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文化振興需要社會多方助力,這就對高校圖書館積極投身鄉村文化振興提出了客觀要求,為信息需求者提供信息資源服務,有效促進社會文化資源傳播。本文運用SWOT分析法系統分析陜西省高校圖書館投身于鄉村振興事業過程中所處的內外部環境,并基于高校圖書館自身優勢、劣勢及所面臨的機遇、挑戰,具體分析其在鄉村振興事業中的價值體現、存在不足,進而探索高校圖書館助推鄉村振興事業的服務路徑。
一、SWOT分析法概述
SWOT分析法是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韋里克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一種在企業戰略環境領域廣泛運用的分析方法。[1]SWOT分析法中的S、W、O、T是指Strengths(優勢)、Weaknesses(劣勢)、Opportunities(機會)、Threats(威脅)四個方面,該方法主要用于有效識別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因素,幫助企業充分了解其內部環境中占據的優勢、存在的劣勢,把握其在外部環境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將企業有限的資源集中于占優勢的領域,選擇有效推動企業發展的最優經營戰略。[2]
二、高校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的SWOT分析
(一)高校圖書館的內部優勢
1.專業人才優勢
一方面,高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具備專業的學科知識背景,能夠及時跟蹤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國內外發展動態,在信息搜集、信息服務、紙質文獻及數字化資源的規范化管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在鄉村振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專業人員既可有針對性地為鄉村讀者提供信息服務,也可為農家書屋負責人解讀日常資源建設及流通工作所需的業務理論知識,輔助農家書屋優化其信息資源建設體系。另一方面,高校的學科專家、優秀在校生也是高校圖書館可充分挖掘的優勢人才,通過組織志愿服務團隊,動員校內優秀人才積極參與鄉村振興事業,在助農惠農政策解讀、種養殖技術培訓、農業現代化知識學習等方面提供幫助。
2.館藏資源優勢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深化發展,新型農民是鄉村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推手,按農民讀者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信息資源是培養新型農民的重要基石。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在學科專業領域、載體形式、數量方面都極具優勢,可利用其數量多、內容優、種類全、涵蓋廣的館藏資源為鄉村地區提供志愿信息服務,合理緩解鄉村地區文化資源短缺的現狀,有效促進文化的傳播。
(二)高校圖書館存在的不足
1.地緣場域的制約
高校圖書館遠離鄉土場域,服務半徑必然不能輻射到鄉村地區。高校圖書館要對現有的服務時間、服務模式、信息服務質量、讀者體驗等做出相應調整,這不僅提高了日常工作的難度系數,還需要高校圖書館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減少服務半徑過長對良好閱讀體驗的影響。
2.讀者群體差異較大
高校圖書館提供信息服務的讀者群體主要是高校師生。當前,高校圖書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投身于鄉村振興事業,要為對口服務鄉村地區的居民提供相關信息服務,讀者群體的范圍有所擴大,人員構成也較為多元。師生讀者與村民讀者的受教育水平差距較大,對信息的理解與接受能力不同。
(三)高校圖書館的外部機遇
1.社會職責需要
高等學校圖書館要“積極參與各種資源共建共享,發揮信息資源優勢和專業服務優勢,為社會服務?!盵3]高校圖書館在保障校內信息服務的同時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發揮自身獨特的信息資源優勢,直接或者間接參與到所在地農村文化振興工作中,激發鄉村居民自我提升的意愿,豐富精神生活,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動力。[4]
2.信息技術的支持
“互聯網+”時代改變了受眾獲取信息、分享資源和表達需求的方式。高校圖書館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具備方便快捷、時效性強和參與度高等特性的網絡技術能提供極大的助益。高校圖書館可利用信息技術搜集整理互聯網領域的農牧業相關知識,也可通過網絡傳遞文獻資源,利用信息技術賦能鄉村文化振興。
3.鄉村振興的現實需要
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過程中,文化作為“陶冶人”“塑造人”的重要因素,只有貫穿于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的始終,才能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提供智慧動力。高校圖書館參與鄉村振興事業在優化鄉村地區文化資源結構,完善鄉村地區文化信息服務模式的基礎上,營造良好的學習科學文化的氛圍,激發村民學習的積極性和信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現實需要相契合。
