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隨著短視頻行業的快速發展,“內容為王”的理念更加凸顯劇本創作的重要性。因此,高校有必要對影視劇本創作的相關課程進行改革,以便更好地滿足社會和行業對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從影視劇本創作教學實踐出發,對高校影視劇本創作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進行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劇本創作;教學
優秀的敘事構建在影視作品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故事構建一直是高校對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學生著重培養的能力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影視劇本創作課程的教學實踐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專業能力的提升。需要從教學內容構建、教學方法改革以及教學評價設計等方面對教學進行持續優化與完善,為學生的綜合發展和專業能力提升提供堅實支撐和有力保障。
一、影視劇本創作課程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不夠融合
影視劇本創作課程中,理論教學和實踐環節的銜接不夠緊密,彼此之間往往存在較大鴻溝。學生也缺乏將所學理論靈活運用的指導,難以將理論知識有機地融入實際創作。為彌合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在教學過程中應強化課程理論與實踐的融合,通過具體案例分析、實際創作演練等方式,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有機融入實踐,以培養學生完整的作品意識。
(二)創作理論講授不夠深入
在影視劇本創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常常面臨著對理論知識理解不深的問題。經過幾周的學習和訓練,學生往往只能掌握劇創理論的表層知識,而未能形成系統的思維框架。這是因為課堂上理論講解的時間有限,缺乏深度挖掘和互動引導。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建設線上課程,作為理論講授的教學資源補充,并通過增加實例分析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理論背后的原理,并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從而促進系統思維框架的形成。
(三)學生學科基礎存在差異
對于劇本創作,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同漢語言文學等其他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同,更加側重于對學生實踐創作能力的培養,強調劇本的“可拍性”大于其文學性。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的劇本創作從一開始就要考慮到為后續的拍攝制作服務。然而,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的學生在入學前存在一定程度的學科基礎差異,這影響了他們影視劇本創作的寫作水平和對整體把握的能力。為了解決這一教學痛點,在課程教學中,可以通過設計經典作品分析、經典劇目改編等環節來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從而為學生后續影視劇本創作奠定更牢固的基礎。
二、影視劇本創作課程教學內容重構方向
(一)建立以創作為導向的模塊化教學內容體系
為了更好地解決影視劇本創作教學實踐中的難點與問題,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并建立以創作為導向的模塊化教學內容體系是影視劇本創作課程的可行策略之一。影視劇本創作課程要立足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強化實踐能力培養,形成以創作為導向的理論講授體系,使學生能夠將理論學習所獲得的知識技能直接地應用于實際創作。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要能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創作型思維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影視劇本創作課程為例,課程采用模塊化設計,將理論學習與實踐創作有機結合。從實踐需求出發,將課程教學內容劃分為劇本概述、劇本策劃、劇本元素、類型劇本、劇本創作五大板塊,根據劇本創作過程將教學內容和重難點以階梯式進行構建,由淺入深地幫助學生掌握劇本寫作的基本內容和創作模式。
(二)深層次知識體系梳理與教學內容重構
針對影視劇本創作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有必要對專業領域的知識體系進行重新梳理,將課程內容進行深層次分解。一方面,通過分析實踐案例和經典作品,解析影視劇本創作的創作技巧,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另一方面,深入探討劇本創作的流程和方法論,包括劇本策劃、人物塑造、情節設計等,幫助學生掌握劇本創作的核心要素。此外,還要關注影視劇本創作與其他學科與領域之間的交叉融合,培養學生跨學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促進其劇本創作的多樣化和創新。
(三)思政融入劇本創作教學內容細節
隨著短視頻時代的來臨,影視行業對社會和民生的影響日益深刻,影視行業制作者與從業者的價值觀是否正確變得至關重要。因此,積極發掘課程內容與思政教育的結合點,實現專業學習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成為當務之急。通過教學內容的思政建設,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正確的創作理念,亦是影視劇本創作課程內容需要考量的重要方面。在影視劇本創作課程教學中,必須始終堅持正確的路線方向,在案例選取、經典作品分析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將思政融入教學細節,做到“潤物細無聲”。在完善教學內容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和民生的發展需求。
三、影視劇本創作課程教學方法創新路徑
(一)建設線上課程,構建學習生態系統
影視劇本創作課程在教學方法方面要充分根據當下的時代和學情做出調整。隨著線上教學資源的不斷完善,在教學方法的創新過程中,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共建學習生態系統成為一條值得考慮的創新路徑。通過線上課程,學生可以在靈活的時間內進行理論學習,并獲得更豐富的教學資源支持。同時,將線上課程與線下教學輔導和實踐實訓環節有機結合,可構建起一個完整的學習系統。這種綜合教學模式使課堂學習、實踐探索與自主學習相互聯系,促進了對學生能力的全方位培養。
(二)注重實踐環節,使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
在影視劇本創作課程中,很多學生在剛開始進行劇本創作時,往往缺乏對劇本可執行性的認識。他們常常天馬行空地構思大量情節,但最終卻發現創作出的劇本難以用于實際拍攝和制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在教學方法設計中進一步強調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三)關注時代發展,整合引入AI技術
在影視劇本創作課程的教學方法創新中,教學改革的目標是培養更具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的影視創作者。隨著生成式AI大模型的發展,影視行業的創作流程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因此,在影視劇本創作教學改革過程中,需要緊密關注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需求、新挑戰,并積極擁抱新技術。AI技術作為未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具有巨大的潛力。將AI技術與現有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先進的創作工具是十分必要的。通過AI技術的學習,學生能夠借助AI智能輔助工具更有效地梳理劇本創作思路。這不僅能拓展學生的工具應用能力,還能夠讓他們更好地適應當代科技發展,使創作更加高效且具有創新性。這一創新經驗也可以為今后類似課程的教學設計提供有益的參考。
