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文化視域為基礎,探討泓口絲弦傳承與發展面臨的挑戰與策略。分析泓口絲弦在地域文化和民俗活動中的重要性,并探討現代化與傳統文化的沖突與融合、年輕人對傳統音樂興趣下降以及傳承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提出利用數字化技術推動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與其他文化形式交流融合等策略。通過不懈努力,泓口絲弦將在時代的舞臺上繼續煥發其獨特魅力,為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泓口絲弦;地域文化;數字化技術;文化傳承
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傳承與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泓口絲弦作為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不例外。隨著全球文化交流的加深,泓口絲弦這一傳統藝術形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沖擊與影響。同時,作為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音樂形式,泓口絲弦所代表的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的現代價值觀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融合與沖突。此外,隨著文化市場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傳統藝術形式面臨著生存和發展的壓力,泓口絲弦作為一種傳統音樂形式,也面臨著市場需求與傳統藝術生存之間的矛盾。因此,本文旨在從文化視角出發,探討泓口絲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發展現狀,以及面臨的種種挑戰與應對策略,以期為其傳承與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傳承與發展泓口絲弦的文化意義
(一)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與泓口絲弦的地域文化價值
文化傳承在任何社會都很重要,因為它承載著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基因。泓口絲弦作為溧陽市的重要文化遺產之一,承載了豐富的地域文化價值。其源遠流長的歷史根基,凝聚了泓口村民世世代代的智慧和心血,反映了當地人民的生活習俗和情感體驗。這種深厚的文化底蘊使泓口絲弦具有不可替代的地域性特色,成為溧陽市乃至江蘇省的重要文化代表之一。泓口絲弦的發展也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縱向的歷史社會文化變遷和橫向的本地其他藝術的影響。在初期階段,泓口絲弦以自娛為主,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的體現。然而,隨著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的變遷,泓口絲弦逐漸受到世俗的洗禮,融入了民俗活動。這種社會文化功能的變遷和重疊,反映了泓口絲弦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生存發展軌跡。同時,便利的水路交通和多重藝術的發展也為泓口絲弦的演變提供了有利條件,使其在形式和表現上不斷豐富和發展[1]。而且,泓口絲弦的流傳與發展與溧陽獨特的地理環境密不可分。泓口村位于竹溧河畔,河道繁忙的交通使這里成為人們來往的要道。而泓口絲弦的表演常常在這樣熱鬧的場景中上演,市井街邊時??梢钥吹浇z竹雅音的表演。此外,泓口村周邊郁郁蔥蔥的田野和荷花蕩也為絲竹音樂的演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使音樂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展現出一派雅致的人文情趣。這種特定的環境不僅豐富了泓口絲弦的藝術表現形式,還為當地群眾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愉悅和樂趣。
(二)泓口絲弦對當地社會和人們生活的影響
溧陽作為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地區,其民間音樂活動豐富多彩,泓口絲弦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與太平鑼鼓等共同構成了當地豐富多樣的音樂文化景觀。這些音樂形式不僅受到了當地百姓的喜愛,更被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現了當地人民對自身文化傳統的重視和保護。同時,溧陽作為茶葉之鄉,以茶文化為一大特色。茶葉節成為當地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人們常常泡一盞茗茶,配以絲竹雅音,靜享其中,不問凡塵。這種與絲竹音樂的結合,使泓口絲弦成為茶文化的一部分,不僅豐富了當地的文化內涵,還為當地民眾提供了一種身心愉悅的放松方式。同時,泓口絲弦的存在也為當地樂手們提供了豐富的演奏機會,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推動了當地絲竹文化的傳承與發展[2]。
