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專職組織員在發展黨員、教育管理黨員及協調黨組織關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助推器。然而,在落實專職組織員制度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專職組織員崗位職責不明確、黨員教育管理工作薄弱、專職組織員隊伍建設長效機制尚未形成等問題,文章從明確角色定位,厘清崗位職責;完善專職組織員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等方面提出優化路徑,以此來推動高職院校黨建工作水平不斷提高。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院校;專職組織員
專職組織員作為高職院校黨建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素質和能力直接影響到黨建工作的質量和效果。新時代背景下專職組織員也面臨新的挑戰,如知識更新速度快,對專職組織員的專業素養提出更高要求;學生群體多元化,需要專職組織員具備更強的溝通協調能力;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要求專職組織員不斷適應新的工作環境等。因此,構建一支高素質的專職組織員隊伍,對于提升高職院校黨建工作水平,助推高職院校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校專職組織員的發展脈絡
目前,“組織員”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1945年,是當時劉少奇在黨的“七大”報告中提出來的,而高校專職組織員的提出時間則相對較晚。最早見于1965年,中共中央組織部在《關于目前黨員的情況和今后六年接收黨員意見的報告》中提出,該報告開啟了對高校組織員制度建設的探索。后來,組織員制度被破壞。直到1978年后,組織員制度才得以恢復。1983年,中共中央組織部又通過《關于加強在大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的意見》的發布,進一步恢復了組織員制度。1990年,中共中央發布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黨的建設的通知》,組織員制度的發展才逐漸趨于完善。1995年,中共中央組織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在青年中發展黨員工作的意見》中對組織員的編制、職級、待遇等作了相關補充。至此,高校組織員制度實現了從無到有。
黨的十八大以后,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對高校發展黨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新形勢下如何加強黨員發展和管理工作。2017年,教育部黨組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明確提出高校要落實黨務工作者“職務職級‘雙線’晉升辦法和保障激勵機制……每個院(系)至少配備1-2名專職組織員”。首次對高校二級學院專職組織員的配置數量進行了明確規定,全國高校二級學院大規模配備專職組織員得以開啟。同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高校如何建設專職黨務工作隊伍提出明確要求。2021年,中共中央印發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以黨內法規的形式對高校專職組織員的配備提出明確要求,成為新時代高校加強專職組織員隊伍建設的綱領性指導文件。
高校專職組織員制度歷經近80年的發展歷程,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寬泛到精準、由局部化到體系化、從數量化到優質化的過程。也可以從中發現專職組織員的職能定位始終是圍繞黨員開展的,主要包括發展黨員工作,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以及二級學院黨組織交付的其他工作。
二、高職院校專職組織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專職組織員創新能力缺乏
習近平強調“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自覺踐行初心使命,著力解決“本領恐慌”、能力不足的問題。創新能力是優化高校組織員隊伍,提升高校組織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當前,高職院校專職組織員大多數都很難將黨的創新理論運用于具體實踐工作中,理論學習和實踐工作出現“兩張皮”的現象。具體剖析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理論學習流于形式,缺乏檢驗學習效果的標尺。開展各種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時,注重形式,缺乏對學習效果的檢驗,導致大家在組織集中學習時抱著重在參與的心態,對學習過程和效果有所忽視,導致理論學習學得不深不透一知半解,無法達到入腦入心的效果。