(四)高校圖書館的外部挑戰
1.村民主體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當前,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過程中作為主體的鄉村居民參與積極性不高。一方面,由于村民的主體地位長期得不到尊重和確保,其參與各種鄉村建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持續降低,村民的主體意識從淡化逐步轉變為缺失。另一方面,個別地方相關工作人員“重經濟、輕成效”的工作方式,使村民對文化振興工作的認同度不高,缺少主體力量的推動使得文化振興難以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2.村民的文化需求不強烈
因基礎教育薄弱、學習時間不足、良好學習環境缺失等原因導致鄉村居民的文化程度相對偏低。此外,一些錯誤觀念直接導致村民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的弱化,主動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新知識、新事物的意識和能力偏低。[5]
3.優良鄉村文化環境的缺失
當前,優良鄉村文化環境的缺失是文化振興長足發展的絆腳石,也成為高校圖書館參與鄉村振興事業的強勁阻礙。一是村民自發組織、參與文化活動的意識薄弱。同時,農家書屋的開放時間不固定,對村民良好學習、閱讀習慣的培養造成了阻礙。二是村民可利用的文化活動場地偏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氛圍不夠濃厚,鄉村文化振興的良性發展缺少基礎設施保障。
三、高校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的價值體現
(一)信息服務價值
鄉村地區文化資源相對匱乏加上村民自主獲取信息的能力較弱,導致村民逐漸成為信息獲取的弱勢群體。高校圖書館作為重要的文獻集散機構,在為教學科研提供信息服務的基礎上,應充分發揮其社會文化服務功能,動員專業的信息服務人員利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館藏文獻資源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事業,縮小城鄉居民之間的“信息鴻溝”,有效延伸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價值。
(二)文化傳播價值
圖書館作為社會文獻集散載體,文獻的傳遞是其表層職能,傳播文化是圖書館的深層價值。高校圖書館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對口幫扶鄉村地區,專業信息服務人員利用豐富的文化資源向鄉村地區傳播優質文化,向村民傳遞新觀念、新思想,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轉變村民的思想觀念,守住鄉村地區優質文化根基。
(三)社會教育價值
約翰·梅爾曾提出:“教育在激發農民思想變化方面有重要作用,因為教育不僅能夠拓寬農民和其子女的視野,還能引起其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的改變,更為重要的是,教育會為農民提供實行變革的方式,進而激發他們積極主動地尋求變革?!?鄉村振興視域下,高校圖書館的文化幫扶不能止于對口援建和文化資源共享,還應把服務重心下沉到鄉村學校教育,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樞紐作用,讓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價值在鄉村地區得到有效利用。
四、高校圖書館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的路徑
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所有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文化的基礎性保障作用:產業興旺需要農民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熟悉現代市場經濟運作的規則;生態宜居需要農民樹立環保意識、培養綠色生活習慣;鄉風文明需要農民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移風易俗;治理有效需要農民具備法治觀念、掌握法律常識。這些目標如果沒有牢固的文化根基,鄉村振興就失去了持續生長的動力。
(一)尊重村民主體地位,喚醒村民主體意識
鄉村地區實現全面振興的關鍵在于有效調動村民的主觀能動性,高校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事業要將村民的主體地位置于首位。第一,尊重村民擁有的鄉土文化。鄉土文化作為人們對家鄉特有的情結,認同、尊重鄉土文化是肯定村民主體地位的具體表現形式。高校圖書館要深入挖掘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等文化資源,大力弘揚積極向上的鄉土文化,讓鄉土文化永葆鮮活生命力。第二,高校圖書館要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豐富鄉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勵村民自發組織各類文化活動,如讀書經驗交流、好書推薦、種養殖技能實用經驗分享等,引導村民在各類文化活動中展示自我,激發豐富鄉村文化供給的內生動力。第三,高校圖書館要貼近鄉土場域,了解鄉村地區的實際發展狀況,考慮村民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搜集整理典型案例,通過觀看視頻、閱覽文獻等形式轉變村民認知,切實體會學習科學文化既能提高個人文化素養,又能改善生活質量,提高農民對文化振興的認同感,激發農民推動文化振興的主觀能動性。
