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通過大新經龍州至憑祥高速公路項目,對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方面進行了研究,探討建設單位所采取的創新管理及有效措施,以解決工資支付效率低和拖欠問題,促進農民工勞動權益保護和高速公路項目和諧穩定發展。
關鍵詞:高速公路;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
U491A692194
0 引言
《廣西高速公路網規范(2018—2030年)》實施后,廣西高速公路項目在交通和經濟增長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在這一進程中,農民工作為關鍵勞動力,其工資支付問題關乎社會公平公正和項目進展。本文以大新經龍州至憑祥高速公路為例,項目主線總長為146.13 km,總預算為195億元,涉及7家施工總承包單位和221家勞務分包單位,吸引了3萬余名農民工參與建設,累計支付農民工工資12.25億元,占預算建安費8.31%。在此龐大項目和勞動力規模下,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確實是一個復雜而關鍵的挑戰。為此,必須全面提高政治站位和創新管理意識,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確保農民工工資支付的長期性和嚴謹性,構建項目和諧幸福勞動關系,推進社會和諧穩定。
1 農民工工資支付的問題及隱患
廣西高速公路近幾年項目數量增多,規模逐漸龐大,施工周期縮短,若在建設和管理過程中的管理制度不健全、過程監管力度不足、勞務及用工管理不規范、工資支付方式不明確、教育培訓不到位、維權渠道不通暢等,農民工工資保障問題會面臨著許多困難。
1.1 政策法規執行不足,缺乏有效管理機制
理想的狀態總是與實際執行情況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部分用工單位對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的相關政策法規并不重視,缺乏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責任心,法律意識不強,工作落實不到位,以及過程監管缺失,導致政策規定的效果不能完全得到體現,這就使得農民工的工資問題難解決,勞動合法權益難保障[1]。
1.2 勞務分包環節復雜,用工管理不夠規范
勞務分包和用工管理是屬于高速公路建設的重要環節,其不規范是成為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難題的直接原因。勞務分包涉及施工總承包單位、勞務分包單位、農民工等多方利益主體,且勞務分包環節變得異常復雜,易產生違法轉包、分包等行為,甚至導致勞務被分配給不具體合法用工單位或個人,引發農民工無法順利實名登記和簽訂勞動合同問題。每次轉包、分包都會增加利益鏈條和成本,建設資金易被多層支配,農民工弱勢主體的權益易受損。另外,農民工工資稅務繳存也是當前面臨的一個復雜且敏感問題,用工單位和農民工雙方繳存意愿低,加劇了農民工權益受損和保障不足。
1.3 結算及支付較滯后,專款專用不夠到位
施工總承包單位未及時申報工程計量和資金使用計劃,未及時給勞務分包單位進行勞務計量及支付,個別勞務分包單位往往以資金短缺、虧本為由,故意不配合或拖延編制和報送農民工考勤或計件、工資表、委托總包代發工資書等相關支付資料,個別勞務分包單位以欠薪為由引導農民工投訴上訪討要其他勞務款,將會對項目管理和配合度帶來巨大的壓力。拖欠工資和延遲支付工資等問題,導致工資未能通過專用賬戶按月及時足額發放到農民工工資卡上,專款專用不到位[2],直接損害了農民工的權益,增加了農民工的經濟負擔。
1.4 民工法律意識薄弱,宣傳教育培訓不足
農民工由于文化程度低、老齡化,且大多數經熟人介紹到高速公路項目工地工作,其對項目大概情況以及用工單位負責人信息了解不足,工作中忽視留存勞動合同、工作證、考勤或計件單、工資表等證據材料,部分農民工工資卡甚至被用工單位或其他人代管,農民工未意識到對自身勞動權益存在的不利條件,且難以提供必要信息和有效證據材料來維護自身權益。若農民工相關宣傳教育培訓不到位、法律援助不及時、過程監管不力,一旦發生欠薪問題或權益被侵犯,農民工易因勞無所得而焦慮不安,易采取極端行為維權。
1.5 維權渠道不夠通暢,應急預案不夠完善
現場農民工維權信息告示牌未設置,未按要求對農民工維權須知及流程、工資支付方式及時間、月度考勤或計件單、工資表等內容公示[3],易使用工單位有故意拖欠工資的可乘之機。若存在農民工維權信息不通暢、法律咨詢和援助不足、過程監管力度不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機制不健全、責任落實不到人等問題,會影響到農民工反映基本訴求、困難和維權,因應急協調不及時、處理不徹底,易使事態升級、失控。
2 農民工工資支付的需求及影響
農民工是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勞動力,他們廣泛參與到各個領域的建設中,包括高速公路項目。由于工資支付保障和過程管理問題,農民工期望勞有所得的基本訴求受損,影響其正常生活和工作。
