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為了落實“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和滿足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教育工作要求,學校立足當地文化,充分挖掘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用心構筑師生人人參與的本土紅色文化課程,讓廣大師生深切感受到紅色文化歷久彌新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一、多學科融入,凝練紅色文化育人因子
將紅色文化融入學科課程,是落實黨和國家“大思政課”教育理念的有力舉措。學校將本土紅色文化有機地融進多個學科,形成具有拓展性的學科課程,這對學生興趣的培育、視野的開闊以及家國情懷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
1.在語文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基因。在語文課堂上有效引入紅色文化育人素材,既能夠促使學生從革命視角著手,對革命傳統課文展開深入閱讀和剖析,促使其較順利地走進課文,也能在學習中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民族觀和歷史觀。
如《黃繼光》這篇課文的教學,教師結合課后習題的要求,一邊播放透堡傳習館的講解視頻,一邊創設讓學生當透堡小小講解員的情境:“我們的透堡傳習館要招聘一批紅領巾講解員。作為一名紅領巾講解員,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讓英雄故事家喻戶曉、代代相傳。但是,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講解員,不僅要把故事講清楚,更要講生動!瞧!已經有豐富講解經驗的‘透堡少年’給我們帶來了錦囊妙計。誰來讀一讀。”學生有了任務的驅動,積極地觀看視頻的講解內容,關注其中的講解詞,促使他們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體會革命先輩為了革命事業而不斷奮斗的精神。在教學的結尾,教師助力學生再次升華對英雄的認識:“抗美援朝戰爭是一段悲壯的歷史,也是一部英雄的詩篇!如果說抗美援朝離我們有些遙遠,那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家鄉透堡,就有多位英雄烈士!你知道嗎?其中,烈士楊挺英是我們透堡中心小學的第五任校長。同學們,我們就是紅色英雄的兒女,在烈士精神滋潤下的紅色土壤中成長。我們的家鄉透堡,自古就是英雄輩出之地。英雄們拋頭顱、灑熱血,不怕犧牲,英勇善戰,用鮮血染就紅色之鄉,用生命筑起一方平安。請同學們在課后用今天所學的方法閱讀《透堡故事》,可以用腳步丈量家鄉的紅色之路,可以用筆尖畫出書中的革命之路,也可以用聲音給家人講述書中的紅色歷史。”學生可以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探尋身邊的英雄,也可以在不斷地探尋中受到紅色精神的滋養。
2.在數學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基因。學校結合各年段的數學知識來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如借助“軸對稱”的知識讓學生設計紅五星,結合“比例尺和方向”的內容讓學生在地圖上標注紅色經典戰役地點,結合“畫線段”的內容讓學生設計紅色旅游路線圖,多樣的學習內容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感受、沿襲長征精神。學校還把課本中的例題與本地的革命活動相結合,進行教學內容的重構。如教師讓學生設計“最省時的打電話方案”:“透堡是一個歷史古鎮,也是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吸引了許許多多的外地游客前來參觀。這周六會有客人來我鎮參觀,到時老師需要盡快通知我校的15名小小講解員來參加講解活動,任務必須一對一進行傳達,每分鐘通知1人,請你幫老師設計一個最快的通知方案。”學生通過畫圖的方式探究傳達通知的最優方案,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
3.在音樂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基因。音樂能有效調動人的情緒。將音樂課的教學內容與本地紅色文化相結合,能讓學生加深對當地紅色文化的理解與認同,也能更深入地對教材中的愛國歌曲產生情感共鳴。如在教學《共產主義兒童團團歌》時,教師播放關于透堡鎮烈士英雄和革命舊址的視頻,運用圖片的視覺沖擊和悲壯的背景音樂渲染教學氛圍,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奠定了課堂基調。教師也可在課的結尾設計“與英雄的時空對話”這一教學環節,產生“課有盡而情無窮”的效果。如在教學《歌唱二小放牛郎》時,教師這樣結課:“我們的家鄉透堡鎮也有一位烈士,那就是楊而菖先生。讓我們來一場超越時空的對話,聽聽楊而菖先生對大家說了什么?”教師播放有關楊而菖的音頻后對學生說:“你們有什么想對烈士們說的嗎?”在學生自由表達后,教師總結:“同學們,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你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祖國的強大是烈士用生命換來的。讓我們向王二小、楊而菖學習,把熱愛祖國融進我們的血液,只要你們不忘記先烈,那先烈的故事將永遠流傳,烈士的精神必生生不息!”
學校也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基因,美術課辦“紅色風”畫展;信息技術課讓學生制作紅色文化網頁;書法教師組織學生寫革命詩抄;體育課開展“小小神投手”“護送軍糧”“重走長征路”“搬運傷兵”等活動,讓學生在運動中真切感受不屈的革命精神與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這些都實現了紅色文化精神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讓紅色革命的種子牢牢地植入學子心田。
二、全過程植入,鋪展紅色文化育人路徑
學生德育是學校的重要工作內容。學校利用一年中的多個節日來開展有紅色文化特色的德育活動,讓學生在參與多種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本土紅色文化的滋養。如在開學的第一天,“‘透堡少年’愛國沖關活動”是校園里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紅歌我會唱”“紅色故事我會講”能喚醒學生的紅色基因,鼓舞他們探尋紅色記憶。學校結合特定的紀念日舉行“黨員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揭牌儀式和“透堡少年”綬帶贈予儀式,通過現場各種德育活動,學生將紅色基因融于血、入于腦、立于心、踐于行,爭當紅色基因的傳承人和實踐者。
每年清明節來臨之際,學校聯合有關部門共同開展“瞻仰‘二三’烈士 賡續紅色血脈”清明祭英烈活動。通過“聽小小講解員講解—聽戰士爺爺重溫紅色往昔—唱紅歌—宣誓—清掃烈士墓—獻花—參觀紅色傳習館”等環節,讓學生緬懷革命先烈。每年的“六一”兒童節也是開展紅色文化教育的最佳時機。如2022年,學校舉行“喜迎二十大 童心永向黨”主題活動,學生在紅色經典歌曲傳唱、情景劇《紅書演繹》、舞蹈《祖國萬疆》等多樣化的才藝展示中,感受紅色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全方位嵌入,構筑紅色文化育人載體
學校傾心打造紅色的校園文化環境,以啟迪師生的歷史記憶,促進他們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認同。學校把空間資源作為學校的課程資源,充分利用“一墻兩廳一屋(浮雕墻、思肖廳、紅色記憶大廳、紅色書屋)”來為學生打造紅色文化育人環境,積極添置并不斷更新有關“四史”的學習資料,使得學生在紅色文化的浸潤中提升愛黨愛國情懷。
同時,學校致力于打通校內與校外的物理界限,鏈接線下與線上的學習空間。學校利用當地“二三”革命紀念園、紅色文化傳習館等資源,組織學生感悟紅色文化,把思政課、德育活動的實施地點開設在場館里。學校通過校園廣播播放紅色音樂,讓學生在歌聲中接受紅色文化教育。學校還開展“紅色領航 透小之聲”朗讀者活動,讓學生在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后寫下自己的感受,并通過錄音在學校公眾號上進行播放。為不斷打造書香校園、紅色文化校園,學校連續多年舉辦主題為“品讀紅色書籍,賡續紅色血脈”的閱讀成果展示活動,學生通過制作書簽寄情懷、紅色經典頌魅力、親子共講紅色故事、手繪紅色繪本展等系列子活動,讓心靈源源不斷地得到紅色文化的滋育,從而深刻銘記黨的光輝歷史、弘揚優良傳統,也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作者單位:福建省連江縣教師進修學校第二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王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