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標題是文章的眉目,是構成期刊整體質量諸因素中一個相對獨立的重要部分,也是連接文章和讀者的橋梁。在跨文化背景下,如何正確地將標題翻譯成目標語言,既要保持原意又不失美感和流暢性,已然成為一個重要課題。本文結合翻譯原理和技巧,探討了在跨文化背景下雙語期刊如何進行有效的標題翻譯。通過對《內蒙古畫報》雜志的近一年的實踐案例進行分析,我們發現標題翻譯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語言差異、文化背景、受眾需求等方面。對該問題的深入探究,不僅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提高期刊的傳播力與影響力,更有助于傳承發展“北疆文化”的區域文化特色,對當前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凝聚民族團結進步的文化向心力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跨文化;期刊文章標題;漢蒙翻譯;《內蒙古畫報》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Journal Article Titles from
Chinese to Mongolian Under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A Case Study of Inner Mongolia Pictorial
Tergel
(Review and Screening Center of the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Party Committee,Hohhot,010010)
Abstract:The title of an article serves as its face and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and relatively independent part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 a journal,as well as a bridge connecting the article and its readers.Under a cross-cultural backdrop,how to accurately translate titles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while maintaining the original meaning without losing aesthetic appeal and fluency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issue.This paper combines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translation to explore how bilingual journals can effectively translate titles in a cross-cultural context.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practice cases from Inner Mongolia Pictorial magazine over the past year,we found that title translation requires consideration of multiple factors,including linguistic differences,cultural backgrounds,and audience needs.A thorough exploration of this issue not only better meets the needs of different audiences and enhances the journal’s dissemination and influence,but also helps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Northern Border Cultu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stablishing a correct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consolidating the cultural centripetal force for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Key words:Cross-cultural;Journal Article Titles;Chinese-Mongolian Translation;Inner Mongolia Pictorial
如今,跨語言交流和多元文化融合已經成為全球化進程中的必然趨勢,而跨文化傳播則是這種過程中的重要標志之一。在這樣的背景下,期刊出版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和機遇。其中,雙語期刊文章標題翻譯是一個關鍵問題,它不僅是構建期刊形象的關鍵要素之一,更是傳遞信息的核心環節。
內蒙古作為模范自治區,近年來,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逐漸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政治、經濟中心區之一,其文化資源豐富多樣,具有獨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因此,對于跨文化視角下的期刊出版而言,如何準確把握當地文化特點并將其轉化為特色文化產品,就顯得尤為重要。
