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歷時性視角下廣東電視劇青年形象建構研究(1990—2024)

2024-01-01 00:00:00周敏陳萬洋
粵海風 2024年5期

摘要:青年強則國強,青年興則國興。在國家儀式和國家話語的再生產下,青年成為民族精神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意指。本研究從歷時性視角出發,發現廣東電視劇青年形象有如下特點:在1990—2000年間,青年人物以敢闖敢拼的打工妹、無私奉獻的警察軍人、浮沉覺醒的嶺南商人形象為主;在2001—2011年間,呈現出時代變遷下勵志向前的創業人、歲月長河下為國奉獻的民族英雄、文化包容下和睦相處的“外來媳婦本地郎”的青年形象;在2012—2024年間,呈現出時代潮流下推動科技創新的智造青年、灣區視野下傳承傳統文化的無私兒女、網絡生態下有血有肉的嶺南梟雄的青年形象。同時通過研究發現,廣東電視劇青年形象主要圍繞嶺南元素來建構:重商拼搏的嶺南平民文化、天下為公的嶺南愛國精神、感性經驗的嶺南認知方式。

關鍵詞:青年媒介形象 廣東電視劇 歷時性

青年強則國強,在歷史進程中,青年始終是社會發展的主體,是社會的未來和希望,在國家話語的再生產下,青年成為民族精神和國家發展的意指。電視劇被譽為生活之鏡,其間對于青年的塑造“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正如王國維《人間詞話》中“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于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1],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高度統一。鏡,是一種隱喻,它折射著我們對于自身、社會、世界的理解,借助這面鏡子,我們得以理解人類自身的處境和狀態。[2] 從歷時性角度出發,電視劇青年書寫雖無法完整呈現全體青年面貌,卻能展現出不同階段青年形象的時代風貌和特定時代青年群體的生活境遇。

廣東電視劇在我國起步較早,1982年《蝦球傳》作為第一部廣東電視劇、全國第二部電視連續劇拉開了廣東電視劇發展的序幕。步入20世紀90年代,廣東電視劇迎來發展黃金期,《情滿珠江》《和平年代》等佳作越過黃河,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步入新世紀后,廣東電視劇穩定發展,每兩三年都有精品劇作問世。索緒爾以語言學為研究對象,得出結論:“語言是一個由獨立術語組成的系統,在這系統中,每個術語的價值都來自其他術語的同時在場。”[3] 由此,在研究青年媒介形象時,不能脫離廣東電視劇本身發展孤立看待。廣東電視劇在發展歷程中衍生出三個不同的發展面向,其間主要展現的青年群體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區隔。其一,為了收復“空中失地”,廣東電視臺曾明確收視率目標,在此方針引領下,部分廣東電視劇關注社會熱點題材,創作者將攝像機對準屹立時代潮頭的打工創業青年。其二,廣東電視劇歷來重視意識教化,部分電視劇自覺耕耘主旋律題材,其中著重展現了公務員、軍人、科學家等青年群體。其三,部分廣東電視劇著重突出“廣味”和“廣東題材”,深入嶺南市井生活,其間更多地展現了嶺南本土青年群體。本研究結合廣東電視劇發展歷程,以廣東電視劇三個發展面向為突破點,站在歷時性角度,從1990—2000年、2001—2011年、2012—2024年三個時期研究廣東青年媒介形象的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廣東電視劇青年形象建構成因。

一、廣東青年媒介形象建構特征

(一)1990—2000年時期廣東電視劇青年形象特點

20世紀80年代末,為應對外來電視爭奪觀眾的情況,廣東電視臺召開改版工作會議,確定電視劇制作中心自主管理政策,收復“空中失地”的戰略目標。在方針引領下,廣東電視劇明確收視率目標,創作者釋放先前無法伸展的手腳,將攝像機對準勇立潮頭的時代兒女,用平民化的視角演繹時代贊歌。

