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7歲的老人,半年來經歷了股骨頸骨折置換術、心臟支架置入術,帶狀皰疹、新發腦梗,突然出現胃穿孔,下一步的治療該如何選擇?一位93歲的老人因胰頭癌出現梗阻性黃疸,如何選擇治療方法?一位81歲的退休醫學教授,體檢時發現胃竇腺癌,動用外科最強的專家陣容對教授進行手術切除,手術非常成功,但教授3個月后多臟器功能衰竭仙逝了。
臨床實踐中,這些病例舉不勝舉。在亞專科越分越細的時代,專科指南、共識對某一個疾病都能夠做到精準診斷和治療,而對于多種疾病于一體的老年人,如何做到精準診斷和治療,相信我們所有人都會遇到類似問題。
2025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可能突破3億。他們如同那歷經風霜的老樹,根深葉茂,每一圈年輪都鐫刻著過往的故事與智慧,但存在儲備能力下降、適應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營養失調的趨勢;也面臨著不同程度的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骨質疏松癥、老年癡呆癥和各種惡性腫瘤的風險。這些都是老年人不可避免要經歷的“歲月滄桑”。所患與衰老有關的,并且有自身特點的一系列疾病,形成了這個年齡段特有的疾病癥候群,簡稱為“老年病”。
目前以“病”為中心的亞專科模式,遵守單個器官系統、單純疾病診治的原則,很少有人了解老年醫學的知識理念,知道老年人臨床檢驗的參考值、物理檢查的參考值和老年人治療藥物的適宜用法用量等。從行業角度,目前仍然缺乏專業的老年醫學專科醫生認證制度,缺乏對老年科人員系統規范的專科訓練。以“特殊病房”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老年醫學科,除了繼續延續強勢的心腦血管專業外,多數仍在科室內部成立亞專科,仍然規矩地按照亞專科的“指南”“ 共識”處理專科疾病。
龐大的老年人群已經來到我們面前,他們急切需要具有深厚傳統文化底蘊的老年科醫生,幫助他們恢復和維持身體的最佳功能狀態、改善或維持生活質量,實現“老而少病、病而不殘、殘而不廢”。讓多個健康問題的“協調統一”和“整體優化”,關心老年人的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幫助他們活得更有質量,更有尊嚴。
大家攜起手來,以醫者之心護桑榆之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