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包頭市作為北疆重要的工業基地,具有傲人的工業歷史,濃厚的工業氛圍,豐富的工業文化資源。包頭工業發展孕育了以責任擔當的忠誠精神、艱苦奮斗的昂揚精神、勇往直前的創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人道主義的人文精神為核心特質的工業文化,成為北疆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包頭工業文化在促進民族團結,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旅融合,賦能城市發展,提升城市品牌方面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關鍵詞:工業文化;內涵要義;實踐價值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Core Essence,
and Practical Value of Baotou’s Industrial Culture
Chen Wenjuan
(Marxism Research Department,Baotou Vocational amp; Technical College,Baotou,Inner Mongolia,014035)
Abstract:As a significant industrial base in the northern frontier,Baotou boasts an impressive industrial history,a rich industrial atmosphere,and abundant industrial cultural resources.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Baotou has nurtured an industrial culture characterized by the core traits of loyalty and responsibility,the spirit of hard work,innovation,craftsmanship,and humanitarian values.This culture has become a vital part of the northern frontier’s cultural heritage.Baotou’s industrial culture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promoting national unity,fostering patriotism,strengthening cultural confidence,advancing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empowering urban development,and enhancing the city’s brand.
Key words:Industrial culture;core essence;practical value
一、包頭工業文化的歷史生成
包頭市作為內蒙古最大的工業城市和中國北疆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其工業化歷程可劃分為工業起步、快速發展和調整優化三個階段。包頭工業發展孕育了獨特的工業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三大類。
(一)包頭工業文化生成的歷史背景
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包頭依靠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優勢,逐步發展成為中國重要的鋼鐵、稀土、裝備制造等產業基地,并持續推進地方工業結構的升級與轉型,為國家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做出了巨大貢獻。
工業起步階段(1949年—1978年)。19世紀50年代,包頭市被確定為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設的重點工業基地,逐步形成了以鋼鐵、有色金屬、機械制造等為主的工業體系。在環境艱苦、物資匱乏的條件下推進工業建設,書寫了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艱苦創業的歷史篇章,忠于使命的精神信仰、文化基因和價值追求,成為包頭工業文化的濃厚底蘊和鮮明個性。
工業快速發展階段(1978年—2012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逐步建立。包頭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形成了以鋼鐵、稀土、煤炭、電力、化工等為主的多元化工業體系,并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提高產品附加值,為包頭工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工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包頭市在原有轄區基礎上建立了包頭稀土高新產業開發區,成為全國唯一以稀土資源命名的高新開發區。這一時期,包頭工業文化與經濟、科技、社會融合滲透,成為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內源動力。
工業調整優化階段(2012年至今)。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包頭工業進入優化結構、提質增效的新階段。一方面,加快改革步伐,加大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力度,推動鋼鐵、稀土等產業向高端、綠色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加大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力度,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優化產業結構,進一步提升工業整體競爭力。邁入新時代,包頭工業聚焦“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綠色硅都”兩大旗幟型產業集群建設,科技創新已成為新時期包頭工業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源。
