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快速發展,公共圖書館進行智慧化發展成為必然趨勢。本文首先簡述新時期公共圖書館智慧化發展的實踐現狀,并以邢臺市圖書館為例,論述其推出的智慧化服務模式及服務成效,最后對公共圖書館進行智慧化發展提出幾點思考。
一、公共圖書館智慧化發展的實踐現狀
2010年以來,智慧圖書館成為中國圖書館界的熱詞,普遍認為它將是下一代圖書館的應有形態。對于智慧圖書館的定義,眾說紛紜,筆者認為比較全面的一種說法是:智慧圖書館是圖書數字化、服務智能化、范圍世界化、資源網絡化和存貯海量化,應用先進的技術設備,以廣、快、精、準的泛在服務為靈魂,不受年齡、性別、國籍、語言、空間的限制,使圖書信息獲取者不論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獲得所需信息資源(5A)的共享圖書館。[1]
(一)公共圖書館智慧化發展研究成果
為了解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和智慧圖書館研究的現狀,本文以萬方數據庫的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會議論文為數據源,設定“智慧圖書館”為主題詞進行檢索,設定時間段為2010年至2022年,共有文獻8007篇,集中呈現在2019年以后,尤其是2021年,共有1407篇,是2010年的12倍。通過文獻調查結果可以明顯看到,我國智慧圖書館相關研究從2010年以后進入快車道,十余年來相關研究逐年遞增(如下圖)。在檢索結果中再以“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為關鍵詞分別進行檢索,結果分別是528篇和1233篇,可以看出公共圖書館在智慧圖書館研究方面弱于高校圖書館。
通過對主題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大部分文獻集中于高新技術在智慧圖書館的應用探索或圖書館提供智慧化服務的研究;少數文獻以案例的形式對智慧圖書館系統、建設技術、服務營銷等進行論述。綜合分析相關研究結果,智慧圖書館概念研究、新一代圖書館服務平臺系統、5G等新技術在智慧圖書館的應用等方面有詳細的論述;在智慧圖書館建設上均突出了高新技術的應用,以及圖書館提供智慧化服務的一些理論指導,但關于智慧圖書館整體建設的實際案例較少,規范性建設研究相對缺乏。
(二)公共圖書館智慧化建設實踐
國內很多公共圖書館在近年來對智慧圖書館的概念、體系、平臺、應用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2020年開始,國家圖書館積極推進“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總體架構可以歸納為“1+3+N”。
其中,“1”是指一個“云上智慧圖書館”,“3”是指搭載其上的全網知識內容集成倉儲、全國智慧圖書館管理系統和全域智慧化知識服務運營環境,“N”是指在全國各級圖書館及其基層服務點普遍建立線下智慧服務空間。[2]2021年4月,上海圖書館上線了帶有部分流通功能的FOLIO圖書館服務平臺,為自助借還、自動分揀、預約柜、手機借書等不同應用場景提供后端支持,并計劃于1至2年內為上海市圖書館及“一卡通”聯盟所有成員提供流通服務,同年10月推出“云瀚”,即FOLIO的中國化版本,旨在通過構建一個開放的社區,合力打造一個平臺,滿足中國圖書館不斷發展的需求。[3]2021年7月28日,首都圖書館大興機場分館正式開館,利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提供移動借閱、智能推送、智能導引等服務,并探索異地還書服務,讀者使用手機移動應用即可下單,讓讀者體驗智能化、智慧化服務的便利、快捷和樂趣。[4]
公共圖書館在智慧圖書館建設方面的實踐歷程較短,大都處于探索發展階段,在建設體系、管理平臺、標準規范、服務推廣等方面雖然已經有了初步探索,但仍具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邢臺市圖書館智慧化發展的實踐探索
近年來,邢臺市圖書館積極創新思路,在新時期圖書館智慧化發展建設中開展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個云平臺、一個核心大數據平臺、多種智慧化服務的圖書館智慧化發展體系。
(一)以“云”為基,為圖書館智慧化發展打牢根基