1.從傳統觀念走向現代意識:敢闖敢拼的打工妹

改革開放初期,廣東率先響應國家號召,4個經濟特區中占去3席,全國青年涌入廣東。對應蓬勃發展的現實情況,一大批外來打工青年形象井噴出現于電視屏幕,如《公關小姐》《外來妹》等。這一時期作品大多以改革開放為舞臺,將普通人置于社會沖突之中,講述他們在時代大潮中的成長經歷。他們在這里更新了傳統觀念,增強了現代意識,開闊了走向未來的眼界。其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尤為突出,鮮活刻畫出許多奮斗不息的職業女性形象。如《外來妹》中小云是一個鄉村姑娘,她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山村外來妹到自立自強的女企業家,在職業成長上不徇公濟私,不任人唯親,在感情上看穿江生的“感情投資”,告別茫茫大山的情感與依戀,步入全新社會發展潮流。還有《公關小姐》中周穎辭去工作,離開未婚夫,孤身來到廣州就任公關部經理,一心搞事業。小云、周穎等在文化上所代表的是在現代意識覺醒下90年代女性對自身價值的再認識,對女性愛情事業難題的新選擇,她們用行動表明自己不再是傳統落后女性,而是敢愛敢恨、敢為天下先的現代女性。

2.從紛爭年代走向和平盛世:無私奉獻的警察軍人

在長期宣教的藝術桎梏之下,宏大敘事一定程度上在我國觀眾心中失去了應有的藝術魅力。此時廣東電視劇采用多維視角下的個體關注,為青年角色注入生命光輝。廣東電視劇主旋律題材在面對和平年代時也思索時代變遷,于此一個個剛毅自主、無私奉獻的公務人員活躍熒幕,他們的個人命運被現實牽引,反映在紛爭年代走向和平盛世的洪流中的一代人的年輕歲月,為和平時代的軍人、時代變遷下無私奉獻的英雄獻上最為崇高的生命禮贊。如《英雄無悔》中警校生高天在面對事業調整、恩師犧牲、女友離去、好友反目、敵人暗殺等一系列事件后,依然無怨無悔,盡心盡力,為廣東商海浪潮保駕護航。《和平年代》中塑造了在和平年代為國“戰斗”的排長宋志高、戰士馬濤、嘔心瀝血的慕容青等,尤以秦子雄形象生動立體,最為突出,雖在和平年代無法軍功卓越,但他拒絕一切誘惑,沒有在改革浪潮下投身商海,而是堅持扎根軍營。高天、秦子雄等青年媒介形象所展現的是以歷史和民族為恢宏背景贊揚個體生命的存在和意義,歌頌在和平年代現實中無數個為了國家默默奉獻的無私楷模。

3.從計劃經濟走向商品經濟:浮沉覺醒的嶺南商人

廣東繁華多商客,電視劇創作將目光聚焦于計劃經濟走向商品經濟下的嶺南現實,刻畫了一個個在廣東文化影響下在商界彼此角逐,幻滅又覺醒的嶺南都市商人形象。如《商界》中的張漢池原是計劃經濟體制下嶺南家具廠首屈一指的“虎將”,但在商品經濟市場沖擊下,為了還貸款,違規炒賣豪華大巴,遭到查處。意氣風發上臺,灰頭土臉下臺。此外,劇中的廖祖泉為建設酒店四處奔波,但銀行拒絕放貸,為逼債和好友打起官司,最后雖然建起酒店,但好友背棄,愛妻遠走;調查貸款對象情況的銀行信貸部主任羅泰康因收紅包事件東窗事發而絕望自殺……若《商界》展現的多為商品經濟下迷茫的人物形象,那《情滿珠江》中勤懇踏實的梁淑貞就是在商品經濟中崛起的人物代表。在面對改革浪潮的猛烈沖擊時,梁淑貞公而忘私,毫不猶豫地投入事業,她對企業傾盡真情,把企業利益放在首位。即便面對親人的無端指責,為了南星廠的建設,她依然積極的出謀劃策,為企業升級技術,提供指導;面對激烈的企業競爭,她秉持公平公正原則,只在企業內部求索,不在競爭中干不正之事。正是憑借著高尚的道德、勤勞的性格,梁淑貞最終在商品經濟的浪潮中成就一番事業。張漢池、廖祖泉、梁淑貞等生動形象,映射出經濟改革下嶺南商圈中商人在商海浮沉的真實情況。

(二)2001—2011年廣東電視劇青年形象特點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推進,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廣東電視劇“內憂外患”,憂于競爭意識不足,運營機制落后;患在不可避免與全國電視劇爭奪熒幕。此時廣東電視劇更加重視市場接受度和回報率,注重劇集本身的吸引力。

