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當前,隨著文旅融合戰略的提出,文化和旅游之間的關系愈加密切。文化豐富了旅游的內涵,為旅游產業提供了更多的創意和靈感,而旅游則為文化的傳播、傳承與創新提供了有效載體,兩者之間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在這一背景下,鄭州市立足其現實基礎,發揮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等多方面優勢,助推鄭州市文旅融合升級,這有利于鄭州加快實現“文旅強”建設目標,展現鄭州市黃河文化旅游內涵,并實現對鄭州市黃河文化的保護、繼承和發揚。為了深入推進實施文旅融合戰略,鄭州市要打造一批具有鄭州文化特色的文旅名片與品牌,將鄭州市塑造為古今歷史文化交相輝映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把鄭州市建為黃河流域城市特征鮮明的文旅強市。鄭州市得天獨厚的良好區位和黃河文化資源優勢凸顯,其中不乏獨具特色的自然遺產、獨一無二的人文遺產、獨具風情的民俗文化、獨樹一幟的紅色文化等,這些都為鄭州市文旅融合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二、文旅融合概述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與旅游之間的深度結合與協同發展。這一理論強調在旅游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資源,通過科技創新和創意開發等多種形式,將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服務和旅游產品中,提升旅游的文化內涵和附加值,實現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雙贏發展,是一種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的理論。其有助于從理論層面指導實踐工作,拓展文旅開發新路徑,推動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協同發展,提升旅游的文化內涵和附加值,還能夠促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推動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文旅融合理論的核心在于“融合”。這種融合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深度的、有機的結合,其要求地方對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進行資源和經驗的有機整合,在挖掘地域文化獨特性和價值的同時,將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旅游產品中,使游客在游覽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和獨特的文化魅力。同時,文旅融合理論也強調產業的創新,這包括對傳統旅游產業的升級改造,以及新興旅游業態的培育和發展。通過科技創新和模式創新,推動旅游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提升旅游產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此外,文旅融合理論還注重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在推動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同時,要始終堅持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原則,尊重和保護文化的多樣性和原真性,避免過度商業化和同質化開發,確保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在未來的發展中,相關工作者應進一步深化對文旅融合理論的研究和實踐,探索更多符合時代需求的融合發展模式,為文化和旅游的繁榮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三、鄭州市文旅融合發展戰略實施的現實基礎
作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的鄭州,是歷史文化名城,其歷史文化資源豐富。近年來,鄭州市為貫徹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加快文旅融合發展,構建鄭州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將“山河祖國”作為城市的文化標識,以將鄭州市建設成為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為目標,助推鄭州市文旅產業跨越式發展和轉型升級。
(一)文化旅游資源豐富,助推鄭州市文旅融合升級
鄭州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是河南省的文化和經濟中心。商都文化、黃河文化、姓氏文化、黃帝文化、少林文化、嵩山文化、河洛文化、豫商文化、唐宋文化、漢文化等都在這里發源和演變,體現了鄭州文化底蘊之豐富。鄭州還擁有黃河、嵩山等自然景觀資源,以及大量的文物資源,這些都成為鄭州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資源基礎。