“工業文化是隨著工業活動的產生而產生的,是對工業活動的理性認識;工業既是工業文化產生的源泉,又是工業文化的載體。”[1]可以說,包頭工業文化是包頭工業歷史積淀、產業布局、技術創新、綠色發展以及地域特色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二)包頭工業產業的類型
“工業物質文化是基礎和前提;工業制度文化是協調和保障;工業精神文化是核心和根本。”[2]對包頭工業文化的整理和分類,有利于包頭工業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在梳理包頭工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根據文化的形態與功能,將包頭工業文化整理分類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類,如表1所示。
二、包頭工業文化的內涵要義
包頭市作為北疆地區的工業重鎮,其工業發展不僅催生了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更孕育了以責任擔當的忠誠精神、艱苦奮斗的昂揚精神、勇往直前的創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人道主義的人文精神為核心特質的工業文化。這一文化深刻影響著包頭甚至整個北疆地區的文化風貌,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精神動力和北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責任擔當的忠誠精神
包頭是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重點打造的工業城市,“一五”時期國家156個重大項目有6個布局在此,包頭工業從誕生起就承載著黨和國家的希望。
包鋼集團是新中國在民族地區建設的第一個大型鋼鐵企業,創造了“齊心協力建包鋼”的歷史佳話。為支援包鋼建設和白云鄂博鐵礦的開發,牧民讓出牧場、遷移敖包,書寫了“各族人民建包鋼,內蒙古兒女獻寶藏”的動人篇章。長期以來,包鋼集團與達茂旗、白云鄂博礦區“兩地三方”守望相助、帶動各族群眾共同富裕,協同推進邊疆穩定與發展,彰顯了包鋼集團的責任擔當。一機集團“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時刻做到對黨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始終秉持“只要是黨和國家及上級部門交給我們的任務,我們都能創造性地出色地完成”的戰車精神,大力弘揚“上下一心團結協作,求真務實勇于擔當”的鐵騎文化、鐵心向黨的忠誠文化、鐵肩擔當的責任文化。北重集團以“講忠誠、講擔當、講團結、講奉獻”為企業愿景,始終踐行“堅持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企業價值觀,將“傾力打造我軍最忠誠、最可信賴裝備供應商品牌信譽”做為企業使命。包頭鋁業秉承“責任、誠信、開放、卓越”的核心價值觀,彰顯了企業的責任感和忠誠度。
(二)艱苦奮斗的昂揚精神
包頭工業發展史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通過艱苦奮斗,以堅定的決心和毅力,創造了發展的奇跡。“堅韌不拔、超越自我”是包鋼企業精神中最深邃的內核,最鮮明的文化基因。在這種企業精神感召下,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匯聚祖國北疆,和內蒙古各族人民一起艱苦奮斗、團結協作。1959年10月15日,周恩來總理在參加包鋼一號高爐提前出鐵慶祝大會上指出,在北方的草原上,我國能建起一個現代化的高爐,表明我們只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在任何地方、任何企業中的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無私奉獻”,這十六個字是老一輩兵工人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生動體現,也是一機集團、北重集團發展道路上最根本的動力和精神指引。包頭鋁業是新中國成立后完全自主設計、建成的第一家電解鋁企業,靠著“艱苦奮斗、頑強拼搏、開拓進取、勤儉辦廠”的“包鋁魂”,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生存發展下來,成為同期建設的同類型鋁廠中唯一沒有“下馬”的企業,如今已成長為包頭市首批“百年老店”。“安下心,扎下根,荒沙灘上獻青春;不怕苦,不怕累,大青山下埋忠骨”是核工業202廠的創業者們在艱苦環境下寫下的奮斗誓言,生動體現了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科研精神和愛國情懷。
(三)勇往直前的創新精神
包頭創造了中國近代工業史上的多個第一和奇跡。包鋼一號高爐建成投產,結束了草原上寸鐵不產的歷史。第一門大口徑高射炮、第一輛坦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爆炸的熱核材料、我國第一支75公斤/米重軌、第一支國產石油套管、第一支60公斤/米鈮稀土軌、十次填補國內發展空白創造多項第一的礦用車、中國第一輛城市滅火消防坦克、定義“中國精度”的高純硅、全球陸上最大風機葉片、高精密稀土永磁電機等,這些壯舉既是包頭工業上的革新,也是包頭人民創新精神的展現。
包鋼是行業重要的科技創新基地,現有高新技術企業42家。包頭鋁業秉持“創新求實”的企業精神,以“科技創新”為不斷發展的引擎,被評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北重集團將“創新”作為企業精神之一,一機集團秉持“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勇于開拓創新”的戰車精神,核工業202廠孕育了團結協助、勇克技術關的“倉庫精神”,為我國爆炸第一顆原子彈作出了巨大貢獻。
創新使包頭工業文化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包頭市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包頭提出的“一個創新、三個實現”的重要指示,以敢于創新、勇于實踐的精神,大力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使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以科技進步推進產業發展,致力于打造“世界稀土之都”和“世界綠色硅都”,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為推動包頭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并將其打造成為“工匠之都”,2021年4月15日,包頭市人民政府印發《包頭市打造“工匠之都”實施方案》(包府辦發〔2021〕32號)。《方案》指出,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技能報國、技能成才的時代風尚,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的良好社會氛圍。” [3]工匠精神是包頭產業工人價值生成的重要引領,是推動包頭工業整體水平不斷提升的重要支撐。
