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下,我國企業正處在經濟體制改革的深水區和轉型發展的關鍵期,要順利完成這兩項任務,就必須要對現行資本結構進行完善與改進,使之達到最優化的水平,一方面,在對資本結構進行優化的過程中,企業可以建立起一個權責分明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在對資本結構進行優化的過程中,企業還可以建立一個產權清晰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這不僅有助于企業實現價值的最大化,而且還將對企業改革成功和實現轉型發展產生積極地推動作用。
關鍵詞:資本結構優化;理由;影響因素;路徑
資本結構最優化是現代市場經濟環境對企業提出的要求和挑戰,是對企業有效進行資本管理和資本分配的反映,是企業實現長期穩健發展、做強做優做大必須具備的客觀元素。企業在對資本結構進行優化的過程中,可以科學規劃債務股權比例、對成本效益進行合理分析、提升經營活動的盈利能力、適時調整資產結構、進一步增強風險管理水平和積極尋求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從而實現對財務管理穩定性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一、企業資本結構優化的理由
第一,可以提高企業的財務績效。財務績效,即企業通過實施和執行財務戰略而為經營活動作出的貢獻,包括企業的盈利能力、運營能力、償債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等,企業通過優化資本結構,可以減少財務成本、增強盈利能力和運營能力、降低財務風險,從而實現良好的財務績效。
第二,可以改善企業的現金流量。現金流量,即企業在某一會計期間內、按照現金收付實現制,由其經濟活動而產生的現金流入、流出的總量,包括企業的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和非經常性項目等,企業通過優化資本結構,可以減少金融負債,改善運營能力和經營狀況,進而也使企業的使現金流量情況得到改善。
第三,可以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企業資金結構合理與否,對其財務風險能產生直接的影響,比如,企業若長期資金過少,因出現資金短缺而無法滿足長期發展需求的情況,那么就會給企業的正常經營帶來負面影響;反之亦然,企業若長期資金過多,因短期負債過少而出現資金利用效率低下的情況,那么企業的經營成本就會增加,經濟效益就會降低。
第四,可以保證企業的財務穩健性。財務穩健性是衡量企業價值的重要指標,保持財務穩健性,不僅對于促進企業經營活動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要,還可以增強企業防止發生財務風險的能力,企業通過優化資本結構,可以提高財務工作的柔韌性,這樣一來,當企業遇到市場競爭、行業風險等外部環境變化時,就仍然可以維系正常的經營狀態。
第五,可以強化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資金使用效率,即企業資產使用的有效性和充分性,是企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企業資金結構的合理與否對其資金使用效率能生產很大影響,企業通過優化資金結構,可以實現對資金的最大化利用,促進資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和經濟效益獲取能力的增強。
第六,可以增強企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能力。企業通過優化資本結構,可以增加股權融資、改善負債結構、拓寬融資渠道、擴大融資量和有效分配資金、健康經營環境,在提升市場競爭力的同時,也促進了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增強。
二、企業資本結構優化的影響因素
第一,行業特性的影響。行業特性可以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演變過程提供參考,為投資提供良好價值分析依據,行業生產要素包括原工人、工具、材料、科研能力、營銷能力、市場環境、競爭程度以及周期性、波動性、脆弱性等諸多方面,不同行業具有不同的特性,這會給企業資本結構帶來直接的影響,比如,企業若是需要大量的資本來購買設備和原材料,那么對債務融資的依賴性就非常大,反正,則企業對股權融資的依賴性會更大。
第二,企業規模的影響。企業規模,指的是對企業生產、經營等范圍的劃型,界定企業規模的依據主要包括企業的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和行業特點,一般可將其分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企業規模對企業的資本結構有著重要影響,比如,規模較大的企業,由于擁有強大的信用背書和可供擔保的資產,因此可以較為容易獲得低成本的債務融資,也因此可以在內部積累更多的資金儲備用于資本投資和擴張計劃,這就大大減少了對融資的緊迫性需求;反過來道理亦然,小型企業、尤其是初創企業則要面臨更高的融資成本,因為它們的信用和可供擔保的資產遠不及大型企業,只能以付出更大代價的方式來為自己爭取資金支持。
第三,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企業盈利能力,即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也就是企業資金或資本的增值能力,比如,企業一段時期內收益數額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就是該企業在這一段時期內的盈利能力,企業盈利能力對其資本結構的組成具有直接影響,如果企業具有穩定的高盈利能力,那么企業就比較容易獲得債務融資,這是因為這樣的企業具有承受償還債務的能力,反正,如果企業的盈利能力較低,那么這個企業就更應該傾向于股權融資,以減輕因償還債務而造成的壓力。
第四,外部資本市場的影響。資本市場,即指的是“進行中長期(一年以上)資金(或資產)借貸融通活動的市場”,資本市場具有涉及資金期限長、長期較穩定的收入和風險大的特點,企業外部資本市場會影響到企業內部的資本結構,比如,當資本市場利率較低時,由于債務成本較低,因而企業會考慮借入更多的債務,當資本市場不穩定時,企業則會考慮保持較低的財務杠桿,以減少財務風險的威脅。
第五,政府層面政策法規的影響。就政府層面而言,為了完善和穩健市場機制,需對政策法規進行一些適時的調整,這也會對企業的資本結構產生影響,比如,政府可以通過稅收政策來鼓勵或抑制企業的債務或股權融資,又比如,政府還會對一些特殊行業制定特殊的政策法規,因而這些行業在配比資本結構時,也必須要對政府政策法規給予特別的考慮。
三、企業實現資本結構最優化的路徑
第一,強化盈利能力。企業強化盈利能力的過程,其實就是企業進行自我積累的過程,很多企業之所以會出現債務沉淀的問題,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資產的盈利水平低下,自我積累緩慢,因此,企業要優化資本結構,就必須重視自我積累,通過自我積累強化自己的盈利能力。
第二,確定債務水平。企業債務水平是由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等要素共同確定的,是企業在分配資本構成比例時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對保證財務的穩健性非常重要,如果企業盈利能力較強、且現金流穩定,那么企業就可以適當增加債務比例,較好地利用財務杠桿,反之則應該降低債務比例。
第三,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是為了可以以最小的成本投入來博取最大的經濟效益,所以,企業要對不同融資方式的成本進行認真全面分析,比如債務利息支出、股權分紅等等,以便找到成本最低的融資方案,以增加經營利潤和償債能力。
第四,優化融資渠道。可以從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兩個渠道對資本結構進行優化,內部渠道如應付稅款、利息、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應付職工薪酬等;外部渠道如發行普通股、企業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認股權證以及向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等;內部融資的特點是不必支付借款成本,風險很小,但是資金量也小,外部融資的特點是速度快、彈性大、資金量大,但是成本高,風險也較大。
第五,持續關注經濟環境的變化和政府經濟政策的調整。對于前者,企業需要根據經濟周期和行業發展趨勢,對資本結構進行調整,使之趨于最優化;對于后者,企業需要根據國家對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情況,適時對自己的融資策略做出調整,以保證對資本結構的適時優化。
參考文獻:
[1]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資本結構優化策略研究[J]. 張姝蘭.中國產經,2021(05)
[2]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資本結構優化的思考[J]. 石巖玉.現代商業研究,2024
[3]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資本結構優化思考[J]. 閆娜.納稅,2023
[4]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資本結構優化的思考[J]. 田爭平.財會學習,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