1.時代變遷下勵志向前的“下海”創業人

步入新世紀后,廣東電視劇開始以一種反思性的角度回望改革開放中“下海”的創業青年,以感懷、贊頌的基調揭示他們的生存狀況,追問勵志背景下的生命價值。如《下海》中周蕓沖破束縛到廣東創業發展,一路跌跌撞撞,但是周蕓沒有選擇放棄,在短暫的休頓后重返廣東,皇天不負苦心人,周蕓最后憑借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追夢》中魏東曉辭職選擇“下海”創業,創業之路艱難坎坷,幾經波折成功將公司盤活,但他不滿現狀,最后憑借努力成為行業帶頭人物。其妻杜芳也抓住了時代機遇,從街邊賣粥到開文印店,然后一步步開起廣告公司,其間遇到不少挫折但都沒有放棄,奮勇直前,最后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星辰大海》中簡愛輾轉來到廣州,從餐廳服務員做起,慢慢當上外貿公司業務經理,但她不滿于此,成立了自己的外貿公司,經歷了種種風波后,簡愛回鄉創業,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周蕓、魏東曉、簡愛等所反映的正是在改革開放浪潮中勵志向前的眾生相,所捕捉的正是一種新的現代性生命體驗,展示在傳統與現代交匯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自身種種情感的切身體會和深刻反思。

2.歲月長河下為國奉獻的民族英雄

廣東電視劇通過類型結合,出品了一批強戲劇沖突的紅色劇集,一定程度上還原了報效祖國、無私奉獻的藝術家、地下黨員、解放軍、科學家們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如《冼星海》中冼星海看到戰火紛飛的祖國,義不容辭加入抗日前線。他用他的音樂喚醒國民的斗志,激勵國民抗戰。《潛伏》中余則成和翠萍面對危機四伏的工作環境,必須扮演好夫妻關系,為了革命勝利,他們不得不和最厭惡的人打交道,不得不遭受誤解。他們在柴米油鹽的日常中,對彼此產生感情,但只能止步于此,為了心中的信仰與理想,放棄正常人的情感生活。《歸途如虹》中的駐港部隊軍人時濤為了承擔起在香港回歸日進駐的重任,在魔鬼教官何志遠的特訓下咬牙堅持,最后成功實現英雄夢想;何志遠作為先遣隊到港,面對趾高氣揚的英軍不卑不亢,用自身極高的素質獲得了香港居民的認可。《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中錢學森拒絕美國的榮華富貴,經過千辛萬難回到彼時一貧如洗的祖國,只為救國于興亡;為了建設祖國,錢三強夫婦患難堅守,鄧稼先夫婦生離死別。廣東電視劇站在新世紀的時間節點上,通過這些精忠報國的英雄形象演繹新世紀頌歌。

3.文化包容下和睦相處的“外來媳婦本地郎”

改革開放進程中,全國乃至全球青年涌入廣州,本土嶺南文化在文化交融中不斷延續傳承,在文化互動與碰撞中煥發出全新的生命活力。此時廣東電視劇展現了一批在本土文化與異域文化、時代互動下和睦相處的街坊青年形象。如《廣州人家》中“勞力士”講普通話,“茶煲”的廣東話中夾雜英文,寶姨說的則是標準的粵語,但他們和諧地生活在一起。《外來媳婦本地郎》中康家兒子們的媳婦來自天南海北,各種不同的文化在同一屋檐下和嶺南文化相碰撞。一家人經常因為語言上的理解不同而產生矛盾,也因為飲食上的不同習慣而鬧出許多笑話,但康家積極擁抱來自各地的“新家人”,擁抱外地的文化習俗,雖然不是都被接受,但也都在家人的包容中和平共處。通過對傳統與現代夾縫中街坊青年生活的展現,揭示其間人們傳統和現代的雙重特質,反思現代化進程中青年的自我身份認同與歸屬,展現在現代化建設下地方文化和民族精神故鄉進行探尋和發揚的希冀,提供了一種帶有歸屬感的生活想象。

