視頻中看到了哪些類型的網絡安全犯罪?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游戲,游戲規則是:現場把想應對的網絡安全犯罪類型寫好折起,放入漂流瓶,在各個小組之間傳遞,隨機抽出問題,小組成員共同商討解決的方案,其他小組點評。
(3)活動:傳遞漂流瓶。
(4)小組商討解決方案。
(5)集體總結:網絡安全犯罪花樣百出,上網要煉就“火眼金睛”,做到“六不、二求”——不貪、不上癮、不獵奇、不轉賬、不慌、不露餡、求民警協助、求親友協助。
2.數據大揭秘
(1)活動:PPT展示警方提供的網絡造謠類案件數據。
截至2023年7月4日,全國公安機關共查處各類網絡造謠類案件1600余起,清理各類網絡謠言 42萬余條,關停或禁播謠言賬號1萬余個。
(2)提問:大家知道網絡謠言犯罪嗎?
(3)活動:展示網絡謠言犯罪案例。
(4)提問:面對網絡謠言,我們應該怎么做?
(5)學生討論后,集體總結:“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我們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自覺規范,群策群力,共同維護網絡空間秩序,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的直觀呈現,學生深刻認識到信息泄露、網絡欺詐、網絡暴力、網絡竊聽等違法行為就在我們身邊,引導學生找到維護網絡安全的途徑。數據最有說服力,通過官方數據的揭秘,讓學生明白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引導學生規范自身行為,爭做合法守約小網民。)
(四)班會總結
1.說一說
活動要求: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獲。
2.讀一讀
活動要求:全體學生起立共同朗讀。
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
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辱罵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回顧本節班會課的主要內容,反思課堂收獲,有助于達成德育目的。)
(五)班主任總結
同學們,網絡是把“雙刃劍”。每個人在網絡上幾乎都是透明、公開的,這就更需要我們加強保護個人信息的意識。在面對一些網絡上傳播的謠言和信息時,我們要提高警惕,避免給自己、他人、學校和社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我們作為普通網民,既是網絡安全的保護者,更應該為網絡安全保駕護航。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加強各種知識的學習和儲備,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不輕信、不傳播各種謠言,自覺抵制網絡暴力、淫穢色情、低俗有害信息,自覺提高防范意識,共同打造安全、清朗的網絡環境。
六、班會反思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在如今互聯網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情況下,學生日常使用網絡時也要遵守法律法規,把安全教育落到實處。本次班會以法律法規為準繩,以問題為導向,以情景案例化分析為重點,以警示教育和懲戒處理為抓手,不僅增強了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而且也培養了學生遵規守法、合理科學利用網絡的良好習慣。數據能讓學生認清網絡陷阱的危害性,讓人信服;視頻、圖片等讓學生對網絡犯罪特征有所了解,并能夠激發學生承擔責任的自覺性。這次班會讓學生清醒地認識到網絡上存在著種種安全隱患,要學會保護自己的利益,理智地對待各種誘惑,要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蝕,科學、合理上網。
編輯: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