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立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是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論述的具體行動,也是師范院校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師范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政治要求和政治任務。這種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需要從動力機制、協同機制、評價機制、保障機制等多方面推動。
關鍵詞: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制度機制;長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995(2024)09-0047-05
基金項目: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高校輔導員研究)“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長效機制建構研究”(項目編號:22JDSZ3049)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1.黃玉新,女,湖北枝江人,華中師范大學發展規劃處副處長,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2.周" 北,女,河北秦皇島人,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為此,黨中央作出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戰略決策。隨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要認真總結這次黨史學習教育的成功經驗,建立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不斷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2022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意見》,就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提出具體工作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理論武裝同常態化長效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2024年2月,中共中央印發《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為黨史學習教育長效機制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推動高校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理論價值
師范院校是培養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接班人的搖籃,中小學教師是黨史知識的直接傳承人,推動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的常態化長效化,深入學習、研究和運用黨史,充分發揮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是師范院校的崇高使命與重大責任。
(一)有助于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
改革開放以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取得了長足發展。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作出系列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大力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創新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中的重點學科,須立足中國實際,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科體系的建設。2020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習近平首次系統提出了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重要命題。黨史是“四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史學習教育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發展的基本要求。中共黨史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構至關重要,推進高校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構建高校黨史學習教育長效機制,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規律研究,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進一步發展。
“基礎理論研究的過程要明確學科邊界,又不能畫地為牢。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理論研究不是等著我們去研究的封閉區域,而是需要我們主動探索的開放領域?!保?]基礎理論研究的創新發展來源于當前及歷史的實踐,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和歷史經驗指引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創新發展,我們要將黨的百年思想政治工作經驗上升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同時將黨史學習的新前沿和新需求融入基礎理論中,找到基礎理論的新增長點,以此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有助于充分吸收和利用豐富的歷史資源、實踐資源,促進新論斷、新觀點、新思想的提出,推進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的豐富和完善。
(二)有助于建構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理論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先后部署推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等七次黨內集中學習教育。按照中央要求,“黨的歷次集中教育活動,都以思想教育打頭……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2]歷次主題教育,都是為不斷加強黨的思想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水平,這都體現了理念目標的一致性和黨的建設的連續性、有效性和一貫性。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是黨內集中學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建構進行研究,明確其動力驅動機制、組織協調機制、考核評估機制、運行保障機制的內涵、結構、要素、特點及運行等,有利于形成科學有效的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理論體系。
“一個理論體系的形成,往往是先提出思想,然后初步形成思想體系以指導實踐,再在實踐的檢驗中發展,同時進行理論體系建構,這是一個理論豐富發展的過程,又是一個從感性認識不斷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其中包含基本范疇的創新以及原創性思想的貢獻等?!保?]馬克思、恩格斯創立實踐范疇,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及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特殊規律;列寧創立帝國主義范疇,揭示帝國主義戰爭和無產階級革命的規律;毛澤東創立中國社會各階級范疇,揭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規律;鄧小平創立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等范疇,深化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等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深刻總結并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推進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研究,有利于促進廣大師生深刻領悟黨百年奮斗的歷史價值和學習黨史的根本目的、基本要求、科學態度,形成科學有效的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理論,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理論體系的建構。
(三)有助于推進黨的理論創新
習近平指出:“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保?]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的研究不僅是一個實踐問題,更是一個理論問題,它關系到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需要融入馬克思主義尤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同時也要立足于實踐,探索新的創新性觀點與理論。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趨勢,提供了總的指導原理、基本立場觀點和一般原則方法。中國共產黨在極端嚴峻復雜的環境下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始終堅持并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建構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推進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有利于加深廣大師生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黨的創新理論發展的理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5]黨的理論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前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發展,都是持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不斷強化的前提基礎,是建立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的動力源泉。師范院校在建設教育強國,探索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提出新問題及新需求,不斷回應時代賦予的使命任務,黨史學習教育作為師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和手段,同歷次黨內集中學習教育一樣,在實踐的探索中,凝練經驗啟示,形成體制機制,推動黨內集中學習教育體系的形成,推進黨的理論創新。
