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審計整改“下半篇文章”與揭示問題“上半篇文章”同樣重要,必須一體推進。宜春市審計局高度重視審計整改工作,將推動審計查出問題整改作為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具體舉措,著力構建“543”的大整改工作格局,為審計事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一、推動“五方共管”,初步形成大抓整改落實的管理體系
高位推動審計整改工作,取得了各級領導和部門的重視,實現了多方合力推動整改見行見效。通過不斷厘清關鍵環節、理順運行機制,初步形成了黨委、人大、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審計機關“五方共管”的審計整改管理模式。2023年,提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研究審議審計整改工作2次,協調市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組織召開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推進會各1次;市人大常委會每年組織對被審計單位整改預算執行審計發現問題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有效推動了有關責任單位快速整改、真改實改,有力推動了部分長期未能整改到位的問題得以糾正。
二、盯牢“四制共建”,全面形成大抓整改落實的監督合力
針對審計整改工作涉及面廣、落實難度大的特點,建立“協同———調度———督導———考核”四位一體工作機制,協調聯動相關監督部門,共同配合形成整改合力,扎實推動整改措施落實落地。
1.重協同。深化與紀檢、巡察、組織人事、財政等監督部門的協作配合,宜春市審計局推動市委市政府制定《關于推動新時代宜春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的若干舉措》,制定《“三函”聯系協調機制》,進一步明確了整改結果運用措施,進一步暢通了向市紀檢、檢察機關出具《審計整改督促告知函》的協商渠道,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同時,協助市政府審核相關職能部門提交的上級審計機關反映宜春市問題的9篇整改報告。
2.重調度。高標準擰緊責任鏈條,落實定期調度機制。按照“誰審計、誰負責”的原則,每月調度整改情況并在局務會匯報,整改牽頭科室抓總協調、建立臺賬、動態跟蹤,將整改工作納入局“三比三爭”重點任務,制定施工圖,明確時間表、路線圖,確保年度整改率達到95%以上;對于市委市政府交辦的重點事項,整改牽頭科室堅持每周調度,印發工作提示、通報等5份,向市領導書面匯報整改情況3次,代政府草擬整改報告8篇,有效履行了政治責任。
3.重督導。開展聯合督導、專項督導,強力推動重點問題整改落實。2023年,與市人大、市委組織部聯合開展現場督導各1次;組織與政府辦聯合開展十九大以來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回頭看”1次;局機關開展高標準農田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情況專項督導6次;推動將審計查出問題整改納入“兩辦”年度重點工作督查內容,有效壓實了被審計單位的主體責任。
4.嚴考核。落實考核機制,壓實督促檢查責任,做到“內外兼修”。對內,修訂《審計系統工作考評方案》,將整改工作新要求納入對縣(市、區)審計局和業務科室綜合考核的指標內容,推動清單制、分類管理等要求在全市審計機關得到貫徹落實;對外,在市直單位和市屬國有企業綜合考核中,對“完成當年度審計整改任務情況”指標進行評分,對于未完成2022年整改任務的2個部門進行了扣分,有力維護了審計威信。
三、聚力“三點共抓”,全力提升大抓整改落實的工作成效
堅持加強對審計整改全方位、全鏈條管理,緊盯三個重點環節,以有力整改促進審計工作成效大提升。
1.抓整改質量。制定《審計全過程質量控制風險清單》,明確整改工作要求,防患整改風險。2023年,對于需重點推進的省級和市級預算執行審計等6大項818個問題的整改,整改牽頭科室逐項核實整改措施和佐證材料,確保具體問題的整改做到見人見事見物,體制機制問題的整改做到見制度見文號見成效,實現省人大常委會對宜春市及市人大常委會對市直41個部門(單位)的滿意度測評結果均為滿意。
2.抓審計研究。以研究型審計破解審計整改工作難題,2個單位開展了審計整改工作課題研究。在主題教育期間,完成審計整改工作調研,在總結經驗做法、剖析短板弱項的基礎上,制定了《規范履行審計整改督促檢查責任工作舉措》,真正把主題教育的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落實審計整改的實際舉措。
3.抓長效治理。堅持“治”“防”并舉,對于審計發現的問題,各審計組深入剖析體制性障礙、機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提出合理可行的意見建議198條,呈報審計專報19篇,促進被審計單位建章立制99項,推動審計發現問題從“點上改、具體改”到“面上改、深入改”延伸。
審計整改是政治任務,需立足全局、強化責任,審計整改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各方協調、通力協作。2024年,宜春市審計局將始終壓實審計整改責任,完善上下貫通、左右協調、內外聯動的“一盤棋”整改格局,以扎實審計整改成效推動審計事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宜春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