(三)2012—2024年廣東電視劇青年形象特點

隨著全國廣電系統拉開制播分離改革的帷幕,廣東電視劇呈現出兩種不同分野:一是原來的廣東制作者堅守陣地,拍攝廣東作品;一是全國制作者共享廣東資源,展開廣東想象。

1.時代潮流下推動科技創新的智造青年

步入新時代后,大部分廣東電視劇賦予青年更堅定、更富理想的全新塑造,著重刻畫了在“為中華而崛起”號召下將國家利益置于個人追求之上的青年創新者之形象。此時電視劇所展現的青年形象更具主體意識,從被動的意義接受者轉為意義建構的主體,從文化的被書寫者變為主動的表達者。如《青春之城》中方遠艦因不滿國外對我國的核心技術封鎖,不惜傾家蕩產,眾叛親離,誓要突破西方國家的科技圍獵,在重重困難下破釜沉舟攻堅克難,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智能機器人。另一主角夏末帶領瀕臨淘汰的老企業轉型,在這過程中各種問題接踵而來,她不懼流言,不懼艱辛,即使在企業存亡之際,依然堅持自主研發。在與科學家同舟共濟下,夏末扭轉乾坤,不僅救活企業,還讓企業掌握了尖端科技,真正擁有自主權。《灣區兒女》中女主人公麥斯鈺善于把握機會,她積極聯合高校科研機構,順利成立了產學研結合的實驗室,最后成功研制出高端照明技術核心材料,突破西方壟斷,以麥斯鈺特有的理想與堅持,推動“中國智造”進一步發展。方遠艦、夏末等青年形象作為全新文化主體,一定程度上表征現實生活中青年自我意識的覺醒,文化責任的強化,展現出當代青年的文化擔當。

2.灣區視野下傳承傳統文化的無私兒女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在此政治背景下,廣東電視劇著重突出灣區建設概念。中華上下五千年,孕育了無數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起到重要作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之一。

廣東電視劇塑造了一批在灣區視野下傳承傳統文化的青年形象。《珠江人家》中大哥陳山河成為粵中醫藥傳承者,二哥陳青衛成為粵菜的接班人,小妹陳立夏成為粵劇名角。在外敵入侵的民族危機下,他們積極抗日保家衛國,為傳承灣區傳統文化不惜奉獻生命。《灣區兒女》中麥斯鈺出身于灣區的一個疍家家庭,從小和家人在水上以打魚為生,延續著疍家傳統的生活習俗,就連自己的婚禮也是按照疍家人的傳統舉辦。但麥斯鈺反對父親認為兒女就應該繼承自己的衣缽的傳統觀念,用自己的汗水與無畏的精神將傳統疍家文化的拼搏努力、不甘現狀等文化內涵在新時代重新演繹。

陳山河、麥斯鈺等形象所展現的正是在灣區視野下傳承傳統文化并默默付出的蕓蕓眾生,電視劇青年書寫以平面化展現、縱深式刻畫為一個個在灣區建設中傳承傳統文化的無私兒女們雕像立傳,譜寫豪情贊歌。

3.網絡生態下有血有肉的嶺南梟雄

網絡生態助長了追求個性化的文化反叛,同時提供了狂歡場所,滋養出帶有戲謔意味的“反派正義”文化觀念。觀眾在反派角色身上看到現實傷痕的同時,反派也提供了現實中黑暗情緒的發泄窗口,故此,反派角色也收獲了觀眾的喜愛。由于廣東特殊的地貌條件和風土人情,成為很多犯罪懸疑劇的靈感來源。在網絡傳播語境影響下,廣東電視劇以人性的復雜為緯,通過人性刻畫,塑造了不少市井氣息濃厚的嶺南梟雄形象,其中反派角色頗為生動。如《隱秘的角落》中張東升因妻子執意離婚,殘忍地殺害了妻子一家。但犯罪行為卻被3個小孩無意間拍到。面對威脅勒索,張東升卻本著殘存的善良本性,默默守護著普普,在得知普普患哮喘后,第一時間打電話到醫院表示關心。《狂飆》中的高啟強,最初是一個唯唯諾諾、艱難求生的菜市場魚販,但他善于審時度勢,最后成為無惡不為的黑勢力老大,但高啟強又是疼愛妹妹的溫柔大哥、珍愛妻兒的靠譜丈夫。在網絡生態下,電視劇青年形象建構內在邏輯發生變化,復雜、去臉譜化成為現行趨勢。張東升、高啟強等多維化青年人物反映出互聯網時代與社會文化、社會審美間的良好互動關系,帶來了不同的審美面向。

二、廣東青年媒介形象建構成因

“我們以自己的方式看、聽、體驗,因為我們社群的語言習慣已經給我們預設了闡釋世界的可能方式。”[4] 換言之,我們的創作習慣一定程度上是我們潛在的語言習慣,會受到文化、自然因素影響。廣東電視劇青年形象的建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嶺南文化和嶺南環境等影響,由此出發即為通向廣東電視劇青年形象建構成因的眾妙之門。

