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要求構建活動型學科課程,而議題式教學是實現該課程的重要方法。議題式教學是對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創新,是對傳統教學觀的繼承和發展,是在新一輪課程教學改革呼聲下應運而生的。但在實踐的過程中會出現議題活動形式與本質的偏差;議題、問題、主題界定不清;議題式教學情境淺層化以及教師因素影響議題式教學的開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學校進行政策支持;有話教學情境;厘清議題活動與本質之間的關系等。
關鍵詞:議題式教學;高中思政課;問題;對策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的內涵及價值
(一)議題與議題式教學
議題,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被賦予以下內涵:“既包含學科課程的具體內容,又展示價值判斷的基本觀點;既具有開放性、引領性,又體現教學重點、針對學習難點?!?/p>
關于議題式教學的內涵,學界尚沒有形成統一的定論,但是國內已經發表的相關文章中可以發現,各位學者對議題式教學的內涵已經有一定的共識。李再員認為議題式教學是圍繞議題進行的教學,學生通過議題參與課堂活動,在活動中參與議題的分析、討論,并歸納得出結論,借此培養學科核心素養,議題討論是探究知識和核實信息的活動,也是提問和質疑思維碰撞活動的過程。向穎提出,在西方議題式教學被定義為“以開放式、爭論性議題為核心的教學組織方式,即教師圍繞議題編排、重組相關課程知識,運用差異化的方式將不同議題呈現給學生探討。目前,國內學者就議題式教學概念基本達成一致意見:以爭論性議題為課程核心,綜合、拓展相關學科知識,引導學生以議題方式呈現和解決問題,以建構方法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式。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實施議題式教學設計的價值
1.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一線教學上思想政治學科議題式教學的創新越來越多,具體實踐經驗也在積累,它改變的傳統課堂的教學實施模式,將學生變成探究主體,通過自主研究、合作、教師引領的方式,促進知識的內化,而不是灌輸,不但可以讓高中生順利地掌握思想政治學科的知識,還可以有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彰顯思政政治課程的育人價值,在開展議題式教學時,教師通過設計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的議題,喚醒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教師通過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議題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變得想說,會說能說。
2.有利于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年》對建設綜合素質高、專業能力強、具備創造性思維、有創新能力的師資提出了新的要求。議題式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方法的出現,對思政課教學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師在課前需要認真備課,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議題的選擇,要從千萬個實例中,找出貼近學生生活,并且學生感興趣的例子。從而更好的開展教學。對于議題以及案例的選擇,就需要教師在課下關心時政以及社會熱點,并找準切入點引進高中思政政治課堂中,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各種能力都在提升。
3.有利于高中思政課活動型課程的構建
新課標指出高中思政政治科是一門綜合性活動型課程,在前面我們提到過從議題式教學的過程來看,我們暫且依照“教師選擇議題—教師提出問題—學生交流討論—教師總結—教師設計子議題—學生再交流討論—教師提問并總結”這一流程來看,通過學生的交流討論,能夠充分的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行體驗,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另一方面,教師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踐進行結合,能夠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和實踐,更好的理解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核心素養,將教學內容內化學生心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運用中存在的困境
(一)教師因素影響議題式教學的開展
高中階段,教學進度壓力大,課時緊張,許多教師更愿意采取高效灌輸的課堂模式,許多同學也在這樣的模式下,習慣了直接獲得概念性、結論性的知識,不問出處,不疑來源,只愿意被動接受、被動學習,這種現象在教學日常中是很常見的。
議題式教學是近兩年提出新的教學方法,是對教學方法的創新,在實際高中課堂運用的過程中,教師就成為了很重要的一環。部分教師對議題式教學的內涵、價值理解不到位,認為是在課堂上簡單的通過舉例子或者開展教學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比較費時費力,而高中思政課教師慣用的講授法已經駕輕就熟,部分老教師不愿意改變自己已經熟悉的教學方法。其次,學校也沒有開展相關議題式教學的培訓,在有些教師想進行嘗試用議題式教學時,苦于沒有渠道,又在緊張的教學壓力下只好作罷。還有的教師在進行議題式設計時覺得有難度,因此在上課過程中教學效果也并不好。
(二)議題活動形式與活動本質的偏向
在進行議題式教學設計時會出現兩種偏向,一是重學科內容忽視議題式教學活動設計,二是議題式教學中教師忙于開展教學活動,輕視對知識的總結交流、遷移運用和訓練鞏固。最后,從表現上看,活動本質與活動形式不能有機結合。開展議題式教學活動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育學科核心素養,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因此活動形式應該表現為活動本質而不能流于形式。要預防在議題式教學中學生只顧著對活動的探究,而忽視了對知識在識記和理解,教師在議題的選擇上不能離書本知識過高過遠,教師要有對課堂的總領和全局把握能力,保證學生的討論不偏離主線。
(三)議題、問題、主題界定不清
在進行議題教學時,教學內容會伴隨著主議題、分議題層層展開。在對議題進行論證時教師又會創造出一個個情境讓學生進行討論,從而佐證議題,而議題又是承載課堂內容的焦點問題,具有價值引領的作用,因此,議題的設計尤為重要。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容易將課本中的標題當議題,每一框的主體當議題。在創設情境時也僅僅用課本中的例子拿來讓學生討論,這種操作形式背離了議題式教學的初衷。
(四)議題式教學情境淺層化
