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進入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文化,離不開基層文藝;在基層文藝中堅定文化自信則離不開專業院團的引導。與此同時,在基層文藝演出中,縣級劇團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相較于省、市級劇團,以及民間的、業余的劇團,縣級劇團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進入新時代,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我們應當進一步重視縣級劇團建設,更大程度地發揮縣級劇團在堅定文化自信方面的作用。
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長,文化軟實力日益成為地方綜合實力的體現。在新的起點上堅定文化自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層文藝事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最能引領基層文藝事業的縣級專業劇團,在堅定文化自信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視。
文化自信視域下基層文藝事業的重要性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增強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的獲得建立在文化自覺和對國家民族文化正確的認識、理解與把握中。在此基礎上,與人民群眾聯系密切、扎根于民間、地方土壤的基層文藝事業對堅定和傳播文化自信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鶎游乃囀聵I也是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是我國建設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層文藝事業的發展,有助于夯實鞏固文化根基,讓文化自信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心中,是引領人民群眾在推進和拓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攻堅克難、奮發向上的精氣神,也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力量。
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土生土長的基層文藝,應當有著最真摯質樸、親切感人的基因??h級專業劇團以其更接地氣的文藝創作來講好身邊故事,呈現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弘揚時代精神,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需求,在推進基層文藝事業的發展過程中具有獨特優勢。
文化自信視域下縣級劇團對推進基層文藝事業的重要性
縣級專業劇團在中國社會是一個龐大而又有其特色的團體,在推進基層文藝事業的過程中,與省、市級劇團和民間的、業余的劇團相比,有著獨特優勢,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縣級劇團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更為密切。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在得到物質文明滿足的同時,對精神文明的需求日益提高,與此同時,隨著城鄉差距的逐漸縮小,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需要更廣泛、更基層、群眾性更強的文藝作品。省、市級專業劇團,其所產出的陽春白雪、高品位的藝術固然有其存在的重要意義,然而,要想真正創作出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扎根于民間、進入到農村,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還得看縣級劇團。
相較于省、市級劇團,縣級藝術劇團直接面向農村、服務基層,發揮著專業藝術表演和服務廣大農民的雙重作用,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與此同時,縣級劇團在演出中也發揮著引導和教育作用,善于把黨的方針政策用通俗易懂的文藝節目表演給人民群眾,以更接地氣、質樸活潑的方式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人民群眾在其具有平民性、親和力的演出中,提高道德修養,陶冶精神文明,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先進文化、領悟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
縣級劇團和地方文化連接更為緊密。地方文化是一個地區的名片,體現著該地區的綜合實力,也代表著該地區的歷史文明。我國又是多藝術、多文化并存的百花園,單地方戲的劇種就多達600余個,幾乎每個地域都有其代表性劇種,這些地方戲植根于民間沃土,為當地百姓所喜聞樂見。作為地方戲藝術代表的縣級劇團,在與地方文化連接方面有著明顯優勢。他們扎根于地方的歷史文化沃土之中,汲取地方優秀傳統藝術的營養,提煉地方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接軌時代浪潮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出一批批獨具地方色彩的文藝精品,更好地體現地方文化價值,也更好地推進地方文化走出去,在對地方傳統藝術、特色文化的守正創新中堅定文化自信。
