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加,對舞臺的視覺效果、藝術表達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演藝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在文化、藝術、娛樂等方面的需求,沉浸式舞臺演藝應運而生。舞臺演藝是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近年來隨著沉浸式舞臺演藝的興起,其在藝術表達方面更加具有真實性和互動性,為觀眾帶來了更加真實和多元化的沉浸式體驗。
關鍵詞:沉浸式;舞臺藝術;藝術表演
舞臺藝術是一種綜合藝術形式,它融合了表演、視覺藝術和音樂等多種元素,以舞臺為載體,通過演員的表演和舞臺設計,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舞臺藝術的特點在于它的現場性、即時性和互動性,觀眾可以在現場感受到演員的表演和舞臺的視覺效果,與演員產生互動,獲得獨特的觀賞體驗。沉浸式舞臺演藝是一種新興的舞臺藝術形式,它從空間布局、視覺呈現、音效與音樂、互動性等方面入手,讓觀眾沉浸式觀看舞臺表演。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觀眾審美水平的提高,舞臺藝術需要不斷創新,以提供新的觀賞體驗。
一、沉浸式演藝概述
沉浸式演藝是一種集“聲、光、電、動、靜”等多種藝術形式于一體的藝術表現形式,通過表演場景與演員的配合,使觀眾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獲得身臨其境的觀賞體驗。沉浸式演藝又被稱為“數字演藝”或“數字藝術”,不僅可以讓觀眾更好地欣賞舞臺表演,還能夠為觀眾提供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體驗,充分調動觀眾的感官,使其全身心投入演出。沉浸式演藝的應用,使藝術與技術深度融合,可以將其稱為“數字藝術”。在沉浸式演藝中,觀眾不再被動地欣賞舞臺表演,而可以主動地參與演出,從而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舞臺表演的藝術魅力。同時,沉浸式演藝也打破了傳統演出固有的模式,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創作理念的改變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藝術的追求越來越高,并且對藝術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于過去的純物質產品,人們更關注精神產品,而沉浸式演藝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在沉浸式演藝中,不僅需要通過表演場景來實現觀眾與作品之間的互動,還需要演員以自身的表演來進行詮釋,這就使表演方式更加多元化。在傳統演出中,主要通過舞臺布景、演員表演等來實現觀眾與作品之間的互動。觀眾不僅能夠通過欣賞藝術作品來滿足自身的精神需求,還能夠獲得更加真實、立體、生動的藝術體驗。同時,隨著數字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其已經逐漸應用于各種藝術創作之中。沉浸式演藝在創作理念上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舞臺表演藝術形式,而是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將觀眾置于表演之中,以此營造出更好的藝術氛圍。以湖北紅安為例,該地區紅秀劇場推出的《我和我的紅安》演藝項目以黃麻起義和抗美援朝等歷史事件為背景,通過實景打造和情景模擬等方式,將觀眾帶到歷史場景中。在觀看表演時,觀眾可以與舞臺場景、演員進行互動、交流。現代科技手段可以讓觀眾參與表演,增加觀眾與作品之間的互動??梢哉f,現代科技手段為沉浸式演藝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演出空間的拓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舞臺藝術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傳統的演出空間已經無法滿足當前觀眾對于舞臺藝術的需求。近年來,沉浸式演藝在空間上得到了不斷拓展。傳統的表演空間主要是以舞臺為中心,而在沉浸式演藝中,表演空間是以觀眾為中心展開的。在沉浸式演藝中,場景也是隨著劇情發展而逐步展開的。觀眾在欣賞表演時,不單單是欣賞演員的表演,還能夠身臨其境地體會角色的內心世界。
(三)演出形式的豐富
在傳統的演藝模式中,觀眾只能被動地觀看舞臺演員的表演,無法參與其中。而在沉浸式演藝中,觀眾不僅能夠與演員進行實時的互動,還能參與演出的各個環節。在這一過程中,觀眾能夠主動地參與演出,與演員、場景、音樂等融為一體,使沉浸式演藝成為一種全新的演藝形式。同時,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觀眾的審美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在沉浸式演藝中,演員需要通過各種手段來吸引觀眾的眼球,打破了傳統演藝形式的單一性。
