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日益成為公共衛生領域關注的焦點。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復雜性體現在生理健康維護上,也包括心理和社會互動方面的需求,主動健康視閾提供新視角,強調老年人在健康管理中的主動性和整體性。體醫融合作為創新的健康管理模式,其核心在于將體育運動與醫療干預相結合以期達到更佳的健康效果。本文旨在分析在主動健康視閾下,老年人體醫融合供需適配機制的現狀、問題與對策,以期為老年人健康管理提供指導和參考。
關鍵詞:主動健康;老年人;體醫融合;供需適配機制
Study on the Supply and Demand Matching Mechanism of Sports-MedicineIntegration for the Elderl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Proactive Health
Lin Qiu Duan Tingj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350122)
Abstract: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societal aging,the health issues of the elderly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focal point in the field of public health.The complexity of elderly health management is reflected not only in maintaining physiological health but also in addressing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interaction needs.The perspective of proactive health offers a new viewpoint,emphasizing the activeness and holism of the elderly in health management.Sports-medicine integration,as an innovative health management model,fundamentally integrates physical exercise with medical intervention to achieve better health outcomes.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issues,and strategies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matching mechanism of sports-medicine integration for the elderly under the proactive health perspective,providing guidance and references for elderly health management.
Key words:Proactive health;Elderly;Sports-medicine integration;Supply and demand matching mechanism
當今社會,老齡化已成為全球性的現象,老齡化社會是指社會中老年人口比例顯著上升的狀態,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和出生率的下降,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重逐漸增加,帶來醫療保健、養老服務、勞動力市場和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影響。由此,主動健康視閾的概念應運而生,并日益受到重視,強調采取積極主動的健康管理方式,提倡老年人要關注疾病治療,主動預防疾病,通過合理生活方式、適度體育活動和心理健康的維護來提高生活質量,降低老年人對醫療保健系統的依賴,減輕公共衛生負擔,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度。
一、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分析
(一)老年人健康狀況
老年期是生命歷程的晚期階段,常伴隨著多種生理、心理以及社會功能的變化,人體器官的逐漸老化導致生理功能降低,免疫系統的效能下降,使老年人更容易受到各類疾病的侵擾。常見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關節炎等,在老年群體中的發病率顯著高于其他年齡段,老年期也是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癥的高發期,影響患者的認知和記憶能力,也對其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影響。心理健康同樣是老年人健康狀況中不容忽視的一環,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可能面臨孤獨、喪失親友、角色轉變等心理壓力,常常導致抑郁、焦慮等情緒問題,而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也可能進一步惡化其身體健康狀況。社會功能的改變亦是老年健康需求分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退休、子女獨立、體能下降等因素,導致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度降低,社交圈縮小,影響其社會功能,社會支持的減少使老年人在面臨健康問題時缺乏必要的援助,同時也可能加劇其心理問題。因此,在分析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時要關注其生理健康,還需充分考慮心理健康與社會功能的維持和提升,從整體和系統的角度進行綜合分析和評估,以便更有效地制定和實施適宜的健康干預措施。
(二)特定健康問題及需求
