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男性患者,入院前與他人爭吵后出現持續性腹痛,遂到我院急診科就診。查腹部CT提示肝硬化、脾臟腫大、門靜脈高壓等。患者對此感到困惑,無法理解自己為什么會得肝硬化。入院后,經詳細問診和全面查體后,未發現明顯陽性體征。患者生活規律,家庭關系和諧,偶爾飲酒。既往乙肝五項檢查結果正常,且否認有輸血及不安全性行為史。
化驗結果提示丙肝病毒感染。患者母親表示,患者剛出生1天后確診為敗血癥,有過輸血史,考慮丙肝病毒感染與幼時輸血有關。患者父母、愛人及兒女化驗結果提示丙肝病毒檢測陰性。
住院后進一步查丙肝RNA陽性。胃鏡檢查未發現食管異常,但在胃底部發現一條明顯的靜脈曲張。通過FibroScan進行的無創肝纖維化檢測結果為F4期,表明存在嚴重的肝纖維化。肝臟活組織檢查按照Knodell評分系統定為4分,進一步證實了肝纖維化程度。肝臟平掃及增強MRI掃描發現肝內多發不典型增生,同時甲胎蛋白水平升高。病毒基因型為1b型。這些結果均支持丙肝導致的肝硬化診斷。
【臨床科普】
丙型肝炎是一種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影響肝臟功能。其臨床癥狀較輕或無明顯癥狀,病程進展緩慢,后期可出現乏力、食欲減退、腹脹、皮膚瘙癢等較為明顯的癥狀。
HCV在全球范圍內普遍存在,特別是一些發展中國家,嚴重威脅著公共衛生安全。HCV傳播途徑主要包括:(1)血液傳播:HCV主要通過血液途徑傳播,這包括輸血和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醫療器械。靜脈吸毒者共用注射器也是主要的傳播方式。(2)性傳播:性傳播是HCV傳播的關鍵途徑之一,尤其是在未采取適當的安全措施時。性行為中的高危因素包括擁有多個性伴侶以及參與不安全的性活動。(3)母嬰傳播:母親在分娩過程中可能將HCV傳播給新生兒,但這種傳播風險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已經顯著降低。
若未及時治療,丙肝可能會引發多種并發癥,常見的并發癥包括:(1)肝硬化和肝癌:有20%~30%的慢性丙肝患者最終會發展成肝硬化和肝癌。(2)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晚期患者可能會出現嚴重上消化道出血的癥狀,這通常是由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所致,還可能并發消化性潰瘍、門脈高壓性胃病、急性出血糜爛性胃炎、賁門黏膜撕裂綜合征等癥狀,嚴重時危及生命。(3)肝性腦病:丙肝導致的肝硬化晚期患者會出現肝性腦病,這是導致死亡的一個常見原因。(4)感染:患者還可能會并發多種感染,如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膽道感染、肺部、腸道和尿路感染。(5)其他并發癥:包括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肝腎綜合征、肝肺綜合征及腹腔積液等。這些并發癥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期壽命。
如果丙肝在早期被診斷并進行抗病毒治療,治愈率可達90%以上。即使病情發展到肝硬化階段,通過口服藥物清除丙肝病毒亦可延緩肝硬化進展。
因此,對于丙肝患者而言,及早接受規范治療并控制病情發展是預防并發癥的關鍵步驟。此外,患者還需定期復查并接受相應治療。同時,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飲食也是降低并發癥風險的重要因素。
【臨床反思】
若患者未能及時發現肝硬化,而是在出現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等嚴重并發癥時才診斷出,會嚴重縮短患者的生存期會。
如果能更早地診斷出丙肝,并通過定期篩查肝功能及甲胎蛋白來監控病情,及時控制肝炎活動,可有效延緩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進展,不僅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更能顯著延長其生存期。
丙肝作為一項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需要我們全社會共同努力,通過規范醫療行為、安全獻血、倡導健康性行為、加強環境監測以及普及健康教育等措施,共同營造一個更加健康和安全的生活環境。此外,政府和相關機構應不斷強化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執行,為公眾提供更加完善的醫療衛生服務,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安全。
綜上所述,藏在血液里的丙肝病毒需早篩早治。
(本文編輯 "任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