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作為黨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陣地,如何提高這一工作的實效性,成為高校思想建設的重要問題。主旋律影視作品憑借引領主流價值、構建思想觀念、創新宣傳形式的功能與高校宣傳思想教育工作所面臨的挑戰之間存在高度的耦合關系和邏輯自洽。基于此,本文從影視作品、學校層面和學生主體三個維度,探索將主旋律影視作品更好地融入宣傳思想工作的路徑,以此提升高校思想宣傳工作成效。
關鍵詞:主旋律;影視作品;宣傳思想工作;高校
一、現階段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環境:時代背景的嚴峻性
從外部環境來看,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政治、經濟、改革、文化等多種因素影響下,國際國內的形勢日益復雜,給社會思潮和意識形態帶來嚴重的挑戰。對于國內的宣傳思想工作而言,西方文化勢力和意識形態的滲透不斷侵蝕著人們的思想,給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帶來諸多新的問題和挑戰,文化霸權問題錯綜復雜又變化多端,亟須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1]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外部環境的負面影響更加凸顯。各種新媒體的興起和發展,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生產。新媒體時代帶來的去中心化、影像化、圖片化、碎片化的傳播方式,伴隨著隨性而開放的表達以及大量又隱秘的滲透,對宣傳思想工作的話語權帶來了新的挑戰。
(二)主體:高校學生的特殊性
在復雜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是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前沿陣地,因此,高校的宣傳思想工作同樣面臨著尖銳復雜的形勢。高校學生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是價值觀念和思想觀念形成的關鍵期,與學生相關的思想、學習、生活問題相互交織,容易引發各種各樣的矛盾隱患,一旦沒有妥善解決,就很容易被敵對分子和外部不良勢力利用,引發宣傳思想工作的風險。
高校學生作為未來國家建設的主體,在高校宣傳思想工作中是重點目標和重要主體。[2]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對于高校而言,宣傳思想工作在于培育理想信念堅定、涵養愛國情懷的時代新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因此,找到適合高校學生宣傳思想的工作方法,在高校宣傳思想工作中至關重要。
(三)客體:工作方法的單一化
黨和國家針對組織領導、工作隊伍、思政課建設、網宣能力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仍需要高校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實際工作中精準定位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另外,高校的宣傳思想工作還存在理論灌輸形式單一、工作隊伍能力參差不齊等問題。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多以講授法為主,教學手段相對陳舊,思想教育的教學效果不夠顯著,從而造成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實效性和感染力不夠。
目前,許多高校的思想工作隊伍尚未形成宣傳合力,突出表現為部分宣傳工作人員的能力跟不上發展趨勢,無法適應新形勢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的要求,“大宣傳”的思想格局尚未樹立。[3]在當前復雜的宣傳工作中,相關工作隊伍需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增強自身本領。
二、主旋律影視作品融入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內在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宣傳思想戰線正本清源的任務取得重大成效,現在進入了守正創新的重要階段。”主旋律影視作品以視頻的方式,立體化地呈現宣傳思想內容,加強了學生的代入感,切實提升了宣傳思想工作的針對性、時代感和吸引力。
(一)主旋律影視作品主流價值引領的功能
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必要前提是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通過各種途徑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主旋律影視作品以主流價值為出發點,以思想內涵為著力點,以思想政治育人為落腳點,在情感價值滲透中凸顯以人為本、教化育人、共情潤心。新時代的主旋律影視作品致力于發掘主流思想的深刻內涵,通過故事情節、人物事跡,對其做出新的詮釋,切實達到價值引領目的。
《建國大業》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新中國成立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這類影視作品通過講述紅色故事,讓觀眾對黨史有了基本了解,強化了觀眾對紅色文化的情感認同,傳播了正確的價值觀。主旋律影視作品始終將家國情懷放在首位,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弘揚主旋律、傳播真善美、匯聚正能量,彰顯主流價值引領的責任與擔當。
(二)主旋律影視作品具有構建思想觀念的功能
主旋律影視作品作為一種視覺藝術形式,是主流價值與視覺藝術的結合體,又具備高度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兼具休閑功能、審美價值和教育意義。最重要的是,主旋律影視作品傳播和建構思想觀念的形式都是潛移默化的,用藝術的手法傳播社會道德規范,能夠使廣大人民群眾在觀影娛樂的同時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4]主旋律影視作品的這一功能,為宣傳思想工作提供了多元化思路,有利于實現宣傳思想的教育性。