老年人是個特殊的人群,其健康問題具有多樣性和特定性,除了常見的慢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之外,還需考慮幾個較少被關注但同樣重要的領域,首先是老年人的感覺健康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會遭遇視力和聽力下降的問題,感覺能力的減退影響日常生活的質量,如閱讀困難和與他人溝通的障礙,導致孤立和心理健康問題的加劇。口腔健康在老年人中常被忽視,卻是影響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牙齒的缺失、牙周病和口腔干燥等問題可能影響老年人的飲食習慣和營養攝入,進而影響整體健康狀況,因此,定期的口腔健康檢查和適當的口腔衛生措施對老年人來說至關重要。隨著身體活動水平的降低和營養吸收能力的減弱,老年人常面臨營養不良的風險,包括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的攝入不足,可能導致肌肉質量減少、免疫功能下降和愈合能力減弱,對老年人而言,個性化的營養評估和指導顯得尤為重要。除此之外,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和免疫力的下降,老年人容易受到各類感染疾病的影響,骨質疏松、關節炎等由骨骼和肌肉系統老化引起的問題也在老年人中較為常見,引起疼痛,導致行動不便,進而影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2]因此,在針對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分析中,應綜合考慮其面臨的各類特定健康問題,包括對慢性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感染疾病、骨骼肌肉系統疾病及心理健康問題的全面了解和評估,還需針對特定健康問題提出相應的預防、治療和康復策略,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不僅是對個體健康的關注,也是對社會整體福祉的貢獻。
(三)老年人健康服務的使用模式
老年人通常需要比其他年齡段更為頻繁和多樣化的健康服務,如傳統的醫療保健、長期照護、康復治療、心理健康支持等多方面的需求。由于慢性疾病在老年人中的普遍性,定期的醫療檢查、持續的藥物治療以及相關的健康咨詢成為其常規的醫療保健活動。對于許多老年人而言,尤其是有功能性限制的個體,應提供長期照護服務,包括日常生活輔助、專業的護理服務以及康復訓練等,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提高生活質量。除此之外,隨著老年群體對健康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預防性健康服務也日益受到重視,包括健康教育、營養指導、體育鍛煉等,旨在預防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心理健康服務,如心理咨詢和社交活動支持,能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狀態、減少孤獨感和抑郁癥狀。老年人在使用健康服務時也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影響老年人獲取和使用健康服務的程度。因此,優化老年人的健康服務使用模式要考慮其健康需求的多樣性和特殊性,還應關注影響其使用健康服務的各種社會經濟因素,確保健康服務公平性和可及性。
二、體醫融合模式
(一)體醫融合的定義與原理
體醫融合模式創新的健康管理理念,旨在通過整合體育運動和醫學健康管理的元素,實現對個體健康的全面提升,體醫融合模式基于一個核心原理,即體育運動和醫學干預能夠相互補充,共同促進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強調運動作為預防和治療各種疾病的重要手段,認識到醫學干預在維持和恢復健康中的關鍵作用,體育運動被視為促進身體健康、增強體質的方法,也是改善心理狀態、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體醫融合模式的實施涉及到多個層面,包括個體的生活方式調整、健康教育、定制化的運動計劃以及針對特定疾病的運動干預,要求對運動和健康的關系進行科學的理解和應用,使運動處方成為健康管理的一部分,特別強調個體化和定制化的原則,即根據每個人的健康狀況、生理特征和健康需求,制定適合其特定情況的運動計劃。[3]此外,體醫融合模式還包括跨學科的合作,組建專家團隊,醫學專家、體育科學家、康復師和心理健康專家等,為個體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務,全方位地分析和解決健康問題,使運動干預更加科學、有效。
(二)體醫融合對老年人健康的潛在益處
體醫融合模式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應用具有潛在益處,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和個性化的健康維護方法。體育運動作為體醫融合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改善老年人的身體功能,規律的適度運動能有效增強心肺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靈活性,降低慢性病的發病風險,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質疏松癥,運動還能改善老年人的身體平衡和協調能力,減少跌倒和受傷的風險。心理健康方面,體育運動能有效減少老年人的焦慮和抑郁癥狀,提升整體心理福祉,運動通過釋放內啡肽等神經遞質,改善情緒狀態和睡眠質量,參與團體運動還能增強社交互動,緩解孤獨感,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產生積極影響。醫學干預則針對老年人的特定健康狀況提供個性化的醫療服務和治療建議,如針對特定慢性病的藥物治療、康復治療計劃以及營養指導,有效管理老年人的現有健康問題,預防潛在疾病的發展。
三、主動健康視閾下老年人體醫融合供需適配機制探討
(一)現有健康服務與老年人需求的匹配程度
主動健康視閾下老年人體醫融合模式的供需適配機制制定,需評估現有健康服務與老年人需求的匹配程度。現有的健康服務體系通常是以疾病治療為中心,而非預防為主導,與老年人的實際健康需求存在差距,現行的健康服務體系往往缺乏對老年人特定健康問題的深入理解和適應,如對慢性病管理、心理健康支持、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維持等方面的關注不足。此外,老年人對健康服務的可獲得性和可負擔性也是衡量供需匹配程度的重要因素,由于經濟能力和交通便利性的限制,部分老年人難以獲得所需的醫療資源,特別在低收入和偏遠地區,健康服務的復雜性和信息不對稱也可能導致老年人在選擇和使用健康服務時面臨困難。[4]體醫融合模式下,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更傾向于個性化、綜合化的服務,但現有健康服務體系存在不足,難以完全滿足老年人的綜合健康需求。
(二)供需適配的障礙與挑戰
主動健康視閾下,實現老年人體醫融合模式的供需適配面臨多重障礙,如信息不對稱和健康意識不足,老年人缺乏獲取、理解和利用健康信息的能力,影響對健康服務的需求認識,也影響了健康行為的改變,且健康服務提供者和老年人之間的溝通障礙,增加了適配有效性的難度。體醫融合模式的實施需要跨學科合作和團隊協作,但現有的醫療體系和體育服務體系運作于相互隔離的環境中,醫療體系與服務體系的分割限制了資源的共享和專業知識的交流,阻礙了有效的體醫融合服務模式的建立和實施。
四、老年人體醫融合供需適配機制建議
(一)政策制定者角度的建議