二是對黨的創新理論學習重視不足,缺乏主動學習、持續學習的意識。對黨的創新理論的學習要靠上級的約束和組織,自身很難主動去學習,通常把黨的創新理論寫在筆記本里,卻對這些理論缺乏深度的思考,以至于無法用理論指導實踐。通常簡單地把“學習了”當成“學會了”,把“研討了”當成“掌握了”,把讀原著寫在述職報告里,卻沒落實在實際行動上,真正較真碰硬時“叫不準’“說不透’“做不好”,還不能養成在確保吃透中央精神前提下開展工作的習慣。存在理論知識不清晰、靈活運用不到位、看家本領不過硬,對黨的創新理論理解不深入、對黨的創新觀點認識不到位、對黨的創新方法運用不徹底,缺乏開展黨建工作創新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無法將形式新穎的創新載體、靈活多樣的創新活力融入高職院校黨建活動中,難以形成高質量黨建引領事業高質量發展。
(二)黨員教育管理工作薄弱
一是黨員教育管理缺乏。黨員教育管理是專職組織員的工作職責之一,但由于對專職組織員的定位模糊,崗位職責不明確,再加上二級學院專職黨務人員少,專職組織員難免要承擔“原定”職責范圍外的許多工作。這就導致專職組織員在黨員教育管理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之從專職組織員的招聘和崗位職責來看,專職組織員的招聘并沒有對相關工作經歷進行要求,這就導致專職組織員也需要對這個新的崗位進行探索。二是不重視黨員的繼續教育。發展黨員不同階段的教育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包括入黨動員,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和預備黨員的培訓教育,以及轉正后的黨員繼續教育,教育的好壞對黨員發展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根據發展黨員流程,專職組織員大多可以協助二級學院黨組織做好各個階段的培訓教育工作,但對入黨后的繼續教育往往重視不夠,從而導致部分黨員“入黨之前拼命干,入黨之后松一半”的現象較為突出。三是忽視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設。在做好黨員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時,更要運用各種規章制度來約束黨員。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和健全黨員教育管理的各項制度,做到黨員管理規范化、科學化。
(三)組織員隊伍建設長效機制尚未形成
組織員制度歷經近80年的發展歷程,國家出臺了很多有關高校專職組織員的政策文件,但回歸到高職院校時我們會發現,高職院校組織員隊伍建設依然缺乏長效機制。相關部門對國家針對專職組織員出臺的制度文件理解得不深不透,停留在表面,自然無法厘清該崗位的性質和定位。同時根據上級文件制定自己學校的相關制度時存在對上級的有關政策文件照搬相關條例的現象,與高職院校本身的工作實際融合不夠,脫離實際。
主要表現在:一是相關招聘制度不成熟,在發布招聘公告時,未充分考慮專職組織員身份的雙重性。在相關政策的執行下,部分高職院校為達到相關要求,在招聘專職組織員時并未對應聘人員是否有相關工作經歷提出明確要求,導致選拔出來的專職組織員大多無相關工作經歷,再加上選拔出來的人員到崗后缺乏針對性培訓,周圍黨務專職人員較少,無法真正做到傳幫帶,導致新入職的專職組織員工作內容不熟悉,業務能力弱,開展工作很艱難。
二是培訓缺乏針對性。高職院校每年都會組織教職工進行全員培訓,但這些培訓內容大多針對教學環節,未對專職組織員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即使偶有開展但每次培訓的內容千篇一律,再加上培訓人員往往都是自己學校的黨務人員,培訓模式很難有創新。有時則是為了應付上級安排的培訓任務,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同時,培訓難以實現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只有對專職組織員隊伍的培訓要有實用性、針對性、時效性和創新性,才能有效激發專職組織員對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黨建理論研究和經驗總結凝練的能力才會逐漸增強,專家型組織員才會越來越多”。
三是晉升機制落實不到位。《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規定:推動學生黨建工作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落實職務職級“雙線”晉升辦法和保障激勵機制,實行職務(職稱)評審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高校的三支隊伍中,思政教師隊伍、輔導員隊伍都落實了職務職級的“雙線”晉升,但部分高職院校對專職組織員的“雙線”晉升還未落實。即便有部分高校已有“雙線”晉升的制度,但由于開啟的時間相對較晚,與輔導員隊伍相比,專職組織員隊伍建設在貫徹落實職務職級“雙線”晉升方面還有較大差距。例如在職務晉升方面,部分高校對于專職組織員的職業規劃并沒有頂層設計;在職稱評審方面,部分高職院校同樣沒有做到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專職組織員往往與專職教師一起參評,降低了專職組織員崗位吸引力,不利于隊伍的穩定。