《內蒙古畫報》雜志就是這一領域的佼佼者,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用漢蒙雙語出版并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期刊,其內容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社會生活、文學藝術、科技教育、旅游觀光等多個領域,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影響。1961年停刊,1979年復刊至今,已有七十余年的歷史的《內蒙古畫報》,始終堅持宣傳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對維護國家穩定、社會和諧、邊疆安全,起著積極的作用。然而,在如今文化大開放、大交流、大沖突、大融合的多元時代,如何讓這些優秀的文化產品得到準確的傳播和發展是傳統紙媒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是《內蒙古畫報》在新媒體環境下生存發展的新命題。本文主要從標題翻譯的角度出發,探索跨文化背景下的期刊文章標題漢蒙翻譯的特點、方法和策略。
一、標題翻譯常用技巧
由于《內蒙古畫報》是一本綜合性期刊,其欄目涉及面廣,涉及到許多不同的主題和領域,其中包含的專業知識也是各不相同。標題是由字詞組成的,通常由主標題、副標題組成。為了使標題能夠傳達出正確的信息并吸引讀者的眼球,標題必須具備一定的美學效果和表達能力。由于漢語和蒙古語之間的差異很大,在標題翻譯時有同義詞轉換、字詞協調、轉化、總結、具體說明等多種技巧,需要針對具體情況靈活運用。下面從五個方面分別介紹常見的標題蒙漢翻譯技巧:
(一)同義詞的選用方法
在標題翻譯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詞匯無法直接翻譯的情況。此時,可以通過尋找相似或近似的意思來實現同義詞轉換。同義詞是指讀音不同但意思相同或接近的詞。正確選用同義詞是漢譯蒙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方法。漢語和蒙古語的大部分詞匯并非完全一致,蒙古語里,含有完全相同含義的詞較少,大部分為含義相似的詞。由于同義詞之間有所指范圍的大小、感情色彩、表現的重點等方面的差別,在標題翻譯中選擇同義詞的時候需要注意該詞匯在文章中的使用情況和上下詞匯之間的搭配關系。
(二)協調法
詞語協調問題是漢蒙翻譯中最常見且較困難的問題之一。在標題翻譯的過程中,為了使翻譯結果更加通順、自然,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原文中有幾個單詞組成一個短語,但翻譯成蒙古文卻只有一個單詞可以用來表達這個短語的意思。這時,我們就需要采取一種詞語協調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此外,在漢譯蒙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適當修改譯文的動詞與形容詞,使其符合蒙古語的語法規則,從而達到更準確的效果。
(三)轉化法
漢語和蒙古語在詞義范圍與使用習慣都存在差異,如果直譯一些詞語,可能無法完全傳達出原文的意義,甚至可能會導致誤解或歧義。例如“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句中,如果直譯“中來、中去”,無法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因為這句話強調的是“收集群眾的正確意見,再實踐到群眾中”。然而,蒙古語中“來、去”兩個詞并沒有其他衍生含義,這時候則可以通過轉化法來實現翻譯目的,即把“來”替換為“收集”,把“去”替換為“實踐到”。這樣就可以很好地表達原文的意思。
(四)概括法
概括翻譯是指將原文的內容簡化,以達到更好的理解和記憶的目的。在標題翻譯中,有時會出現這種情況:原文中有很多細節或者細枝末節的信息,由于行數或者字數限制等因素,不能一一列舉出來,這時在蒙譯過程中運用含義廣泛而抽象的詞語進行總譯,以便簡化翻譯過程,避免重復表述,同時保證譯文質量,讀者也能夠快速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五)具體說明法
漢語里,一些詞匯的含義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廣泛性和協調性,但是在蒙古語中很難找到對應的詞,這就需要根據全文內容,采用具體的說明方式來完成翻譯工作。比如,在標題翻譯中,有時候出現一些專業術語,如“國際貿易協定”,在蒙語中沒有相應的對應詞,那么我們只能通過具體的說明方式來解釋這個詞匯的具體含義,使得譯文更具可讀性和可信度。
除以上幾點常見的翻譯技巧之外,還有增加復數后綴、時態后綴、詞性變換、反向表達、替換代詞……等多種技巧。總之,標題翻譯是一項非常復雜的任務,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靈活應用各種技巧,才能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確保譯文的質量。
二、《內蒙古畫報》標題翻譯的特點
(一)注重語言風格的轉換
漢語和蒙古語之間存在著很多語法上的差異。漢語往往是以主謂賓結構表達,而蒙古語則是以主賓謂結構表達,例如“我去學校”是主謂賓結構的一句話,但蒙譯過來“學校”(賓語)一詞會在“去”(謂語)的之前,變成了主賓謂的結構。這使得在翻譯過程中難以準確對應動詞與名詞的關系。《內蒙古畫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在標題翻譯中,注重調整語序和語言表達方式,使其更符合相應語言的表達習慣。例如,在漢語標題中,一般用“我是……”的形式表示說話者身份,以體現人物事跡,而在蒙古語中則更多使用“我的……”的形式形容人物特征。《內蒙古畫報》在標題翻譯中,盡量保持原意不變的同時,盡可能地體現兩種語言的風格特點。此外,漢語中有較多的被動語態,而蒙古語則較少使用被動語態,《內蒙古畫報》在標題翻譯中也遵循著這種規律,在標題漢譯蒙的過程中,注意避免被動語態的過度使用。
(二)貼近讀者文化背景