二、泓口絲弦傳承與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現代化與傳統文化的沖突與融合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傳統文化與現代價值觀之間的沖突日益凸顯?,F代化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審美觀念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泓口絲弦作為傳統音樂形式,面臨著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生存空間的問題。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逐漸減弱,對于泓口絲弦這樣的民間藝術形式的認同度和傳承意愿下降;另一方面,現代娛樂方式的多樣化和大眾化,也使傳統文化藝術形式的市場需求受到沖擊,泓口絲弦等傳統音樂在當代社會的受眾面臨縮減的困境。同時,一些傳承人由于年齡和其他原因,難以持續地投入傳統音樂的傳承和發展工作,這也給泓口絲弦的傳承帶來了一定的挑戰[3]。然而,現代化與傳統文化并非完全對立,也存在著融合的可能性。在傳統文化與現代價值觀之間尋求平衡點,讓泓口絲弦這樣的傳統藝術形式與當代社會相融合,是推動泓口絲弦傳承與發展的關鍵。通過創新演奏形式、開發新的表現方式,泓口絲弦將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審美需求,吸引更多年輕人的參與和關注,這是解決現代化與傳統文化沖突的有效途徑之一[4]。
(二)年輕一代對傳統音樂的興趣和認同度下降
泓口絲弦傳承與發展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年輕一代對傳統音樂的興趣和認同度下降。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娛樂方式的多樣化,年輕人更傾向于接受現代流行音樂、網絡文化和娛樂活動,而對傳統音樂形式的興趣逐漸減弱。首先,現代社會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年輕人更容易接觸到各種新型娛樂方式和文化產品。新媒體的普及使年輕人能更加便利地獲取大量的音樂、視頻、游戲等娛樂內容,而傳統音樂形式在這些新興娛樂方式中的地位有所降低,難以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力。其次,現代教育體系的變化也影響了年輕人對傳統音樂的接受程度。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學校教育內容的調整,傳統音樂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漸被邊緣化,導致了年輕一代對傳統音樂的了解和認同度下降。此外,社會文化環境的變遷也對年輕人的審美觀念和價值取向產生了影響。現代社會強調個性化、時尚化的審美追求,而傳統音樂形式往往被認為過于古板和陳舊,難以與年輕人的審美需求相契合,從而導致他們對傳統音樂的興趣和認同度下降。
(三)傳承人口的老齡化與人才斷層現象的出現
目前,泓口絲弦的傳承人主要為老一輩藝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傳承人年事已高,而年輕一代的傳承人卻相對匱乏,出現了人才斷層的現象。傳承人口的老齡化不僅導致了傳統技藝的傳承面臨風險,還加劇了人才斷層的問題。隨著老一輩傳承人的逐漸減少,缺乏足夠數量和質量的年輕傳承人將會對泓口絲弦的傳承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年輕一代由于缺乏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熱愛,以及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往往對傳統音樂的學習和傳承興趣不高,導致傳承人口的斷層現象愈發嚴重。這種情況下,泓口絲弦傳承與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傳承人口老齡化和人才斷層現象的出現,意味著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吸引和培養年輕一代的傳承人。
三、文化視域下促進泓口絲弦傳承與發展的策略
(一)數字化技術推動傳統文化創新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化手段成為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重要途徑之一。借助數字化技術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對于促進泓口絲弦的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數字化手段,可以更好地保存傳統文化資源,創新傳統藝術形式,拓展傳承范圍,提升傳統文化的傳播效果,從而實現泓口絲弦傳承與發展的持續推進。首先,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對泓口絲弦的傳統曲目、演奏技巧、歷史淵源等進行記錄和保存。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可以將傳統的音樂作品、演奏技巧等內容以多媒體形式呈現,使這些寶貴的傳統文化資源能夠得以永久保存,并且更加便于傳承人和學習者進行學習和研究。其次,借助數字化技術,可以將泓口絲弦的傳統藝術形式與現代社會相結合,進行創新和發展。例如,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和移動應用開發泓口絲弦的在線教學課程,讓更多的人通過網絡學習傳統音樂,打破地域限制,擴大傳承的范圍。此外,還可以將泓口絲弦與現代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相結合,創作出更具時代特色的音樂作品,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和參與。最后,數字化技術還可以為泓口絲弦演出提供更廣闊的舞臺。通過網絡直播、視頻分享等方式,可以將泓口絲弦的演出活動傳播到全球各地,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這一傳統音樂形式,提高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傳播力[5]。
