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農村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區域活動的順利開展。農村幼兒園可以從重視教師培訓、合理規劃區域、科學投放材料、把握指導時機等方面入手,切實開展好區域活動,充分發揮其教育價值,促使幼兒健康、全面發展。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綜合能力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自主選擇活動區域和活動材料進行探索的活動。它是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的重要途徑,讓幼兒在“玩中學、做中學”,從而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但是,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當前農村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暴露出一些問題。基于此,幼兒園應該注重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合理設置活動區域,科學投放活動材料,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由、自主、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存在的問題
1. 教師的區域活動意識淡薄
目前,部分農村教師的教育理念傳統陳舊,專業素養有待提升。有的教師把區域活動與其他課程等同起來,當作分組教學的工具,導致區域活動大多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有的教師注重區域活動的組織形式,只追求形式上的新穎,卻忽視了內容上的改革與創新,無法實現區域活動真正的教育目的和意義,不利于幼兒的學習和成長。
2. 區域活動環境設置和活動內容不合理
部分農村幼兒園的區域環境設置存在空間布局不合理的現象。由于年齡特點,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幼兒園在設置區域環境時,對區域的布置考慮不全面,影響了部分區域活動目標的實現。例如,將角色區域和閱讀區域放到一起,閱讀區的幼兒容易受到角色區活動的影響,無法專心閱讀。區域活動環境的設置缺乏合理性,直接影響區域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另外,部分幼兒園還存在活動環境設置單調、活動內容單一的問題,很難有效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3. 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盲目、單一
農村幼兒園由于受經費方面的影響,區域活動材料投放有限。部分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目的不明確,往往是有什么材料就投放什么材料,忽略了活動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和科學性。部分幼兒園受班級人數、活動場地等因素的影響,投放材料隨意性大,材料質量不過關,且材料更新不及時,制約了區域活動作用的發揮。還有部分幼兒園投放的材料是一些簡單的、成品的活動材料,材料不豐富,缺乏探究性和可操作性,不能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
4. 教師區域活動指導能力欠缺
區域活動雖然是幼兒的自主活動,但是也離不開教師的參與和指導。部分教師一味地讓幼兒自主、自由活動,對幼兒的探究缺少適時的介入指導和恰當的評價,這種“放羊式”的教學方式不利于提高區域活動效果。部分教師為防止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受傷,往往不敢放手讓幼兒自主活動,或者幼兒活動時教師干預過多。部分教師甚至按照自己的想法開展活動,對幼兒活動缺少必要的觀察和等待,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契機,指導方法欠科學,不僅使幼兒能力的培養和良好個性的形成受到影響,還會使幼兒對區域活動失去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區域活動的效果。
二、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優化策略
1. 重視教師培訓,提升專業素養
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育理念直接影響區域活動的開展成效。為使幼兒園區域活動能扎實有效地開展,最大限度地發揮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教師需要提升專業素養,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
首先,加大學習力度,提高理論水平。針對當前農村幼兒園師資隊伍專業素養偏低的現狀,幼兒園要積極開展專業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例如,可以組織教師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幼兒園工作規程》《3 - 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等相關文件,熟悉幼兒園的工作規程,使教師轉變以往對區域活動的不成熟看法,從游戲的主導者和參與者向觀察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轉換,引導幼兒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可以選派骨干教師外出考察,學習前沿的教育理論和兄弟幼兒園成功的區域活動經驗,不斷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提高對區域活動的認識,提升自身組織區域活動的能力,為高效開展區域活動提供保障;也可以組織教師參加網絡研修活動,聆聽幼兒教育專家的專題講座,學習和觀摩名師的區域活動課堂實錄,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認識區域活動的價值,使教師從理論上武裝自己,不斷提高理論水平。
其次,積極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實際操作水平。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師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因此,幼兒園要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教學活動,讓教師在活動中提升自己的實際操作水平。例如,可以開展區域專題研討活動,邀請當地的幼兒教育專家,指導如何高效開展區域活動,并針對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指導建議,使教師在先進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提高教學水平;可以組織開展區域教學競賽、說課比賽、教學設計比賽等活動,讓教師在實踐中打磨課堂,完善區域活動設計,提高活動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可以組織“教師沙龍”活動,為教師搭建相互學習交流的平臺,交流區域活動的成功經驗和教學困惑,幫助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組織與實施區域活動,提高區域活動的有效性,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可以開展園本教研活動,針對區域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展開討論,集思廣益,達成共識,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研的實效性;可以開展幫扶活動,讓有經驗的教師幫扶新入職教師,以強帶弱,從整體上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2. 合理規劃區域,豐富活動內容
