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田地區地處新疆南部,地形以山地、盆地為主,地質條件復雜,地層分布廣泛。文章通過對和田地區地質地貌的概況綜述,分析了當地的地質構造和地貌特征,以及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為和田地區地質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地質構造及地層分布
地質構造。和田地區位于天山山脈南坡與昆侖山脈北坡之間,地質構造單元屬塔里木地臺、南天山褶皺帶和昆侖地槽區。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理位置和地質構造條件特殊,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及其支脈橫穿境內,南部是喀什噶爾盆地,北部為塔里木盆地。山區占全地區總面積的48%,沖積平原占20%,沙漠占24%,戈壁占8%。
地質構造特征。和田地區板塊構造屬于喀喇昆侖山中生代陸緣盆地大地構造單元,構成了近東西向環帶狀分布,環塔里木盆地陸塊呈向南弧凸,巖石圈古老地塊與晚古生代弧帶及中生代陸緣盆地相互疊加的地質構造格局。
和田地區大地構造分為南部的昆侖構造結合帶和北部的塔里木微板塊、柴達木微板塊、華南板塊。主要分布有鐵克里克,屬于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構造層,銅、鉛鋅、金剛石成礦帶(k2),阿克賽欽古生代陸緣盆地金屬成礦帶;桑株塔格——柳什塔格,屬于中——晚古生代構造層,分布著有利于銅、金、鐵、鎳、寶玉石成礦帶(k3);黃羊嶺,分布古生界碳酸鹽巖有銻汞成礦帶(k4);大紅柳灘,屬于中生代構造層,分布花崗偉晶巖稀有金屬成礦帶(k5);杜瓦——皮西,屬于古生代或中——晚古生代構造層,分布石炭紀煤、硫、非金屬成礦帶(k1)(見圖1)。
古老地塊疊加協同亞歐板塊與印度洋碰撞形成的沉積盆地有中酸性巖漿巖侵入,構造了全新世火山和現代火山,造就了普魯火山、喀拉塔什火山群,屬于古生代——中生代陸緣盆地中沉積有巨厚的火山碎屑巖和碎屑巖,沿深大斷裂兩側分布有鐵鎂巖。具有由北向南呈現出地層時代和巖漿侵入時代及成礦時代逐漸變新,變質程度由深變淺的總體變化規律。
成礦規律及找礦前景展望。從成礦規律來看,和田地區的礦產分布主要受到地質構造和巖漿活動的控制。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這里的巖漿活動頻繁,形成了大量的巖漿巖和變質巖,為礦產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同時,由于板塊運動和斷裂構造的發育,使得這些礦產得以在特定的地質條件下富集和保存下來。和田地區位于青藏高原與塔里木板塊的接合部,是一個礦產資源極其豐富的地區。它處在昆侖成礦帶和喀喇昆侖成礦帶的交匯處,這些區域都是地質活動極為活躍的地方,有利于礦產的形成。和田地區的礦產類型多樣,包括能源礦產、金屬礦產、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建材礦產及寶玉石礦產等。和田地區南部處于古特提斯成礦域東段北側,優勢礦產及特色礦產主要為非金屬玉礦、稀有金屬、銻礦、汞礦、氣田、煤炭、水泥灰巖、錦礦、稀有金屬礦、金礦、鐵礦等。其成礦規律總體表現為橫向條帶狀。
構造帶中主要形成沉積變質型鐵礦、侵入巖玉石礦、中酸性侵入矽卡巖鐵礦、熱液型金銅礦和鉛鋅多金屬礦;古生代——中生代陸緣盆地中主要形成與火山巖有關的海相塊狀硫化物銅礦、金礦;鐵克里克古隆帶有形成金剛石礦的條件。
對于找礦前景,和田地區無疑具有巨大的潛力。一方面,該地區已經發現的礦產種類多、儲量大、品質高,這為未來的找礦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找礦方法的不斷創新,還有更多的礦產資源等待去發現和利用。
地層分布。和田地區的地層主要分為沉積巖、火山巖和變質巖三大類。沉積巖主要分布在昆侖山區,分為上、中、下三系。上系包括下古生界和上古生界,主要巖石為石灰石、白云巖和頁巖等;中系包括中生界和新生界,主要巖石為砂巖、泥巖和礫巖等;下系包括下古生界和上古生界,主要巖石為石灰巖、白云巖和頁巖等?;鹕綆r主要分布在山區和盆地邊緣地帶,包括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主要巖石為火山巖和火山碎屑巖等。變質巖主要分布在山區,包括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主要巖石為變質巖和混合巖等(詳見圖2)。