(二)多樣化宣傳提升認知
在推動泓口絲弦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開展多樣化的宣傳教育活動是至關重要的。這些活動可以在多個層面上展開,以提升公眾對泓口絲弦的認知和理解,從而為其傳承與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地方可以通過舉辦音樂展覽、藝術表演、講座等形式的活動,向公眾介紹泓口絲弦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藝術特色。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增進人們對泓口絲弦的了解,還能夠引起公眾的興趣,激發其對傳統音樂的熱愛和支持。也可以利用現代傳媒平臺,如電視、網絡等,開展泓口絲弦的宣傳推廣工作。通過專題節目、文化短片、網絡直播等形式,將泓口絲弦的音樂魅力傳遞給更廣泛的受眾群體,提升其影響力,拓寬其傳播范圍。此外,與學校、社區、文化機構等合作,開展泓口絲弦的教育推廣活動也是至關重要的。將泓口絲弦納入學校音樂課程、舉辦社區音樂交流活動、組織文化藝術節慶等,可以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觸和學習泓口絲弦,從而培養新一代的傳承人才,確保泓口絲弦得以傳承與發展。開展多樣化的宣傳教育活動是推動泓口絲弦傳承與發展的有效策略。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增進公眾對泓口絲弦的認知與了解,激發社會各界對傳統音樂的關注和支持,為泓口絲弦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三)與其他文化形式交流與融合提升影響力
在推動泓口絲弦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加強泓口絲弦與其他文化形式的交流與融合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與其他藝術形式的互動,可以使泓口絲弦在當代社會中獲得更廣泛的認可和影響力,同時也能夠拓寬其傳播渠道,促進其傳承與發展。首先,可以通過與其他音樂形式的合作,如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民族音樂等,進行跨界融合創作和演出。將泓口絲弦的音樂元素與其他音樂風格相結合,創作出新穎獨特的音樂作品,既能吸引更多不同群體的聽眾,又能夠激發創作者的藝術靈感,推動泓口絲弦的創新與發展。其次,可以與其他藝術形式,如舞蹈、戲劇、美術等進行跨界合作,舉辦多樣化的藝術活動和展覽。通過泓口絲弦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的結合,可以為觀眾呈現出更豐富多彩的藝術體驗,提升泓口絲弦在文化領域中的影響力,拓寬傳播渠道[6]。通過跨界合作、國際交流等方式,可以為泓口絲弦賦予新的活力與內涵,推動其傳承與創新。
四、結語
在文化視域下探討泓口絲弦的傳承與發展,深入了解這一傳統音樂形式的歷史淵源和地域文化價值,審視其在當代社會中所面臨的挑戰。通過對泓口絲弦的研究與分析,可以看到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一個與時俱進、與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過程。在傳承人口老齡化、傳統音樂興趣下降等問題的困擾下,需要積極探索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傳承策略,并在數字化技術推動、宣傳教育活動開展、與其他文化形式交流融合等方面尋求創新與突破。泓口絲弦作為一種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底蘊的傳統音樂形式,其傳承與發展不僅關乎地方文化的傳承,更承載著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內涵和情感寄托。因此,要不斷探索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傳承策略,充分發揮數字化技術在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播中的作用,加強宣傳教育活動,提升公眾對泓口絲弦的認知與了解,同時也要積極開展與其他文化形式的交流與融合,提升其在當代社會中的影響力,拓展傳播渠道。相信通過不懈努力,泓口絲弦這一傳統音樂形式必將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繼續在時代的舞臺上綻放獨特的藝術魅力,為文化傳承與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王珂.江蘇非遺民間音樂“泓口絲弦”傳承創新與實踐模式研究[J].北方音樂,2017(10):29.
[2]顧永博.江蘇民間音樂的藝術表現形式研究[J].藝術評鑒,2022(10):45-48.
[3]王珂.江蘇民間樂種“泓口絲弦”的傳承、保護和創新[J].北方音樂,2014(7):24.
[4]盛予欣.泓口絲弦的音樂特征及當代傳承探析[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23.
[5]顧永博.江蘇民間音樂數字化保護模式研究[J].戲劇之家,2022(33):58-60.
[6]童音.文化自信視域下湖南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發展[J].藝術大觀,2024(1):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