(四)增進產教融合,推進一體化課程建設
影視劇本創作具有強烈的實踐性,因此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應建立在對影視行業發展趨勢和需求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教學方法的設計應使課程內容更加貼合行業需求,培養更符合市場創作需求的人才。可以通過拓展課堂教學,與行業進行積極互動,來拓寬教學方式的創新路徑。此外,與影視制作公司、機構等合作開展產教融合實踐項目也是一種有效途徑,可讓學生參與真實項目的劇本創作,從而提升其實踐能力和創作水平。
四、影視劇本創作課程教學評價改革方向
(一)堅持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評價理念導向
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強調將學生置于教學活動的核心地位,將學生的學習需求、興趣和能力放在教學設計和實施的中心位置。這一理念強調教學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充分發展自身的潛能,成為能夠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適應社會需求的個體。堅持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應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具有獨特的學習方式、興趣愛好和學習節奏。因此,影視劇本創作教學應該尊重和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創造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和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和資源,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教學過程和評價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參與性。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培養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要將學習目標置于教學設計的核心位置。學習目標應該具有明確性和可操作性,讓學生清楚地知道學習的目的和達到目標的具體步驟,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學習。影視劇本創作教學評價要堅持采用以學為導向的教學評價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堅持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標準,圍繞以上目標進行課程考核、考試方案的設計和教學評價體系建設,并有效融入信息化及數字化教學管理,進行多樣化創新。
(二)教學評價方式多元化
教學評價方式多元化是教學評價改革中的一項關鍵舉措。其核心在于構建一個多維度的教學評價體系,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在課程互動與實踐環節的考核中,不僅要有教師的評價,還應該包括學生的自評和互評。這種多元化評價方式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此外,整體課程考核方式和成績評定辦法應該綜合考慮學生各方面的學習情況,強調以學生為導向,注重學習過程與結果。評價結果可采用數據化管理與信息化呈現的方式,全程靈活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全方位的評價體系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其多元化能力,并推動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三)教學過程監測全程化
教學評價系統的數字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首先,通過微信、QQ等線上平臺建立起學生學習社群。學習社群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便捷的交流和分享學習資源的平臺。在線上學習社群中,學生可以相互討論學習問題、分享學習心得,促進學習氛圍的形成和學習資源的共享。其次,建立線上教學管理系統。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對學生整體學習過程全面、系統、連續性的跟蹤監測。教師可以通過該系統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學習進度、學習成績、作業完成情況等,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系統查看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這種全程化的監測與評價貫穿教學全過程,實現了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一體化評價設計,促進了教學管理的科學化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四)學科能力培養體系化
教學改革的核心在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學評價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教學評價應將學生的能力培養情況納入評價系統,既要關注對其知識能力的培養,又要重視其實踐能力的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學評價體系需要與課程建設相配合,注重學生學科能力的體系化培養。這意味著,評價應促進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探索,并幫助他們構建扎實的知識體系。同時,評價也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鍛煉其綜合能力。這種綜合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溝通表達能力等。教學評價要求不僅能夠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升。
五、結語
高校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劇本創作的教學研究應聚焦于教學實踐中的難點與問題,針對學生具體學情與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在課程內容方面,可以考慮采取模塊化設計進行教學內容重構,深層次梳理專業知識體系,使其更貼近學生實際需求。在教學方法方面,通過線上課程建設、實踐環節創設以及引入新技術,使理論與實踐結合得更緊密,培養學生全面的創作能力。同時,要配合教學實踐對教學評價進行改革。教學評價的改革要堅持以學為導向,構建多維度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1]葉子.高校劇作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影視劇本創作”課程建設為例[J].大觀(論壇),2020(8):138-139.
[2]馮秀彬.中國傳統文化在影視劇本創作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2(12):66-68.
[3]姚睿,韓沐笛.“一帶一路”視域下影視劇作類課程的探索創新:以“全浸式開放教學”為核心[J].電影評介,2022(23/24):113-118.
[4]彭濤.“融通理念”與“階梯式訓練”結合的創新型編劇人才培養[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21(1):14-20.
[5]羅錦鱗.關于導演教學中的劇本分析[J].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18(1):12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