二、推動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實踐意義
(一)加強黨對師范院校全面領導的必然要求
歷史和實踐證明,堅持和加強黨對師范院校的全面領導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不斷取得新的建設成果的重要經驗。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矛盾,黨要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目標,就必須加強和改進師范院校黨的建設,持之以恒推進黨史總結、學習、教育、宣傳,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建立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長效機制。通過黨的百年歷史去引導人、塑造人、鼓舞人,使廣大師生堅定政治方向,在思想上形成共識、政治上達成一致,行動上凝聚合力。第一,有助于師范院校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增強師范院?;鶎狱h組織和廣大師生黨員的政治意識,推動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激發師范院?;鶎狱h組織活力,堅強師范院?;鶎狱h組織。第二,有助于嚴肅師范院校黨內政治生活。黨史學習教育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黨內政治生活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載體。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對嚴肅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有助推作用。第三,有助于筑牢師范院校意識形態主陣地。師范院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加強對師生的革命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學習教育,有利于增強師生文化自信,強化黨的思想理論基礎,推進師范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從內部鞏固師范院校意識形態主陣地。
(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
立德樹人關乎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關乎國家前途命運。立德樹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任務,師范院校辦學要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的初心,堅定為國育才的立場,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這是人才培養的辯證法?!苯煼对盒|h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在師范院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助于解決“培養什么人、怎么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第一,有助于明確育人目標。黨史學習教育提出“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目標任務,學史崇德的“德”與立德樹人的“德”都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孕育的,兩者的基本內涵是一致的。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利于把對全黨的“崇德”要求與對師范院校的“立德”要求統一起來,促進師范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第二,有助于拓展育人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6]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來的歷史,積淀形成了許多寶貴的財富,傳承著黨的艱苦奮斗和獨立自主精神,黨史學習教育貫穿著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這些教育內容能讓師生更深切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第三,有助于把握育人規律。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歷史中,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收集整理這些歷史資料并結合新時代的條件特點予以轉化發展,有利于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在師范院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形成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有利于吸收借鑒黨治國理政的規律并轉化為指導師范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規律。
(三)扎根中國大地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應然之舉
中國的事情必須按照中國的特點和中國的實際辦,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正確之道。中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教育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辦好中國的教育,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扎根中國、融通中外,立足時代、面向未來,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7]建構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長效機制,學習把握黨領導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偉大歷程和寶貴經驗。一方面,有助于堅定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師范院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正是讓廣大師生明確我們是在中國大地上辦社會主義教育,是黨的全面領導、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及數千年優秀文化底蘊的滋養賦予了我們辦好中國教育的力量之源和自信之源。另一方面,有助于把握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精髓。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加強黨的領導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必須接受黨的領導。建立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制度機制,推進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的常態化長效化,有利于師生理解黨領導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歷史邏輯、制度邏輯和現實邏輯,有利于把握黨在師范院校開展基層組織建設的歷史淵源,加強新時代條件下黨對師范院校領導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認識。
三、推動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實踐路徑
(一)建構動力機制,明確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的價值意蘊
黨史學習教育目標的實現,需通過適當的動力保證并延續其穩定的發展趨勢,動力不足或過度都將阻礙教育目標的實現。把握黨史學習教育制度機制的內在動力機理,將為建立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提供重要依據。馬克思指出,“人以其需要的無限性和廣泛性區別于其他一切動物”[8]“任何人如果不同時為了自己的某種需要和為了這種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9]。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綜合,“需要”的自身特點和內在屬性,推動其不斷突破自身局限,決定了“需要”成為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的內在動力源泉,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向前發展。
建構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動力制度體系,提升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價值性和引領力。一是要探討影響動力發動機制的政策因素。政策就是指揮棒,用好激勵政策,運用激勵激發師生合理的“需要”,提高師生參與黨史學習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其目標的達成;同時在實施層面對“需要”進行保障,在提高認識層次、思想覺悟等方面加以完善,引導和激勵師生產生更多、更合理的“需要”,以達到黨史學習教育的目的。二是要探討影響動力發動機制的精神因素。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精神動力不可或缺,這也是師范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關注領域。要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推動師生思想精神層面的全面發展,這是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建設師范院校文明的重要依據。三是要探討影響動力發動機制的競爭因素。這是促使外在壓力轉化為黨史學習教育內在動力的路徑,可以激發個人潛能、強化自我意識。在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引入競爭因素,有利于實現黨史學習教育目的。四是要探討影響動力發動機制的創新因素。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是推動建立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的前提和動力。持之以恒推進黨史總結、學習、教育、宣傳需要繼承與創新的有機統一,要持續依據新時代、新要求,總結新經驗、挖掘新內涵。
(二)建構協同機制,規范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的過程管理
黨史學習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建黨百年之際,按照黨中央的統一部署和教育部黨組的工作要求,各師范院校按照黨史學習教育的基本要求,依據學校特色,規劃時間表和路線圖,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想要提質增效,形成常態化長效化,不僅需要黨組織統籌推進,還需要全體師生的積極努力和社會各方力量的共同參與,須高度重視協同機制的作用發揮,整合協調影響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的各個要素,限制制約影響黨史學習教育發展的各種不利因素。
