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民族舞劇以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歷史、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為背景,為觀眾呈現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風貌。黨的十八大以來,《永不消逝的電波》等優秀作品問世。中國民族舞劇的情感表達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和進步,形成比較成熟的方式和獨特的藝術魅力。通過身體語言的直觀性、音樂的情感渲染、劇情的情感推動及舞美設計的情感營造等手段,將情感世界展現得淋漓盡致。
關鍵詞:中國民族舞劇;情感表達;《永不消逝的電波》
舞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起源于文藝復興時期,一起動作的視覺震撼、情感的深刻表達和故事情節的生動傳遞而產生的藝術魅力,吸引和震撼了觀眾。中國舞劇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的樂舞,但是不具有完整的戲劇元素,因此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舞劇。直到20世紀30年代,中國舞劇才初見端倪。新舞蹈藝術的奠基人吳曉邦于1939年創作的三幕舞劇《罌粟花》被認為是中國舞劇的開端。中國民族舞劇以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歷史、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為背景,通過深入挖掘和展現民族的文化底蘊,為觀眾呈現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風貌。1950年,共和國的第一部大型舞劇《和平鴿》誕生,標志著中國舞劇發展的新起點。20世紀80年代民族舞劇和現代舞劇開始嶄露頭角。它們不僅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還融入了現代元素,使中國舞劇呈現出更加多樣化和國際化的趨勢。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年都有大量的新作品問世,其中不乏一些精品力作,如《永不消逝的電波》《水月洛神》《醒·獅》《紅樓夢》《詠春》等,中國舞劇在創作數量和質量上均取得了顯著提升。舞劇是一門長于抒情的藝術,這是由其藝術手段和表達方式決定的。中國民族舞劇的情感表達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和進步,形成比較成熟的方式和獨特的藝術魅力。這在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得以充分的展現。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取材自“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李白[1],以李白烈士的真實事跡為素材,以“真”感人,以“情”動人,成為當代中國舞劇的一個新坐標。
一、中國民族舞劇情感以鋪陳劇情推動
舞劇劇情往往具有深刻的情感內涵,通過角色的命運起伏和情感糾葛,推動劇情的發展。在劇情展開的過程中,觀眾隨故事的發展與主人公共情,被劇中的情感牽引。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李白為原型,講述了共產黨人李俠和蘭芬假扮夫妻,隱藏身份,潛伏在敵人眼下,為共產黨傳遞秘密情報的英雄事跡。隨著劇情的鋪陳推動,李俠和蘭芬的潛伏生活充滿了危機和兇險,他們身邊的報社秘書、攝影記者、裁縫掌柜、小學徒、黃包車夫、社長、賣花女等人的身份撲朔迷離,看不見的敵人步步緊逼,無數戰友消失在狂風暴雨中。最終,在一次生死抉擇中,李俠夫婦以生命為代價,發送了最后一份情報。舞劇展現了他們對理想和信仰的矢志不渝,他們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建立新中國無私奉獻,視死如歸,這種堅定的信仰和執著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觀眾。李俠和蘭芬雖假扮夫妻,但他們在長期的潛伏生活中逐漸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們彼此關心、支持,共同面對危險和困難,這種親情和愛情的力量讓觀眾感受到了人性的溫暖和美好。