(一)文化基因傳承:重商拼搏的嶺南平民文化

“在進化的賭場中,籌碼是生存,嚴格說來,是基因的生存。”[5] 基因的“本性”是為了生存,為此會瘋狂復制自己,到處散布自己的拷貝。在這個過程中,基因復制會產生一定的差錯,但這種差錯本身卻會促進進化的出現。文化基因是人類生命中控制文化行為的基因以及在文化系統中衍生進而綿延存在的基本理念、習慣和模式[6]。文化基因正是這種“自私的基因”,有著“繁殖欲望”,會根據社會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調適自身,以此適合全新環境達成繁殖目的。就此反推,從基因視角能夠透過歷史的迷霧,發現人類往昔歲月的所有生活經歷和生物進化的漫長歷程,而這正是榮格的集體無意識所包含的內容,是“出生在其中的世界的形態業已作為一種虛象誕生于他的心間”[7]。所以,在文化基因繁衍的過程也就是創作的過程中,創作者在創作時其主觀意識無法認識到創作本身其實是文化基因的自覺行為,因為這是無意識行為,是人類的本能。在創作者的無意識創作行為中,文化基因不斷繁衍,促成文化傳承活動。這種文化傳承并不是對過去文化簡單地復制粘貼,而是在過往文化的基礎上生長延續,即根植于過往,彰顯于現在,同時伏筆于未來。

廣東電視劇青年形象塑造延續嶺南文化基因的這段歷史接力。嶺南地區自古遠離中原,較少受到中原傳統封建文化的影響。相對自由的嶺南文化在文化發展歷程上歷經惠能佛教哲學思想、明代陳獻章等人心學思想、清末民初孫中山革命哲學等的影響,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了以城鎮百姓為文化主體的平民文化,許多藝術形式如話劇、舞蹈、小說大多以平民為主角展開。嶺南位于南疆邊陲的南海之濱,得益于開放的地緣環境,嶺南自古商貿往來頻繁,“廣東富盛天下,負販人多”,培養出嶺南重商的文化特性。“海也者,能發人進取之雄心者也”,臨海的自然環境加上商業文明帶來的經濟創收可能,孕育出嶺南人敢于迎難而上、拼搏奮斗的文化性格。電視藝術興起后,嶺南文化基因跨界進入電視劇空間并大量復制,塑造出一批奮斗拼搏的小人物形象,包括嶺南商人、創業者、創新青年等。

因此,在嶺南文化基因的作用下,廣東電視劇在青年形象塑造上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從打工妹到智造青年,從警察軍人到無名英雄,從嶺南商人到嶺南梟雄,雖然青年媒介形象的社會身份一直不斷地發生變化,但是塑造角色本身的內核依然如一:關注平民大眾的真實生活寫照,角色塑造圍繞商人、打工人等群體,其關注重點集中于青年的奮斗生活,突出的是一種奮斗不息的精神特質。

(二)共同體意識引領:“天下為公”的嶺南愛國精神

《想象的共同體》指出:民族就是一種想象的共同體,“因為即使是最小民族的成員,也不可能認識他們大多數的同胞,與他們相遇,或者(甚至)聽說過他們,然而,他們相互連結的意象卻活在每一個成員的心中”[8]。就此意義上來說,國家也是一個想象的共同體,而共同體的形成是一個逐步建構的過程,其中一個基本緯度即為身份認同。阿爾都塞認為,意識形態的教育過程正是將想象內化為個人意志的過程,但這種“內化”不是自然發生的,它需要構建“認同”和“共識”。意識形態的呈現需要建立起大眾情感共鳴的敘事體系,而電視劇青年形象就是承載意識形態呈現的優秀敘事載體。約翰·費斯克認為:文化產品消費既是經濟消費,也是文化消費,而文化消費流通意義和社會認同。[9] 觀眾在消費灣區青年媒介形象時,也在消費符號背后的文化價值,而這種消費本身正是意識形態的內化過程。廣東電視劇借無私奉獻的警察軍人、新世紀塑造的為國奉獻的民族英雄、灣區視野下傳承傳統文化的無私兒女等青年媒介形象為觀眾的“投射載體”,推進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