《覺醒年代》呈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主旋律影視作品通過圖像、影音、文字、物品等多種復合教育元素來宣傳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范,吸引、影響進而教化廣大人民群眾。《覺醒年代》的熱播,“破圈”地贏得了青年觀眾的青睞,引發了青年觀眾的共鳴,是一次對以往紅色經典劇的創新與突破。
(三)主旋律影視作品創新宣傳思想工作的形式
思政課堂和宣傳平臺作為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主陣地,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因為長期受到以教為本理念的影響,授課內容較為枯燥,學生對思政課缺乏學習熱情。宣傳平臺也多以文字為主,宣傳效果不佳。因此,優秀主旋律影視作品的融入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憑借感染性極強的視聽方式,增強育人效果。
以“我和我的”系列電影為例,《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我和我的父輩》以單元劇的形式,由具體故事到整體格局,由個人情感到家國情懷,展現時代變遷、反映家鄉巨變、傳承父輩精神,再現了中國人努力拼搏的時代記憶,展現了艱苦奮斗、平凡而偉大的中國人群像。作為國產影視作品中的重要題材,主旋律影視作品承載著主流價值觀的傳播,肩負著建構、宣傳國家形象的重任。
三、主旋律影視作品融入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實施路徑
如何將主旋律影視作品融入宣傳思想工作,如何將主旋律影視作品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資源,如何實現人才培養與思想教育的有機結合,已成為當前高校思政教育亟待深入探索的重要任務。
(一)影視作品:注重價值輸出,加強理論闡釋
主旋律影視作品應該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注重細節闡釋,尋找青年與主旋律之間的契合點,關注青年思維方式,充分發揮主觀情感渲染的作用,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反映現實生活,詮釋主流思想。高校也要注意適度和平衡的原則,即注重價值輸出既要吸引觀眾,又要不過于浮夸,在情感表達中突出其價值引領作用,最大限度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5]
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務是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發揮學科專業優勢深化理論研究闡釋,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師生頭腦,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師生。所以,影視作品的創作應注意理論基礎,堅持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用藝術手法闡釋思想理論。
(二)學校層面:融入課堂教學,利用宣傳平臺
思政課是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主要渠道。高校可以利用主旋律影視作品豐富思政教學資源庫,在課堂前或課中引入主旋律影視片段,或使用翻轉課堂,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視頻形式,轉變學生對傳統思政教學模式“枯燥”的印象,提高學生接受程度,從而發揮影視作品的價值引領功能。還可以加強與電影機構的合作,在校園官網線上引進《奪冠》《八佰》《長津湖》等優秀主旋律影視作品,作為一種線上教育課程,供師生免費下載觀看。
高校還可以開設“影視資源線上思政教育平臺”,以貼切新時代青年群體對學習渠道創新的需求,開展網絡學習活動,輔以線下課程思政以及思政課支撐學生理論體系的建構,強化思政教育教學效益。
(三)學生主體:激發理論學習動力,提升影視鑒賞能力
主旋律影視作品深受學生群體的喜愛,其故事情節或人物塑造能激發學生對某一歷史事件人物或某一理論觀點的學習興趣。提升大學生的理論水平是培養正確審美取向和價值取向的前提之一,而只有高效率的主動學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政治理論學習過程中,大學生只有積極主動從學習中汲取知識,才能真正掌握知識、提升能力。
大學生具備一定的影視鑒賞能力,既有利于充分發揮主旋律影視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有利于端正大學生對待主旋律影視作品的態度。大學生思想意識水平的提升可以幫助其自覺篩選優秀的主旋律影視作品和規避其他影視作品中傳遞的不良影響,也能夠提升群體自身對主旋律影視作品的關注度和理解度,發自內心地認可主旋律影視作品所弘揚的優秀文化,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價值品質,從而提高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實效性。
(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
參考文獻
[1] 郭靜靜,王百玲,陳琳.大宣傳觀下的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創新路徑研究[J].大眾文藝,2023(15):205-207.
[2] 王利花.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要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J].前進,2023(2):63-64.
[3] 丘文福.新時代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效能提升路徑[J].福建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2,40(6):626-630.
[4] 杜芳.中國主旋律影視劇表達主流意識形態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5.
[5] 石玲玉.主旋律影視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