2.1 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問題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高速公路項目存在個別用工單位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嚴重擾亂農民工的生活秩序,這不僅讓農民工失去了對工作的熱情,還導致他們無法購買生活必需品、維持正常家庭生活、支付孩子學費等問題。因這些困擾,農民工生活困難重重、生活質量顯著下降,甚至可能引發如家庭矛盾、子女教育、社會不公等問題,對社會和諧穩定產生負面影響。
2.2 農民工參與高速公路項目面臨艱苦工作環境
農民工長時間在酷暑、嚴寒、惡劣天氣的戶外工作,容易導致工傷或患病風險。長期如此,不僅損及身心健康,更降低了生活質量。若農民工勞動報酬不匹配、工資支付不及時,勞動權益易受侵害。
2.3 農民工工作場所多變且職業發展空間易受限
農民工主要從事簡單重復的體力勞動,缺乏文化、技能、安全、維權等系統培訓,勞動工作環境不穩定,這些因素限制到農民工的收入增長、就業穩定和職業晉升。因此,用工單位應加強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做到按月及時足額支付農民工工資,以維持其正常生活水平。
3 農民工工資支付的探索與對策
高速公路項目對農民工的生活產生的影響不容小視,涉及工資支付、艱苦環境及職業發展等因素。因此,有必要加強對農民工工資待遇保護,改善農民工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條件,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為解決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問題,應從多層面進行分析和解決。
3.1 落實相關政策法規,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項目建設和管理過程中應貫徹執行《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等法規,加強政策法規的宣傳培訓,杜絕出現政府工程項目“三個嚴禁”現象。項目建設、監理、施工總承包、勞務分包單位應完善管理制度,成立領導小組,任命勞資專管員,落實專項檢查和會議,落實應急預案,高效監督,嚴格考核和問責。
3.2 執行勞務準入制度,規范勞務用工環節
為規范高速公路項目勞務分包管理,應加強對勞務分包單位準入監管,規范勞務分包和用工管理流程。建設單位禁止施工總承包單位再分包,落實招標采購方式引進勞務分包單位,嚴禁勞務分包單位出現違法轉包、分包等行為。施工總承包單位對其勞務分包項目實施以及分包人行為負全責,要求勞務分包單位進場時需與建設、監理、施工總承包單位簽訂《無欠薪承諾書》并報備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用工單位需全面落實農民工實名制
登記,確保每位進場的農民工都簽訂勞動合同,用工單位應承擔起農民工工資個稅的繳納責任。同時,鼓勵用工單位優先雇傭項目沿線的本地農民工,這不僅有助于推動地方經濟發展,還能提高當地農民的收入水平。這些措施的實施,將有力地保障農民工權益,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與經濟的持續發展。
3.3 加強法律教育培訓,引導采取正確維權
針對農民工綜合素質較低的現狀,需強化法律教育和培訓,努力提高其各項素質以契合高速公路項目高品質、高層次發展。項目設立專門辦公室全程監督工資發放,提供法律援助,及時解決農民工困難和訴求。同時,通過法律講座、培訓、宣傳資料等方式,引導農民工能在遇到困難或權益被侵犯時積極主動地尋求維權途徑。
3.4 優化結算支付流程,確保項目資金充足
建設單位申請上級單位為第三方擔保工程款支付,在施工過程中定期組織工程計量,撥付工程計量款10%為農民工工資款到專用賬戶,農民工工資款撥付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建設單位督促施工總承包單位根據產值進度情況及時做好工程計量及支付申請和資金使用計劃,督促施工總承包單位做好勞務分包單位勞務計量及支付手續,督促勞務分包單位逐月做好農民工工資支付資料的編制及申報,確保資金撥付與項目施工進度、實際成本相符。項目利用信息化手段優化計量及支付流程,減少人工操作環節,縮短結算周期,提高計量及支付準確性和效率,保障農民工工資資金充足。
3.5 落實“一金七制度”,規范勞務用工管理
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法規,實施“一金七制度”管理,包括繳存工資保證金、實名制管理制度、勞動合同制度、銀行代發制度、分賬管理制度、工資專用賬戶制度、委托總包代發制度、現場維權信息告示牌制度等工作內容。農民工工資支付流程涉及多個環節和多個責任主體,需要各方加強密切配合、過程監管、信息透明度和法律責任追究等,推動農民工工資支付程序化、規范化、法治化管理。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流程示意圖,如圖1所示。
3.6 推行使用管理系統,促進信息化的管理
督促施工總承包單位采用推行使用的“桂薪寶”服務平臺,或經建設單位認可的農民工實名制管理系統,全面錄入農民工身份信息、勞動合同、月度考勤或計件單、工資表及支付憑證等,實現工資支付信息化、規范化管理,減少或避免工資拖欠問題。
3.7 健全應急預案機制,加強處罰問責力度