三、新時代高職院校專職組織員建設的優化路徑
(一)明確角色定位,厘清崗位職責
專職組織員的角色定位決定了專職組織員的崗位職責。專職組織員崗位職責的制訂應突出角色定位,根據相關文件規定專職組織員的崗位職責圍繞發展黨員和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展開。在發展黨員方面,專職組織員應根據二級學院現有符合發展條件的入黨積極分子的數量,協助所屬黨支部制定每年的發展黨員計劃,并對計劃進行可行性分析,年終對發展黨員計劃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嚴格按照發展黨員的標準,培養和選拔出符合要求的人員,保證黨員質量。定期做好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的培養、教育、考察以及轉正工作;審閱入黨材料,檢查黨員材料是否齊全、規范,手續是否完備、符合要求;研究和總結二級學院發展黨員工作的經驗和不足,及時向二級學院黨組織建言獻策。在黨員教育管理方面。專職組織員應協助二級學院黨組織開展黨員教育培訓、黨支部書記以及黨務工作者培訓;協助二級學院所屬黨支部開展黨的組織生活,做好黨支部調整和換屆選舉工作;主動調查研究師生黨員的思想狀況,及時了解黨支部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向二級學院黨組織提出黨員教育管理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和健全黨員教育管理各項制度。最后是要完成學校黨委組織部和二級學院黨組織交付的其他任務。
(二)完善專職組織員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
專職組織員的工作具有一定程度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再加上隨著國家對黨建工作越來越重視,黨務工作變得越來越細化,越來越繁瑣。專職組織員作為二級學院的專職黨務工作人員,相比兼職黨務工作人員而言,難免會承擔更多的黨務工作。從長遠來看,完善專職組織員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迫在眉睫。一是要做好專職組織員隊伍“三定”工作。做好專職組織員定崗、定編、定責工作,保證專職組織員隊伍的穩定性。二是要貫徹落實職務職級“雙線”晉升政策。對于專職組織員隊伍,職稱評審應單列計劃、單設計劃、單獨評審,將專職組織員“雙線”晉升政策落到實處。三是完善培訓體系。一方面培訓的內容要與時俱進,另一方面可以將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為自己學校的專職組織員提供走出去交流學習的機會,這有利于提高專職組織員的工作視野和大局觀,增強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將校外一些業務精的專職組織員引進來開展講座培訓等,進行業務上的交流和學習。四是建立專職組織員創新能力的激勵機制,提高創新力建設的保障水平。強化創新激勵,有利于保障專職組織員隊伍創新能力的平衡與穩定。完善專職組織員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還有利于激發專職組織員的工作干勁和創新能力,永葆黨的生機與活力,保持黨的先進性。可以通過推動職業能力的創新、提倡職業技能創新、支持科研能力創新、鼓勵職業研究、提供實踐鍛煉平臺等方式激發高職院校專職組織員的創新能力。完善以結果為導向的考核激勵機制,暢通高校專職組織員的晉升渠道,才能充分激發專職組織員的工作能動性,提升專職組織員的自我實現價值感。
四、結語
新時代高職院校專職組織員隊伍建設是提升學校黨建工作質量和服務學生發展的關鍵。專職組織員在新時代背景下面臨著更多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必須緊跟新時代高校黨建的發展步伐,認清新時代高校組織員的角色定位,探索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專職組織員工作路徑的優化策略,才能更具針對性地提高專職組織員的職業素養和激發專職組織員的工作熱情,保證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高質量開展,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申家瑞.高校二級學院專職組織員職能定位及作用發揮探析[J].辦公室業務,2023(10):96-98.
[2]高霏霏.高校組織員隊伍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2(28):85-87.
[3]蘇萍.新時代高校組織員隊伍建設研究[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6(04):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