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圍繞議題進行探究活動需要一定的情境,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學生才能進行進行辯論和論證觀點的活動。但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制約著議題式教學設計質量的提升。首先,有些教學情境不夠典型。教師需要對教學情境千挑萬選,才能保證它最能符合學生要求,內涵教學內容和反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但在現實教學中,教學案例數量眾多、類型多樣,嚴重影響了所選教學情境的典型性。其次,部分教學情境依舊較為封閉,開放度不足,限制學生思考的空間。教學情境是學生思考問題、交流和分享意見的平臺,其開放程度將直接決定學生思維的發揮程度。傳統教學設計的情境相對封閉,此種傳統對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習慣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最后,教學情境往往缺少思辨點,很難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情境的設計一定要讓學生經歷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獲得相應的情境體驗。
三、議題式教學實施中的改進策略
(一)學校給予政策支持
新課標提出,能否讓活動型學科落地,重點在于活動開展的議題。在思想政治這樣的活動型學科上,議題式教學的應用更應該是勢在必行。首先,學??梢远ㄆ诮M織教師進行集體備課,新課標中的“教學提示”部分,給議題式教學的實施提供了議題選擇的參考。例如必修一有7個議題可供借鑒,必修二有6個議題等。這些議題就是基于教材重難點的設計參考,貼合教材邏輯。
其次,學校要進行政策支持,對積極參與議題式教學研究的教師進行鼓勵并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還可以在學校舉行議題式教學的相關比賽,讓教師進行同臺競技,從而逐步克服教師的畏難情緒。學校還應該聯合教育部門為教師們提供更加系統的培訓和富有針對性的科學指導。
(二)厘清議題活動形式和本質
要正確認識活動形式與活動本質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顒颖举|決定活動形式,活動形式表現和服務于活動本質。議題式教學的活動本質應是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因此一切活動形式都應該有利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要精準建立活動設計與學科內容之間的融入關系,明要明確活動設計是為落實學科內容而展開的。首先要引領學科內容問題化,要在活動中根據議題導學,通過設疑、激疑、釋疑,不斷促發學生強烈的需要和動機。其次,要助力學生建構知識。通過序列化的活動設計,引導學生將逐漸積累起來的知識加以整理歸類,使之邏輯化,條理化。再次,引導學生遷移知識,通過對活動的思辨性設計、對問題的挑戰性設計,讓學生熱情參與積極動腦。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學科知識、提煉方法性知識的同時更加關注引領學生精神成長的價值性知識。
(三)議題、問題、主題界定清楚
在課標表述中,“議題”是以活動形式呈現的,承載學科內容的焦點問題,即議題有充分談論的空間,并建立在方向引領的基礎上“話題”是我們在課堂在講某一個知識點所談論的中心或談論的主題,話題是引入和表現議題的外顯,主題是在高中政治課本中某一框或某一節所要表現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內容,也可以說是由議題承載的學科內容;問題則是議題的延伸和主要呈現形式,一個議題之下可以有多個問題。議題與問題、話題、主題間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議題教學要立足話題展開、延伸,但不是空洞的泛泛而談;主題規定了議題的方向、內容或任務,主題確定下來之后才能制定議題,即議題是將主題置于話題討論中的問題則是對議題呈現和承載,好的問題是議題的起點和具體路徑。
(四)優化教學情境
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指出“學科內容只有與具體的問題情境相融合,才能體現出它的素養意義,反應學生真實的價值觀念、品格和能力?!笔紫龋處熞诂F實生活,教師前期需要根據教學內容收集大量的資料或者案例,需要找好切入點并進行問題的設計,這就對教師的信息收集能力。對課堂的把控力上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師要對教學情境進行篩選,選擇最合適的且最大限度蘊含教學內容,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進行動腦思考,從而掌握教學內容,達成預期的素養目標。其次,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創設情境,議題式教學設計目的旨在發展學生一方面或幾方面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創設匹配情境,使教學情境與思政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任務活動和學科知識相匹配。
參考文獻
[1]李再員.議題式教學的三個維度[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13):15-16.
[2]李朋.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議題式教學[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01):35-36.
[3]向穎.道德與法治課議題式教學的內涵、困境及實施路徑[J].教學與管理,2022(10):45-48.
[4]彭淑杏.思政課議題式教學的價值意蘊和實踐路徑[J].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39(03):33-36.
[5]吳慧敏.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的困境與紓解[J].甘肅開放大學學報,2022,32(05):15-18.
[6]朱明光.關于活動型思想政治課程的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04):4-7.
[7]覃遵君.凸顯統整性課程重構 探索議題式教學方法—高中思想政治新課標初探(二)[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01):
[8]陳甲甲.議題式教學的研究現狀與思維轉向[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2(03):34-37.
[9]妥建梅.高中思政課議題式教學略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No.871(31):48-50.
[10]唐盼.大概念:議題式單元教學的基石[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25):45-47.
[11]李勤.議題設計的“六原則”[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10):38-41.