期刊文章標題漢蒙翻譯是一種非常復雜的過程,譯者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對相應語言的背景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只有通過深入的研究和實踐,才能更好地掌握各種技巧和方法,確保標題翻譯的質量和效率。《內蒙古畫報》作為雙語出版的綜合性刊物,其目標受眾群體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在標題翻譯中,翻譯人員充分考慮到讀者的文化背景和社會需求,力求讓讀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文章所傳遞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內蒙古畫報》在標題翻譯中,加入一些當地特色詞匯,增強閱讀體驗。例如,“安達組合:游牧世界的蒙古族樂隊”,如果將其直譯,“組合”與“樂隊”將會在蒙古語譯文中被重復出現,不僅會影響整個標題的美觀,更不符合標題的結構邏輯。而《內蒙古畫報》的翻譯人員將其巧妙地翻譯為“O”,將“樂隊”與“ayalguu”(有音調、歌曲等意)對應,與蒙古族能歌善舞的特點聯系,貼近讀者文化背景,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達到了共情傳播的目的。此外,《內蒙古畫報》也采用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句式,如“草原之光,閃耀人生之路”“呼喚心靈深處的力量”等等,這些句子既能夠吸引讀者眼球,又能夠引起共鳴感。
(三)巧用標點符號
在文章里,標點符號既有表形功能(語法功能),又有表意功能,那么在標題中也不例外。《內蒙古畫報》在標題對照翻譯中,充分利用了標點符號的作用,使標題更加清晰易懂。在標題中常常使用冒號或破折號,用來突出重點部分,例如“鄂托克旗:書寫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動人心弦的英雄史詩——江格爾”等。此外,根據同一種標點符號在不同語言中的使用習慣,《內蒙古畫報》適當地改變了標點符號的數量和位置,使標題更加貼合不同目標讀者的審美口味。例如,“杜倩:永不停歇的公益之路”這一標題,蒙譯時用破折號連接人物與其精神特質。此外,在漢文中引號(“”)與書名號(《》)的書寫方式各不相同,但在蒙古文中二者一致,書寫方式為“lt;gt;”。《內蒙古畫報》根據不同的語言習慣,合理利用標點符號的不同用法,提高了標題翻譯的整體效果。
(四)巧用四字詞語
四字詞語包括成語和非成語。在標題翻譯中,四字詞語常常用于形容某種事物或某個人的品質,以其形式整齊、表意豐富、表現力強的特點,成為了標題漢譯中常用的手段。《內蒙古畫報》在這方面做得很出色,在標題翻譯中大量使用了四字詞語,并加以創新。例如:“為藝立志、以書寫人、書人同品——康志海書法藝術藝術品評”“向北而生 開放而興——內蒙古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黃健:一次選擇,一生堅守”等,在標題蒙譯漢過程中巧用四字詞語,達到了精確表述,錦上添花的目的。
(五)根據文章內容,差異化翻譯
經過筆者瀏覽《內蒙古畫報》近一年半出版的的期刊文章,發現其標題漢蒙對照翻譯體現了該雜志的高水平編輯團隊對于不同語言背景受眾的需求及理解程度。同時,這也反映了《內蒙古畫報》作為一家專業的媒體機構,對不同語言背景受眾的關注度較高。例如,每期都有的“特別報道”欄目里均是時事政治內容,《內蒙古畫報》在此欄目的對照翻譯中,多采用直譯的方式,力求保持原文的表達形式與內容,以體現時政其權威性與可信度;“教海拾貝”“追風逐日”“百姓生活”“邊關長歌”“時代之子”等記錄人物事跡的欄目,其譯文風格注重描述人物品質, 強調人物性格,以及他們的奮斗歷程;而“北疆文化”“文翰薈萃”“藝術長廊”“光影日記”等欄目的翻譯則更為注重傳達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內涵。總之,《內蒙古畫報》在標題翻譯中,結合不同類型的文章內容,靈活運用不同的翻譯策略,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做到精準傳達作者意圖,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三、《內蒙古畫報》文章標題漢譯蒙的難點
由于歷史文化差異、新有名詞等原因,《內蒙古畫報》在標題漢蒙翻譯中還存在著一些難點,如語境轉換失誤、文化差異導致的誤解、譯者主體性偏差等問題。
(一)語境轉換
在標題翻譯中,語境轉換通常會伴隨著一些困難,因為標題翻譯往往需要考慮到多種語言的特征,并且需要盡可能地保留原文的含義。例如“白酒”“白天”,在蒙古語叫“hara arihi、Hara edur”,蒙古語中“Hara”表示“黑”,如果譯者不了解蒙古語語境,直譯“白酒”“白天”等詞語,便會鬧成天大的笑話,嚴重影響期刊品牌形象。因此,譯者在進行翻譯時,應充分了解不同語言的相關語境,以便更好地將標題翻譯的更貼近讀者的實際需求。
(二)文化差異
文化差異是標題漢蒙翻譯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由于自然地理環境、思維方式、傳統觀念、心理聯想、審美取向等諸多因素,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非常明顯。例如,在標題翻譯中,某些單詞可能在漢語中有特定的含義,而在蒙語中卻完全不同。由于《內蒙古畫報》文章內容的涉及領域廣泛,由此可能會出現很多難以避免的文化差異,這給標題翻譯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因此,譯者應該盡量避免直接翻譯,而是要通過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來實現有效的標題翻譯,避免產生誤解或者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三)譯者主體性偏差
在翻譯工作當中,譯者往往處于中心位置,對譯文的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譯者的主體性也是標題翻譯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時候,譯者也會因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導致翻譯結果并不理想。比如,有些譯者可能過于追求準確性和完整性的原則,忽略了標題翻譯的美學意義;另外,也有些譯者為了迎合讀者的口味,過度簡化了標題翻譯的內容,使得翻譯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因此,在標題翻譯的過程中,譯者要保持客觀的態度,盡量避免自己的主觀情感干擾翻譯過程,從而保證標題翻譯的效果。
