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早“走出去”和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中央企業之一,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建)十余年來全身心投入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建設中,足跡遍布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既有重大標志性工程,也有眾多“小而美”民生項目。伴隨著這些項目的落地,項目所在國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工業化水平逐步提升,經濟韌性持續增強,這些項目創造的光明動力惠及十多億人,為項目所在地經濟發展和當地民生福祉的改善作出了突出貢獻。

發揮行業優勢,解決生存之本
中國電建充分發揮自身在水務與環境領域的優勢,持續做好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市政水務、海水淡化、水環境綜合治理、水資源開發與利用等“水”文章。
在肯尼亞,納羅克污水處理項目建成之前,納羅克河一直面臨著污染問題,且納羅克郡沒有完整的供水管網,當地人用水全靠“人背馬馱”。納羅克污水處理項目于2022年1月27日竣工,可及時處理500個入戶點的污水,提供2500個入戶點的清潔飲用水,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保障生活用水安全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多次受到當地政府及項目業主的稱贊。當地員工蘭奇感慨地說:“納羅克污水項目保護了我們的環境,也守護了我們的健康。現在我能理解中國同事常提起的那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了。”
在巴西,若昂卡馬拉市的苦咸水淡化公益項目徹底改變了當地3000戶居民的生活。受半干旱氣候困擾,該市地下水苦咸難飲。如今,投用的苦咸水淡化項目每天可處理地下苦咸水100噸、提供80噸符合世界衛生標準的純凈飲用水, 通過配套50千瓦特的光伏供電系統,長5千米的供水管線,連接附近3個社區供水點(采用離網光伏供電)。同時,項目的建設搭建起了中國電建與當地民眾溝通交流的友好橋梁,在供水管線開挖和跨越鐵路施工時,當地居民熱情地送來食物和礦泉水,并在休息日邀請施工人員到家中吃飯;村民們主動捐贈綠植近1500株,用于項目堤壩綠化……項目的建成留下了動人的中巴友誼故事,也讓當地居民“苦盡甘來”,得以享受“幸福水”的甘甜。
在安哥拉,包括庫內內省在內的南部數個省份自2018年起便經歷著嚴重旱災,每年長達9個月的旱季使得當地災情雪上加霜。庫內內省渠道抗旱項目作為安哥拉政府優先發展的重點民生工程,通過新建兩座水壩和輸水渠道將河水引流至干旱區域,極大地緩解了該省作為畜牧業大省,卻因缺水導致牲畜大面積死亡及糧食減產的狀況。自渠道抗旱項目建成以來,庫內內省23.5萬人受益,牧場水源得到保障,5000公頃土地得以灌溉。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主席阿卜杜拉·沙希德在參觀該項目時表示,將考慮把項目模式向世界其他正在飽受干旱困擾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推廣、應用。
實施綠色開發,推動可持續發展
中國電建秉承綠色發展理念,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 積極布局新能源行業,讓綠色切實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為世界經濟綠色轉型持續貢獻力量。
面對所在國資源特點和特殊需求,中國電建積極推廣能源科技,建設智能微電網和分布式能源。蘇里南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當地居民一直生活在雨林中,與自然和諧相處。然而,日常生活用電不穩定、依賴柴油發電等問題給當地居民的生活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挑戰。為此,中國電建提供了綠色低碳方案——蘇里南村莊微電網光伏項目,它既解決了蘇里南邊遠地區離網供電難題,也確保了當地生態環境不被破壞。2020年交付使用的一期項目結束了蘇里南邊遠地區幾十個原始村落沒有穩定供電的時代。2024年4月,二期第一站點正式移交,惠及約1550戶當地村民。一期、二期項目累計可以滿足當地36個村落、1.8萬村民的用電需求,這一數字相當于蘇里南農村人口的9%。
地處非洲南部地區的納米比亞,旅游業和農牧業為其重要支柱產業,其電力供應很大程度上依賴從鄰國進口,一直以來面臨著電力供應不穩定和短缺的挑戰。在中納員工的齊心協力下,中國電建在當地陸續建設了納米比亞一期6兆瓦光伏電站項目、12兆瓦光伏項目等多個“小而美”項目,這些項目為當地民眾提供了綠色、可持續的能源,也使納米比亞距離實現電力穩定供應的目標又向前邁進一步。在阿根廷,供應普及中國電建承建的玫瑰宮總統府屋頂60千瓦光伏發電系統項目于2023年12月正式移交。作為實現阿根廷2030能源愿景的示范項目,該項目展現了阿根廷政府發展清潔低碳能源的決心。來自中國技術、中國品牌的光伏產品的應用也為中資企業在當地樹立起良好的形象。
建設基礎設施,筑就美好家園
基礎設施如同城市跳動的脈搏,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著活力與動力。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電建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致力于高質量建設共建國基礎設施。
2024年5月2日,由中國電建承建的柬埔寨四號公路升級及維護項目通過驗收。該項目連接柬埔寨首都金邊市和第一大港口西哈努克港,項目的建成串聯起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中部平原與西部沿海地區,將有力促進沿線省份交通物流,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中國電建主動與當地企業開展緊密合作,不斷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大量采購當地物資,租賃當地施工設備,招聘、培訓當地工人,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2023年6月,中塞“一帶一路”合作的典范工程——貝爾格萊德繞城公路奧-布項目正式通車,市區的交通壓力得到了極大緩解,泛歐10號走廊的通行能力和效率也得到極大提升,這為塞爾維亞更好融入地區互聯互通提供了更多便利。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在通車儀式上激動地表示,“這條路是塞爾維亞30年的夢想!”
