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語文教學的改革也在不斷深化。初中文言文教學改革是新課改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采用“滿堂灌”的方式,忽略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佳。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初中文言文教學改革工作,將傳承傳統文化、汲取古人智慧作為初中文言文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為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質量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傳統文化 古人智慧 初中語文 文言文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6.012
初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是學生學習各種知識、能力的重要階段。文言文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思維能力和文學素養的提高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但當前初中文言文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佳。文言文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其教學改革必須與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相結合,為學生發展提供更多的機遇。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初中文言文教學改革工作,將傳承傳統文化、汲取古人智慧作為初中文言文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就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從而提高其學習效率。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為學生展示文言文優美的語言文字魅力。比如在講解《陋室銘》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翻譯成現代漢語,學生紛紛贊嘆古代文人的高尚情操,對文言文產生濃厚興趣。其次,教師可通過播放視頻、音頻等形式向學生介紹文言文的背景知識,讓學生在欣賞文言文之余,潛移默化地接受了傳統文化的熏陶。最后,教師在講解文言文時,可通過講故事、說典故等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內容。如講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戰國時期魏文侯、李悝等人治理國家的故事,并引導學生思考他們是如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此外,教師還應向學生傳授一些學習方法。如在講解《雖有嘉肴》這一課時,在講到“學然后知不足”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知不足”與“不知足”的區別:如果說“知不足”是對知識掌握不全面的表現,那么“不知足”則是對知識追求無止境的表現;“知不足”與“不知足”并不是一種對立關系,而是辯證統一關系。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學生會認識到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進步。如在講解《愚公移山》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你認為愚公應該怎么辦?”學生通過思考后認為愚公應該繼續堅持移山。然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愚公之所以能移山,是因為他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愚公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同時也告訴我們要學會堅持不懈?!蓖ㄟ^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還能從中學到了一些學習方法。教師還應重視在文言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滿堂灌”的方式,學生在聽完課后往往已經忘記所學知識。而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通過自主閱讀、小組討論等方式,將所學知識內化于心。
二、增強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中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教師在講授《陋室銘》一課時,首先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場景。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你認為陋室是一種什么樣的環境?”然后讓學生自由討論,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文章進行分析,最后教師進行評價和總結。教師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陋室的看法,引導學生結合文章內容、時代背景和作者經歷等因素,對陋室進行深度挖掘,并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拓寬自己的視野。又如,在講授《愚公移山》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查找一些與“愚公移山”相關的資料,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最后教師評價和總結。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愚公的偉大精神,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教師在講授《愚公移山》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一些古代人物的畫像或者歷史典故,然后讓學生對這些人物進行分析、評價。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愚公“為什么要移山”“移山有什么好處”等問題,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當學生對問題有了深刻理解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對愚公移山進行評價,最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評價和自己的想法提出一些建議。
此外,還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情境模擬等方式進行教學。例如在讀《三國演義》這一名著時,學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加深學生對書本的理解。學習《鴻門宴》等歷史散文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扮演劉邦和項羽兩個角色,讓他們分別從兩個人角度出發分析當時局勢。然后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模擬鴻門宴的情節。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模擬情況給予評價和總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新能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掌握更多文言知識、理解更多古文內容、了解更多古代文化知識。
重視培養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能力、閱讀能力是初中文言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學生學好文言文的基礎。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文言文學習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其語文素養。因此,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能力,并在具體教學中予以落實。教師應從整體上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分析。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翻譯。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和復習。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表演、演講等形式進行文言文的復述和背誦。此外,在初中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生動形象的視頻資料、音頻資料等來引導學生學習文言文知識。最后,教師要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和總結,以便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
三、有效滲透傳統文化知識
文言文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文言文知識的滲透。例如,在學習《岳陽樓記》時,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知識與教學內容相結合,讓學生深刻理解其中的思想內涵。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內涵。讓學生從課文中體會范仲淹的人格魅力和愛國情懷,從而實現傳統文化知識在文言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當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對傳統文化知識進行適當調整,如選擇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等。這樣做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知識。如在學習《醉翁亭記》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與“醉”字有關的傳統文化知識,如“醉翁之意不在酒”“酒不醉人人自醉”等。此外,教師還應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的歷史知識,如介紹《醉翁亭記》的創作背景,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等。