相較于民間藝術團體和業余創作者,縣級劇團更為專業。民間藝術團體和業余愛好者固然也有著密切聯系群眾,扎根民間藝術、民間文化的優點,然而二者多缺乏專業訓練,熱情有余,但專業性不足,其作品存在諸多瑕疵,難以產生文藝精品。與此同時,二者受市場影響過大,創作環境復雜、不穩定,往往易被流量與快節奏消費需求裹挾,難以產生真正內容優質、反映時代和社會的精品。相較于二者,縣級劇團則顯得更為專業。可以說,在文藝演出中堅定文化自信,仍舊離不開專業院團的引導;在文藝市場、文藝產業高度發展的今天,民間藝術團體遍地開花,但縣級劇團在繁榮基層文藝,堅定文化自信上依舊占有不容置疑的地位。
我們必須承認,縣級劇團無論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在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方面,還是在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方面都發揮著重大作用。與此同時,基層文藝事業的繁榮也離不開縣級劇團的引導。作為一名從業20余年的基層文藝工作者,多年的文化工作經驗令我深刻意識到縣級劇團對引領地方文化發展和繁榮基層文化的重要性,國務院要求恢復“一縣一團”的政策是正確且符合實際的??h級劇團作為一個動態的、可移動的、為老百姓喜愛的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載體應當被給予足夠重視,并得到大力發展。
新時代下縣級劇團建設的現狀與要求
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相比,同大力發展縣級劇團的迫切要求相比,縣級劇團現有的作用還需進一步加強,生機活力還未充分激發,存在著一定的困境與需要改良的地方。
進一步推進縣級劇團面向市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文化市場的繁榮,縣級劇團走向市場已成為一大時代趨勢。就縣級劇團本身而言,其具有一定的專業水準,具備長期的財政保障,但在此環境下,國有性質的縣級劇團也存在市場意識淡薄和競爭能力衰退的現狀。與生機勃發、不斷推陳出新的民間藝術團體相比,縣級劇團在組織形式、演出思維、藝術品位和開拓精神等方面存在許多與市場不相適應之處。因此,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在文化事業和產業雙繁榮的今天,縣級劇團應當更新固有觀念,不懼怕市場,不蔑視市場,勇于面對市場,并進一步向市場開拓,在改革創新中走出一條與市場結合發展、不斷繁榮壯大之路。
與此同時,推進縣級劇團面向市場不能簡單粗暴地“一刀切”,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演出大劇種、經濟發達地區的劇團可以穩步推向市場,借助市場力量推廣劇種魅力、壯大劇團力量;從事小劇種特別是瀕危劇種(地方戲)演出的劇團,因市場小、傳播力量弱等因素,在面向市場時則因分外慎重,需采取科學合理的政策,也需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財政資金不斷加大投入。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縣級劇團建設。毋庸置疑的是,“互聯網+”正在改變我們的社會和生活,在網絡平臺高速發展、信息化、網絡化日益影響人們生活的當下,“互聯網+”的時代顯然已經到來。飛速發展的網絡平臺所帶來的快速時效性,以及即時反饋機制,讓文藝創作與觀眾的聯系更為密切和及時,也為廣泛開展基層文藝創作提供更為便捷和成熟的環境。縣級劇團應當抓住互聯網平臺這一當下最重要的文藝創作展示窗口之一,熟練掌握并運用新媒體渠道,創新文藝演出和作品產出的方式,并進一步豐富自身對信息化時代的認知,以更貼近時代發展與群眾生活的方式發展基層文藝事業,借助互聯網平臺讓文藝精品通過網絡傳達到基層群眾的信息端口。
完善與改革縣級劇團的自身建設。在社會主義文藝事業日益繁榮的今天,我國國民素質得到極大提升,但與人民群眾對文藝作品日益更新與提高的標準相比,縣級劇團的創作水平依舊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部分劇團存在消極對待創作演出,作品套路化、概念化嚴重等問題。與此同時,縣級劇團因受日常工作及生活環境影響,受知識水平和創作經驗限制,創作視野往往狹窄,作品存在風格單一,主題缺少創新性等問題。凡此種種,在創作層面制約了縣級劇團的發展與提高。與此同時,人才匱乏和流失,縣級劇團往往難以引入新鮮血液,也在一定程度制約了縣級劇團的革新與進步。
為解決此類問題,需完善和改革縣級劇團的建設。一方面,縣級劇團的建設離不開政府支持。政府應進一步加大資金和人力投入,統籌縣級劇團創作隊伍的建設與管理。除此之外,還應對縣級劇團有一定的人才待遇政策上的傾斜,建立科學且合乎實際的創作激勵機制,積極開展文藝展演、文藝采風活動,激發縣級劇團的創作活力與創作積極性。另一方面,人才的匱乏還需通過吸納與培養人才加以彌補??h級劇團應積極吸納業余愛好者加入基層文藝創作中,為文藝創作注入新鮮血液,也應注重劇團內人才的培養,定期組織演藝與創作等專業知識培訓和文藝作品交流研討等活動,通過吸納與培養人才來為劇團創作增添動力。其次,也是最為重要的,縣級劇團應拓寬思維空間,發揮開拓進取精神,在守正創新中不斷推進自身作用最大化,在精益求精中不斷產出更為高質量的文藝作品,為繁榮基層文藝事業,為堅定文化自信貢獻自己的力量。
為更好地堅定文化自信,基層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至關重要,在推進基層文藝事業的繁榮中,縣級劇團承擔著重大責任,發揮著重要作用。進一步完善縣級劇團建設,激發其創作活力,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是繁榮基層文化事業,增強文化自信的應有之義。
(作者單位:江西省瑞昌市采茶戲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