在毛里塔尼亞,于2018年完工的重點民生工程——毛里塔尼亞漁港的投用使得當地漁業發展邁上了新臺階。據統計,經該漁港交易的貨物量約為30萬噸/年,占該國年度漁業總量的37.5%。除此之外,港口的運營為毛里塔尼亞當地提供約46600個漁業交易崗位,占整個漁業部門勞動力的85%以上。
2024年1月8日,由中國電建承建的位于伊拉克濟加爾省的納西里耶市第20號學校正式移交,這是中國電建承建的伊拉克679所示范學校項目中首所完工移交的學校。新學校為學生們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環境,對提高當地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伊拉克679所示范學校項目是伊拉克政府2030年前新建8000所學校計劃中的首批項目,是伊拉克當前最為急迫的政治工程和民生工程,學校建成后可滿足伊拉克13%(約43萬)適齡孩童的上學需求。
在尼泊爾,由中國電建承建的中國援尼泊爾多拉卡縣公立學校恢復項目極大地促進了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也為培養一批致力于推動尼泊爾經濟社會發展與促進中尼友好合作的優秀學子埋下了希望的種子。在安提瓜和巴布達,作為中國電建在美洲實施的第一個援助項目,援安提瓜和巴布達兩個社區中心項目投入使用以來,為圣約翰和圣菲利普兩個地區的居民提供了門診、急診及轉診、診療技術、檢查檢驗、藥品服務、康復服務等多項公共性服務,并同時承擔了附近島嶼的醫療救治任務,讓當地民眾享受到更加優質全面的醫療服務,也為完善安巴醫療衛生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赤道幾內亞,作為中國向赤道幾內亞提供的首個醫療援助項目,2023年8月啟用的中赤幾友好醫院是赤道幾內亞中南省最先進、設施最齊全的地標型綜合性醫院,該醫院輻射周邊省市,在為當地居民提供多樣化醫療衛生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履行社會責任,增進民生福祉
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中國電建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以實實在在的行動促進民心相通。
在毛里塔尼亞,向毛方捐贈太陽能供電裝置,該裝置可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為缺乏電力供應的部分地區百姓帶去光明,改善其生產生活條件。
在玻利維亞,在科恰班巴省的公共道路一橋臺邊坡發生坍塌、橋樁懸空事故后,中國電建艾爾西亞公路項目部積極承擔橋臺修復工作,經過40個小時的搶險加固,保障了其國家大動脈四號公路全線貫通,得到了當地民眾高度贊揚。
在北馬其頓,中國電建項目部及時組織救援隊、水車前往法里什—德雷諾快速路火災現場參與滅火,避免了人員傷亡。此舉受到當地居民和媒體的廣泛關注,他們稱贊“中國企業是當地居民值得信任的‘守護人’”。
為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中國電建成立了海外志愿者協會,深度融入屬地化合作。在科特迪瓦,志愿者幫助當地居民修橋、修路、擴建自來水廠,參與搶險救災;在贊比亞,開辦的技工學校被其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持續授人以“漁”;在阿聯酋,連續多年開展齋月慈善捐贈活動,讓當地民眾感受溫暖;在孟加拉國,與孤兒學校結對,開展關愛、支教、環保宣講等活動,推廣綠色環保理念;在巴基斯坦,連續6年對阿爾-穆斯塔法孤兒院定點開展日常捐贈和志愿者服務活動,邀請孤兒院師生到項目參觀,并為學生們講授新能源電力知識;在厄瓜多爾,連續13年組織圣誕節活動,捐贈糖果和康復器材等。
長久以來,中國電建在39個國家和地區成立了64支志愿服務隊,累計志愿服務時長超過5.5萬小時,全球超過100多萬人次因此受益。中國電建“小而美”的志愿精神得到了有關部委的充分肯定,其海外社會責任成果案例多次入選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海外社會責任藍皮書》。2023年,中國電建榮膺“共建‘一帶一路’ESG卓越TOP10”榮譽。
在全球各地,中國電建以能源電力推動社會進步,用基礎設施聯通世界發展,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小而美”的深刻含義,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繪制一幅幅增進民生福祉的“工筆畫”貢獻著電建力量。未來,中國電建將繼續攜手共建國,以更加精細、高效、可持續的方式,共同繪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畫卷。
(責任編輯: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