政策制定者應著手制定一套綜合性的老年健康促進政策,旨在支持體醫融合模式的實施,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務,從預防、治療到康復,涵蓋身體、心理和社會健康領域。政策應鼓勵和支持跨學科的合作,如醫療保健、體育運動和社會服務部門的協同工作,以確保老年人能夠獲得全面的健康支持,考慮到老年人群體的多樣性,包括不同的健康狀況、經濟背景和居住環境,確保健康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財政支持是實現老年人體醫融合供需適配的關鍵,應增加對老年健康服務的財政投入,特別是在預防性健康服務和長期護理領域,為老年人提供經濟上的補助,負擔得起必要的健康服務,財政投入還應用于改善老年人訪問健康服務的基礎設施,如交通、醫療設施的無障礙設計,以及遠程醫療技術的開發和應用,[5]同時提供有關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預防和自我管理的教育資源,通過媒體和公共活動提高公眾對老年人健康問題的認識和敏感度,使社會形成支持老年人健康的良好環境。例如,媒體可以通過報道老年人健康問題、展示積極健康管理的案例來提高公眾的關注。公共活動,如健康講座、社區健康篩查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傳活動,提高整個社會對老年人健康問題的認識。為了提高老年人對體醫融合服務的認知度和使用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政府和相關機構可以通過宣傳體醫融合的概念和好處,鼓勵老年人參與到相關的活動中來,醫療服務提供者應在診療過程中向老年人介紹體醫融合的相關服務,并提供必要的指導。
(二)醫療服務提供者的策略
醫療服務提供者應制定和實施針對老年人的個性化和綜合性健康管理計劃,針對每位老年患者,醫療服務提供者應進行全面的健康評估,包括其生理、心理和社會健康狀況,并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個性化的治療和護理計劃,綜合考慮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營養指導、心理支持以及適當的體育活動,提高治療效果,幫助老年人維持或提高其生活質量。加強醫療、體育、營養、心理等多個領域之間的跨學科合作是實現有效體醫融合的關鍵,醫療服務提供者應積極與體育科學家、營養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員合作,共同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務。例如,醫生和體育教練的合作可制定適合老年患者的運動計劃,醫生憑借其專業知識能夠評估老年患者的健康狀況,包括任何可能影響運動能力的慢性病或者身體限制。基于這一評估,體育教練可以設計出符合老年患者健康狀況的運動計劃,既安全又有效,針對患有心臟疾病的老年人設計低強度但規律的心血管鍛煉;針對骨質疏松癥患者,則可以實施增強骨密度的運動。營養師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同樣不容忽視,老年人由于身體各器官功能的逐漸衰退,對營養的需要和吸收能力都有所變化。營養師能夠提供個性化的飲食指導,確保老年人獲得必要的營養素,支持他們的整體健康和疾病恢復過程,為糖尿病患者制定低糖飲食計劃,或為心臟病患者推薦低脂肪飲食,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僅能幫助管理慢性疾病,還能增強免疫系統,提高生活質量。醫療服務提供者應積極提供針對老年人的健康教育,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和管理自己的健康,如慢性病管理、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預防和自我監測的教育材料,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知識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強對健康計劃的遵循度和參與度,提高整體健康管理的效果。此外,醫療服務提供者還應鼓勵老年人的家庭成員參與健康管理過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以構建支持性的健康管理環境,滿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6]
(三)老年人自我健康智慧化管理的指導
老年人應增強其健康信息素養,即獲取、理解和應用健康信息的能力,鑒于數字技術在現代健康管理中的日益重要性,老年人也應學習如何利用智能設備和應用程序來監控和管理自己的健康,如使用智能手表或健康應用來跟蹤日常活動、心率、睡眠質量等,及時調整生活習慣,遠程醫療服務的利用,如在線咨詢、健康管理應用程序等,也為老年人提供了方便的方式來接受醫療建議和支持。老年人應在專業醫療人員的指導下,學習如何調整個人健康計劃,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和心理的需求可能發生變化,同時建立良好的自我監測系統,學會觀察和記錄自己的健康指標,如血壓、血糖、體重等,并在必要時及時向醫療專業人員報告,管理自己的藥物,確保按時按量服藥,并了解藥物的可能副作用。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不僅僅涉及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和社會互動,應積極參與社區活動、興趣小組和志愿服務,以增強社交聯系和減少孤獨感,維護心理健康和提升生活質量,老年人還應學習基本的心理健康管理技巧,如冥想、深呼吸和放松訓練,減輕壓力和焦慮,提高情緒狀態。老年人可開放地討論個人情感和心理問題,并在必要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健康支持,促進心理福祉,實現全面健康管理。
四、結語
綜上所述,老年人體醫融合供需適配機制的研究突顯了在當前社會老齡化趨勢下,針對老年人健康需求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通過深入分析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探討體醫融合模式的應用,以及提出針對性的策略和建議,為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提供了可行的路徑。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政策制定者、醫療服務提供者和老年人本身的共同努力和協作。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社會對老年人健康問題的持續關注,體醫融合模式有望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茜,胡意,劉倩妤.老年人體醫融合社區實踐:“三位一體”健康促進服務模式構建:以湘潭市九華社區為例[J].體育科技,2023,44(4):20-22.
[2]高尚尚,王彥,姜玉波,等.基于CiteSpace計量的我國老年人體醫融合研究熱點的可視化分析[J].慢性病學雜志,2022,22(6):854-858.
[3]王越,孫紅梅.體醫融合背景下老年人體育鍛煉行為特征和效果綜述[J].內江科技,2022,43(1):107-108、133.
[4]林琴琴,耿元文,李若明.體醫融合背景下河北省老年人健康促進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11):79-80.
[5]劉晴,王世強,羅亮,等.產業鏈整合視角下我國體醫融合健康促進服務產業化發展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3,42(1):87-93.
[6]劉耀榮,段昊,吳香芝.我國體醫融合模式提煉與推廣路徑[J].體育學刊,2023,30(3):32-39.
(責任編輯 陳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