四、跨文化視域下的標題漢蒙翻譯提升策略
(一)深入理解不同語種背后的文化差異
標題翻譯中,文化差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加速,跨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不同語言背景下的文化產品。在不同的文化中,人們往往可以找到相似的傳統和習俗,以及完全不同甚至相悖的文化習俗。雖然兩種文化中共同的文化因素讓跨文化溝通在某種程度上的可行性變高了,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往往會呈現不同的社會和政治概念,從而構成文化障礙。這就要求譯者必須學習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例如,閱讀相關書籍、文獻資料,或者通過網絡資源,甚至條件允許可以直接去當地參觀交流、學習、生活一段時間,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提高自己在跨文化視野下的翻譯能力。
(二)掌握多方面的知識
理解原文是翻譯工作的重要前提。理解原句并非僅限于掌握詞語,更重要的是深入領會文章的外在意義和內在的含義。僅認識原文的字詞,但對于原句中描述的內容缺乏必要的理解和知識積累,就難以真正地理解原文的含義,也就無法做出恰當的翻譯。
由于《內蒙古畫報》是綜合性的期刊,其翻譯內容涉及很多學科領域,例如黨的方針政策、時政熱點、社會、經濟、文化、哲學、歷史、文學、民俗等等,這些都需要譯者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才能夠做出優秀的翻譯。因此,譯者在進行標題翻譯的時候,除了熟悉相應的語言外,還需要掌握其他學科的知識,以此來確保標題翻譯的質量。然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掌握所有領域的知識。所以,我們在這里倡導的是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翻譯工作者,應該比其他人更自主地學習掌握多個領域的基本知識,從多個角度去理解文本的內涵,增強自身的專業素養,提高翻譯質量。
(三)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
俗話說,一位優秀的譯者同時候也是一位優秀的作家。從某種意義上說,翻譯實際就是一種富含創新性的重新構建文字的一種語言行為。這樣一來,翻譯不僅需要掌握語言技能,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寫作技巧。例如,如何把握好一個句子的節奏感?如何處理復雜的語法結構?如何使翻譯更加生動有趣?如何使用適當的詞匯來表達特定的意思?等等。只有掌握這些技巧,才能夠把原文的精神和意涵完美地表達出來。
而標題翻譯是一種特殊的翻譯類型,它不僅需要具備語言能力,還需要具有較強的文字功底和審美素養。《內蒙古畫報》的宣傳標語是“用鏡頭洞燭內蒙古的歷史瞬間,讓世界了解北疆文化的博大精深”,這體現了其所代表的新聞媒體的特點,即新聞報道要有視覺沖擊力,同時又要能引起讀者共鳴,標題翻譯不僅僅是單純的語言表述,更是一種文化傳播方式。因此,譯者在進行標題翻譯的時候,除了熟悉語言之外,也需要注意標題的結構、節奏感、美學特點等方面,展現畫報標題翻譯、設計的獨特魅力。
(四)有效利用新媒體資源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翻譯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來獲取更多信息。如今,漢蒙翻譯的各種軟件、小程序、公眾號推陳出新,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Boman APP、蒙科立固什詞典、奧云詞典、華苑蒙文翻譯等等,譯者可以借助類似新媒體資源進行輔助翻譯,以提高翻譯效率。此外,還可以利用社交平臺、博客網站等渠道,收集相關的素材和資訊,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翻譯庫。但是,機器翻譯的準確性和流暢度仍然需要不斷提高,譯者需要以參考借鑒的視角,結合自身的經驗、專業知識及判斷力,仔細核實翻譯結果,靈活應對不同情況。
五、結語
標題翻譯是需要精雕細琢的。好的標題翻譯既要準確表達作品的內容,做到題文相符,還要體現出原作的基本格調和語言風格,并自始至終把讀者反映擺在首位,突出主題,吸引更多讀者的眼球。在跨文化視域中,《內蒙古畫報》作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家漢蒙雙語出版發行的綜合性期刊,它的標題翻譯需要兼顧各種學科領域的知識,并且需要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水平。如古人所說,翻譯就是“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將作品傳達到讀者的心靈深處。因此,本文淺論《內蒙古畫報》文章標題的漢蒙翻譯,希望對日后相關研究有所參考。同時希望《內蒙古畫報》的編輯團隊繼續遵循“信、達、雅”的翻譯原則,進一步加強對期刊翻譯的專業化管理,注重培養優秀譯者的隊伍,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以期讓世界更好地了解北疆文化的博大精深。
參考文獻:
[1]烏恩奇.翻譯理論與技巧(蒙古文)[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
[2]黃麗麗.《內蒙古畫報》探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13.
[3]阿力騰巴汗那.跨文化下的漢蒙廣播新聞翻譯方法研究[J].中國報業,2024(1):146-147.
[4]圖巴圖那生.提高漢蒙報紙新聞翻譯質量的策略[J].新聞傳播,2022(16):87-89.
[5]孫宇雙.期刊論文標題英譯方法:《中國翻譯》個案研究[J].現代英語,2022(13):70-73.
(責任編輯 吳烏英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