近年來,智慧城市建設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出現,而云計算作為重要的技術手段,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保障。圖書館的智慧化發展也離不開云平臺的支持,只有打好基礎才能解決后顧之憂,為推出智慧化服務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018年底,邢臺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云上邢臺”正式上線。邢臺市圖書館牢牢抓住全市智慧城市建設機遇,將本館智慧化建設融入全市智慧城市建設大背景下。2019年,邢臺市圖書館“云上邢臺”建設工作完成,完成核心業務系統、子系統及相關資源系統的遷移上云工作并投入使用。“云上邢臺”數據中心設置了完善的安全防護保障,并通過了“數據中心等保三級認證”。將圖書館所有數據遷移上云,不僅安全防護等級得到了提升,還免除了后期升級更換服務器、安全設備的巨大支出。
(二)以大數據平臺為核,打造圖書館智慧化發展核心平臺
智慧化建設的基礎包括硬件和軟件兩部分,有了強有力的云服務器和5G網絡支持,還需要大數據平臺整合所有現有數據資源,為智慧圖書館提供一個“大腦中樞”。
邢臺市圖書館大數據服務平臺利用圖創讀者行為大數據分析系統,挖掘圖書館管理系統、客流系統后臺的讀者行為數據,經過分析計算,將圖書館文獻流通數據、到館人次、辦證量、圖書借閱排行榜、新書推薦等讀者服務數據,推送到智慧墻實時發布,讓到館讀者一目了然地了解圖書館服務數據和閱讀信息。另外,通過不斷追蹤讀者行為偏好和個性化信息需求,使圖書館能夠基于文獻流通量等數據分析結果,更有針對性地合理配置、采購、盤活館藏資源。還可以針對讀者需求提供精準化服務,為其提供專屬閱讀推薦,并可以進行個性化的借閱情況分析,提供讀者個人閱讀報告。
(三)以微信公眾號為引,落地智慧圖書館應用服務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移動智能設備的普及,數字化門戶已經從以前的網站轉移到手機微信。打造一個基于微信公眾號的移動服務大廳成為圖書館智慧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借助大數據核心平臺,邢臺市圖書館創新服務方式方法,在微信公眾號集成了“微服務大廳”“云閱讀”。通過“微服務大廳”,讀者只需綁定讀者證,就可以使用書目檢索、圖書續借、借閱排行榜、活動報名、積分查詢等諸多實用功能。不僅如此,在“云閱讀”菜單中,還提供了紅色故事繪、博看微書屋、中華連環畫、新語聽書、QQ閱讀等20余種移動數字資源,讀者通過一部手機就可以實現閱讀。各種“微”服務極大地提高了讀者的閱讀效率,拉近了圖書館與讀者的距離。
(四)以方便讀者借還為本,實現多種借書方式
提供借閱服務是圖書館的基本服務,如何提供高效、易用的借閱服務成為圖書館智慧化服務的首要問題。
為了給讀者提供多種智慧化借閱方式,邢臺市圖書館更新了自助借還設備,借助大數據核心平臺,推出微信掃碼借閱圖書的服務。讀者只需在“微服務大廳”綁定讀者證,即可在自助借還機上通過微信掃碼登錄,實現無證借閱圖書,還可以在“微服務大廳”進行續借或查看所借圖書的索引號、館藏地點、借出時間、應還時間等基本信息。另外,邢臺市圖書館還與人社部門對接,實現了通過社保卡進行圖書借閱。截至目前,邢臺市圖書館已開通刷讀者證、身份證、社保卡,以及微信掃碼、掃描電子社保卡等多種借閱方式,極大地方便了讀者借閱圖書。
(五)以活動積分系統為介,推出“信易閱”服務
如何有效地將圖書借閱、活動參與、圖書捐贈等數據進行整合,從而提高服務效能和讀者閱讀積極性,是圖書館管理中一個長期的問題。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突破口。
邢臺市圖書館依托圖創業務管理系統和“微服務大廳”,上線了讀者活動和信用積分管理系統,推出“信易閱”服務。借助大數據平臺,打通圖書借閱、活動參與、圖書捐贈等系統數據,獲取讀者信用積分,通過智慧化手段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僅讓廣大讀者樹立了誠實守信的意識,也有效地激發了讀者閱讀興趣和參與圖書館活動的積極性。隨著“信易閱”守信激勵的落地實施,每年有眾多讀者獲得不同數量的信易閱積分,極大地提升了圖書館免費開放服務效能和館藏利用率。
三、智慧圖書館建設思考
國內圖書館界對于“智慧圖書館”建設有兩個基本訴求,一是在圖書館空間內實現更多的無人服務,例如借閱、導航、參考咨詢、信息發布等工作全部自動化;二是基于大數據分析提供個性化資源服務,例如搜索界面個性化、結果排序個人化、自動推薦等。[5]邢臺市圖書館在建設智慧圖書館過程中,牢牢把握這兩個基本訴求,通過大數據平臺建設,提供個性化、無人化服務,總結了一些經驗和做法,為今后公共圖書館在大數據核心平臺、資源上云、服務落地等圖書館智慧化發展方面提供參考。
(一)制訂長期建設規劃
智慧圖書館不是一兩年就可以實現的,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來長期分步建設。一是應做好智慧圖書館的發展路徑規劃,從實際需求出發,結合自身的資金實力、人員結構分階段有序實施。二是應擬定明確的建設目標,避免建設過程的隨意性,同時保證空間再造、設施設備更迭、資源整合目標的分階段完成。[6]