首先是表演形式的創新。傳統的舞臺表演形式主要是演員通過語言、動作等向觀眾傳遞信息和情感。但是在沉浸式演藝中,由于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表演形式更加豐富。在傳統藝術中,演員在舞臺上主要依靠肢體動作來展現舞臺效果。但是在沉浸式演藝中,演員可以通過肢體動作、表情等向觀眾傳遞信息和情感。
其次是表現形式與科技的結合。傳統的舞臺演藝主要通過燈光、音響等來渲染舞臺氛圍。但是在沉浸式演藝中,主要通過科技手段來提升舞臺視覺效果。例如,《我和我的紅安》演出時長約60分鐘,演職人員40余人,劇場面積750平方米,觀眾容量550人。360°場景包圍的全沉浸式舞美場景,讓觀眾跨越時空,與紅安革命先輩對話,聆聽第一代共產黨人的囑托。其通過全息投影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以及數字特效技術等構建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虛擬現實場景。
(四)表演場景的創新
在傳統的舞臺表演中,演出場景的設計以舞臺、觀眾席等為主。而沉浸式演藝逐漸將舞臺、觀眾席等設計成了各種不同的場景,使其具有更強的流動性和互動性,能夠滿足觀眾的多重需求。例如《又見敦煌》是一部充滿歷史韻味與文化底蘊的沉浸式演藝作品,其劇情背景設定在古絲綢之路上的敦煌。該劇以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文物的發現為引子,通過穿越時空的敘事手法,將觀眾帶到古代的敦煌,使其體驗到那段歷史時期的燦爛文化。劇情中融入了多個歷史人物與故事線索,展現了敦煌文化的豐富內涵與獨特魅力。為了營造出真實而震撼的舞臺效果,《又見敦煌》的布景設計采用了高度還原的手法。舞臺上呈現出了古代敦煌的城市風貌、莫高窟的佛像與壁畫,以及沙漠、戈壁的壯麗景色。布景的細致入微與逼真程度,使觀眾仿佛置身于千年之前的敦煌,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通過深入挖掘歷史人物的性格特點與故事背景,演員們成功地將一個個鮮活的角色呈現在觀眾面前。他們身著古代服飾,化身為莫高窟的守護者、絲綢之路的商人、普通的敦煌百姓,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傳遞著敦煌文化的深厚底蘊。劇中采用傳統樂器與現代音效技術相結合的方式,打造出了既具有敦煌特色又具有國際水準的音樂盛宴。激昂的鼓點、悠揚的琴聲以及沙漠中的風聲、駝鈴聲等音效,使觀眾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劇情的氛圍與情感。通過運用先進的燈光技術與多媒體投影手段,舞臺的視覺效果令人驚嘆。燈光的變化與投影的呈現,不僅增強了舞臺的層次感與立體感,還讓觀眾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敦煌的繁華場景之中。
二、舞臺藝術在沉浸式舞臺演藝中的應用
在沉浸式演藝中,數字技術的應用是一種新型的舞臺藝術表現手段。在舞臺中使用的數字技術主要包括虛擬現實、混合現實、擴展現實技術等。虛擬現實技術以計算機為硬件平臺,將三維立體圖像模擬仿真技術、人工智能以及人機交互技術等集成在一起,從而構建出全新的虛擬世界;混合現實技術以計算機為核心,在虛擬的三維空間中疊加立體圖像,從而讓觀眾以全新的方式感受到立體影像;擴展現實技術利用多個傳感器捕捉現場環境,再通過計算機對畫面進行渲染和處理,從而讓觀眾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擴展現實技術的優勢在于其能夠為觀眾提供真實的感受和體驗,使觀眾擁有沉浸感。
(一)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
虛擬現實技術是沉浸式舞臺演藝中最重要的技術手段之一。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創造出逼真的舞臺場景,使觀眾仿佛置身于劇情之中。例如,在演出中,觀眾可以戴上虛擬現實眼鏡,觀看到仿佛真實存在的場景和人物,從而獲得更加震撼的視聽體驗。
第一,空間環境模擬。由于沉浸式演藝對于現場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因此在沉浸式演藝中應用虛擬現實技術時,需要充分考慮現場環境因素。虛擬現實技術本身具有較強的仿真能力,因此在應用時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場景。在具體應用中,需要對現場環境進行模擬。首先,需要充分考慮到空間大小以及結構。虛擬現實技術主要是通過三維模型來實現場景構建的,因此在應用時需要確保場景與實際場景保持一致。如果在虛擬空間中所構建的場景與實際空間存在較大差異,那么觀眾就無法融入虛擬環境。