這種自覺的共同體意識引領來源于“天下為公”的嶺南愛國精神。鴉片戰爭后,作為通商口岸的嶺南地區誕生了近代中國最先“開眼看世界”的一批歷史偉人,在梁啟超、孫中山等嶺南愛國人士的活動下近代中國才走上了擺脫列強壓迫、打倒封建帝國主義的救國救民道路。中國近現代重要的革新和革命領導者來自嶺南絕非偶然,嶺南地區作為通商口岸,一方面海陸交通發達且經濟繁榮,培養出更多的現代優秀人才;一方面最早和西方文明接觸,進步人士對封建落后的祖國心中焦急更甚。嶺南文化歷經唐宋、清末明初等幾次巨大的文化交匯,孕育出兼容融通的文化特點,表現為傳統與現代、中國與外國等相對立的文化都能并存,“天下為公”一定程度上正是在兼容融通的嶺南文化的影響下誕生的現代愛國思想。“天下為公”是嶺南進步人士孫中山的主要思想之一,是嶺南愛國精神的集中體現,講求在堅持“為我”的同時,非常關注“為他”,在“為他”中實現“為我”,在“為我”中實現“為他”,把“為我”與“為他”有機結合起來。[10]

嶺南愛國精神引領下的廣東電視劇對于主旋律題材自覺追隨,由此,廣東電視劇塑造的青年形象政治色彩較為突出:如在20世紀90年代塑造的無私奉獻的警察軍人、新世紀塑造的為國奉獻的民族英雄,及灣區視野下傳承傳統文化的無私兒女,從建構邏輯來看,這些青年形象一定程度上成為廣東電視劇維系國家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的載體,是共同體意識下的藝術產物,是“天下為公”的嶺南愛國精神新時代的藝術創作。

(三)地緣心性形象:感性經驗認知的嶺南人文景觀

人生活在特定的空間中,與該空間組成特定時期的人地關系場。地緣心性形象就是當代人地關系場變遷在個體存在方式中的心理投影[11],來自不同地域的人有完全不同的人地關系場,導致彼此之間截然不同的人地關系體驗,產生不同的心理反響或糾結,形成不同的地緣心性形象。正如馬克思“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的觀點,人地關系場同時匯聚了時間等重要元素,地緣心性形象同樣受到時間因素的影響也會呈現不同面貌。不同的地緣心性形象孵化出不同的青年媒介形象。廣東電視劇青年形象塑造對比不同地域乃至不同時期的電視劇青年形象塑造呈現差異的原因,一定程度源于不同的嶺南地緣心性形象。橫向對比同一時期的其他地域電視劇青年塑造,由于改革開放政策等原因,廣東地域心性形象大多與拼搏奮斗相關,其青年形象也源系于此,如敢闖敢拼的打工妹等;縱向對比廣東電視劇青年形象塑造,不斷變遷的時代圖景也在革新著關于奮斗的地域心性形象,其間青年形象的內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如為自己拼搏的打工妹到時代潮流下推動科技創新的智造青年。

地緣心性形象雖然會根據時代變遷而更迭,但其核心會相對穩定。嶺南地緣心性形象的生成與嶺南人民看待世界的認知方式緊密相連,而世界觀、價值觀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很大程度上不會發生巨大變化。自然、經濟、歷史、文化環境的差異形成地域間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就自然環境而言,嶺南古時有著自然環境惡劣、地形復雜、氣候炎熱、瀕臨海洋等特點;就經濟環境而言,嶺南經濟發展較晚但發展較快;就歷史文化環境而言,嶺南遠離中原,文化基礎相較薄弱但更為多元。嶺南人看待世界的認知方式一定程度上就是嶺南自然環境、經濟社會、文化傳統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形成了以感覺經驗為特點的認知文化。[12] 這種認知文化講求主觀感覺、知行合一與實用功利,一定程度上賦予嶺南人感覺銳利,善于發現問題;思維敏捷,搶先抓住機遇;敢為人先,積極探索追求等思維特點,也就是廣東地緣心性形象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廣東電視劇塑造出如打工妹、“下海”商人、嶺南梟雄等一個個具有地域特點、時代特征的青年形象。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除了表層的地域文化塑造出的人文習慣不同之外,不同地域的青年面對世界所彰顯的心態、心結等也表現出極大的差異,如《理想之城》和《青春之城》作為拍攝時間、故事時間相近的職場劇,同樣是面對職場,《理想之城》中的青年人物如蘇筱更多表現出的是在職場生活時勵志、不屈不撓的精神,而《青春之城》中的夏末卻更多呈現出敢于抓住時代機遇,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即使是同一地域的青年形象,但由于社會時代發生變化,其間人物的心態心理表現也會表現出一定不同,如敢闖敢拼打工妹呈現的是一種為了得到認可而努力奮斗的心理,而時代潮流下推動科技創新的智造青年所呈現的,是一種為了家國復興而奉獻祖國的心態。