(二)關注先進地區智慧圖書館建設情況
因地域經濟方面的差異,全國各地智慧圖書館發展情況不同,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公共圖書館開展圖書館智慧化服務較早,在體系建設、新技術應用、管理運營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要想在智慧圖書館建設方面走在前列,少走彎路,就要多關注這些頭部城市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情況并借鑒經驗,例如國家圖書館推進的“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上海圖書館推進的下一代圖書館服務平臺“云瀚”等。
(三)加強多方面社會化合作模式
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需要大量新技術的應用,公共圖書館自身的力量明顯不足,需要尋求多方面的社會合作。例如與智慧城市建設部門合作,融入全市建設的大背景,借助城市大數據等云平臺推進圖書館智慧化轉型升級;或者與科技文化公司合作,借助其成熟的技術和服務經驗,提升館內設備、平臺的智慧化建設水平。學會借助外力快速推進圖書館智慧化建設,提供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智慧化服務。
(四)推進人才隊伍建設
建設智慧圖書館的最終目標是為讀者提供智慧化服務,在整個建設過程中,會運用到很多新的技術和新的理念。要提供智慧化服務,首先要有“智慧化”的館員,所以要制訂館員能力提升計劃,通過培訓、到先進地區參觀學習等方式,不斷提升館員在技術應用、信息檢索、閱讀推廣、活動策劃等方面的能力。培養一批善于學習、善于創新、精通新技術和新理念的骨干力量,保障圖書館的智慧服務水平。
四、結語
以互聯、高效、便捷、智能、泛在、可視為特征的智慧圖書館是當代圖書館事業創新轉型與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信息技術實現融合的必然產物,也是圖書館事業實現歷史性跨越的必由之路。[7]建設智慧圖書館是一項宏大的工程,公共圖書館可以制訂長期的規劃,逐步實施,與社會機構廣泛合作,打造適應時代發展的館員隊伍,通過新技術、新理念不斷為讀者提供智慧化服務,讓讀者充分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
參考文獻:
[1]孫利芳,烏恩,劉伊敏.再論智慧圖書館定義[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08):17-19+68.
[2]饒權.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開啟圖書館智慧化轉型新篇章[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1,47(01):4-14.
[3]盧鳳玲.面向智慧圖書館的新一代圖書館服務平臺發展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2(01):108-114.
[4]林岫,劉艷.智慧空間建設思考——以首都圖書館大興機場分館為例[J].山東圖書館學刊,2022(01):55-60.
[5]劉煒,嵇婷.“云瀚”與智慧圖書館:以開放創造未來[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1,47(06):50-61.
[6]楊文建,鄧李君.智慧圖書館研究現狀、建設困境及優化路徑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1(02):52-58.
[7]王世偉.關于智慧圖書館未來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8(07):2-1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度邢臺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新時期邢臺市圖書館智慧化發展研究”(項目編號:XTSKFZ20230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霍亞飛,男,本科,邢臺市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智慧化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