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日生活,即幼兒在園內的所有活動,各項活動中的過渡環節是緩解幼兒情緒、實施生活保育教育的重要途徑。重視并合理開發過渡環節,對后續課程開展和幼兒身心發展有重要意義。文章對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過渡環節的優化策略展開探析,簡述一日生活過渡環節的內涵及教育價值,提出合理性、差異性、交互性三點教育原則,從過渡時長、多元活動、互動頻率、游戲環節四個角度出發,對教學工作提出可行之策,以供幼兒教師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一日生活;過渡環節
在當前幼兒園教育中,教師缺乏對過渡環節的合理開發與運用,沒能將其教育作用發揮到最大。幼兒在園內的一日生活包含多項活動,各個環節之間的過渡階段如同幼兒一日行程中的“驛站”,是平穩幼兒活動情緒、實施生活教育及休息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厘清教學思路,合理開發各個過渡環節,以充分發揮其隱藏的教育價值,為幼兒創設多元教育活動,以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
一、幼兒園一日生活過渡環節的內涵
幼兒園一日生活過渡環節在幼兒工作中極為重要。其以“銜接”為主,是幼兒在園所中參與的各類學習、生活活動的銜接性紐帶,在一日生活中起著承上啟下、轉軸連接的教育作用。過渡環節具有短時性、實踐性、操作性、互動性的特點,通過簡單的生活教育和趣味活動,可以讓前后兩個環節有序銜接,以保證教育活動的緊密性和連貫性,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簡而言之,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過渡環節以足夠的轉換時間和空間,讓幼兒獲取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助力教育質量和幼兒能力的同步提高。
二、幼兒園一日生活過渡環節的教育價值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過渡環節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契機,對其合理開發并組織幼兒展開多項活動,具有以下幾點教育價值。
第一,過渡環節能消除幼兒消極等待的不良情緒。通常情況下,幼兒在過渡環節中會從事一些簡單的生活活動,但在生活活動結束后,幼兒不知道要做什么,盲目等待下幼兒的消極情緒也隨之產生。過渡環節的開發能為幼兒創設全新的學習活動,讓其在趣味活動中獲取積極的心理體驗。第二,過渡環節能減少拖延教學的負面因素。過渡環節的有效運用,能讓幼兒以積極的情緒參與學習活動。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幼兒能快速對新活動燃起學習興趣,拖延教學情況減少,教育質量得到穩步提高。第三,過渡環節能提高幼兒學習專注度。教師可以利用過渡環節向幼兒滲透學習內容,在休息與交談的過程中激發幼兒學習的好奇心。
三、幼兒園一日生活過渡環節的教育原則
1. 合理性原則
合理安排過渡環節任務和內容,可以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形成良好的秩序感,對其終身發展起著積極影響。遵循合理性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要求教師選擇幼兒喜歡且感興趣的元素,如為小班幼兒播放“自理勞動”小故事,讓幼兒跟隨音頻中的內容做出相應的動作,在過渡環節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與方法,滿足幼兒的身心發展需求;另一方面,要求教師提高幼兒的參與度,讓幼兒主動與周圍同伴、教師展開互動,在互動中積累學習經驗,以保證過渡環節的實效性。
2. 差異性原則
受個人能力、家庭教育和發展速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幼兒之間具有較強的差異性,在同一項活動中會呈現不同的學習狀態。尤其在生活環節,幾名幼兒可能同時開展一項活動,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幼兒所呈現的活動效果卻差異較大。因此,在幼兒一日生活過渡環節中,教師要關注不同幼兒的發展階段,并對幼兒發展差異展開詳細分析,利用其差異設定不同的過渡模式,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
3. 交互性原則
過渡環節的組織與規劃需要教師的耐心引導,結合幼兒的成長規律、動態為其創設不同的過渡模式。《3 - 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交互性原則,即要求教師突出師幼、幼幼互動這一原則,創設不同的活動與幼兒展開互動,在交互中不斷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使其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四、幼兒園一日生活過渡環節的優化策略