三、結語

電視劇被譽為生活的鏡子,但電視劇所建構的青年形象不僅僅是簡單的來自于現實生活的呈現,更是對現實生活的總結與凝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超越性。廣東電視劇建構的青年形象就是建立在現實生活、嶺南文化的基礎上更為生動的表意實踐。議程設置理論指出:大眾傳播不能影響人們怎么想,但是可以影響人們想什么。作為生活的鏡子,廣東電視劇青年建構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人們對于廣東青年的看法,一定程度上是對廣東形象、嶺南文明的一次文化書寫:讓拼搏奮斗、人文關懷、無私奉獻等成為現實生活中廣東青年的代言詞。在新的時代使命下,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我們也面臨著如何對廣東青年進行現代化影像書寫的難題:一是如何增強廣東青年的多元化形象,增強劇集的吸引力,幫助粵港澳三地青年更好地理解與認同灣區文化,增強灣區的凝聚力與向心力;二是如何增強廣東青年積極向上的正面形象,讓影像中的廣東青年成為大灣區正向價值觀傳播的代表,鼓勵青年人追求夢想、勇于挑戰,利用青年力量推動大灣區經濟、文化的發展;三是廣東電視劇如何擴展國際化視野,吸納外部文化元素,塑造更具全球視野的青年形象,讓廣東青年在國際舞臺上講述廣東故事,傳播灣區精神,樹立中國形象,同時也提升廣東電視劇的整體競爭力。這需要廣東電視劇創作者虛懷若谷,不僅肩負起傳承和弘揚嶺南文化的歷史使命,深耕歷史文化基因,同時要深入時代、深入生活,挖掘新時代的嶺南文化精神,用心雕琢每一個青年角色,另外也要對標國際化的影視創作理念與影視創作技術,注重青年的時代性、多元性和國際性,賦予廣東青年以生動立體的形象塑造,從而為新時代“活力灣區”“人文灣區”的現代化建設服務。

本文系2023年度廣東省青少年研究共建課題《廣東題材電視劇中的青年形象研究》(項目編號:2023GJ059)、2023年度廣東省社科規劃辦共建課題《元宇宙影視的空間創作研究》(項目編號:GD23XYS008)、廣東財經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培育“雙百工程”《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下中國科幻電影的空間創作研究》(項目編號:2023XSYB366)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廣東財經大學灣區影視產業學院)

注釋:

[1] 王國維:《人間詞話》,長春:吉林出版社,2014年版,第15頁。

[2] 顧亞奇:《視聽傳媒的內容生產與傳播》,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第43頁。

[3] [4] [瑞士]費爾迪南·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高名凱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23頁。

[5] [英]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葉盛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年版,第62頁。

[6] 周清平:《“互聯網+”模式中現代影像藝術文化基因的融合與裂變》,《電影藝術》,2016年,第1期。

[7] 尹立:《意識、個體無意識與集體無意識——分析心理學心靈結構簡述》,《社會科學研究》,2002年,第2期。

[8]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體》,吳叡人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頁。

[9] 陳旭光:《電影“想象力消費”理論:文化批評的延伸或轉向》,《文化研究》,2021年,第4期。

[10] 李權時:《略論嶺南文化主體性思想》,《探求》,2024年,第2期。

[11] 王一川:《形塑當代中國社會的地緣心性形象:近年國產劇集中的地域景觀管窺》,《中國電視》,2023年,第11期。

[12] 李權時:《嶺南認知文化的感覺經驗論》,《廣東社會科學》,2021年,第5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精品麻豆|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精品国产女同疯狂摩擦2|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网2014| 成人日韩精品|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色播五月婷婷| 欧洲成人免费视频|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播放|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黄色片|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久视频免费精品6|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香蕉eeww99国产精选播放| 免费在线色| 9啪在线视频| 一级在线毛片| 国产主播喷水|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狂喷潮在线观看2345| 久久综合五月|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 婷婷五月在线|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av在线无码浏览|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a毛片免费看|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无码一区18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国产后式a一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 亚洲综合色婷婷|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天堂成人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77美色|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国产精品19p| 色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