舞劇的結局是悲壯的,李俠夫婦以生命為代價發送了最后一份情報,這種犧牲精神體現了共產黨人的英勇和無私。觀眾在感受悲壯的同時,也被這種精神所感動和震撼。舞者在表演過程中需要深入理解角色的內心世界,通過身體語言和情感表達來呈現角色的情感變化和成長。這種情感推動使得舞劇更具感染力和觀賞性。所以當劇末李俠犧牲前發出“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的電報時,觀眾的內心被深深震撼,引起情感的激蕩和共鳴,更深刻地領略了本劇“長河無聲奔去,唯愛與信念永存”的精神內核。中國民族舞劇的劇情和情感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劇情是情感表達的載體,情感是劇情發展的驅動力。情感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力量。人物之間的情感糾葛、內心的掙扎和變化,都會引導劇情的走向。二者相互交織、相輔相成,共同塑造了舞劇的藝術魅力。
二、中國民族舞劇情感以身體語言表達
舞劇的主要表達手段是肢體語言,通過舞者的身體動作、姿態和面部表情等身體語言,直觀而生動地傳遞情感。這些身體語言無需言語,卻能夠深刻地觸動觀眾的心靈。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舞者通過精準的舞蹈技巧和豐富的肢體語言,將角色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狀態展現得淋漓盡致,使觀眾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樂。編舞韓真、周莉亞著力用舞蹈的肢體語言表現情報傳遞、躲避追蹤和搭檔之間的暗流涌動,營造諜戰劇緊張懸疑的氛圍。觀眾感受到電影、電視劇中無法展現的藝術張力,得到獨特的情感體驗。在劇中著名片段《漁光曲》中,通過舞者踏在小板凳上、手持竹扇的舞蹈動作,生動地展現了上海弄堂女人的生活細節?!稘O光曲》作為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一個經典片段,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深刻的情感表達、精致的審美特點、高難度的動作要求及豐富的文化意義,成為該舞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稘O光曲》的情感表達非常細膩且富有層次,柔婉流暢的肢體語言傳達出上海女人們在面對生活中各種紛繁復雜的瑣事時所保持的平靜與從容,表達了她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她們愛生活,愛美,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期待。男女主人公的雙人舞也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場景,李俠與蘭芬第一部分雙人舞的表演過程中舞蹈從依、靠、舉、望、擁的一系列動態表達中體現出革命烈士對黨和國家的忠貞與熱愛。通過肢體語言展現出角色互動、懸念設置及情感表達,肢體語言的戲劇張力牽動著每個人的內心情感。情感性和主觀性是舞劇的內容和靈魂。
三、中國民族舞劇情感以音樂渲染傳遞
舞劇中的音樂也是表達情感的重要途徑,它往往與舞蹈緊密結合,共同營造情感氛圍。音樂通過旋律、節奏和音色等元素,為舞蹈提供情感支持和渲染。舞劇音樂往往注重旋律的優美與和諧,通過精心設計的和聲與音色,營造出獨特的音樂氛圍。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舞者在音樂中起舞,讓人生動地體驗到音樂傳達的情感,更沉浸地感受舞劇的情感世界。在特務搜查中,前景音渲染了緊張的氛圍。作曲楊帆曾說過此處加入音樂《葡萄美酒》,并設計成混響是為了增加倒敘的效果,造成一種“戲中戲的舞臺效果”。李俠眼前是裁縫店內的場景,腦海中卻是在推測,一種試探性的鋼琴音加入,展現了主人公驚異的心理情感??梢娢鑴∫魳肪哂袠O強的情感性,它能夠通過音樂元素的運用,將角色的情感狀態、內心矛盾以及情感變化等展現得淋漓盡致,引發觀眾的共鳴。正如著名舞蹈家楊麗萍所言:“舞劇是舞蹈與音樂的完美結合,音樂為舞蹈注入了靈魂,使舞蹈更加生動感人?!币魳芬彩撬茉旖巧愿?、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手段。通過音樂旋律、節奏和音色的變化也可以營造出強烈的情感對比,使觀眾深刻地感受到角色內心的掙扎與沖突。同時,音樂還通過節奏的變化和音色的對比,展現了角色之間的情感沖突和內心矛盾。在舞劇《電波》中作曲家通過優美的旋律、豐富的和聲及獨特的音色,為觀眾呈現不同的畫面和情感世界。音樂與舞蹈緊密結合,共同塑造了李俠、蘭芬、裁縫掌柜、小學徒、黃包車夫、社長、賣花女等角色形象,使觀眾能夠深刻地感受到舞劇所傳達的情感。當特務出現時,音樂低沉,壓抑窒息,富有沖擊力和表現力,為觀眾營造出壓抑、恐怖、窒息的情感氛圍。音樂是情感的載體,通過旋律的起伏、節奏的快慢及音色的變化,角色的內心世界展現得淋漓盡致。