總之,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其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傳統文化知識,幫助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文言文教學效果。
四、加強文言文教學方法改革
初中語文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加強文言文教學方法改革,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率。首先,教師要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文言文教學方法相結合。例如,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全文內容,讓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感受到我國古代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其次,教師要利用多樣化的文言文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可以在教學《岳陽樓記》時向學生展示“嗟夫”“矣”“乎”等不同語氣詞的用法;還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知識。此外,教師要利用多種形式進行文言文教學活動。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文言文誦讀活動、演講活動等。
總之,教師應從多種角度出發改進文言文教學方法,讓文言文教學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性,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五、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
文言文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教師要利用各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找一找”活動,讓學生充分了解文言文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知識。再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傳頌經典”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最喜歡的文言文和經典詩句,并寫一篇讀后感。還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文言文片段背誦下來,并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感悟。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文言文,還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此外,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閱讀文言文的習慣,并將閱讀文言文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堅持下去。比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帶領學生誦讀優秀文言文篇目如《醉翁亭記》《桃花源記》等;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文言文閱讀指導,指導學生掌握一些文言文閱讀技巧和方法;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練習,讓學生運用文言文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對學生學習方法、閱讀技巧的指導工作。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課外閱讀提升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還可以通過開展文言文小競賽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還可以通過課前預習、課中朗讀、課后練習等方式來提升學生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文言文小競賽:要求每位同學把文言文全文背誦下來;再如,教師在講《桃花源記》時,可以讓學生朗讀課文中的經典名句并寫下自己的感悟;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說一說”活動,讓每個同學以“我最喜歡的文言文片段”為話題展開討論,教師則要對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和點評。再如,教師可以在每周舉行一次“文言文小演”活動,讓同學們分享自己最近讀過的文言文篇目和經典語句。然后教師挑選部分經典語句在班上進行演講或朗誦比賽。通過開展此類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和熱愛程度,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和機會,更好地實現傳承傳統文化的教學目標。
六、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對學生的文學修養、思想品德等方面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比如,在講解《岳陽樓記》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先天下之憂而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名句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學生可以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與自己的學習相聯系,體會到先賢的高尚品質。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這兩句話進行解釋,了解到“憂”的含義。再如,在講解《出師表》時,教師可以通過閱讀相關資料,了解諸葛亮為復興漢室的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諸葛亮與劉備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的高尚品質。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文言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還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出師表》背后的故事。《出師表》是一篇著名的文章,講述了諸葛亮為平定后方、準備北伐所做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在講解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出師表》并對諸葛亮進行分析和評價,再讓學生閱讀《出師表》。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還能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還可以結合當前社會發展情況以及傳統文化發展趨勢,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比如在講解《醉翁亭記》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預習,然后讓學生對文章中描寫滁州一帶景色的句子進行討論和分析。在對句子進行分析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到作者歐陽修所具有的優秀品質和精神內涵。最后教師再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整體分析,了解到這篇文章具有積極意義和現實意義。教師通過這種方式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幫助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目的。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也在不斷改革和完善。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還要注重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通過學習文言文,能夠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了解古人的思想觀念和人生追求,提高對傳統文化的熱愛程度。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文言文教學,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理念,立足于學生實際發展需求和需要,采用科學合理、高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增強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知識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王國慧《初中文言文中的傳統文化精神及教學策略研究》,陜西理工大學2021年碩士論文。
[2] 李怡惟《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策略研究》,杭州師范大學2018年碩士論文。
[3] 彭劍《傳承傳統文化 汲取古人智慧——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芻議》,《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年第5期。
[4] 黃昕《基于文化傳承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學策略研究》,集美大學2020年碩士論文。
[5] 陳偉紅《傳承傳統文化 汲取古人智慧——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探究》,《基礎教育論壇》2021年第13期。
[6] 劉星慧《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廣西師范大學2019年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