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不同的過渡環節所包含的活動項目不同,教育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別。《綱要》指出,教師直接指導的集體活動要能保證幼兒的積極參與,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過渡環節雖然時間有限,但卻是培養幼兒秩序感、生活習慣的重要途徑,更是保育工作實施的根本路徑。在當下的幼兒園教育過程中,教師缺乏對一日生活過渡環節的重視,過渡方式和銜接技巧較為生硬、死板,幼兒頻頻出現消極等待的情況,對教育質量產生不良影響。下文將從不同視角出發,針對過渡環節的優化策略展開探討,結合教育實例提出教學建議。
1. 科學安排時間,做好時長調控
《綱要》中“組織與實施”第九條,要求教師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并指出時間安排應有相對的穩定性與靈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照顧到個體差異。科學安排過渡環節時長,合理規劃幼兒在園內的一日活動,可以更好地發揮出這一環節的教育作用。在傳統的過渡環節中,教師缺乏對過渡時長的合理安排,更注重幼兒基礎生活環節的完成質量,過渡環節時間的長短,往往取決于幼兒的活動完成速度。基于傳統教學中的問題,為了提高幼兒過渡環節的教育質量,教師要科學安排幼兒的一日生活,明確各個過渡環節的銜接時長,做好時間調控工作,突出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獲取更好的學習體驗。
第一,教師要從本班幼兒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幼兒的年齡情況、學習實情科學安排過渡時間。例如,針對自理能力較弱的小班幼兒,其自我管理意識差、儲備的生活經驗有限,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在基礎生活環節中需要教師的幫助,如廁、盥洗、更換衣物等時間可以設定在10 ~ 15分鐘,為幼兒預留充足的過渡時間。針對能力較強的中、大班幼兒,其已經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能自己照顧自己,教師可以將過渡時間設定在10分鐘以內,初步規范過渡環節,做好教學活動的準備工作。
第二,教師要照顧到不同幼兒在過渡環節中的需求。以“基礎生活環節”為例,要求幼兒進行如廁、洗手、飲水等活動。在開展活動時,幼兒的活動進度不同,部分幼兒排隊等待,部分幼兒安靜飲水。針對這一現象,教師要實施不同的教育模式。對于在衛生間洗手的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其誦讀《洗手歌》,借助過渡環節提高幼兒的衛生意識;對于排隊接水、飲水的幼兒,教師可以向其講解正確的接水動作,并糾正幼兒在活動中的不良行為和習慣,提高常規教育質量;對于完成所有生活任務的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其在座位上玩玩具、看圖書,避免幼兒出現消極等待的不良情緒。總之,在合理安排時長的基礎上,教師要觀察不同幼兒的活動需求與進行階段,選擇多種不同的過渡模式,照顧到每名幼兒的活動體驗,以促進過渡環節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
2. 構建多元活動,提高教育質量
《綱要》指出,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動和過渡環節,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現象。幼兒園活動空間有限,讓幼兒同時進行一項活動,不僅狹小的活動空間無法滿足幼兒集體活動,擁擠的氛圍還會對幼兒的活動效率造成影響,得不到良好的學習體驗,安全也無法得到保障。基于此,教師在過渡環節要指導幼兒有序地完成各項活動,為幼兒構建多元化的過渡環節,根據幼兒情況創設不同的活動,讓每名幼兒都有事情做,落實《綱要》中的要求,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
例如,在“室內活動”與“戶外活動”之間的過渡環節中,要求幼兒如廁、洗手、飲水、更換衣物及室內鞋,活動內容較為復雜,教師要合理分工,根據幼兒活動過程創設不同的活動。在幼兒如廁、洗手等環節中,一位教師可以組織部分幼兒如廁、洗手、飲水,另一位教師便可以在活動室內帶領幼兒做簡單的游戲,如手指操、音樂律動、唱兒歌等。兩部分幼兒在同一時間內展開不同活動,避免出現消極等待的情況。在更衣環節,一位教師可以組織更換完衣物的幼兒在走廊排隊等待,引導其為盆栽澆水、玩墻面游戲、背古詩等,另一位教師在更衣區帶領幼兒更換衣物。兩部分幼兒有序完成活動,將過渡環節的教育優勢發揮到最大。保育教師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實施教育工作,輔助一些動作慢、生活經驗有限的幼兒完成過渡環節活動,以提高過渡環節的教育質量。
3. 提高互動頻率,培養探究精神