鄭州商城遺址的考古和研究,將中華文明的起源逐步聚焦到鄭州。同時黃河在鄭州市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鄭州市滎陽桃花峪作為黃河流域中下游的分界線,鞏義市雙槐樹遺址、新鄭市裴李崗遺址、大河村遺址等一些文化考古遺產,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黃河國家地質公園、黃河國家地質博物館等一系列具有較大影響力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構建了鄭州市“華夏文明之源,黃河文化之魂”的良好形象。鄭州文旅融合發展對于鄭州打造黃河文化城市品牌、塑造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意義。[1]
鄭州市是一座被黃河文化浸潤的城市。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鄭州市文旅行業迎來了重要機遇,搶抓先機,實施文旅融合戰略,全面梳理黃河文化的歷史脈絡,在文旅融合發展方面積極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鄭州文旅融合發展擘畫了明確的藍圖,鄭州市作為河南省會城市以及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城市,要結合鄭州市市情對鄭州市文旅融合發展進行戰略部署。
(二)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加快鄭州市文旅融合發展
鄭州市文旅融合發展和鄭州市地理位置、交通與人口優勢是分不開的,其具備黃河文化特色文旅融合發展的條件。鄭州市地處中原腹地,是中國內陸地區通往境內外的交通樞紐城市,京廣鐵路、隴海鐵路(新歐亞大陸橋)兩大鐵路大動脈在鄭州交會,是溝通南北、連貫東西的交通要沖,素有“中國鐵路心臟”之稱。鄭開城際鐵路是鄭州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中原經濟區、中原城市群高速軌道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都為鄭州市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文旅產業發展迅速,激發鄭州市文旅融合潛力
鄭州各類產業體系比較完善,經濟發展能力強勁,人口吸納能力持續增強。同時,收入水平穩步提升,使人們愈加追求高品質的文化生活,這促使文旅產業等領域的巨大潛力不斷釋放。黃河流域鄭州段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歷久彌新,在文旅產業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礎優勢,發展文化旅游行業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在這一背景下,近年來鄭州市積極推進文旅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鄭州市文旅行業堅持文旅融合戰略,致力于塑造“行走鄭州·讀懂最早中國”文化品牌,有力推動了鄭州市文旅融合戰略實施和高質量發展。鄭州市文旅產品供給業態也由此呈現多元化格局,開發了建業電影小鎮、方特歡樂世界、銀基動物王國、只有河南·戲劇幻城、黃帝千古情等專項主題項目。鄭州市在黃河文化文旅深度融合方面也探索出自己的新模式,深度整合華夏文化、古都文化等資源,大力傳承和弘揚中原文化,使其獨具中原特色。鄭州市通過文旅融合發展,將持續推動豐富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旅產業發展優勢,促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四)配套設施逐步完善,提升鄭州市文旅融合水平
近年來,鄭州市文旅行業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在交通方面,獨特地理位置讓其在國內發揮著重要交通樞紐的作用。鄭州市是我國普通鐵路與高速鐵路網的“雙十字”中心,以鄭州為中心的“2小時高鐵經濟圈”已繪就,覆蓋人口4億多,占到全國近三分之一的經濟總量,以鄭州為始發站點,“3小時城市圈”到達的大城市數量在全國占據首要地位。鄭州同時還是航空樞紐,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是全國八大區域樞紐機場之一,從鄭州起飛,“2.5小時航空圈”可以覆蓋全國人口和市場的90%,方便、快捷的交通給鄭州市文旅融合發展戰略實施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鄭州市的旅游接待以現代飯店、旅行社為代表,數量與質量在省內名列前茅。在鄭州市中心商業區以中州皇冠假日酒店和索菲特等為代表的五星級酒店,不管是設計、裝潢、服務、設施還是顧客滿意度,都代表鄭州市高水準酒店標準。以河南省中國國際旅行社和河南省中國青年旅行社為代表,在經營理念、品質服務、品牌管理、團隊協作和創新發展方面都代表鄭州市文旅相關配套行業的良好形象。
近年來,鄭州市還建設了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主題酒店和民宿,調研發現此類凸顯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宿和主題酒店更加符合現代人追求休閑、釋放壓力的需要,深受消費者喜愛。隨著人們對生活水平的高要求,鄭州市文旅配套設施也在不斷地升級改造,逐步完善,旅游接待質量不斷提升。