截止2023年5月,“包頭市共有創建市級及以上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274個,其中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3個,自治區級職工創新工作室38個。已命名167名包頭工匠,其中包括2名大國工匠和18名北疆工匠。”[4]大國工匠盧仁峰左手殘疾,僅靠右手練就一身電焊絕活;數控女刀客趙晶能純熟運用鏜孔刀、螺紋刀、切槽刀等十幾種刀具,加工精度可以達到頭發絲直徑的三十分之一。包頭產業勞動者以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為價值引領,為包頭的發展創造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使得城市得以迅速崛起。
(五)人道主義的人文精神
包頭工業企業強調以人為本,形成了包頭工業文化的人文關懷特質。這一文化理念注重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致力于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三者的相互協調發展。包鋼集團“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追求,不斷提高廣大職工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包鋼發展成果惠及每位職工,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一機集團“發展依靠職工、發展為了職工,讓企業發展成果與職工充分共享”。把人才作為推動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讓各類人才薪火相傳、代代不息。北重集團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堅決履行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迅速組織負壓救護車研制和復工生產工作,同時成功研發了口罩機和壓條機等防疫設備。這些舉措為保護人民的生命健康作出了積極貢獻,充分發揮了軍工企業的優勢,體現了國有企業的責任擔當和人文關懷。
包頭市已發展成為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獲聯合國人居獎城市、中國制造業名城、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物流樞紐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十佳旅游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城市。這些成就,離不開包頭工業文化的滋養。
三、包頭工業文化的實踐價值
包頭工業的發展不僅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民族地區的關懷,也展現了民族團結和愛國主義精神的實踐價值。深入挖掘和系統整理包頭工業文化,對于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旅融合、賦能城市發展、提升城市品牌具有重要意義。
(一)促進民族團結,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包頭工業從誕生起就承載著黨和國家的希望,隨著包鋼、包頭鋁業等一系列重工業企業的崛起,創造了“齊心協力建包鋼”的歷史佳話,并且為當地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促進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加強了民族團結,維護了地區穩定。包頭工業人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和責任,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在條件艱苦的環境中,克服重重困難,堅持自主創新,推動產業升級,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包頭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市為契機,構建初心家園,建設自治區不可移動文物“包鋼一號高爐”展廳,建成世界稀土之都紅色歷程博物館,鮮活再現新中國第一個民族地區大型工業企業誕生歷史。[5]包頭工業文化深厚的內涵和豐富的資源,是強化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動民族團結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的重要載體。
(二)堅定文化自信,增強社會凝聚力
包頭工業創造了中國工業史上的多個“第一”和奇跡,其孕育的工業文化承載著包頭市乃至整個北疆地區工業發展的歷史記憶,見證了包頭現代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傳統到創新的發展歷程,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
通過深入挖掘和系統整理包頭工業文化的歷史資料,構建一套完整的工業文化知識體系,能夠為城市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堅實的基礎,有助于提升包頭的品質魅力,堅定各族群眾文化自信,增強社會凝聚力。2023年12月,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全力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組織實施“文潤包頭”“印象包頭”“魅力包頭”“人文包頭”四大行動,工業文化是包頭打造文化高地的重要資源。在四大行動中融入工業文化,通過展示包頭工業的發展歷程和成就,讓市民更好地理解和傳承包頭乃至北疆地區工業化的歷史經驗,激發市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和歸屬感,增強城市的凝聚力和創造力,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三)保護工業遺產,推動文旅融合
包頭擁有豐富的工業遺產資源,包括鋼鐵工業遺產、軍事工業遺產、稀土工業遺產、鐵路工業遺產以及抗戰時期的工業遺產等,同時擁有兩個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北方重工工業旅游區(北方兵器城)和包鋼工業旅游景區。此外,還有三個主題公園,分別為勞動公園(以勞模工匠為主題)、八一公園(以軍民融合為主題)和包頭勞模公園(勞模主題雕塑公園)。