第二,虛擬世界互動。在沉浸式演藝中應用虛擬現實技術還能夠加強用戶與虛擬世界的互動,增加用戶對虛擬世界的認知和理解,提升用戶對沉浸式演藝的體驗感。此外,可以為用戶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交互體驗,這對于用戶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將虛擬現實技術與沉浸式演藝相結合,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體驗。
第三,虛擬場景疊加。虛擬場景疊加主要包括虛擬場景與真實場景相疊加以及虛擬場景與舞臺背景相疊加等。虛擬場景與真實場景相疊加指的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對傳統舞臺設計進行創新和改革,讓傳統舞臺設計的形式和內容更加豐富多彩。通過對傳統舞臺設計進行創新和改革,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其中,并將其與真實環境相融合。
(二)互動裝置藝術的應用
互動裝置藝術是沉浸式舞臺演藝中常用的技術手段。通過互動裝置,觀眾可以與舞臺上的道具、裝置等進行互動,從而更加深入地參與劇情發展。這種互動不僅增強了觀眾的參與感,還為演員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表演手段。
(三)多媒體技術的融合應用
多媒體技術是沉浸式舞臺演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影像、音頻、燈光等多種元素融合在一起,創造出更加豐富多樣的舞臺效果。這種多媒體技術的融合應用,不僅提升了舞臺的視覺效果,還為觀眾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感官體驗。
三、沉浸式舞臺演藝的優勢與挑戰
沉浸式演藝對觀眾的互動性要求較高,通過營造不同的舞臺場景,增加演員與觀眾的互動,讓觀眾通過多種感官參與表演,提高觀眾的參與感,從而增加表演的互動性,提高演藝效果。
(一)優勢
沉浸式舞臺演藝的優勢總體概括為提升觀眾參與度、豐富舞臺藝術的表現形式、提供身臨其境的體驗三個方面。沉浸式舞臺演藝讓觀眾成為劇情的一部分,使其可以通過互動參與來影響劇情發展,增強了觀眾與劇中角色之間的情感共鳴。傳統舞臺藝術受限于場地和技術條件,而沉浸式舞臺演藝可以利用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創造出更加豐富多樣的舞臺效果,讓觀眾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視聽沖擊。通過虛擬現實、互動裝置等技術手段,沉浸式舞臺演藝可以讓觀眾仿佛置身于劇情之中,獲得更加真實、震撼的體驗。
(二)挑戰
沉浸式舞臺演藝的挑戰主要體現在技術成本、觀眾適應性、演出形式的創新與平衡三個方面。沉浸式舞臺演藝需要借助先進的虛擬現實、互動裝置等技術手段,因此技術成本相對較高。這對于一些小型劇團或演出公司來說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由于沉浸式舞臺演藝是一種新興的表演形式,觀眾的接受度和適應性可能成為一個問題。一些觀眾可能難以適應這種新型的觀演模式。如何在保持傳統舞臺藝術魅力的同時,將新技術手段融入其中并達到平衡和協調,是一個需要面對的挑戰。
四、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藝術的需求越來越大。而沉浸式演藝能夠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增強人們的體驗感。在沉浸式演藝的舞臺藝術設計中,要做到合理利用投影技術、激光技術等新型技術,將其與舞臺表演相結合,打造出一個符合觀眾需求、契合表演主題的空間。沉浸式演藝需要創新發展,以傳統藝術為基礎,創新演藝形式,不斷地推動演藝行業的發展。對于沉浸式演藝而言,要重視觀眾的需求和體驗感,要將藝術與科技相結合。沉浸式演藝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在未來還需要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舞臺藝術在沉浸式舞臺演藝中的應用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觀演體驗。雖然沉浸式舞臺演藝還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觀眾審美需求的提高,相信這種新型的表演形式會在未來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劉冀輝.數字表演中的情感交互設計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23.
[2]周佳.歌劇表演訓練對學生舞臺表演藝術的提升與影響[J].散文百家(下),2018(2):12-14.
[3]武夢玥.新媒體時代下戲曲電影藝術發展研究:以《白蛇傳·情》為例[D].太原:中北大學,2023.
[4]秦磊.數字媒體藝術在舞臺設計中的視覺化應用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