四、鄭州市文旅融合發展戰略實施的重大意義
當前文化和旅游之間的關系愈加密切。文化作為提升旅游產業內涵的重要因素,而旅游則為文化的宣傳、傳承與創新提供載體,文化和旅游相得益彰。文旅融合是多方面、全方位和多角度的。通過多方面文旅融合發展,實現文旅產業的轉型與升級。新時代背景下,文旅融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作為國家歷史名城的鄭州市也要抓住機遇,促進文旅產業發展。
(一)有利于加快推進城市現代化建設
文旅融合形成了“文化內化于旅游之中,旅游以文化內涵來彰顯”的局面。通過文旅融合催生新產品組成的新產業鏈條和價值鏈條帶動了鄭州市相關領域的轉型與升級。通過文旅融合的創新發展,為鄭州市增添了更多的消費增長點,提升了消費者良好的消費體驗感,從而增加對文化產品的價值認同。鄭州市不斷加快文旅融合步伐、文旅產業轉型升級,助推鄭州市文旅產業跨越式發展。文旅融合發展為鄭州市文旅產業帶來了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延長,為鄭州市加快推進城市現代化建設助力。
(二)有利于加快實現“文旅強”建設目標
依照鄭州市未來五年“兩化五強”中的文旅強的目標與要求,加強文旅融合,加快推進鄭州市建設具有鄭州文化特色的文旅名片與文旅品牌,將鄭州市塑造為古今歷史文化相映生輝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把鄭州市建成黃河流域特征鮮明的文旅強市。
通過文旅融合發展,逐步提高鄭州“華夏文明之源、黃河文化之魂”的認同感和感召力,彰顯中原文化魅力,打造鄭州新名片,提升文化影響力。
(三)有利于黃河文化旅游資源文化內涵的展現
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要結合當地獨特的文化旅游資源,鄭州文旅融合發展同樣也要結合鄭州黃河流域黃河文化資源的內涵。
黃河流域鄭州段區位優勢明顯,是黃河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燦若星河的華夏文化、仰韶文化、二里頭文化、黃帝文化、少林文化等亦是鄭州這座城市的名片。實施文旅融合,把黃河文化通過多種渠道融入旅游產業中,一方面有利于豐富黃河文化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鄭州黃河文化旅游帶的知名度與競爭力。鄭州市實施文旅融合發展將更加有利于展現黃河文化的豐富內涵,使更多人熟知黃河文化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四)有利于黃河文化的繼承、發揚和保護
地處黃河中下游流域的鄭州段黃河文化資源豐富,但是黃河流域鄭州段沿線歷史文化遺存年份跨度較大,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對此,鄭州市以及下轄城市從多方面落實相關工作,使文化旅游與文化保護實現了協調統一、雙向推動。
鞏義市在“沿黃河文化帶”重點文化旅游項目建設方面的成效可圈可點。不斷加大對北宋皇陵、雙槐樹遺址等古遺址的保護;開展“河洛文化旅游環”項目,尋訪內容涵蓋了黃河文明發祥地探根、河洛匯流華夏源天下景觀、杜甫故里穿越唐朝會詩圣、洪溝遺址訪開拓豫象之鄉、北宋皇陵尋文化造世之極和康百萬莊園演繹豫商傳奇,通過開展諸如此類的黃河文化相關活動,加強了對黃河文化的繼承、發揚和保護。鄭州市還通過建立黃河國家地質博物館、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等方式,展現黃河歷史文化的變遷,構建黃河文化考古科研體系,讓更多的群眾增強對黃河文化的保護意識,從而更加有利于對黃河文化的繼承、發揚和保護。
五、結語
在新的發展格局下,鄭州市積極探索適合中原地區的文旅融合戰略,依托優勢資源和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創新思路,分層次、分地域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新亮點,以中原文化的深厚內涵為根本引導旅游業縱深發展,以點帶面,形成枝繁葉茂的文旅新態勢,為相關省市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思路。
參考文獻:
[1]吳金瑾,李曉敏.推動鄭州市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研究[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23(02):96-100.
[2]申宸鳴.文旅融合背景下黃河文化旅游發展探究[J].文化產業,2021(22):156-157.
[3]趙芳鋆.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南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路徑探析[J].當代旅游,2020,18(14):14-15+27.
[4]劉忠平.基于文旅融合分析旅游公共服務提升策略[J].參花(上),2023(04):35-37.
(作者簡介:孫婷,女,碩士研究生,中共鄭州市委黨校中華文化教研部,講師,研究方向:文旅融合)
(責任編輯 張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