包頭工業遺產和工業旅游是工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樹立產業思維,加強文博資源活化利用。2024年包頭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實施文體旅產業升級行動……加快發展工業旅游……把軍工文化做成精品。”[6]通過工業文化的紐帶作用,建設包頭工業博物館,深度挖掘工業遺產的潛力,對現有景區、閑置廠房進行合理規劃和改造,將這些工業遺產轉化為具有經濟價值的旅游資源、文化園區或商業空間,從而有效吸引游客,促進旅游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并推動了包頭從傳統重工業向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轉型。這些措施為包頭市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其他城市的工業文化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四)打造文化高地,賦能經濟發展
中國工業文化發展報告(2022)指出,“工業文化為經濟恢復增動力,為產業發展添活力,為國際競爭強內力。”[7]根據包頭市統計局發布的“穩中快進 持續向好——2023年全市經濟運行情況分析”公報顯示,“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3.4%,在連續40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的良好走勢下,創2011年以來年度增速新高,在全區十二個盟市中位列第二。”[8]包頭的工業產值在全市生產總值中占據重要地位,是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包頭市一直以來秉持“工業立市、工業強市、工業富市”的發展理念,工業是包頭的經濟支柱,而文化則是推動包頭工業發展的重要支點。2023年12月22日,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全力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的實施意見》,為包頭工業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和具體的行動方案。通過完善規章出臺政策、加強各類資源統籌協調、聚焦工業文化培育等,將包頭工業文化“軟實力”轉化為包頭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
(五)提升城市品牌,增強競爭力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對于塑造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包頭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率先發展起來的工業城市,工業文化和工業文明是包頭最大的優勢,也是包頭獨特的城市名片。2024年包頭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全力打造文化高地”的戰略目標,旨在通過文化建設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增強文化“軟實力”。包頭工業文化的獨特性和歷史價值可以作為包頭市對外宣傳的重要內容,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通過有效的傳播策略,將包頭工業文化的故事進行藝術化、情感化的表達,講好包頭工業故事,可以增強公眾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進而提升城市的內在魅力和外在形象。此外,包頭可以通過策劃和舉辦一系列工業文化主題的活動,如工業遺產展覽、工業文化藝術節等,來展示工業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時代價值。這些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還能夠有效地傳播“包頭制造”的品牌價值,吸引外來游客和投資者,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彭南生.工業文化研究的幾個基本問題[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61(6):38.
[2]王新哲,孫星,羅民.工業文化[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40.
[3]包頭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包頭市打造“工匠之都”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1-04-15)[2024-02-06].https://www.baotou.gov.cn/info/egovinfo/1001/zwgkbf/copy_2_xxgk_nry/011536003001/2022-00049.htm.
[4]新華網、草原全媒:包頭市總工會:全力建設自治區職工創新綜合示范區[EB/OL].(2023-05-04)[2024-02-06].http://www.btszgh.gov.cn/ghyw2/24986704.jhtml.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內蒙古包頭市:讓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有特點、見精神、顯特色[EB/OL].(2023-12-14)[2024-02-06].https://www.neac.gov.cn/seac/c103533/202312/1169483.shtml.
[6]包頭市人民政府.2024年包頭市政府工作報告[EB/OL].[2024-03-05].https://www.baotou.gov.cn/info/1013/259444.htm.
[7]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中國工業文化發展報告[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22.
[8]包頭市統計局.穩中快進 持續向好——2023年全市經濟運行情況分析[EB/OL].(2024-01-26) [2024-03-05].http://tjj.baotou.gov.cn/tjfx/25037954.jhtml.
(責任編輯 郭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