為充分保障農民工權益,需建立暢通的維權渠道,完善應急預案與應急資金保障機制,加強與當地的人社、勞動、交通等部門的溝通與協作,時刻關注和查詢維權服務平臺信息,推動農民工權益保障工作深入開展。項目各級單位應完善應急預案,定期更新和共享欠薪風險清單,將責任落到實處。一旦出現欠薪應急事件,相關責任單位應迅速響應,第一時間組織現場協調、調查核實、維權指導,必要時申請動用應急資金、農民工保證金解決,防止因信息不暢、處理不當等引發到邕進京信訪事件。建設單位應監督處理欠薪問題,對違規責任單位和人員按照合同和管理制度處罰和問責,督促及時整改并納入信用評價考核,定期上報政府相關部門。
3.8 辦理民工安全保險,加強民工安全保障
在高速公路項目勞務作業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高風險性,用工單位應依法為農民工辦理工傷保險或團體保險,為農民工提供在受傷或患病時的經濟保障和醫療救助,但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提供安全的勞務工作環境,加強安全管理及培訓。同時,引導農民工增強自身安全意識,遵守安全規定,從根本上降低農民工在工作中受傷或患病的風險。
3.9 定期開展專項檢查,深入組織慰問活動
建設單位每月度收集、查閱農民工工資支付資料及統計數據,每季度組織聯合專項檢查,半年度召開專題會議,同時做好匯總分析檢查結果并督促整改。要求監理單位充分發揮監理職責,每月堅持開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專項檢查,將檢查通報及整改回復文件報送建設單位作為監理服務合同履約內容之一。要求施工總承包單位和勞務分包單位積極配合檢查,及時完成整改。此外,為體現對農民工的關懷和尊重,項目聯合政府部門組織慰問、健康檢查、文化宣傳、法律知識進工地等活動,關心農民工權益,保障項目順利進行。
3.10 開展明察暗訪民工,妥善解決基本訴求
為確保項目執行過程中的信息真實性、準確性和時效性,避免層級傳達中的信息失真和問題遺漏,采取了非常直接、積極和高效的明查暗訪“農民工十問”記錄方法,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實名登記、勞動合同、工資核算、工資支付、工作配合、工作環境、生活質量、教育培訓、維權意識、基本訴求等。通過與現場農民工隨機、直接的對話和接觸,掌握其真實情況和訴求,及時督促責任單位落實整改和妥善解決問題。此工作方法不僅能提高問題發現率和解決效率,更能增強農民工的參與感和歸屬感,為項目和諧穩定環境的改進和優化提供有力支持,提升項目執行效果、品質管理和社會責任感。明查暗訪“農民工十問”記錄表的格式如表1所示。
3.11 基礎資料規范存檔,資料內容齊全閉合
項目定期收集農民工工資支付的相關基礎資料,按照靜態和動態資料兩類高標準進行整理和歸檔,統一封面和標注資料名稱、時間、用工單位及負責人等信息,確保資料的連續、完整、規范、可查和可追溯。動態資料采取按月、按用工單位分開造冊的管理手段,冊內目錄包括但不限于委托總包代發工資書、工資表、考勤表或計件單、花名冊、財務支付憑證、告示牌公示照片、無欠薪確認書等關鍵資料,每月度資料內容齊全、閉合,確保不存在任何的欠薪問題或隱患。同時,基礎資料應進行安全備份和保存不少于3年。
4 農民工工資支付的實踐及成效
通過上述探索及對策的實施,大新經龍州至憑祥高速公路項目在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工作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通過提前規劃、有效保障,強化監督、執行“一金七制度”管理等,有效遏制拖欠工資問題。項目積極推進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的信息化、規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管理,避免工資被挪用或拖欠,提高工資支付透明度和效率,使得項目的各項工作進展更加順利,得到當地政府相關部門認可。
5 結語
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關乎社會公平公正和經濟穩定發展,是維護農民工權益和確保項目順利的必要條件,需要政府、建設單位和各參建單位的共同關注和努力。本文通過高速公路項目在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方面的實踐,探索了落實政策法規、提升品質管理、強化過程監管、做好宣傳教育、完善基礎資料等措施,有效保障了農民工工資支付。但實踐和探索并非一勞永逸,需不斷總結經驗,持續改進和優化對策,以此促進高速公路項目在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錢 靖.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機制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17(18):295.
[2]曹佳棟.對做好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工作的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22(19):127-130.
[3]羅瑞熙.建筑施工企業農民工工資支付面臨的問題及保障措施[J].建筑實踐,2023(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