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先生說:“東西兩大統系的繪畫,就如兩大高峰對峙于歐亞大陸之間,使全世界‘仰之彌高’?!彼J為“中國畫要發展自己的獨特成就,要以特長取勝”。這種基于中國文化和藝術精神的深刻洞悉和自信,依然啟發和激勵著我們的創作。

本期報道的名家是王澄和馬剛。王澄先生不僅是書法家,而且還是詩人,他既開創了碑體行草書,又做到了詩書合一,在當代書壇是獨樹一幟的。馬剛先生的山水畫創作,致力于對西北山水精神的探索和表達,他以中國畫的筆墨和多元文化的視角,力圖表現西北地區深層的文脈和厚樸的生活景觀,在當代畫壇獨具一格。
2024年新增《掇菁擷華》欄目,推出無錫籍書畫名家,系統呈現無錫書畫文脈,本期接續報道孫君良。孫君良先生的中國畫繼承了吳繪畫的傳統,將筆墨、園林、山水、文心融為一體,為我們呈現了溫潤、雅凈、超然的江南生活圖景。
本期《理論研究》欄目中,趙娜、于亮對主題性創作的歷史進行了追溯和探討。李玥對鄭板橋的狂士心理與其創作風格的關系進行了闡發。
本期《翰墨遺韻》欄目報道了易大廠的繪畫和沈子丞的書法。易大廠與吳昌碩、趙叔孺、黃牧甫為近代印壇四象,他還在書畫、詩文、音樂、聲韻、訓詁、佛學方面造詣深湛,影響廣泛,為一代通儒。今年是沈子丞先生誕辰120周年,蘇州市文聯、蘇州市書協、吳門書道館為他舉辦了紀念展。沈子丞先生是嘉興人,中年以后寓居蘇州直至去世,其人品、學問、書法、繪畫深得后世敬仰和稱頌,他的書法在用意、用墨、用筆、結體、章法、格調等方面無不彰顯出他的學養和性情。
書畫藝術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