(二)按需配置文化資源,激發村民自主學習意愿
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一環就是優質文化資源的供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的文化資源供給服務要結合地域經濟發展實際,有選擇性、針對性地提供與種植養殖技術、富農科技知識相關的文化資源,在保證內容質量與文化內涵的同時,提高文化服務的生態適應性。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專業人才組織豐富多元的閱讀推廣活動,激發村民的閱讀興趣,引導其愛上閱讀,讓閱讀書刊、報紙、觀看活動演出等成為農民農閑時節的首選,引導村民接受社會先進文化的熏陶,轉變落后、陳舊的文化思維,激發村民自主追求發展進步的意愿,讓優質文化資源在鄉村地區“落地生根”。
(三)豐富文化資源載體形式,滿足村民多元信息需求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升級優化,村民的數字信息資源獲取和應用能力在鄉村振興事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當前鄉村地區的資源類型相對單一,在豐富鄉村地區文化資源載體形式方面高校圖書館有很大的作為空間。一是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數字資源,通過開通訪問權限、開放獲取資源利用、網絡文獻傳遞等方式,使數字資源成為鄉村地區文化資源的重要補給形式,滿足村民的移動閱讀需求。高校圖書館和農家書屋協同合作,在互聯網上搜集關于農村、農業、農民發展的網絡信息資源,去粗取精,篩選、保留有助于提高村民經濟收入、轉變村民陳舊落后思想觀念、推動鄉村地區健康向上發展的音頻、視頻、文字資源,形成農家書屋的助農文化資源數據庫,并定期更新,保證數據庫內信息資源兼具實用性和時效性。二是推行線上閱讀推廣模式。高校圖書館和農家書屋可以依托互聯網技術搭建的各類社交平臺,如微信、微博及論壇等,開展鄉村閱讀推廣活動,迎合村民多元化的信息需求,調動村民獲取及運用數字信息資源的積極性,拓寬信息服務的廣度與深度,提高信息服務及文化供需契合度。
(四)促進文化資源充分利用,引導村民自發推進文化振興
首先,高校圖書館依托互聯網技術和圖書管理經驗,結合農家書屋實際建設狀況,完善農家書屋的圖書管理系統,幫助農家書屋工作人員掌握文化資源的在架、外借狀態,減少文化資源的丟失、破損,保證文化資源的按需即時供給,有效防止有限公共資源的私人占用。
其次,高校圖書館協助農家書屋完善文化資源利用情況追蹤機制,暢通村民和信息服務人員的溝通渠道,建立文化資源利用反饋平臺,對村民在文化資源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保證有限的文化資源實現最大化利用。
最后,高校圖書館服務于鄉村振興事業要讓文化資源的供給實現由“輸血”到“造血”的提升,要幫助農民從被動接收優質文化資源轉變為主動汲取先進知識,在自主提升文化素養的基礎上,學習科學的種養殖技術增加家庭收入,推動地域特色文化產業、農牧旅游產業升級,為鄉村地區經濟水平的持續提高提供不竭動力,夯實鄉村振興長效發展的根基。
五、結語
高校圖書館作為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助推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既是社會賦予其的責任,也是其應有的社會擔當。高校圖書館和農家書屋要精誠協作,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時間,為鄉村振興奠定思想文化基礎、營造優良精神文化環境、提供持續發展動力。
參考文獻:
[1]趙配影,熊軍潔,王雅娟.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及其質量評價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05):45-47.
[2]唐韜智.競爭情報的SWOT分析法與競爭戰略選擇[J].情報雜志,2002(03):36-37.
[3]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的通知[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6-01-20.
[4]李薇.高校真人圖書館助推文化扶貧的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7(05):18-22.
[5]齊光宇.公共圖書館駐村第一書記推進鄉村文化振興路徑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2,44(07):49-5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助推鄉村文化振興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2ND0463);2023年度西安市社科規劃基金課題“數字化賦能高校構建‘網絡思政指數’進路研究”(課題編號:23JY42)。
(作者簡介:黨小琴,女,本科,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文獻信息服務)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