四、中國民族舞劇情感以舞美設計營造
舞美設計包括燈光、布景、服裝等方面,它們共同為舞劇營造情感氛圍。燈光的變化可以營造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和氛圍,布景和服裝則能夠增強角色的形象感和代入感。這些舞美設計元素與舞蹈和音樂相結合,共同營造出舞劇獨特的情感世界。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編劇羅懷臻提道:“面對今天的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要講好革命故事,舞劇創作還必須打開敘事的多重表現空間。”因此在劇本中他精心設計了報館、旗袍店、石庫門等場景,在這三個舞臺空間上展開情節。通過26個可移動景片,營造了時而緊張刺激危機四伏、時而舒緩溫情的情緒氛圍。劇中開篇就通過舞美、燈光、音響、音樂等舞臺造型手段營造出了一種深沉恐怖、窒息壓抑的戲劇情境,讓觀眾的情感很快地融入到主人公的潛伏生活中,極富藝術感染力??偩帉е芾騺喦逍训卣J識到:“所有定義都是后期貼上的標簽。當你真正進入人物和故事中時,感受到的是人文和情感?!盵2]電梯偶遇這場戲,也是一個獨特的空間場景設計。老裁縫、小裁縫拿著準備給李俠夫婦的旗袍盒子到達時,給丈夫送飯的蘭芬也到了。正當他們三人剛進入電梯準備傳情報時,沒想到新上任的秘書柳尼娜突然進入,傳遞不得不中止。一個封閉、狹小的電梯空間,為劇情營造了一種緊張、壓抑的氛圍。在這個特定的環境中,角色的互動和沖突得到了放大,燈光、音樂等一系列的舞臺手段都為這一場景服務,觀眾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角色之間的情感糾葛和內心斗爭。
五、中國民族舞劇情感以觀眾共鳴建構
舞劇作為一種表演藝術,其最終目的是與觀眾產生情感共鳴。當觀眾被舞者的表演所打動時,他們會與角色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更加深入地體驗舞劇的情感世界。這種情感共鳴不僅增強了觀眾的觀賞體驗,也使得舞劇具有更強的社會意義和文化價值。如編劇羅懷臻所說:“《永不消逝的電波》之所以動人,是因為它書寫的是人生,表現的是信仰,讓觀眾在藝術欣賞中產生情感連接。在舞劇創作過程中,我們常思考,那些前赴后繼的革命先烈,為了什么而犧牲?我想,最具體直接的動力是為了自己的下一代、他人的下一代、中國的下一代更好地生活。從這個角度切入,每位觀眾都可以代入到李俠與蘭芬的角色中,找到情感共鳴。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創作再一次啟示我們,只有滿懷創作誠意、經過生活體驗、深刻體悟革命歷史后創作的文藝作品,才能迸發藝術感染力,更具說服力?!敝袊褡逦鑴鬟_的情感和文化建立在民族共同文化和審美的基礎上,正如李俠和蘭芬,賣花女和小裁縫,他們的故事和情感讓很多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引發內心深處的共情和共鳴。男女主人公從結識、相處、相知、相戀到為了共同的信仰心心相印、至死不渝,這份忠貞是每個人的向往和愿望,舞臺上的角色實現了現實生活中人們心底的夢想,在打動觀眾的同時,劇作傳達的理想信念也引發人們心靈的震撼,永存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間。舞劇塑造的英雄人物不是模式化的,通過李俠和蘭芬在困難時候的相擁等細節,讓人物的情感真實可感,使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總之,舞劇在情感表達上具有獨特而深刻的魅力。它通過身體語言的直觀性、音樂的情感渲染、劇情的情感推動及舞美設計的情感營造等手段,將情感世界呈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情感表達使得舞劇成為一種具有強烈感染力和觀賞性的表演藝術形式。
參考文獻:
[1]石榴云,李莉:《千錘百煉 百場如一》,《新疆日報》,2023-08-02
[2]王悅陽:《“電波”IP,信念與愛永存》,《新民周刊 》,2023-07-16
責任編輯 岳瑩 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