首先,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征,合理規劃活動區域。《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在規劃活動區域時,幼兒園要充分考慮幼兒的特點,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設置和安排活動區域。這樣規劃活動區域,不僅能豐富活動內容,還有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
其次,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活動區域。目前,大部分農村幼兒園活動場地普遍較小,功能室少,可用空間有限。幼兒園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活動區域。教師可以在走廊、樓梯角等空間安排適當的活動區域,如利用樓道墻面布置編織、拓印、壁畫等操作材料,既不占用空間,又可以自然形成區域;利用樓梯角創建圖書區,方便幼兒隨時換取圖書。同時,在規劃活動區域時,要科學合理,動靜分開,如科學區、閱讀區、棋藝區、益智區等需要環境安靜,要與表演區、美工區、運動區等較為熱鬧的區域分離,有利于幼兒悉心探究、閱讀;建構區的空間要盡可能大,讓幼兒在進行建構活動時有足夠的空間展示作品,等等。
最后,結合主題活動規劃區域活動,不斷豐富活動內容。以“尋找秋天”主題活動為例,在這一主題背景下,教師可以在美工區投放樹葉、麥粒、麥秸稈及常用的美工工具,讓幼兒發揮想象,描繪自己心中最美的秋天;在科學區,讓幼兒探究樹葉為何變黃,落花有何作用等;在生活區,提供各類水果,讓幼兒嘗試制作水果汁、水果拼盤等。這些區域活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又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
3. 科學投放材料,注重形式多樣
《綱要》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材料是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的基礎,是幼兒建構知識的依托,也是促進幼兒發展的載體。材料的投放工作對區域活動質量會產生直接影響。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借助操作材料獲取知識信息,提高各種能力。因此,教師應該予以足夠重視,并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選擇并科學投放多樣化的活動材料。
首先,投放材料要豐富多樣。在選擇投放材料時,教師要注意材料的形式多樣,如在美工區不僅要投放一定數量的彩筆、蠟筆、折紙、貼畫,還要投放剪刀、橡皮泥等材料,方便幼兒進行燙畫、泥塑、拓染、剪紙、布貼等活動。同時,教師在選擇材料時應該注意材料功能多樣、品種多樣,實現一物多玩。例如,在以“多變的扣子”為主題的區域活動中,把扣子投放到生活區,讓小班幼兒練習系扣子,或者讓幼兒用細線將扣子穿起來;把扣子投放到美工區,讓中班幼兒將形式多樣的扣子拼擺或者粘貼成各種圖案;把扣子投放到制作區,讓大班幼兒學會縫制扣子。這樣可以調動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的積極性。另外,教師在選擇投放材料時不要全部選擇成品材料,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兒園周圍豐富的鄉土資源,選擇具有農村本土特色的自然材料,如石子、樹葉、稻草、麥秸稈、種子等,這樣的鄉土活動材料更加貼近幼兒生活,使幼兒的參與度會更高。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編織類、廢舊類和美工活動類等自制材料,調動幼兒動手制作的積極性,使他們能主動地參與到區域活動中。
其次,投放材料要體現層次性。在投放材料時,教師不能一刀切,要根據幼兒的年齡段、發展水平、興趣愛好,為其提供具有啟發性、針對性和操作性的活動材料,以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例如,在建構區,可以為小班幼兒投放各種類型的積木,或是形狀、顏色不同的紙箱,讓幼兒動手搬弄、擺放、堆砌各種圖案,鍛煉幼兒手指的靈活性,形成一定的空間觀念;在美工區,可以為中班幼兒投放紙盒、紙杯、紙盤、毛線、鵝卵石、雞蛋殼、彩泥等材料,讓幼兒在制作、繪畫、泥塑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力;在科學區,可以為大班幼兒投放電線、電池、手電筒、萬花筒等材料,激發幼兒對科學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
最后,投放材料要體現趣味性和安全性。教師要善于觀察,從整體上把握幼兒的興趣點,投放符合幼兒興趣的材料。例如,在制作區,可以為大班幼兒投放若干張用麥秸稈編織的動物、玩具、首飾等圖片,以及一定數量的麥秸稈、顏料等材料,讓幼兒依據圖片進行編織,有效激發幼兒動手編織的欲望。同時,投放材料還應該考慮安全性。《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幼兒園在投放區域活動材料時,安全性應該是第一位的。區域活動材料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幼兒園活動安全指標,從而保障幼兒的安全。
4. 把握指導時機,適時介入指導
首先,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個性化指導。區域活動的突出特點是個性化學習。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發揮觀察者、參與者和激勵者的作用,把握介入時機,科學指導幼兒開展區域活動。教師可以采取“平行介入”的指導策略,如在建構區、美工區等區域活動中,教師和幼兒一同在活動區域動手操作,此時教師的操作過程很容易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從而以隱性指導的形式提示、啟發和引導幼兒的活動。教師也可以采取“交叉介入”的指導策略,如在角色扮演區,積極參與角色扮演,與幼兒一起活動,發現問題,巧妙地以肢體動作暗示幼兒及時糾正錯誤,引導幼兒完成活動任務。
其次,學會等待,精準把握指導時機。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認真觀察幼兒的活動行為,學會等待,精準把握指導時機,以伙伴和參與者的身份介入到活動中,恰到好處地給予幼兒支持與引導,既要滿足幼兒進一步拓展游戲情節的需要,又要尊重幼兒的意愿,支持幼兒的游戲行為,避免對幼兒活動產生干擾。在介入指導時,教師不要急于直接指導幼兒,而應該給幼兒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積極探索,大膽嘗試。當幼兒出現操作困難、區域活動無法繼續下去時,或是出現過度行為或糾紛時,或是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的積極性不高、表現消極時,教師應當及時介入,給予相應的指導,充分體現教師指導及介入的藝術性。例如,在美工區,幼兒前期制作都非常順利,但在最后環節遇到問題,沒有辦法繼續下去,這時幼兒失去了信心,教師要及時提供建議,指導幼兒完成活動任務。另外,在活動指導中,雖然區域活動要體現幼兒的主體性,但是規則意識的滲透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必須要遵守活動規則,學會自律。
總之,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的一種教育載體,能夠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等多種能力。為此,教師要認真分析當前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素養,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合理規劃活動區域,科學投放活動材料,精準把握指導時機,充分挖掘區域活動的內在價值,使區域活動真正成為適合幼兒個性化成長和全面發展的幼兒園教育活動形式。
參考文獻:
[1]黃冰虹.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對策探析[J]. 學周刊,2023(8):166-168.
[2]莊鐘霞. 幼兒園區域活動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 黑河教育,2022(4):81-82.
[3]黃婉圣. 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廣西教育,202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