在幼兒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教師扮演著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等角色。教師應該加強對幼兒行為及操作上的關注,在過渡環節加強師幼互動,根據幼兒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迅速捕捉幼兒的活動需要,并對其行為做出積極回應,讓幼兒獲取全新的學習經驗。在過渡環節,教師要留心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和興趣點,引導幼兒展開深度學習,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探究精神。例如,在走廊排隊等待環節,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觀看窗臺上的盆栽。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會隨機提出一些問題,教師可以結合問題引導幼兒展開深度思考,以促進幼兒探究精神的形成。有些幼兒會提出問題:為什么室內的植物沒有室外的植物長得高呢?教師便可以與幼兒討論兩處植物成長空間、環境的不同,結合幼兒提出的問題展開深度探究,在師幼互動中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讓幼兒獲得全新的學習經驗。
此外,教師還可以提出具有探究性的討論話題,主動與幼兒進行互動,提高過渡環節的教育效率。例如,在戶外游戲結束后,師幼調整隊形回班級的路上,教師可以向幼兒提出問題:在今天的戶外游戲活動中,大家有什么新發現嗎?又學到了哪些新知識?對哪些問題好奇?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通過提問,讓幼兒說出自己在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做出的猜想、獲取的成果,師幼開展集體探究活動。通過這一探究性活動,有效利用過渡環節實現對上一活動的經驗總結,并針對未解決的問題展開集體探究,有助于幼兒探究意識的發展,實現教育環節的有效運用。
4. 增添游戲環節,激發幼兒興趣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游戲化教學模式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幼兒具有年齡小且心智發展不成熟的特點,趣味性、游戲化的學習模式能快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過渡環節的開發與創設中,教師可以增添游戲環節,結合下一活動的特點,利用游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為后續學習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
游戲活動并非盲目開展,過渡環節中的游戲項目應該具有短時性、便捷性的特點,并與下一教育環節融合,以此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以領域課程為例,當下一環節為“語言領域”活動時,教師可以創設“唱兒歌”“猜字謎”等游戲環節,在師幼互動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其快速走進下一階段學習活動中;當下一環節為“藝術領域”活動時,教師可以創設律動游戲,帶領幼兒跟隨音樂指令蹦蹦跳跳,在感知音樂的同時提高幼兒的肢體表達能力,同時為下一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當下一環節為“健康領域”活動時,教師可以構建手指操游戲,通過建議的動作引出幼兒領域學習主題。教師要利用過渡環節做好課程銜接,以游戲的形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過渡環節的趣味性,以達成理想的教學目標。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過渡環節中幼兒要做的事情構建游戲活動。例如,在清晨入園時,幼兒排隊等待同伴一起回到班級,教師可以利用“晨間運動”這一項目,借助音樂構建游戲活動。教師播放《健康歌》,帶領幼兒跟隨音樂做出相應的動作,既能打消幼兒消極等待的不良情緒,又能讓過渡環節更具趣味性。在盥洗環節,教師帶領幼兒洗手時,可以利用《七步洗手歌》創設游戲,帶領幼兒一邊讀兒歌,一邊開展“手上游戲”,提高過渡環節的趣味性,讓幼兒高質量地完成基礎生活環節活動任務。
綜上所述,過渡環節是幼兒各項活動的銜接紐帶。文章對幼兒園一日生活過渡環節的優化策略展開探討,立足幼兒教育特點,簡述過渡環節內涵及教育價值,從多視角出發對教育工作提出建議。在過渡環節過程中,教師應該從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其學習實情為幼兒創設不同的學習活動,幫助幼兒從上一活動中走出來,并提高幼兒的生活能力,將該活動的教育功效發揮到最大,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沈莉. 借用多元表征讓幼兒園一日過渡環節“活起來”[J]. 知識文庫,2022(23):34-36.
[2]籍燕利. 愉悅感受" 靈動過渡[J]. 山西教育(幼教),2022(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