建構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協同制度體系,是對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作出頂層設計和系統安排。一是要重點探討師范院校各級組織的職責邊界及有機聯系。明確師范院校黨委,黨委宣傳部、組織部、學生工作部等職能部門,群團組織,院系黨委(黨總支)等組織的工作職責,細化各部門的工作標準、職責要求、制度安排,使學校黨委的統籌部署及各部門在執行黨史學習教育工作任務協同時取得最佳效果,充分發揮組織協同機制的領導力、執行力、參與力、戰斗力、凝聚力,確保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組織有序。二是要努力探索建立社會、學校、家庭三方協同的黨史學習機制。根據新時代黨史學習教育環境和要求的變化,有效整合現有學習資源和支持力量。社會要有針對性地通過大眾傳媒輿論傳播方式引導青年學子學習,培養廣大青年的愛國情懷和報國之志;師范院校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講述黨史的過程中要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助青年學生認識家國前途命運;家長要通過故事講述、日常溝通等方式傳承好紅色家風,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中。
(三)建構評價機制,加強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效評估
建構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評估制度體系,制定符合新時代要求,開放的、可持續發展的評估指標,明確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的考評尺度、考評標準、考評程序等,形成一套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工具包,聚焦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借助信息化、網絡化等技術手段,以實現考評系統的整體最優化,確保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的評價、反饋、調整合理有據,是保障黨史學習教育能否真正取得實效的有效手段和方式,這種評估機制要依據設定的教育目標來評價其完成情況,給予分等級的評定。
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要與目標相結合,遵循讓人民群眾滿意的原則,并根據科學化要求,實事求是地設計相應的評價指標。目標的設定不是普遍性或者抽象性的,而是具體的可衡量的。一是完善黨史成果的評價體系。當前各大高校、社科院等大多都建設有職能齊全的黨史教學及研究隊伍,但在研究成果上,黨史學習教育的大眾化通俗化成果作品不多,要通過體制內評價體系的改革完善,在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考核中將黨史普及宣傳成果納入指標體系,進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長效。二是建立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考評機制。通過考評機制對黨史學習教育的實現成效進行科學衡量,同時對學習教育過程的階段性目標給予有效評價。一方面對師范院校師生參與黨史學習教育自我行為的規范性進行評價;另一方面對最終取得的學習教育效果與人民滿意度的一致性進行評價。三是形成有效的糾錯調整機制。對黨史學習教育中的形式主義、達標主義、教條主義、官僚主義等,在批評的基礎上進行糾正,把評價的結果納入日常工作考核和晉升機制中,通過評價結果的反饋和調整來提升評價機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四)建構保障機制,營造良好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的發展環境
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的建構需要持續的動力發動、高效的組織協同、科學的評價反饋,為確保這些制度機制能夠運轉流暢、安全可控、持續發展,就需要有全面的保障機制,為其營造穩定安全的發展環境,才能促使各個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凝聚強大合力,確保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實現效果最大化,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制度機制的功能實現。
建構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保障制度體系,將環境保障、制度保障、隊伍保障、物質保障等有效融合,形成穩定的保障系統。一是要營造良好環境,不斷完善黨史學習教育的環境氛圍。思想行為的發生是客觀存在的反應,離不開環境的影響和熏陶。要推進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就要重視環境的影響。環境可以為機制運行提供良好的氛圍,也能影響機制運行最終目標的實現。只有黨史學習教育制度機制與環境因素相互匹配和支持,才可以保證制度機制運行的順暢,才能實現黨史學習教育目標。通過強化環境建設,優化網絡環境,才能增強師生參與黨史學習教育的思想自覺。二是要完善制度體系,實現黨史學習教育常態長效的制度化建設。要探討如何在大學生思想引領、學生黨組織、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形成制度體系。落實黨史學習教育的制度保障,要以師生滿意度為導向,在工作制度設計上體現方針具體化、內涵清晰化、指標責任化、監督全程化;要強化制度執行,狠抓制度落實,樹立制度權威性和根本性,推動形成人人遵照制度,制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氛圍。三是加強隊伍建設,提升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建好黨史學習教育工作隊伍是隊伍保障,也是組織保障,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做到教學研相結合,另一方面還要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共黨史黨建等學科的科學定位,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理論支撐。要探索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工作隊伍的選聘、培訓、考核的系統流程,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納入大學生人才培養體系、納入課程建設體系、納入師資隊伍建設體系,確保師范院校黨史學習教育運行保障有力。四是要加大相關投入,強化黨史學習教育常態長效的物質保障。“學黨史、悟思想”最終要落實到“辦實事、開新局”上,實事辦得好不好,新局開得怎么樣,要以師生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黨史學習教育效果的標準。要想取得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需要健全必要的學習教育基礎設施,并將其納入師范院校事業發展的總體規劃中,需要建立穩定的資金投入機制,使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的運行有穩定可靠的資金保障。
Construction of \"one-stop\" student community culture education system in normal colleges:
An exploration of value, dilemma and strategy
Li Xian-ling1, Han Xu2
(1. Office of Student Affair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2. School of Marxism,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Cultural development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 also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work of colleg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which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opening up the \"three full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link and approach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ltural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one-stop\" student community is an effective suppl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fiv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one-stop\" student community culture educ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insufficient cultural resources, imperfect community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insufficient cultural brand building, especially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vision of student community culture education in norm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takes normal colleg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puts forward a five-in-one \"one-stop\" student community culture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practice strategy, which is \"party building guidance, subject creation, resource sinking, teacher settlement, technology empowerment\" to create a good cultural education atmosphere in the student community,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one-stop\" student community culture education.
Keywords:normal colleges; culture education; \"one-stop\" student community(責任編校:周文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