和田地區位于塔里木——華北地塊的南緣,是在太古代古陸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克拉通運動,經過古生代期間的多次裂解拼合,不斷增生,于石炭紀末最終固結成統一的大陸。石炭系后隨著印度次大陸向歐亞大陸之下俯沖的加劇,青藏高原整體升降,昆侖山系受其影響隆起,盆地和山脈之間發生差異升降運動。山區強烈剝蝕作用致使塔里木盆地接受碎屑物堆積。第三紀末以來,昆侖山大幅上升,山前褶皺帶和山前平原區差異運動構造明顯,上升運動明顯的間歇性,造成工區附近分布多級階地。公路走廊帶位于昆侖山山前褶皺帶前緣和塔里木地臺南緣的和田凹陷內,構造差異性運動十分明顯。
中生代地質酸性侵入巖主要分布在昆侖山斷層地區,沉積——剝蝕性古隆起,形成于志留——泥盆紀,分布礦石、石油之類。墨玉縣處于新生界及斷層處,有利于石油、天然氣的發育。和田昆侖山鈣質閃石類礦物主要分布在河流沖積砂礦區域。和田市區屬于弱磁性巖塊,周邊皮山縣屬于磁性巖塊,民豐縣屬于花崗巖與弱磁性巖塊交界處,南部昆侖山主要屬于中晚元古界隆起。石炭系上統恰提爾群:為淺海相沉積,巖性為灰巖。
實地昆侖山野外科考,發現有寒武紀三葉蟲化石、菊石化石。
和田地區東部金屬礦產分布較為集中,鐵路沿線能源礦產比較集中,水氣礦產主要分布在南部昆侖山區,非金屬礦產主要在昆侖山北坡點狀密集分布,分散元素系列礦種和有色金屬礦產昆侖山北麓造礦帶區散狀分布,碳酸鹽型稀土礦床和非金屬礦產也有分布,目前探測出的體量比較少(詳見圖3)。
山地地貌。和田地區大部分地區都是山地地貌。喀喇昆侖山脈和帕米爾高原的延伸,使得和田地區的山峰層巒疊嶂,峽谷縱橫交錯。有許多山脈海拔超過5000米,山地地貌分為南、北兩個山脈帶。南部山脈帶主要包括喀喇昆侖山和昆侖山,山峰海拔較高,一般在6000米以上,慕士塔格峰,海拔7556米,最高峰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北部山脈帶主要包括天山山脈和阿爾金山脈,山峰海拔較低。這些高山峻嶺為和田增添了美麗的自然景觀。昆侖山區是和田地區的主要山脈,海拔較高,地形陡峭。該地區黃土厚度較大,土層地下水位較高,地質承載力較強。由于長期的風化作用和冰川侵蝕,形成了許多深溝峽谷和懸崖峭壁。
盆地地貌。和田地區的盆地地貌主要包括塔里木盆地和昆侖山盆地。塔里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面積約53萬平方千米,海拔800~1300米。昆侖山盆地面積較小,海拔2000~4000米。昆侖山麓山前傾斜平原是盆地地貌的邊緣,地勢南高北低,土層較厚。該地區土壤肥沃,氣候適宜,是農業生產和牧業發展的主要區域。
沙漠地貌。和田地區的沙漠地貌主要包括兩大沙漠,分別為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和塔克拉瑪干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位于昆侖山北麓,與昆侖山麓山前傾斜平原相接。該沙漠氣候干燥,沙丘起伏,植被稀少。面積約33萬平方千米,海拔750~1500米。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較小,海拔600~1500米。
戈壁地貌。和田地區的戈壁地貌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邊緣和昆侖山北麓,面積約6萬平方千米,海拔800~1000米。
綜上所述,和田地區地質地貌特征復雜多樣,地震等地質災害頻繁,對人類活動和生態環境產生較大影響。在今后的地質勘查和資源開發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地質地貌條件,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確保人類生活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和田地區地質地貌獨特,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和生態環境資源。通過對和田地區地質地貌的研究,可以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學依據,推動和田地區的經濟可持續發展。
和田地區在干旱氣候的影響下,氣候干燥,降水稀少。地貌特征多樣,有山地、盆地和河流等地形。這些氣候和地貌特征賦予了和田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資源,也為該地區的農業、旅游和文化發展提供了獨特的條件。和田的氣候和地貌特征是該地區的寶貴財富,也是吸引人們前來探索和欣賞的重要原因。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疆南疆地區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整理挖掘研究”,項目編號:23BMZ029。
(作者單位:和田師范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